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枭雄-第4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景遂在一旁,慢慢地喝着茶水,好半响,这才道:“今日李弘冀突然抓住了我,并关押了起来,有很多事情我并不知道,吴侯,你且说说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皇兄是怎么驾崩的?”

    李的询问杨琏早有预料,事先他自然是想好了,便把事情改变了一下,说了出来,天子嘛,自然是被李弘冀杀死的,等他赶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了。杨琏摇摇头,站起身来,深深鞠躬。

    “陛下,是微臣失误,导致发生了这样的情况,还望陛下责罚。”杨琏说道。

    李景遂苦笑了一声,责罚?怎么责罚?杨琏是他的心腹,更是他的女婿,这层关系自然是不用说了,而更关键的地方在于,在这场政变中,李氏一门几乎都死光了。

    李弘冀造反被杀死,李景达这个帮凶也被关押了起来,其他诸如皇兄的几个儿子,郑王李从善、邓王李从镒、吉王李从谦、安定郡公李从嘉等人,不是被李弘冀杀死,就是被趁机在城中作乱的游侠儿杀死,原本人丁不少的李氏,居然只剩下了两个人。

    偏偏李景遂没有儿子,而李景达涉险造反,不可能留他。这样以来,李氏就只剩下了他以及怀柔公主,何其的凄凉。

    这样以来,对于他而言,吴侯虽然姓杨,却是女婿,一个女婿半个儿,在这种情况下,李景遂根本不可能责罚他。

    李景遂摆摆手,道:“今日多亏你平定了叛乱,大唐江山得以延续,就目前而言,你有什么看法?”

    “当务之急,便是陛下宣告天下,登基称帝,同时,大赦天下,各地的节度使派人前去安慰,先进行赏赐,等到局势稳定下来,再进行调动。”杨琏说道。

    李景遂目光一紧,道:“你的意思是有人会趁机造反?”

    “陛下可曾听过这么一句话?天子,兵马强壮者为之。如今天下纷攘,依旧是是唐末之后的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说大唐收复了吴越、山东等地,但天下未定,周国、契丹、蜀国等等,都是大唐的对手,这些人很有可能会趁着大唐内部不稳之际,暗中勾结有异心的节度使,决不能掉以轻心。”杨琏说道。

    李景遂点点头,回想唐末之后的诸多事情,这的确很有可能,不得不防。

    “对内积极安抚,对外积极防御,只要撑过了今年,明年事情就会好转。”杨琏又道。

    “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似乎有些难啊。”李景遂还是有些担心,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他知道他的个性,实际上很难做一名君主,可是现在他不坐这个位置,大唐立刻就会分崩离析。

    “陛下放心,大唐还是有不少忠臣的。”杨琏笑了起来。

    李景遂点点头,一颗心逐渐安定了下来,刚才六神无主的模样逐渐消失了,他定了定神,又道:“吴侯,听说那周国的人质消失不见,可有他的消息?”

    杨琏摇摇头,道:“郭荣此人可谓文韬武略,是个难缠的对手。这一次他联络李弘冀造反,实际上另有目的,微臣派人在城中寻找,始终没有找到他们的下落,想来已经逃出了金陵。”

    “此人既然如此厉害,当立刻下令各地关隘严加盘查,绝对不能让此人逃出大唐!”李景遂心中一紧,说道,心中却在想着,这个郭荣,当真有这么厉害?

    “陛下此言甚妙。”杨琏说道,心中在猜测着郭荣会走那条线路逃走?大唐与大周绵延千里的边境线,有的地方无险要可守,郭荣等人想要逃走,比较简单。

    李景遂没有看出杨琏所想,见杨琏赞同,立刻令人去取了笔墨,先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下令各地严加盘查,绝不能让郭荣逃走。

    两人又聊了好一会,杨琏好言宽慰着他,直到子时,这才起身离去。

    杨琏走出崇道宫,抬头看了一眼天空,今夜的月亮看起来十分诡异,一片血红,杨琏慢慢在宫中踱步,到了这一步,只能说他第一步的计划完成,接下来,就是要仿效徐温,不急不缓巩固自己的势力,直到某一天,水到渠成,那才叫完美。

    杨琏想着的时候,不远处脚步声响了起来,杨琏回头一看,不等他反应过来,一个身子已经扑到了他的怀里,连声哭了起来。

    杨琏拍着她的后背,没有说话。

    “我还以为见不到你了,那时候,他们都说你已经死了。”来人正是怀柔公主,她哭泣着。

    杨琏对她的情绪十分复杂,此时见她如此,一颗心软了下来,不由笑了笑,道:“公主放心,我这条命可没有那么容易去死。”

    怀柔公主哭了半响,嗅着他身上的血腥味,道:“你可是受伤了?我看看,伤着了那里?”

    “我没有受伤,这些血都是别人的。”杨琏笑了起来,拉着怀柔公主的手,慢慢在宫城里走着。

    怀柔公主见他走路沉稳,的确没有受伤的迹象,这才放下心来,问道:“父亲似乎心情不好。”

    “这是肯定的,今日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李氏宗族一个个死去,齐王是心善之人,难免会伤感。你不用担心,过一段时间,创伤就会平复。”杨琏说道。

    怀柔公主点点头,道:“今日你也累坏了,还是早些回去安歇。”

    “我送你回去。”杨琏说着,继续拉着她的手掌,慢慢走着,不知不觉,到了后宫一处,杨琏就让她在这里安歇,又派了士兵守候着,继续在城墙里巡视着。忙碌了一天,杨琏的确有些倦意,但他知道,现在还不能休息,局势未定的情况下,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有事情发生,所以他宁愿等待着。

