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都赋-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还会挤出一人。

    即使蒙着眼睛,还会感受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强烈之极刀芒的探花郎李少商说道:“你的刀呢?”

    顾惜刀说道:“看到它的人都已经死了。”

    李少商笑了声:“还好我蒙着眼睛。”

    那一声冷笑未散,小李探花的飞刀便已脱手而出。

    被黑布遮挡犹如夜幕的天空下刀芒大涨,刹那白昼。

    ……

    马车驶达天符山脚下。

    侍女知书扶着苏寒山下了马车。

    考虑到第一次拜访神阙大人带着苏暖暖确有不便,便让太子爷李天下帮忙照看着公主,两人寻找城中落脚的楚南诏去了。

    山脚解兵亭前的苏寒山抬首望着被春秋五国尊为道门圣地的雄山,心中赞叹。

    在南朝寒山寺长大的他很清楚被奉为国教的截天道门对苏唐帝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就如同佛寺之于李氏南朝。

    如果说君王能够为百姓谋求的是生活与物质的安稳,那么国教便是精神寄托与信仰所在。

    春秋五国强盛与否,其所赖以生存的国教便是极好的侧面写照。

    视线从青山里若隐若现的巨殿移开,而后落在那株高达三千丈的扶桑树上。

    神圣感油然而生的苏寒山正襟,冲着解兵亭里守山教徒抱拳说道:“烦劳师兄通报,苏寒山求见神阙大人。”

    今日天符山值守的道门弟子恰是三名补天教徒。

    为首的那位师兄讶异地看了最近天都城里名声大噪,传得沸沸扬扬的九皇子一眼,心想掌教大人果真料事如神,不敢对这位未来掌玺人有所怠慢:“原来是苏师兄!掌教已命我在此恭迎多时。”

    北归前便对补天掌教有意将自己收为门下之事有所耳闻,与父皇的谈话中也曾提及,今日听这守山师兄对自己的称谓,苏寒山心中更加确信不疑,略显歉意说道:“让师兄久等了。”

    那瞧着像是世家子弟文质彬彬的守山师兄笑道:“我姓余,余拜疆,家父户部侍郎。在公在私,九殿下这声师兄都是愧不敢当的。”

    都说苏唐帝国过半以上的世家子弟乃至名门秀女皆在道门两大教修行,得知来访天符山所见的第一个人守山师兄竟是户部侍郎之子,苏寒山终于深信不疑:“既然如此,你我平辈论交如何?”

    余拜疆沉吟片刻。

    见九殿下苏寒山性情洒脱不拘小节,他也不再纠结称呼的问题,头前引路笑着说道:“苏兄请随我来。”

    登山石阶走到尽头,迎面而来的是一座恢宏圣殿。

    据余拜疆介绍,这座圣殿并不单独属于补天教或截天教,它是道门禁地。平日里由镇殿圣使玄龟守护,除非道门遭遇浩劫,两教中人汇聚于此商议存亡大事,否则便是尊贵如两位掌教也不得擅入其中。

    圣殿左右两侧各有林幽小径,分别通往补天教青莲殿与截天教昊天殿。至于道门弟子修行之地七星院,则位于天符后山,确切的说是在圣殿之后。

    余拜疆领着苏寒山左转。

    经过林幽小路后,转了几个弯,到达居住区域后视线便顿时开阔起来。

    楼阁林立,绿树成荫。

    处处可见的道童与教徒为这传说中的道门圣地平添了几分人间气。

第十三章 太草率了() 
苏寒山事实上并不清楚在万物本该枯萎凋谢的季节,天符山如何会保存着如此浓绿的奇景,遍布满山。

    生机勃勃,好似盛春。

    但也见怪不怪。

    因为南朝寒山寺有四季开不败的桃花,天都那座宫城里也有小桥流水百花争艳的姿容。

    想着或许这就是武道修行者的寿命比普通百姓平均活得长久一样的道理。若让他解释,也只能往钟灵毓秀四个字眼上推卸责任了。

    余拜疆带着苏寒山这个陌生人路过一栋栋阁楼。

    沿途难免会有诸多道门弟子流露出好奇。

    那日入城招摇过市,道门中也有许多弟子赶着凑了个热闹。再加上苏寒山一袭青衫的标配,很快便有弟子识出其身份。

    “好像是北归不久的九殿下。”

