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9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砝纯创痪醯每尚β穑俊

    杨怀仁最不怕吵架了,也立刻怼了回去,“章相公此言差异,不仅如此,怕是这种话把圣人父母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圣人同样来自民间,圣人的礼法和教义,同样有很多来自民间,只不过是圣人用更通俗易懂的词汇把民间的道理重新整理并记录下来而已。

    这一点不用我说,相信在场的诸位也都懂得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

    就连我们现在用来治理国家的法度,做人的道德和伦理,同样是从民间的规矩,一点点汇集起来,逐渐形成了大家约定成俗的习惯。

    照章相公的意思,民间的东西就是可笑的,那章相公是不是也觉得出自民间的忠孝礼义的基本做人道理,也是可笑的喽?”

    章惇大惊,这才意识到杨怀仁一直就是一个巧舌如簧之人,他说话的任何一点小失误,都会被杨怀仁抓住当了把柄,然后用新的道理反击。

    他倒也不算慌乱,立即想明白了杨怀仁话中偷换概念的做法,反驳道,“杨大帅完全曲解了老夫的意思了。

    杨大帅所说的道理,老夫自然承认,可大家要清楚一点,圣人整理民间的道理,然后加以解释成为有普遍意义的教义,然后宣教给天下人,这自然是没错的。

    可杨大帅所说的那句民间俗语,可有被圣人收录过?

    可见民间的俗语或者道理,也并不是全对的,圣人择其善者,摒弃误者,才有了我们如今的行为准则。

    就说杨大帅刚才说的那句话,我们也要从两方面来看待,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说的是一个人的子孙,必然会继承他的血脉。

    这个血脉表现出来,便有了一显和一隐两方面内容。

    一显,便是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外表,也包括耳朵能听见的声音等我们能真切感受到的东西了。

    像一个人的外貌,身材和声音,就是这部分内容。

    而一隐,便是我们无法看见或听见的东西,比如血脉的共同性,性格的相似性等等。

    启禀陛下、还有两位太后娘娘知道,这血脉传承中的这一显和一隐,却有不同的本质区别。

    显现出来的,也许很直观,但却是能改变的,不能作为真正的判断依据,反而是不能看见的,却是无法改变的,更能作为我们判断血脉传承的依据。”

    章惇说到这里,众人也大致听懂了,按照他的说法,人的样貌和声音等等,其实是可以改变的。

    儿子长得像父母,很多人都是这样,但这却不能当做判断孩子是父亲亲生的合理论据。

    这世上也确实有很多人,和父母的样子就是完全不同的,同样也有外貌长得很像的两个人,却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事情存在。

    反而是章惇说的那种看不见听不着的隐性的因素,是绝不会作假的,比如血液。

    章惇的话确实打动了很多人,道理是浅显的,大家也认可样貌是有可能通过手段改变的,但留在身体里的血液确实无法改变的事实。

    杨怀仁也明白章惇想做什么了,赵煦有些愕然的问道,“依章爱卿的意思,是要朕和这个孩子……滴血认亲?”

    章惇微笑着点了点头,“陛下明鉴!滴血认亲之法,自古以来有之,而不论外表生了什么样子,血脉是不会变的。

    如果这个孩子能和陛下留着同样的血液,那才能证明他的真实身份。”

    杨怀仁叹了一口气,这让章惇察觉后有些沾沾自喜,好像戳穿了杨怀仁的把戏一般。

    其实杨怀仁心里觉得章惇有点可笑,他真实的态度里,除了滴血认亲这件事要伤害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灵之外,还是十分坦然的。

    他抬眼瞅了一眼那张布幔之后隐隐约约的孟皇后的身影,发现孟皇后一句一言不发,甚至一动不动。

    杨怀仁都怀疑是不是那张巨大的纱幔后边坐着的并不是孟皇后本人。

    在他心里,还有一个证据能证明大壮的身份,只不过他只有这个证据的一半,另一半在孟皇后手里。

    按照他的想法,在有人站出来质疑孩子的真实身份的时候,孟皇后做为孩子的亲生母亲,应该第一个站出来维护孩子才对。

    可眼下她似乎并没有什么反应,也完全没有把证据拿出来以证明孩子身份的打算,貌似要由着章惇给赵煦和大壮进行滴血认亲一般。

    杨怀仁心里有点没想明白,孩子的身份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成分的,总没有可能是孟皇后有了别的男人才生下了大壮。

    但孟皇后现在的做法,确实让杨怀仁搞不懂了,也许是她对孩子的身份太自信了,所以根本就不在乎章惇用什么方法去验证。

    也或许是她想把那个证据留下来,作为最后的杀手锏,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绝不会拿出来的。

