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枭雄-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幽云有草原,上谷一带可以养马,魏晋时期赫赫有名的上谷铁骑便来自此地。只是,想要夺取幽云,必须要占据河北,而且杨琏与赵普、卢多逊等人商议的结果,都认为先平定南方,再集中力量收复幽云才是上策。

    杨衮见杨琏不说话,惨笑了一声,有些失魂落魄,站起身来,摇摇晃晃,道:“原来是我瞎了眼,看错了人!”说着,向外走去。

    “站住,你要去哪里?”杨琏叫住了他。

    杨衮哼了一声,显然很是不满,他满怀信心而来,想不到杨琏拒绝了,难道要他去找郭威吗?

    杨琏摆摆手,示意他坐下,道:“来,你详细给我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

    杨衮眼睛一亮,有些犹豫地看了一眼杨琏,最终下定了决心,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本血书。这是一份由幽云契丹将领用血写成的请愿书,下面密密麻麻地盖着手指印,足足有三十多人。

    杨琏知道,这份血书若是落入契丹皇帝耶律阮的手中,这些汉人将领都会被斩首,杨琏仔细问着,这才知道,当今契丹皇帝耶律阮好大喜功,特别喜欢打仗,而且此人喜欢任用汉人,这些汉人多半是原本晋国的臣子,此外有一部分是原本幽云的汉人将领。耶律阮重用汉人,却对契丹贵族不闻不问,极大地损害了契丹贵族的利益,如今的契丹情况不容乐观,大战随时可能爆发。

    契丹若是内乱,最受苦的还是汉人,他们不愿意为契丹人卖命,所以杨衮这一次奉命南下,另有私心。对于这个说法,杨琏有了几分相信。契丹他虽然不熟悉,但对评书杨家将还是有些了解的,这杨衮据说就是杨家将的祖先嘛,虽说评书不是史实,但多多少少有些根据吧。

    杨琏想了想,又详细问了几个问题,更进一步了解了契丹的情况,原来耶律阮一意孤行,不顾国内契丹贵族的反对,接受了刘崇的礼物,决定出兵攻打大周,为了一举灭掉大周,耶律阮接受臣子的建议,联络大唐,准备三面夹攻大周,各取利益。这才有了杨衮的出使。

    契丹、刘崇又要出兵攻打大周了?杨琏得到消息,不免就是一愣,这几年契丹连连动兵,国力当真是雄厚啊。连连征战,也难怪契丹贵族会反对耶律阮,杨琏想要知道契丹、刘崇如何出兵,但杨衮只知道出兵一事,其他具体的并不清楚。

    杨琏找来了地图,仔细看着,他觉得契丹、刘崇出兵,最好是出兵河北,契丹沿着东线,刘崇沿着太行山一线,既可分散大周的兵力,又可互相支援,比起刘崇出兵潞州要很多,毕竟刘崇两次出兵,都是攻打潞州,并没有占到便宜。

    分析了半响,杨琏作出了决定,他立刻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金陵,杨衮则继续朝着金陵前进。

    数日后,李璟的面前摆着一份杨琏的折子,在折子里,杨琏说了最近契丹的情况,杨琏认为,契丹人、刘崇南下,必然能牵制大周的兵力,他建议,这个时候大唐也要出兵,决不能闲着。

    李璟虽然高兴,却有些犹豫,大周的实力如何,他从杨琏、刘仁瞻等人的战报里深有体会,若是不能灭掉大周,刚刚建立起来的盟友关系就会破裂,在大唐腹地还有劲敌吴越人的情况下,与大周撕破脸皮,显然有些不靠谱。

    李璟想了又想,始终没有做出决定,这件事情非常隐秘,他不能让太多人知道,因此他召见了齐王李景遂、宰相孙晟、司徒周宗,以及刚刚从地方上召回来的韩熙载、常梦锡、冯延巳、陈觉等人。

