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球殖道-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玄庆的这番话正好击中了汪直的软肋,虽然理智告诉他,对方的这番话必然有其它目的,但汪公公胸中那颗不甘寂寞的功业之心蠢蠢欲动,实在按捺不住。

    汪直自从入宫之后,从其他内宦口中就时常听说三保太监郑和的事迹,三保太监是本朝众多前辈中,宦官们最为崇拜的人物。即使在外廷中人口中,也很少有人会质疑郑和的显赫功绩。

    耳濡目染之下,汪直对三保太监一直崇敬有加,朝廷决定重开海路之后,汪直发现一个如此难得的机会摆在自己面前:既能获取天子的好感,又能建功立业博取声名。主动请缨之后,汪直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船队统领的位置。

    张玄庆所说的再现七下西洋的盛况,汪直觉得以自己在天子面前的地位,加上没有外廷的阻碍,此事未必不能实现。

    不过张玄庆接下来的一番话,让汪直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怀疑,“船队出海耗资巨大,若是没有天子的全力支持,出海之事恐怕再无下次。所谓人走茶凉,汪公公久离内廷,出海归来后在天子面前还剩几分地位尚未可知,如今当以固宠为要,切不可被天子疏远。贫道言尽于此,汪公公可自家斟酌。”

    汪直不禁陷入了沉思,失去天子宠信的前景让他不寒而栗,因为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使得汪直无暇考虑张玄庆这番话是否别有目的。

    如何让远离宫廷的自己,不被天子遗忘,汪直经过反复考虑,最后还是归结到此次天子派他出海的最初目的上:为天子搜寻海外的延年益寿之药。

    历朝帝王,明君也好,昏君也罢,在追求长生这一点上都会失去正常的判断。

第九十八章 要文斗不要武斗(下)() 
张玄庆见汪直半响没有说话,看来维持天子的宠信果然是对方不得不考虑的,自己投下的这枚筹码确实生效了。

    当张玄庆正打算乘热打铁,以自己手中的丹药来换取楚泽的自由,汪直此刻已经回过神来,“张真人所言,杂家自会考虑。眼下天色已晚,真人奔波劳累多日,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

    张玄庆走出汪直驻所后,不禁感到奇怪,之前汪直听了自己那番话后,其表现明明是已经动心了,不知为何又戛然而止,难道是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说明丹药之事,让对方又有了新的想法。

    话说待张玄庆离开后,汪直在房中来回踱步,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交替出现在他脑中:一幅是自己出海归来,带着满船的海外珍宝和天子所需的延寿灵药,回到京城后受到天子大加赞赏,外廷群臣也不敢忽视自己的功绩,一时间名满天下,而且并不是先前依靠厂卫之势所获得的赫赫凶名,国史之中也记下了自己这项功业。

    另一幅画面却截然不同,自己出海归来,虽然带回了满船珍宝,但没有找到天子所求的延寿之药,而且自己昔日在天子身边的地位已经被其他内监取代,久离宫廷的自己在延寿无望的天子面前彻底丧失了话语权,再加上外廷对自己的种种攻击,最终被遣出京城,病逝于途中,国史中也被记入佞臣传。

    一边是功成名就、清史留名,一边是下场凄惨、遗臭万年,张玄庆的一番话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清晰的展现在了汪直面前。

    虽然汪直起初被张玄庆的一番话刺激了情绪,但他很清楚自己当时处在那种不稳定的情绪中,不适合继续与张玄庆谈下去,所以先将对方送走。

    如今冷静下来考虑,汪直已经明白了自己应该做出的选择,看来那位张真人手中必是有足够的筹码,来交换被自己软禁的那名匠户,否则对方不可能这么快的挑明自己的软肋。

    在汪直看来,一名匠户的死活他并不在意,即使这名匠户所掌握的“飞天神鹫“制造技术是自己很想弄到手的,但相对天子对自己的宠信而言,就不值一提了。何况只要这名匠户还在船队之中,以后有的是机会。

