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枭雄-第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恶!”燕王府,李弘冀恨恨地骂道。

    这时,一名侍女端了茶水上来,见李弘冀一副怒气冲冲的模样,小心翼翼地把茶水放在了案几上。

    一声轻响,惊动了李弘冀,他顿时勃然大怒起来,喝道:“滚,都给我滚!”

    侍女吓了一跳,手一颤,把茶具弄翻在案几上,李弘冀大喝一声,猛地把案几一掀,踢脚对着侍女就是一脚。侍女尖叫一声,踉踉跄跄倒在地上,额头撞在案几上,顿时流出了鲜血。

    “燕王为何如此暴怒?”声音响起,正是结义大哥郭荣。

    郭荣的脸上带着笑意,实际上他已经得到消息,心中虽然无比焦急,但郭荣知道,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再焦急也无法改变局势,他更关心的是下一步该怎么办?因此,他第一时间便来寻找燕王,却恰好看见这一幕。

    “你怎么来了?”李弘冀没好气地说道。

    郭荣微微一笑,扶起侍女,冲着她眨了眨眼睛,侍女会意,匆匆离开了。

    “燕王,我刚刚得到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郭荣说道。

    李弘冀十分无语地看了他一眼,既然是不好的消息,为何他这般开心?仿佛捡到了财宝一样。

    “当然了,也有一个好消息,不知道燕王想要先听那一个?”郭荣又道。

    李弘冀摆摆手,道:“先听好消息罢。”

    “北方的战事终于结束,大周在定州大破契丹,契丹人惶恐之下,已经撤回幽云。河东刘崇也退兵,大周的战事终于结束了。”郭荣说道。

    李弘冀冷哼了一声,没有说话,心中却在想,这算什么好消息!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郭荣又道:“燕王,大周战事结束,便可以腾出手来,一旦燕王有所要求,我一定尽力帮忙。”

    “坏消息呢?”李弘冀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他又不是傻子,若真的有那么一天,需要大周兵力帮忙,就算他夺得了大唐的皇位,恐怕职业是傀儡而已,如果是这样,没有半点意义。

    “坏消息,就是杨琏已经攻破了杭州城,或者准确的说,是钱弘俶选择了投降!”郭荣说道。

    这更提起了李弘冀的伤心事,他忍不住冷哼了一声,道:“可恶!”

    “可恶固然是可恶,可是杨琏灭了吴越国之后,势力更加膨胀,燕王难道不担心吗?”郭荣道。

    李弘冀道:“郭大哥,你有什么好办法?”

    “还是那句话,杨琏绝不能活着,有他在一天,就是燕王最为强劲的敌人。必须要除掉他,燕王才能有机会登基。”郭荣说道。

    李弘冀有些不耐烦地道:“郭大哥,说正事。”

    郭荣笑了笑,道:“杨琏灭了吴越国之后,十之**不会走海路回京,他应该会走运河。我的建议,是在运河上击杀杨琏。”

    “击杀,对,一定要杀了他。”李弘冀说道,又想起来一件事,道:“你说在水路杀他,可是他拥有极为强大的水师,想要杀他,根本不可能嘛。”

    “燕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杨琏走运河,大一点的战舰根本无法在运河上行驶,只有小型战舰才能护卫着他。我的建议是在这里击杀杨琏。”郭荣说着,用手蘸了一点茶水,在案几上写了几个字。

    “为什么在这里?”李弘冀不由一愣。杭州到金陵的水路漫长,选择在这里莫非有什么深意吗?

