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9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她后来一想,后宫里发生那么多事,虽然她知道的不真切,但若是仔细想想,除了刘清菁,其他嫔妃也没有那么大能力了。

    这才带着恍然大悟的口气说道,“没想到她竟然是个蛇蝎心肠的恶毒女人,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杨怀仁听了又得憋笑,这种话若是从旁人的议论里说出来,那是没什么的。

    可从她这个婆婆嘴里说出来,就是明显说她自己蠢了,真不知道朱太后神经大条到什么程度,才会说出这种没脑子的话来。

    当然,事已至此,朱太后也不会真替刘清菁感到惋惜,赵煦当年能废了孟皇后,今日也能废了刘皇后,权力始终是在赵煦手上的,这一点还是让朱太后感到安慰。

    至于她和刘清菁私下里的关系,那也不过是因为赵煦的关系,她爱屋及乌罢了,实际上后宫里这么多女人,谁是皇后,她也不是那么在意。

第1762章:这个二愣子() 
朱太后关心的事情,重点也不在这些后宫里的女人身上。

    她顿了一下,面色似是有些犹豫,不过还是开口问道,“杨怀仁,本宫再问你,当今朝堂上议储之事,你是如何想的?”

    杨怀仁大吃一惊,抬头凝望朱太后天真的脸,竟不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紫宸殿里发生的事情,难不成朱太后仅仅知道刘清菁被废除后位一事,连赵煦还有子嗣在世的事情都还不知道?

    这让杨怀仁有点无言以对,他心里一万只羊驼奔袭而过,不知道是该说朱太后无知呢,还是寿安宫里这帮太监宫女们蠢呢?

    就算当时没打探到这件事,杨怀仁先去了慈安宫也有小半个时辰的功夫了,难道朱太后这边还没有人告诉她?

    或者她已经知道了,只是她脑子还没转过弯来,还没有想明白眼下事情已经变化成怎么回事,只是依旧按照之前准备好的话来试探杨怀仁?

    杨怀仁反正是迷糊了,不过有一件事他还是清楚的,朱太后心里,似乎觉得她的长子赵煦若是身体真不行了,她的幼子赵似继位的话,她依旧是太后,这对她也是最有利的。

    不管朱太后是怎么打算的,或者是章惇一帮人怎么忽悠的她,亦或哪怕只是她作为一个母亲,单纯出于对小儿子的疼爱,这在杨怀仁看来,都有点越矩了。

    宋朝皇族一直以来都有祖训,后宫不得干政,这一点在大多数时候,还是执行的比较好的。

    虽然宋朝也出过几位垂帘听政的太后,那也是因为皇帝继位时实在年幼,朝臣为了稳定朝堂和国家的局面,才请太后出来做做样子罢了。

    实际上除了高滔滔之外,其余继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娘娘,也没真正贪恋过权力,她们更多扮演的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角色,被那些文官相公们推出来起到一个镇场面的作用而已。

    真正的权力,不论掌握还是执行,还是都在宰相和枢密院几位重臣手中。

    议储这种事,和单纯的朝政还有些不同,皇帝立储,既是整个国家的大事,同时也是皇帝家的家事。

    朝臣们自然也不会不考虑太后娘娘的意见,不过那也是法定和礼法意义上的正宫皇太后娘娘,才有这样的待遇。

    朱太后虽然名为太后,可身份毕竟不是正宫皇太后,议储之事就算大臣们要咨询意见,也咨询不到她这里来。

    不论从规矩礼法还是从现实上来看,实际发生的情况也是如此,朱太后关心这种事,从情的角度说,也合情合理,但从礼和法的角度说,就是越矩了。

    章惇等支持赵似的一派,自然是会联络朱太后,表明他们支持赵似将来继位之事,然后也希望借助朱太后的些许力量,在这件事上起到一定的帮助。

    可章惇一定明白,赵太后的能力范围,也仅限于给赵煦吹耳旁风的情况下,涉及到正式的咨询,朱太后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

    这种事在向太后身上就不会发生,向太后虽然表面置身事外,实际上她心中比谁都清晰明白,但她却一直低调隐忍,不到最关键的时刻,她也不会让别人知道她的真正想法。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也是有城府有心机的聪明人表现,再对比朱太后越矩了还如此大胆直接,就显得朱太后愚蠢了。

    朱太后见杨怀仁似是在犹豫,一时之间也很难搞懂杨怀仁这个表情的意思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只得再次问道,“杨怀仁,本宫问你话呢,你想什么呢?”