    “我也认出了,确实是他。”

    “看余师兄的方向,该是去见掌教大人。”

    “想来过不了多久,这位九殿下就会成为补天教掌玺人了。”

    “八九不离十。”

    “就是不知九殿下是否真的能够挑得起重担,将下一任国教正统之名夺回我青莲殿。”

    “我看难说!毕竟那是昊天殿凤栖梧!”

    “据说南下归来后,凤栖梧师兄已破境入太玄。”

    “十九岁不到入太玄!不是妖孽又是什么……”

    “九殿下呢?如今什么修为?”

    “好像,还没有修为!”

    “……”

    苏寒山自然没有听到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的教徒道童议论的内容,不过想来与自己多少有些关系。

    毕竟入天都到现在,掀起的话题从不曾少。

    他已学会习惯。

    ……

    补天教掌教神阙大人居住之地距离道门弟子生活区域并不远,楼阁群后穿过一片静谧的竹林,隔着一条溪水便是。

    余拜疆在竹桥前停下,指着桥后别致优雅的竹院说道:“那儿便是掌教大人居处。拜疆还有守山职责在身,就不陪苏兄进去了。”

    苏寒山瞧着竹桥溪水院落与嬉闹的鸭鹅,心中赞叹掌教大人倒还真会享受世外桃源的生活。向余拜疆抱拳告谢说道:“有劳余兄。”

    余拜疆离去。

    苏寒山也抬脚迈上竹桥。

    声恐惊扰竹院主人的他脚步落的很轻,以至于连溪水旁惧生的鸭鹅都没有慌乱逃散。

    这当然还有另一种解释,苏寒山知道,或许这群鸭鹅早见惯了世面,才对自己冒然造访不理不睬。

    院门敞开着。

    一片阴凉的木棚搭满了整片院落,上面挂着纵横交错盘杂的葫芦藤,还结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葫芦。

    “过来搭把手。”

    苏寒山刚到院门外便听见一道声音。

    在补天掌教居住的院落,这苍老声音之主自然不是别人。

    走进院落后瞧见一位白发苍苍身穿道袍的老者踩着木梯,像是在巩固木棚,苏寒山便主动上前扶着梯子。

    忙完手中活儿后,白发道袍老者慢慢下了木梯。

    南朝寒山寺生活十五年,早就集各种生存技能于一身的九皇子苏寒山干起这些儿活来极为顺手,不等吩咐,便将木梯抱起,靠在了侧墙边。

    那白发道袍老者走到竹篱旁,躬身在引入院落的溪边洗了洗手:“太玄经修炼到什么境界了?”

    “嗯?”

    苏寒山被这前无渲染后无来由的一句话问懵了。

    迟疑片刻后,恭敬地说道:“晚辈,不太清楚。”

    黄梅前辈曾探过自己脉搏。

    从后者反应来看,苏寒山隐约能猜到些许。认为自幼修炼的佛门无上心法太玄经,该是颇有成效。

    但具体到怎样的境界,师父不曾告诉他,黄梅前辈打哑谜,他也无从知晓。

    那位看着身形容貌皆脱尘如仙,而举手投足却与凡人无异的补天掌教神阙大人拭了拭手:“该改口唤老师了。”

    苏寒山幻想过许多次拜师情景。

    或许在三月后苏唐道门招生的日子。或许碍于他皇子身份,由钦天监算个黄道吉日,然后在满山道门弟子面前叩拜奉茶或向天祭典。

    无论哪种方式,好歹都有个入门礼仪。哪曾想与神阙大人初次见面的第二句话,便直接将所有过程省去了。

    喊一声老师,便算是入门?