    此刻汪公公最想知道的是,张玄庆究竟打算用什么筹码来换取这名匠户。

    张玄庆此刻正走在十洋街中,只见满目都是大明军士,几乎见不到长乐当地的百姓,不知是长乐知县的民众迁居工作做得好,还是汪直的凶名震慑了这些百姓。

    一路上碰见的军士都认识这位击杀海怪的少年真人,加上张玄庆还有船队副统领的身份,所以军士们都十分恭敬的向他行礼,张玄庆并不以上司自居,也回以道门礼节,这倒让军士们诚惶诚恐。

    张玄庆正走到街边一处宅院门口,忽然从门中飞出一只包袱,包袱在半空中散落开来,各种杂物四散,张玄庆措不及防之下,被其中的一块砚台击中了肩膀,虽然力量不大,但砚台中残留的墨汁在道袍上留下了一块大大的墨迹。

    此时院中传出阵阵争吵声,依稀可以分辨出军士呵斥声与男子争辩声。张玄庆身为修行者,一向不太在意自己船队副统领的名头,他本来不想插手这桩很可能是船队军士与当地民众的纠纷。

    不过接下来从门内传出的一句话,让他改变了主意,“我家兄长投入正一道门下修行,如今正一道掌教张真人正是朝廷船队的副统领,你这番子切莫嚣张,待我找来张真人主持公道,再与你计较。”

    张玄庆惊讶的发现此地竟然还有正一道门人的亲眷,正一道虽说是出家修行,但也没有割裂俗世亲情的规条,据院中这人所言,其兄长在正一道门下修行,而且已经声称要找自己主持公道,张玄庆身为掌教,倒是不好撒手不管,于是走过去敲了敲半掩的宅门。

    敲门声响起,只听得院中一声呵斥,“西厂办事,闲人免进。”张玄庆闻言扬声道:“好大的威风,贫道倒要看看是汪公公手下的何等人物?”

    言毕推门入内,只见院中正有两人对峙,一人腰跨绣春刀,身作飞鱼服,一身厂卫打扮,另一人看装束是普通民众。

    听到张玄庆的这句话,那名番子正好扭头看见进来的张玄庆,发现来人正是之前宅院主人声言要去找来主持公道的正一道掌教,心中暗道晦气,自己本想趁着厂公驻留在十洋街的机会,借势捞点油水,没想到会碰上一个如此死硬的对象,而且对方的乌鸦嘴真把张玄庆给招来了。

    此人名为唐小汤,正是跟随汪直出海的众番子之一,他在京城借西厂之势横行惯了,自从出海以来,在船队中他也不敢随意欺压旁人,好不容易船队停靠在长乐,登岸之后他本性难移,汪直驻留在长乐县城后,不知出自什么考虑,将手下这些番子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了十洋街内。

    由于长乐知县为了安置朝廷船队人员,之前就将十洋街原来的居民迁往他处,腾出了船队成员驻扎的空间,整条十洋街的居民只有这家人坚持不肯搬离。

    其实汪直并不在意十洋街上是否还有普通百姓居留,只不过这家正好撞上了本性难移,打算捞点油水的唐小汤。

    张玄庆盯着这名番子,打算看看对方如何收场,唐小汤之前在宅院主人面前嚣张跋扈,如今在张玄庆面前却极尽卑躬屈膝之事,见势不妙当即连连叩头道:“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真人门下亲眷,罪该万死,请真人责罚!”

