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

    先将铁锅烧热,倒入油料,待油料冒烟之后,倒入葱姜煎炸,让葱姜的香味弥漫出来,然后打入鸡蛋翻炒,鸡蛋的液体凝固就出锅,否则就炒老了。

    清理铁锅之后,再次倒入少许油料,烧热后倒入葱香,再倒入黄瓜片稍微炒一会儿,就赶紧倒入鸡蛋,撒点盐就出锅。

    由于李安准备的铁锅比较大,为此,这一锅鸡蛋足有十几个,黄瓜也有近十条,算得上是大锅饭了,但李安做的很好,食物的香气弥漫在方圆百步之内。

    李安将一大锅鸡蛋炒黄瓜,均匀的分在几个盘子中,递给李隆基和几位宰相,让他们继续品尝。

    “鸡蛋炒黄瓜,味道很好。”

    李隆基美美的吃了一口,赞叹的夸奖李安,并闭上眼睛,细细的品味口中的美食。

    “哈哈!李侍郎的厨艺堪称绝妙,不做御厨,真的是可惜了。”

    李林甫笑得非常和蔼,打趣的看向李安,并惹来了众大臣和李隆基的一阵哄笑。

    显然,在品尝李安亲自下厨做的两道菜之后,李隆基和几位宰相,已经认可了李安的厨艺,并很自然的,会将李安的厨艺和御厨划等号。

    在后世,一个男儿会做饭,那是标准的暖男,会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更可以让很多妹子崇拜和爱慕。

    但在大唐这个时代,会做饭却并不是优点,甚至会遭到轻视,孟子那句‘君子远庖厨’让很多有志气的男儿,认为不会做饭是应该的,是君子的表现,就像后世的某些学生,认为逃学和不做作业是勇敢的,是牛逼的表现一样,同样都是歪理。

    李安知道李林甫是在取笑自己,不过,似乎并没有什么恶意,毕竟,李隆基与几位宰相都在这里呢?

    微微一笑之后,李安继续为李隆基和几位大臣做了几道美味的荤菜,最后烧了一个豆芽青菜汤。

    总之,李安的演示变成了实打实的做饭,将李隆基和几名宰相的肚子,都给填饱了。

    李隆基吃的非常的舒心,几名宰相也同样如此,在吃饱喝足之后,他们开始感叹太阳灶的巨大作用,并觉得李安发明太阳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非常适合普及下去。

    “李侍郎,太阳灶的里面光滑且反光,制造成本一定很高吧!”

    李林甫关心的问道。

    “不高,一点都不高,自从黑火药用于开采铁矿之后,铁料的价格下降了很多,而太阳灶的主体就是铁料,另外,下官发明了一种手摇抛光器,抛光的效率和效果远胜手工打磨,像这么大一个太阳灶,一个人一个时辰就可以打磨出来。”

    李安如实回答。

    关于金属的抛光和打磨,古代大多采用石头手工打磨,效率慢,而且,效果比较差,李安发明的手摇抛光器,可以更快更好的将金属抛光,从而让金属可以像镜面那样反射阳光。

    而手摇抛光器的原理也非常简单,制造更是简单容易,对制造太阳灶有巨大的帮助。

    在亲身体验太阳灶的巨大作用后,几名宰相嗟叹不已的离开紫宸殿,返回各自的办公区域。

    李隆基则留下来,仔细的观赏太阳灶,并询问一些具体的原理,以及推广会遇到的难题。

    对于推广太阳灶,最大的问题只有成本问题,其它的问题都好解决,而成本是否过高,让老百姓不愿意购买,则取决于不同的地区。

    比如在偏远的山村,到处都是枯木和野草,老百姓做饭并不缺乏柴火,而且不需要花钱,这种情况下,只要不是太富裕,应该不会选择购买太阳灶。

    而在长安城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里,有一百万人口,做饭和烧水所需要的柴火都必须去柴火店购买,而柴火的价格又比较高,如此一来,只要购买太阳灶可以节省足够可观的柴火支出,那么,老百姓肯定是愿意购买的。

    尤其是像饭馆和旅社这种对柴火需求量比较大的营业单位,是最需要太阳灶的,而且,这些单位相对比较富裕,完全能够负担先期的投资费用。

    而普通穷苦一些的百姓,则会计算购买太阳灶是否划算,比如,购买太阳灶之后,一年可以节约多少柴火钱,若一年节约柴火的钱,都够买一个太阳灶了,那穷苦百姓肯定是愿意购买的。

    也就是说,在所有柴火比较缺乏的城池,以及一些缺少植被的地区,都非常适合推广太阳灶,当然,有些阴天特别多的区域就不太合适了。

    另外,太阳灶除了民用之外,还可以军用,大唐的很多兵马驻守在荒漠之中,对燃料的需求很大,而且,都要依靠后方的支援。

    粮草!粮草!简单的说,就是粮食和用作燃料的干草,这两样东西,是一支军队最为重要的后勤资源,没有粮草,一支再强的军队也会崩溃。

    而一旦有了太阳灶之后,一支军队对草料的需求量就大大减少了,这样一来,后勤的压力也就相应的减少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 皇帝的产业() 
李安将太阳灶的好处,以及在军用和民用领域,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细致的向李隆基做了讲解,并建议尽早推广。

    李隆基在亲眼见识了太阳灶强大功能之后,自然非常的动心,并早已下定决心,要在大唐境内推广开来。

    不过,太阳灶是李安发明的,关于太阳灶的技术细节,只有李安一人完全掌握,所以,即便作为皇帝,他也要听听李安的高见。

    “李侍郎觉得如何推广比较合适?”