    这一夜,杨琏偶尔合眼休息,大多数的时间里就在宫城里巡视,不知不觉,一夜就这样过去了。杨琏的双眼里充满了血丝。不过这番努力是值得的,这一夜没有什么事情发生,金陵城中的局面有了好转,晚上也没有人在城中闹事。

    杨琏让亲兵打来了井水,

    ps:简单说一下,五代这本书五十多万字上的架,现在一百六十多万了,均订一直很可怜,只有几十。这是我水平不足的缘故,七十万字的时候,编辑叫我开新书,我拒绝了,一百万字的时候,编辑又叫我开新书,我一直拖着,直到现在。

    书评区有朋友说,希望能够写下去,我的承诺是把第一阶段的故事写完。第一阶段的故事是什么,就是主角在大唐夺了权,上了位。从最近的情节,诸君也能看到一些端倪了,所以,这本书,就要快结束了。其实接下来的故事,就是与郭荣、赵匡胤争夺天下,并恢复幽云十六州,很可惜,没有机会写下去了。或许,有一天,我会捡起来,把剩下来的故事写完,但不是现在。

    下一本书,我将会给编辑两份稿子,争取在六七月发书。不管是那一份,都还请朋友们支持。最后,感谢一直在支持五代的朋友们,还有几章,这本书就要结束了,届时,我会写一个所谓的“完本”感言,感谢各位朋友们的支持!!谢谢!!

第四十五章 加官进爵() 
经过一夜的休息,李景遂的精神好了许多,关于这场政变,他有不少疑问。李景遂也就是个性懦弱了一些,但不代表他昏庸,想不透事情。等他这颗惶恐不安的心冷静了下来之后,发现了太多的疑点。

    首先一点,被刺杀的杨琏不是真杨琏,可是割下他头颅的人,乃至于李弘冀皇兄等人都没有觉察出来,这就证明了一点,那个替死鬼很像杨琏,或者说他被易容了,几乎看不出端倪出来。想要找一模一样的人几乎很难,这也就意味着,替死鬼是早就准备好的。

    换而言之,杨琏早就预料到了这些事情,所以提前做出了部署,如果是这样,这一场政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李景遂顿时觉得后心有些发凉,他有些不敢想了。如果事实如同他的猜测,在李氏一门死伤殆尽的情况下,他的地位是怎样的,不言而喻。

    难道大唐朝廷将会是第二个杨吴朝廷?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会被取而代之?李景遂的脸上阴晴不定。

    这时,一名太监走了进来,禀告着,道:“齐王殿下,文武百官已经在光庆殿候着了。”

    李景遂点点头,慢慢站起身来,如果事情真的如此,他真的要做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吗?

    杨琏快步走了进来,看见李一副沉思的模样,拱拱手,道:“微臣见过陛下。”

    李身子一震,看清楚是杨琏,轻轻咳嗽了一番,调整了心情,道:“吴侯,原来是你。”

    “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群臣已经在等待,只盼陛下能去主持大局。”杨琏说道。

    李景遂略作沉默,有些话他想要问,但最终没有问出来。几名小太监上来,替李景遂整理了一番衣服,在高泽的带领下,朝着光庆殿走了过去。

    光庆殿里,群臣束手而立,没有了往日的气氛,燕王造反,金陵城中损失极大,不少大臣的家中遭到游侠儿的冲击,损失不小。有的官员家中更是死了人,这让群臣更加郁郁,大殿上,很多臣子都沉默着。

    这种气氛直到杨琏与李景遂到来。高泽大声地唱着诺,群臣站的笔直,大唐唯一有资格继任为帝的王爷来了。

    杨琏不紧不慢跟在李景遂身后,到了王座前,杨琏扶着李景遂坐下。李景遂略作犹豫,最终还是坐下了。

    “见过齐王千岁!”杨琏喝道。

    群臣也立刻上前拜见,声音在光庆殿里回荡着,李景遂缓缓坐下,这才摆摆手,道:“诸位爱卿,平身。”

    “多谢齐王!”群臣再度回答,站了起来。

    李景遂扫视了一眼群臣,几乎所有的臣子都面带悲伤,这一次的事情实在是太大了。杨琏站在最前面,这时已经退到了左首第一,群臣没有人反对,以杨琏的身份,虽然年轻了一些,但也是够资格的。

    侥幸不死的户部侍郎李平走了出来,道:“齐王,燕王造反,以至于金陵城中民不聊生,微臣以为,当贬燕王为庶民。”李弘冀虽然身死,但他依旧是燕王,如果把他贬为庶人,这个意义就不同了。

    对于李弘冀,李景遂没有客套,便点点头,道:“准奏。”

    武将刘彦贞走了出来,事实证明他的站队没有错,跟着吴侯有饭吃。他轻轻咳嗽了一声,道:“李弘冀造反,乃是国殇。如今大唐百废待兴,齐王殿下当立刻登基为帝,号令四方,安抚官吏、百姓。”

    杨琏也走出来,道:“殿下,刘将军之言甚为有理,陛下当立刻继位。”

    “臣附议!”方进昭走了出来。

    “臣附议!”潘承佑也走了出来。

    “臣附议!”

    “臣附议!”

    燕王一党的臣子或是被擒或是被杀,余下的臣子就算有忠于李的,也因为李身死而转而投靠了齐王,一时之间,大殿上都响彻着这三个字。所有的臣子都站了出来,愿意拥立齐王为帝。

    李景遂默默地扫视了众人一眼,群臣的拥立让他稍稍安心,他慢慢站起身来,道:“李弘冀造反,的确是国殇,为了稳定大唐,孤,不,朕就继任为大唐皇帝,诸位拥立之功,朕不敢忘。”

    “如今金陵城中,百废待兴,还盼诸位爱卿齐心协力,稳定局势。如此,国家幸甚,百姓幸甚!”李景遂又说道。

    “陛下英明!”杨琏在一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