    唐小汤眼下最担心的是张玄庆将此事捅到汪直那里,要知道汪直虽然对手下欺压百姓之事一向是不闻不问,但若是这位张真人真要拿自己问罪,想必厂公也不会因为自己这个小人物与张玄庆翻脸,那届时自己绝没有什么好下场。

    眼下唐小汤只求张玄庆能够当场处罚自己,千万不要将自己交到厂公手中,西厂手段的厉害,唐小汤作为内部人士是最清楚的。

    张玄庆没想到这人变脸如此之快,还没考虑好如何处理此事,就听到那位宅院主人道:“在下萧才了,幸好张真人赶到,否则在下难免要破财消灾了。此人行事虽然可恶,但在下以为此人毕竟是西厂下属,真人还是将其交给那西厂提督处置为好,若是由真人责罚于他,恐怕会得罪那汪太监。在下不想因为此事,给真人带来什么麻烦。”

    张玄庆插手此事,只是因为听见这萧才了声称自己兄长是正一道门人,眼下正打算用丹药与汪直交换楚泽,并不想节外生枝,所以萧才了的建议正是最佳的选择。

    一旁仍然跪在地上的唐小汤却在咬牙切齿,他恨不得将这个建议将他交给汪直处置的萧才了千刀万剐。

第九十九章 意外之得() 
张玄庆对跪在地上的唐小汤挥挥手,示意他可以走了。唐小汤见张玄庆如此轻易的放自己离开,而不是将自己交给汪直,心中大喜,生恐张玄庆改变了主意,连滚带爬的离开了宅院。

    萧才了对张玄庆的做法大惑不解,他很奇怪为何张玄庆会如此轻易的放过这名番子,不过张玄庆显然不会对他说出其中原因:眼下楚泽的安危才是最紧要之事,张玄庆不想因为这名番子节外生枝,就算是将其交给汪直处理,谁知道会不会影响到对楚泽的解救。

    此时张玄庆想起自己插手此事的初衷,向萧才了询问道:“贫道腆为正一道掌教,方才经过门外,听到尊驾提及令兄在正一道门下修行,不知可否告知姓名?”

    萧才了暗自庆幸自己先前抬出了离家修行的兄长,否则这起纠纷怎会如此轻易的解决,听到张玄庆的问话,他忙答道:“我萧家原本是商贾出身,在下兄长姓萧名炎,自幼聪颖,在长乐曾有神童之名,先父原本将改换门庭的希望寄托在兄长身上,可惜后来有仲永之憾。

    数年前兄长又因一大失意事而出家修道,正一道门下弟子众多,恐怕真人不识得在下兄长。”

    其实就连萧才了这个名字,也是当年其父有感于长子萧炎由名声在外的神童变得泯然众人,失去了改换门庭的希望之后,在给出生的次子取名之时,取江郎才尽之意,定下了萧才了这个名字,也没有指望次子能够有多大的成就。

    自幼萧才了的名字就被小伙伴们嘲笑,因为“才了”二字除了是“才子”少一点外,还有“菜鸟”的谐音,可以说萧才了的整个童年完全被笼罩在萧炎的阴影之下。

    所以后来萧炎才华尽失,在“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无法继续走下去后,又遭退婚打击,一气之下出家修道,身为次子的萧才了才有执掌萧家的机会。

    张玄庆就任掌教之后,正一道门中庶务向来都是由范文泰等人打理,门下弟子的名册张玄庆也没有仔细翻看过,对这名俗名萧炎的门人的确没什么印象。不过想来对方也不会在这件能够轻易查证的事情上撒谎。

    略加思量后,张玄庆笑道:“令兄是我正一道门下弟子,贫道身为掌教,既然恰逢其事,自当为门人解除后顾之忧。何况之前尊驾声称要去寻贫道主持公道,贫道作为船队副统领,对船队中的某些害群之马,也有处置之责。”

    萧才了此时才想起两人已经立于院中交谈多时,一边谢罪一边请张玄庆入内小坐。

    进入待客的正屋后,迎面的中堂是一副青绿山水,从笔法上看定是出自名家之手,除此之外,屋内其它陈设都是金碧辉煌,极尽恶俗之能事,果然是财大气粗的商贾风范。

    主客坐定后,萧才了再次向张玄庆表示了感谢,他考虑到自己这次完全是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