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崖白鹿剑-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日后若是有机会的话,再看,当下还是算了。”陈青崖笑了一下,然后把目光转向了剑,问道:“萧大哥,可否将此剑给小弟看看。”

    “好。”萧易寒拔出剑来,只听见锃的一声,碧霄出鞘,江旁的山中竟然传来了阵阵回声。萧易寒将剑递给了陈青崖。

    “好轻啊。”陈青崖接过剑,用手抚摸着这光滑的碧玉,果然闻名不如见面,果然是把绝世好剑,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在那《江湖名剑录》上了。

    迎着月光下,陈青崖对着那晶莹剔透的剑,目光仔细扫过那通体碧玉,果然,隐约在中间段,有一丝轻微的连接痕迹,而且,两段玉的颜色也有些细微的差别,若是不仔细看的话完全看不出来。

    “好剑。”陈青崖将剑还给了萧易寒,顿时能体会到那铁匠的心情,怕是他也不能完全修复这断痕才伤心难过吧。心中也有些惆怅,自己行走江湖,身边却没有一柄称手的剑,等到了九江,看看能否先随便找把剑使使。

    萧易寒将剑入鞘,说道:“夜深了,早些睡吧。接下来,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呢。”

    “嗯,萧大哥,你先去吧。我还有些事情要想一想。”

    萧易寒望着眼前的这位少年,心中也是感概万分,这是怎样的一个少年,竟然有如此的气场,哎,老了啊,江湖啊,是这帮年轻人的天下啦。

第138章 风起云涌() 
翌日,天刚蒙蒙亮,陈青崖不记得自己昨夜是何时睡觉的,一夜心事重重,一早醒来的时候,公孙七还在打着鼾,陈青崖又是好笑,又有些羡慕,虽然公孙七的命运也蛮悲惨,但是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好歹他还经历过,自己却连亲生父母是谁都不知道。

    徐徐风来,江面上水汽缭绕,怕是太早了缘故,整个江面上烟波浩荡,两边的青山若隐若现,船工已经正打着盹,猛地醒来,见陈青崖走出船舱,打了个招呼道:

    “客官,您醒啦。”

    “嗯,师傅,这是到哪里啦?”陈青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边回答边俯身下去双手捧起一些江水,擦了擦脸。

    船工并未摇橹,船却在缓缓前行。

    江水冰冰凉凉的,打湿在脸上,顿时清醒了不少,夏日的早晨还是很凉快的。

    “已经到了巫峡啦。”

    “巫峡?”陈青崖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地方。

    “此处已经是白帝城以东的巫山县,从白帝城那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三峡地界啦,一直到南津关,绵延七百里都是悬崖峭壁。”

    “哦,原来是这样,这两边的高山,来之前怎么都没看见。”

    “客官你们是从夜里出发了,黑咕隆咚的,看不见也很正常。不过你们赶上了好时候,这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船只一概不允许通行。我们这艘船正属于王命急宣,所以说你们运气好。”

    “王命急宣?”陈青崖一头雾水。

    这时,萧易寒从舱内出来说道:

    “陈兄弟,王命急宣,这话引自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位客官见识真广。”船工笑了笑,说道:“不过,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还是太夸张了,我们这船呀,载满了粮食,顺风而下最快也得五日。”

    “原来如此,萧大哥好学问。《水经注》在下还真未读过,还有后文吗?”

    “有。但是也不免重章叠句,不过这末尾两句点睛全文,渔曰歌者,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面的雾气开始变淡了,先前隐约可见的高山开始显露出真容来,果然,实景比《水经注》里那些用字看起来要辽阔壮观的多,两人都不说话,一起看着这巫峡雄壮威武的美景,一切的形容词在此处都略显苍白。

    这会,船工开始唱起歌来:“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陈青崖听着这悠扬的歌声,心道这船工怕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一千里外的都城,艳阳高照,知了在不知疲惫的叫着,皇城大殿内,散落着被砸破的青白瓷杯,太监琅公公一阵心疼,看样子皇帝刚刚发了火。

    群臣正跪在大殿内,汗流浃背,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已经两个时辰了,永盛皇帝气呼呼的来回踱着步。就连宰相康和,暂时也不敢上前搭话。

    才不到十年,天下又要大乱了啊,众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小心思。突然,外面传来了一阵声响:

    “太上皇到!”

    永盛王一听,见父皇亲自到了朝上,这太上皇自从让位之后,还是第一次到朝上来,于是连忙迎了出去。

    “参见父皇。父皇,你怎么来了。”

    太上皇不理,进入殿内,见一群大臣跪在地上,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父皇,这!”

    “儿啊。这些大臣都是跟你保家卫国的忠臣啊,你看看,这么热的天,都跪了几个时辰了,有些老的,这不是要了他们的命了啊,都快起来。”

    众位大臣虽说已经听见了太上皇的命令,但是仍然不敢起身。

    “都起来啊,没听见父皇的命令么?”永盛怒道。

    “谢皇上,谢太上皇!”群臣这才舒了一口气,缓缓的都从地上爬了起来。

    “父皇,走吧,书房里说话。这里热。”

    “嗯。”太上皇拂袖朝这御书房走去。

    永盛送走了太上皇,朝群臣说道:“都回去给我好好反思反思,康和,你跟我过来。”

    康和应了一声,小心翼翼避开地上的青白瓷碎片,朝皇上走来。

    御书房内,太上皇呷了一口茶,说道:

    “慌什么,不过就是三王造反罢了。”

    太上皇已经快七十了,还是老当益壮,走起路来格外有精神。

    永盛皇帝在一旁低着头,说道:

    “父皇教训的是。”

    “到底出了什么事这么慌张啊!”