    是不是有些草率?

    苏寒山沉默不语。

    似是能猜透苏寒山心思的神阙大人转过身走来笑道:“十五年前你刚出生那会儿,若非陛下将你送到南朝医治,这声老师早在你学会说话的时候就该唤了。为师盼你北归盼了十五年,期间收徒的念头一直没断过,又何来草率呢?”

    喜欢自由无拘束的苏寒山也并非守着一方规矩亘古不变的顽固之人,既然神阙大人早已将自己认作门生,唤声老师又何妨:“苏寒山见过老师。”

    神阙大人捋着胡须走到葫芦藤下石桌旁坐了下来,伸出了手:“让为师诊一诊脉。”

    苏寒山挽起衣袖,将手递了出去。

    数息后,神阙大人移开号脉的手,没有掩饰满脸欣喜与惊奇的神色:“倒还不坏。”

    满心疑问的苏寒山忍不住问道:“老师觉得,徒儿的太玄经修炼到哪种境界了?”

    神阙大人说道:“只论真气,你体内浩瀚汪洋绝不输于凤栖梧那小子。”

    苏寒山震惊到无以复加,心想莫非我已是证虚境界的修为?

    只听神阙大人继续说道:“哪里算得上证虚境。你如今的情况,就如同拥有万贯家财却不懂如何耗散,若学个一招半式,顶多算是武道二重境的修为。”

    心境稍缓的苏寒山说道:“徒儿学了一套佛技。”

    神阙大人微微讶异:“可与人交过手?”

    苏寒山面露不解:“没有。”

    神阙大人说道:“日后闲来无事,多去外城转转。路见不平也好,没事找事也罢,总之多打几场架,对你修行没坏处。”

    都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江湖武道修行者,有几位是闭门造车修成了化凡神仙的?没有一定的实战经验积累,再强的修为也是纸上谈兵。

    苏寒山自然懂得这个道理:“记下了。”

    神阙大人起身进了屋,很快又走了出来,手里握着一部书:“这是千字符。打架打累了,就练练字。虽说是道门教徒,可好歹也是苏唐皇子,将来治国平天下,总不能重武轻文不是?”

第十四章 邪火凤凰() 
苏寒山当然不会认为千字符与千字文同意,是一种幼童读物。

    他翻开几页简单看了眼,发现竟一个字不识,心里便更加确定此乃道符。

    白发道袍的神阙大人说道:“你无需懂它如何读,也不需要知道它的意思。符刻百遍,其义自见。有朝一日,你若能将千枚字符一笔不落描绘出,必然无师自通。”

    苏寒山点点头,将千字符收好。

    补天教掌教是个极为善谈并易于相处的长者,这一点,与半痴半颠的黄梅老头全然不同。

    他对苏寒山寄托之重非常人所能理解。

    所以关怀自然也多了些。

    他向苏寒山介绍了道门教义,天符山布局,七星院弟子教徒,乃至整个苏唐帝国同脉相承的两大道门相爱相杀的关系。

    甚至连他与师弟璇玑之间二三事,也详尽叙述。

    好在苏寒山自幼聪颖,过目不忘过耳亦不忘,这些信息大致接收了八九成,也算对道门初有了解。

    临别之际,这位神阙大人还亲手送了苏寒山一个内有乾坤的葫芦,并当面将那部千字符收入其中。

    对此,苏寒山惊叹不绝!

    请教之下方知,原来葫芦内部铭刻了道符,方能扩展空间。空间的大小,与符文强度数量皆有直接的关系。

    而且正常情况下,葫芦的重量也会随着所装之物的轻重而增加。当然也有减轻重量的方法,不过,那另外需要道符加持。

    初次见面便拜了师得了两件宝物的苏寒山可谓满载而归。

    如今算一算,连同空空和尚与黄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