    这场小型的朝会充满了辩论,冯延巳、陈觉本来与韩熙载、常梦锡等人是政敌,不管这件事情有没有好处,反正政敌支持的,自己必须要反对,正常辩论足足持续了两个时辰,众人争论的口干舌燥,始终没有一个结果。

    李璟有些头疼,以宰相孙晟等人为首的一伙人,他们反对进攻大周,第一,两国签订了盟约,若是背信弃义,要被天下人所指;第二,边镐在年初接受马希萼的邀请,出兵楚地,如今楚地战事激烈,是在没有必要再惹怒大周,同时与楚国、大周交战,大唐能撑得住吗?而且吴越人一定会趁机进攻常州。

    冯延巳倒是很激动,他好不容易重返金陵,自然希望能立下功劳,加深天子对他的好感,因此他与陈觉极力鼓动天子出兵,收复中原。

    这场争辩中,齐王没有吱声,他也拿不定注意,散朝之后,李璟立下齐王商议此事,孙晟却急匆匆地去了燕王府,并派人去找了郭荣。

    郭荣知道燕王找他,必然有事,急匆匆赶来,这时孙晟已经把事情经过详细告诉了李弘冀,对此李弘冀也紧皱眉头。如果大唐出兵攻击大周,很显然,杨琏治理的山东是最为重要的战区之一,从郓州北上渡过黄河,可以攻打河北;向西,可以攻打中原,如果大周的兵力空虚,指不定一股而下开封,占领大周的国都。

    如果杨琏真的立下这个大功,他的威望和实力必然大为上涨,燕王想要再夺嫡,显然更加困难。

    李弘冀绝对不想看到杨琏再立下战功,孙晟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极力的阻止。可是从如今的情况看来,天子似乎已经意动,要怎样才能阻止呢?

    当郭荣知道了此事之后,他张大了嘴巴,这一幕更是他不想看到的,他急忙朝着孙晟拱拱手,拜托他一定要说服天子,不要出兵大周。(。)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章 皇权的诱惑() 
大战看起来就要一触即发,郭威接到消息,调集粮草,积极备战,周军的异动并没有瞒过杨琏散布在开封、洛阳一带的探子,不断把消息传回。

    郓州,杨琏与赵普、卢多逊等人商量之后,认为周军兵马调动频繁,显然有出兵的意思,看来郭威已经得到契丹、刘崇出兵的消息,准备出兵抵御侵略。

    杨琏也立刻调动兵马,布防在郓州一带,一时之间,北方各地乌云密布,一场大战似乎就要爆发。七月,随着各方消息的传播,杨琏得到了更为确切的消息,耶律阮力排众议,用皇权压制了契丹贵族,决意出兵攻打河北,刘崇也试图南下,准备与契丹人共灭大周,恢复江山。

    杨琏曾与刘崇联络过,只是这时的刘崇已经不肯相信任何人,亲生儿子刘赟被郭威杀死,所以尽管刘承祐在大唐的护卫下安然无恙,刘崇依旧不肯相信侄儿还活着,他曾经要求杨琏把刘承祐送到河东,不过杨琏拒绝了。

    当然这个理由足够充分,大唐离河东山高水远,必须要经过河北,翻越太行山,才能抵达河东,而在边关,大周一定严密设置关卡,千里迢迢去河东,实在是太难了。

    不管杨琏有什么理由,刘崇自然是不肯相信,所以他出兵宁愿相信契丹,而不是大唐。北方即将到来的战事令河北各地的百姓十分惶恐,靠近契丹的州县,百姓们得到消息,纷纷南下,刺史、县令一再申明,也无法阻止一意南下的百姓。

    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中原、山东各州县的百姓也都惶恐不安起来,不少百姓开始抢购粮食,以至于物价快速飞涨。尤其是开封的粮价,一日三涨,一开始百姓还能接受,等到后来,一般百姓都买不起粮食了。

    这样的情况引起了郭威的注意,为了避免动摇根本,他不得不动用一定数量的军粮,来平息粮价,同时派人进入蜀国购买粮食,但是蜀国早有准备,两国即将开战,盘查十分严格,购买粮食几乎不可能。迫于无奈之下,郭威只得把目光放在了南平。