    郭荣哈哈笑了起来,道:“燕王,吴越王投降,不过是迫于形势,就吴越国内部而言,必然有不少人想要复国,这里是吴越国境内,而且水路交错,形势复杂,是刺杀杨琏的最佳地点。”

第八十章 北上() 
经过大半个月的努力,杭州的局势已经逐渐稳定了下来,百姓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在钱弘的协助下,吴越国各地节度使都选择了投降,杨琏仍然令他们镇守原地,等待着天子派人去接收这些地方。

    杨琏准备妥当的时候,李也派忍带来了旨意,他接受了杨琏的请求,以查文徽镇守杭州,查文徽帐下的大将陈悔因功升为福州刺史,掌管一方军政。

    林仁肇也得到赏赐,被封为苏州节度使,朱琦升为海州刺史,章文济、章文益等章氏兄弟也都得到升迁,成为一方刺史。不少都头也都升为团练使甚至是指挥使,唐军军中,人人欢腾,这一战,虽然辛苦,但总算有所收获。

    钱弘被封为越侯,钱文奉为羽林大将军,余下吴越国的臣子都各有封赏,大多数的吴越臣子都被勒令进京任职,这是李的一种手段,当年无论是闽国还是楚国,李都会让他们进京,以便控制。

    这么多人受到封赏,唯独杨琏没有得到天子的旨意,唐军士兵都认为,自家主帅必然是另有赏赐。私下里,林仁肇、朱琦等人都商量着,却始终想不出天子会怎么赏赐杨琏。

    这一战之后,林仁肇升为苏州节度使,论地位与杨琏平起平坐,但在林仁肇看来,他始终会追随杨琏。只不过,聪明的他猜到了一些。太监宣读了圣旨之后,林仁肇立刻带兵赶往了苏州。

    苏州在钱承礼的掌控之下,面对大局,他只能把苏州城拱手相让,林仁肇虽然主要是带兵,但被杨琏委以重任,在海州、登州等地磨练多年,处理政务也是一把好手,经营苏州不在话下。

    林仁肇赶往苏州后五六日,杨琏也出发了,杨琏令朱琦率领水师回转海州,章文济带领登州水师回转登州,章文济的船上装满了钱帛、珍珠等物,这些钱财除了用来抚恤战死的士兵,余下的都先收归府库,随着南方战事平定,杨琏需要购买大量的战马装备士兵,这些钱帛必不可少。

    杨琏回转金陵,钱弘、钱文奉、吴延福等吴越国君臣自然随行,杨琏选择走运河,这样无疑快捷许多而且极为省力。

    五十多艘小型战舰扬帆北上,很是浩荡,杨琏站在主舰上,望着逐渐远去的杭州城,松了一口气。

    钱弘、钱文奉等人也都在主舰上,其他吴越旧人则分散在其他战舰上,五十多艘战舰约有一半装载着钱帛,这些都是钱氏积攒下来的。这时候钱弘已经想的非常清楚,怀璧其罪,他几乎把钱氏一族值钱的东西交给了杨琏,余下的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多半是家族有纪念意义的物件。

    杨琏看着运河两岸,自从大运河修建之后,运河两岸诞生了不少大城市,运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农田,提高了收成。可是,随着这一次的战争,吴越国受到极大的破坏,农田大多荒芜,百姓流离失所,至少要两年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过来。

    钱文奉慢慢踱步走了过来,他们的行动相当自由,钱文奉在杨琏身后站定,道:“杨节度,如今战事结束,回京之后,杨节度应该是要迎娶公主了吧?”

    “钱将军为何这么说?”杨琏问道。

    钱文奉呵呵笑了起来,道:“这还不好猜吗?三军将士都得到封赏,升官的升官,赏钱的赏钱,唯独这一次最大的功臣,也就是杨节度没有得到赏赐,恐怕是天子觉得杨节度即将成为驸马,故此暂不赏赐吧。”

    杨琏摇摇头,天子赏赐他,多半是金钱,他的官职恐怕不会有太大的提升,尤其是兵权,杨琏以刘承的名义,掌管着山、东各州县,足以割据一方。杨琏不这么做,是因为时机不到,而且下辖各地,由于北方战乱连连,人口不多,综合实力并不强。

    杨琏也知道,天子这一次赏赐,看起来范围虽然极广,但林仁肇成为了苏州节度使,天子未必没有削弱杨琏的意思,两人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隔着汹涌的长江,山河千里,沟通十分困难。