    杨怀仁也只能去猜测她的想法,可就是无论如何都没法理解。

    赵煦的表情有些阴晴不定,他信任杨怀仁,而且关于孩子的身世以及整个故事,虽然听起来离奇了些,那仔细想想,故事里的事情他似乎都经历过,对他来说是很有真实感的。

    他虽然不喜欢孟婉儿这个女人,可对孟婉儿的人品和性格,他还是非常放心的。

    所以不论是杨怀仁还是孟婉儿,都不像是会拿这么严肃的事情开玩笑的人,而且他看着孩子像是照镜子一般的感觉,也太真实了。

    看着孩子,他也的确有一种血液里的亲近感和兴奋感,这些感觉也是不会骗人的。

    但章惇的说法,他也不会一点儿都不考虑,毕竟事情太重要了,孩子的真实身份不敢要他自己认可,同样也要得到重臣的认可才行。

    所以他心中暗暗下了决定,如果孩子真是他的儿子,那自然是真金不怕洪炉火,用滴血验亲的方式验上一验,也可以让所有人放下心来。

第1799章:滴血验亲(上)() 
滴血验亲,自古有之。血液的传承性也是古人对遗传的最基本的认知。

    但是从杨怀仁的角度看,他作为一个后世人,所接触的科学知识告诉他,滴血验亲,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情。

    古代“滴血认亲”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叫滴骨法,另一种叫合血法。

    关于滴血验亲最早的记载出现在三国时期,是说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观察是否渗入。

    如能渗入则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统关系,反之则表示没有父母兄弟等血统关系。

    南宋宋慈所著的第一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里也有相关的记载——

    “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

    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

    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

    合血法的方式在后世很多影视剧里边也有很多的表现,不过可能是编剧没有详细了解滴血验亲的具体方法,所以表现出来都太假了。

    合血法里,首先准备一碗无杂质的清水这件事,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因为当一滴血滴入盛了水的碗中时,因为血细胞受到来自水的渗透压的科学原理,细胞吸水膨胀,细胞膜必然会受压导致破裂。

    所以不论有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甚至是用动物的血滴入同一个盛水的碗中,他们的血液都会被水稀释,然后相互融合在一起。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准备一个干净的、和红色的血液颜色有明显对比颜色的器皿,然后让检验的两个人把血滴入到一起。

    这样的操作,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两种血液融合在一起,变成一滩血液,或者两个人的血液混合的时候发生凝结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结体。

    这也就是所谓的两种血液交融或者不交融了。

    但问题在于,血液出不出现凝结反应,并不能证明两个滴血的人是否又血缘关系。

    原理在于人的血型。人的细胞膜上有一种特殊的物质,大致可以分为A抗原、A抗体、B抗原和B抗体。

    大家也许已经明白了,这便是决定了我们血型的物质。

    当A抗原遇上了A抗体,或者B抗原遇上了B抗体,便会出现凝结反应。

    也就是说,可以这么认为,滴血验亲的方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验血的两个人血型可能不同,但并不能证明他们是否有血缘关系。

    而从遗传学上来讲,孩子的血型受到父母的血型影响,但具体的表现出来,也并不一定是孩子的血型就必然和父母中任何一方的血型相同。

    除了父母双方同为O型血生出来的孩子必然是O型血之外,其他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比如同为A型血的父母生出来的孩子可能是A型血和O型血两种情况,而父母双方一方是A型血,一方是B型血的,生出来的孩子可能是四种血型中的任意一种。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有了很清晰的认识,滴血验亲之法,并不能证明两个人的血缘关系,甚至是完全不靠谱的。

    杨怀仁担心的就是这个,大壮是赵煦的亲生儿子这一点是没有差的,可是如果进行滴血验亲,那结果就说不定了。

    苏公公已经准备了用于滴血验亲的白瓷碗,一位太医也把用于针灸的针拿了出来。

    杨怀仁却站出来说道,“启奏陛下,滴血验亲之法,微臣觉得没有合理的依据,是不能证明任何事实的。”

    赵煦有些错愕,搞不懂杨怀仁为什么忽然站出来反对滴血验亲。

    章惇便是有些暗暗高兴了,杨怀仁的反应,让他觉得孩子的身份大概率是有问题的,所以杨怀仁不愿意进行滴血认亲。

    他口气略带讥讽的笑道,“怎么,杨大帅担心你带来的孩子不是陛下的龙种?或者是……呵呵,从一开始就是你胡编乱造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就是为了混淆视听的?”

    杨怀仁微微一笑,并没有理会章惇的嘲讽,不过他刚才说滴血认亲不靠谱的说法,确实也引起了在场不少人的怀疑。

    他便把血型的理论简略的说了一下,当然,关于ABO血型的事情,他的解释里是阴和阳,只有这样才能让这年代的人更容易理解一些。

    杨怀仁说完,赵煦也是半信半疑,他问了在场的太医道,“杨爱卿所说的关于血型的事情,你们可有人能证明?”

    几位老太医都是宫中供奉多年的老人了,他们相互看了看,有点害怕说错了话似的,所以都没有开口回答。

    其实在中医学里边,对血型的事情也是有一定认知的,只是没有搞清楚这些现象的原因,还没有形成体系的理论罢了。

    赵煦皱了皱眉,又问了一遍。

    章惇却抢先说道,“陛下,杨大帅的理论,恐怕也是道听途说的,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理据,连太医们都没听说过,可见他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不如咱们先进行滴血验亲,待事后结果出来了,再来看看杨大帅还有什么说法。”

    这些话有点落井下石的味道了,不过这时太医院的一位老太医捋着胡子幽幽道,“回禀陛下,关于杨大帅的理论,老夫确实是第一次听说。

    不过以前的医书里,虽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有些记叙里,也杨大帅的理论却有些不谋而合的说法。

    而且医书里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