    “陛下,微臣觉得,朝廷需要足够的财力,陛下也需要有自己的小金库,这个太阳灶的生意,不如就由陛下亲自指派内务府的宦官负责,所得利润皆为陛下一人所有。”

    李安开口建议道。

    他原本想过,将太阳灶的核心技术散播出去,让大唐各地的工匠一同制造,以增加普及的进度,但这样一来,这个很有前途的生意,很快就会被世家大族所掌控,工匠们只能沦为被压榨的可怜劳力,新兴的财富项目将再次被世家大族瓜分殆尽,大唐的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扩大,这对帝国的稳定是非常不利的。

    而让皇帝的亲信负责这项生意,则根本就没有人敢抢夺,世家大族再牛逼,也不敢跟皇帝作对,皇帝手里有小金库,日后可以更加方便的赏赐妃嫔,不再需要国库里的资金了,这样也可安抚那些动不动就要以头撞墙的谏臣。

    当然,李安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那自然是讨好皇帝,让皇帝心里开心了。

    果然,李隆基面色露出喜气,轻声道:“整个天下都是朕的,朕还需要给自己私设小金库吗?”

    “陛下,朝中大臣私底下都有自己的产业,陛下作为一国之君,当然,也要有自己的产业,这样使用起来才更顺畅,微臣可是听说过,好多谏臣都对陛下的后、庭开支说三道四,还在大殿上以头撞柱,威胁陛下,他们要是真的撞死了,肯定会青史留名,而陛下的威名就受损了,这些大臣只顾着自己能够青史留名,哪里了解陛下治国的辛苦,陛下难道要一直受制于这些谏臣吗?”

    李安顺着李隆基的心思,贴心的说道。

    “若不是怕后人说朕害贤,朕早将这些酸儒流放岭南了。”

    李隆基提起谏臣,是一肚子气,这些谏臣说话从来不看皇帝的脸色,经常给皇帝添堵,就连李世民这样有度量的皇帝,都被魏征气的起了杀心,何况李隆基这种贪图享受的帝王呢?

    “陛下若要摆脱这些谏臣的叨扰,必须有自己的财源,专门用来维持后、庭,以减轻国库的压力,更可堵住这些谏臣的嘴。”

    李安再次劝说道。

    李隆基心动不已,看向李安,激动道:“李侍郎真是忠心一片呢?那些自负清高的谏臣,哪里知道朕的辛苦和难处,就如李侍郎所说,朕从内务府抽调心腹,负责推广和贩卖太阳灶,他们有什么做的不好的,李侍郎只管教训就是。”

    “陛下放心,微臣知道该怎么做。”

    李安点头领旨,并提出流水线生产太阳灶的地点就放在研发中心的拐角,以防止核心技术外泄。

    当然,李隆基让内务府的心腹负责太阳灶生意,是私底下进行的,并不会昭告天下,毕竟,内务府是不应该干这件事情的。

    但就算被人知道,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按照大唐的制度,各级政府官员都是不能从事工商业的,但那么多的大臣,又有几个人遵守了,还不是在私底下偷偷搞产业,既然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没有遵守制度,皇帝当然也可以不遵守,这样一来,大臣和皇帝心照不宣,谁也不会主动指责谁,有钱大家一起赚吗?

    在商议好一些细节之后,李隆基让贴身伺候的鱼朝恩跟随李安离开,这种不宜宣扬的事情,当然要交给最信任的可靠之人负责,虽然高力士更加的可靠,但年纪太大,另外,李隆基还有很多事物需要高力士协助,他离不开高力士,只能让年轻一些的鱼朝恩去负责此事。

    “李侍郎,小奴能不能办好这个差事,就全仰仗李侍郎了。”

    鱼朝恩一脸讨好的跟在李安的身旁,但始终落后半个身段,毕竟,所有的技术都在李安的手里,而且,对于流水线生产,以及工匠的科学化管理,他一无所知,一切都要仰仗李安的大力协助。

    “鱼给使不必担心,太阳灶的技术已经成熟,生产和制造就交给本官了,你只需要负责贩卖和收钱的工作就可以了,这可是肥差啊!”

    李安笑着说道。

    “明白,明白,多谢李侍郎了。”

    鱼朝恩一脸的感恩戴德,皇帝能将如此重要的产业交给他去管理,是对他的信任和支持,而李安又如此的照顾,这让他非常的心安,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

    太阳灶的规模化生产和制造,并没有多大的难度,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工匠就可以了,宣传和贩卖的难度也不大,只需要雇人就可以。

    鱼朝恩并不是一个人离开皇宫里,他手底下还有十几名属下可供驱使,而且,这十几名属下有精通账目的,也有精通管理的,所以,他做起事来倒也不会很累。

    由于铁料价格的下跌,铁制品的成本也大大的降低了,市场上能煮三斗米的大锅,价格已经从七百文跌至五百文一口,成本则不足三百文。

    不过,李安所研发的太阳灶,需要更好的铸造工艺和先进的抛光研磨技术,所以,成本更高一些,即便规模化生产,单个的成本也不会低于五百文,甚至高达八百文。

    不过,长安城的木柴的价格已经高达三百文一车,一车也就是一千斤,够三四口人的小家庭使用三个月的,但古代都是大家族生活在一起,对柴火的需求量相对要大一些,如此,一车柴火最多只能消耗两个月,甚至只有一个月。

    如此一来,就算能撑两个月,一年就需要六车柴火,合计一千八百文钱,实际可能需要两三千文钱,也就是两三贯钱,这相当于一个劳力大半年的收入了,负担还是很重的。

    也就是说,只要太阳灶的售价在两三贯左右,普通老百姓还是能接受的,尤其是人口多的大家庭,更能接受,毕竟,一两年下来就够本了。

    而太阳灶的成本仅有五百文至八百文,卖到两三贯的价格,也是几倍的暴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