    对于这个问题,杨琏思虑过很多次,也曾和心腹将领议论过,杨琏没有太多的想法,对于他而言,目前的状态是最好的。钱文奉这些话,表面上是关心,但未必没有挑拨离间的意思,更何况两人在石马岭谈过话,钱文奉一直认为自己是杨吴朝廷的旧太子,这其中的含义自然是更深了。

    杨琏觉得有必要提醒钱文奉,便道:“钱将军此言,是在挑拨离间吗?”说着,一双虎目直视着钱文奉。

    钱文奉有些尴尬地咳嗽了一声,用手捋着胡须,笑道:“杨节度多心了,钱某之言,处至肺腑,绝没有其他含义。”

    “若是如此,那就最好不过了。本将觉得有必要提醒钱节度,金陵毕竟是大唐国都,一块砖扔下去,不知道会砸死多少大官。钱将军若是不小心说错了话,本将可没有能力保护,若是被人杀死在街头,那岂不是得不偿失。”杨琏说道。

    钱文奉认真地拱拱手,道:“多谢杨节度提醒,钱某一定铭记在心。”

    杨琏点点头,道:“钱将军,那大周人质乃是郭威养子郭荣,听闻钱将军次子钱承礼与他关系莫逆。”

    钱文奉神色一凛,这件事情他是知道的,但他想不到杨琏居然也知道了,这意味着杨琏在金陵城中,不说手眼通天,至少有他的耳目,消息也算灵通。

    “的确如此,当年也是迫于形势,犬子不得不虚与委蛇。”钱文奉分辨道。

    “两国交兵,各为其主,本将自然不计较,可是如今形势不同,钱氏投靠大唐,就是大唐的臣子,若是与大唐王爷交通甚密,恐怕不是好事。退一步说,即使天子不在乎,但燕王是本将的政敌,将要何去何从,钱将军应该会有一个选择。”杨琏说道。

    钱文奉沉吟了起来,大唐党争得沸沸扬扬,说要不知道,的确不可能。如今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选择,一是亲近杨琏,二是亲近燕王,当然还可以选择中立,但对于钱文奉来说,他的心底仍然想要复兴吴越。这需要他在金陵积极奔走,暗中培养势力,利用齐王、燕王之争,博取更大的利益。

    但是杨琏的话表明了他对这件事情很是关注,他该如何选择?钱文奉忽然笑了起来,道:“杨节度在优势情况下,依然没有进攻杭州,从而保全了钱氏宗庙,钱某自然是感激的。如果让钱某选择,钱某会选择杨节度。”

    杨琏盯着他的眸子,半响,笑道:“钱将军多虑了,刚才不过是本将试探之言,钱将军若是愿意投靠燕王,本将也不勉强,只是日后,再见钱将军,就是本将的敌人了。”

    钱文奉忙摆摆手,连声说不敢。

    战舰一路北上,七日后这才到了苏州,一路上不少地方的运河受到严重破坏,杨琏不得不花费了一定的时间来疏通河道。

    杨琏抵达苏州,林仁肇出城相迎,把众人迎接入城,钱承礼也在一旁。

    杨琏看了看钱承礼,见他与钱文奉长的一般无二,颇有几分少年英雄气概,便道:“小钱将军,当年你可差一点要了杨某的命。”

    钱承礼忙拱手称不敢。

    林仁肇道:“杨节度,末将已经准备了酒宴,今夜就在苏州城安歇罢。”

    “也好。”杨琏回答着,与众人进入了苏州城中,苏州在钱氏经营下,城池宽阔,占地极广,一行人经过一个亭子,杨琏举目一看,亭子名叫沧浪亭。

    钱文奉笑道:“这是去年钱某修建的亭子。”

    杨琏点头策马离开,一顿饭功夫后,众人进入了苏州府衙,林仁肇令人陆续送了苏州特色的小菜,一行人也都饿了,一边说一边吃了起来,钱文奉在苏州经营多年,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