    南平高氏虽说建立了国家,可能统治的地区不过江陵府一带,兵力不足,国土不足,高氏大多时候是仗着地处长江中游的优势,打劫过往的商队,名义上是国家,实际上是一股势力比较大的强盗组织。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南来北往的商队大多会经过江陵,郭威把目光放在了南平高氏的身上,他希望能借助高氏的力量,得到更多的粮草,至于手段,他才不管。

    这时候南平处以高保融的统治之下,历代南平君主都奉行强者为尊的信念,大多数的时间遵奉中原王朝,偶尔在杨吴、李唐之间摇摆,目的就是生存下去。

    高保融得到郭威的密令,很是犹豫了片刻,郭威的命令他自然是要遵从的,只是江陵虽说富裕,但土地不多,他哪里有这么多的粮食?为了多的粮食,他只有一个办法,继续老本行,抢劫!

    金陵,费砚显得十分狼狈,为了得到大唐的支持,他再度运送了一批粮食赶往金陵,可是刚到江陵,十几艘商船的粮食都被洗劫而空,费砚也差一点被抢到捉住,若非他及时跳江,恐怕小命不保。

    费砚水性极好,跳入江中之后,拼命游泳,中途又被渔船所救,这才保住了性命。费砚谢过了恩人,想了想,先去了金陵,他在金陵设立了商社,费砚暂时安顿下来,听说杨琏不在金陵,想了想,又乘船去了郓州。

    杨琏接到消息,不由皱眉,他知道,费砚长期在这条路上贩卖粮食,由于打通了关节,所以没有出事,而这一次出事,显然不是金钱给的不够,而是有人刻意而为,高保融为何会做出这种蠢事?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支持,杨琏想了想,这个人便呼之欲出了。

    杨琏好言安慰了费砚一番,表示这口恶气一定会出。通过费砚的嘴,杨琏得到蜀国的一些情况,蜀国也接到了契丹即将入侵的消息,所以他们打算趁着这个时间占据关中,以潼关为界,与大周对峙。

    杨琏倒是认为可行,他带费砚去军中看了看,如今郓州有一万多兵马,此外兖州、徐州等地的兵马零零星星加起来也有三万多,就算得不到大唐天子的支持,也有能力攻打大周。

    费砚大喜,当即表示愿意与大唐合作,共取天下。

    杨琏给费砚灌了一阵**汤之后,把计划告诉了他,杨琏的意思,是要蜀国等待时机,契丹、河东南下,一定会牵制大唐的兵力,蜀国等到大周主力北上,双方苦战不休的时候,再从西边进攻,大周必然捉襟见肘,就算能赢,士兵也一定十分困乏,夺取关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费砚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告辞了杨琏之后,匆匆赶回成都。

    八月上旬,契丹正式出兵,一路上大张旗鼓,拥兵十余万南下,与此同时,河东刘崇也率兵出了娘子关,准备夺取镇州。郭威得到消息,派出大将抵御,而他留在开封,主持大局。

    郭威之所以不亲自出征,除了他是天子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他担心唐军趁着这个时候来袭,如果开封被围,即使大周挡住了契丹人,也无济于事。

    为了稳住杨琏,郭威再度进行了试探,他再度修书一封,向杨琏表达了善意,使者是赵弘殷,赵弘殷抵达郓州的时候,杨琏不在郓州,接待他的是赵普。尽管赵普同样表达了善意,而且好好款待了赵弘殷一番,但却对杨琏的行踪闭口不言,赵弘殷几次询问,都被赵普忽悠过去了。

    赵弘殷在郓州住了几日,他发现一个现象,郓州的百姓几乎是全民皆兵,不少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每日操练,对此赵弘殷很是困惑。自从府兵制被破坏之后,佣兵制逐渐流行起来,桀骜不驯的牙兵便是雇佣兵。

    要训练一支强大的军队,花费的金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