    永盛王早猜到父王要问及此时,于是便对康和说道:“康大人。”

    “臣在。”康和毕恭毕敬地上前跪下。

    “平身。来跟太上皇讲讲。”

    “谢皇上。太上皇,这次以云南庆王为首的反叛军,六月以来,已经连克数城,沿着夔州路、荆湖北、剑南道三路大军向益州方向出发。据前方探子回报,不出一月,即将到达益州平王管辖之地。”

    “什么!”这些消息准确么?哪里来的?”

    “千真万确!一方面是我方探子回报的,另外一方是平王八百里加急的信报。”

    “永平居然这么快就得到了消息。”

    “是啊。他第一时间就将消息送了过来。“永盛接过话茬,说道:”我刚发火就是因为这个,我们这么多线报,探子,居然都没有大哥送来的快,岂有此理!”

    “好了,他那边也靠的近嘛,比我们早知道也不稀奇。”太上皇安慰完,接着厉声道:

    “永庆、永广、永明这帮小兔崽子,欺负到我头上来了。放心,叫长明速速支援。永平那边也能抵挡一阵子,咱们也分三路,朝着广东、广西、云南进发,这叫什么,这叫围魏救赵!”

    “好主意!”永盛王一拍大腿,一激动,手中的茶都洒了一地。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还是父皇英明。”

    接着太上皇转向康和,说道:

    “这些年,永盛也多亏你的辅佐。把朝廷治理的井井有条,这次三王造反,也还需要你多多出力啊。”

    “是,太上皇。臣等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嗯,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太上皇挥了挥手,示意康和退下。

第139章 云卷云舒() 
送走了宰相康和,太上皇叹息了一声,久久不说话。永盛皇帝站在一旁,心中也在想着事情。

    近些年来,明显感觉到在朝政上有些力不从心,但是长明太子这边,若不为其铺平道路,冒然让位的话,其他几个王爷肯定坐不住,好容易拿下了青王和冲王的势力,本想等大目族和白云族开战的时候,找个借口召集各路王爷进京商议大事,趁机将其软禁起来。

    如若不来,定能定个大不敬之罪,谁料到,还没来得及召集,庆王、明王和广王就一起举旗而反了,现在局势看来,平王应该是效忠于自己的,而威王和武王目前还不能得知两人的意图。

    最坏的打算,永盛还有长明太子、平王和自己的势力,不过全国的军力主要集中在自己这边,叛乱不可怕,怕的是失去民心,好在自己这几年总算也做了些利国利民的事情,无论是减税还是改善民生,永盛王这些年深得周围百姓的爱戴。可这军权的力量一开始从太上皇那儿就分散开,自己也是没办法。

    永盛皇帝此时看了一眼太上皇,快七十岁的老人了,身体依旧健硕,只是一头黑发已经完全白了。太上皇似乎察觉了永盛皇帝在看着他,于是睁开眼睛道:“皇上,你是否在想,我当年将兵力分散开的事情吗?”

    永盛皇帝见父皇开了口,便道:

    “父皇,孩儿并没有……”

    “哎,当初父皇也是没有办法,刚刚即位那会,边疆战乱频繁,若是没有兵力压制,江山不保啊,但是藩镇这种东西,存在有存在的好处,太平年代就有隐患。后来你们九个兄弟,为太子之争,为这皇位,不知道闹出多少事,寡人心烦呐,都是心头肉,谁也割舍不下。”

    “父皇,这些都是陈年往事了……”

    “寡人就快入土了,有些事你还是让寡人说吧。现在到你了,长明、长平、长照三人,人数少,倒也好办,现在太子也有了,朝中大臣也不会说什么,就怕的是天下大乱,一乱就有可能什么都洗牌。所以寡人当初将你们九人分开,怕的就是争这天下,失去兄弟之情,没料到,最终永庆、永广、永明、永冲还是仗着手中的兵力,起来反你了。”

    “父皇……”

    “你别说话,现在长照、长平两人,你将他们留在身边,让太子出去建功立业,这点做的就比我当初好,但是这也得利于边疆有你这些兄弟们在守着。永青他……”太上皇说到这的时候,眼眶有些湿润。

    “永青二哥的仇,迟早是要报的。白云族拓跋家族,朕定要取他们的首级来给二哥谢罪!”永盛在一旁,手攥的紧紧的。

    太上皇用手巾擦了擦眼角,说道:

    “眼下,这三王叛乱的消息,迟早要传到大目族和白云族中去,现在别的都不担心,就担心白云族和大目族握手言和,趁火打劫,这就难办了。”

    “啊,还有这一层!”永盛皇帝惊道。

    “是啊。西北和东北有永武和永威驻扎着,不用担心,对付永庆、永明、永广也用不着他们,这次他们走的是黔贵腹地,去攻打川蜀大地,定是有高人指引,也不能怪那些探子,若是我,也这样做。东部这一块,我们有强大的防线,就凭他们三人的兵力,呵呵,无异于鸡蛋碰石头。”

    “还是父皇分析的透彻,孩儿今日光顾着发火了,还没仔细静下心来细想。”

    “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