    杨怀仁长叹一口气,正色道,“微臣斗胆说一句天后娘娘不爱听的,有些事,不是娘娘能轻易谈论的,还请太后娘娘谨行慎言。”

    朱太后还是没有反应过来,杨怀仁说这句话虽然让她有失颜面,但却是为了她好。

    不管将来谁会继承皇位,对朱太后这个位置的女人来说,她越是没有意见,就越是有利,反而她越是立场鲜明,反而弊大于利。

    可朱太后还是太愚钝了,她身边的太监宫女也没有太聪明之人来提醒她,让杨怀仁不得不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啊。

    对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说法,杨怀仁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一群聪明人在一起,或许思想碰撞之下会产生更聪明的想法。

    但一群笨人在一起,恐怕不会产生什么聪明的想法,笨人终究是笨人,不会因为群体的扩大,就有人变成了聪明人。

    朱太后竟大言不惭道,“当今皇帝陛下是本宫的亲生儿子,他的事就是本宫的事,本宫如何说不得管不得?”

    这话已经蠢到没朋友了,杨怀仁也是看在朱太后是大壮的亲祖母,赵煦的亲娘面子上,才耐着性子说道,“想来太后娘娘也应该有所耳闻,陛下还有皇子在世。”

    这就是提醒朱太后议储之事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她再继续说这些无聊的废话,实在没有什么意义了。

    可没想到朱太后说了让杨怀仁彻底对她失望的话来。

    “那又如何?就算吾儿还有皇子在世,那也不过是个无知小童罢了,如何继位为帝治理国家?

    本宫觉得简王赵似仁慈聪慧,更适合继承大统,何况兄终弟及,本朝也是多有先例的,这又如何不可?”

    杨怀仁彻底服了,如果朱太后还不知道赵煦尚有子嗣在世的话,说出那些议储的话来,还能说她是不懂规矩的话,那么现在这么一番话,那就真是无知至极了。

    和这样的愚蠢又固执的人说话,杨怀仁觉得心累,对这种人说道理是说不通的,因为她根本不懂道理,只会执拗自己天方夜谭的想法,撞了南墙都不会回头的。

    杨怀仁从新行礼道,“太后娘娘所说的事情,不是微臣可以轻易谈论的,请太后娘娘赎罪。

    陛下急召微臣进京,微臣今日刚到京城,还有诸多事务要处理,无法继续陪太后娘娘说话了,请娘娘准许微臣告退!”

    话是说的客气,可杨怀仁说完却不等朱太后准许,便直接转身准备离去。

    朱太后也愣住了,等杨怀仁走出寿安殿去,才回过神来,“这个杨二愣子……”

    记住网址:

    第1762章:这个二愣子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1763章:练兵(上)() 
杨怀仁大步往宫门处走,可不会理朱太后在背后是怎么说他的,至于将来朱太后会不会记恨他,在他心里已经不重要了。

    对某些人来说,你把该说的话说了,他如果听不明白,或者是刻意装作听不明白,那就不用跟他多废话。

    特别是当你拥有的能力和权力,完全可以不把他当回事的时候。

    也许这么说是狂妄了一些,但事实却是如此。

    杨怀仁领着二十名亲卫走出皇宫,杨晋贤恭敬地把之前留在宫门外的武器交还了回来。

    只是还那些武器的时候,从他的眼神里,杨怀仁看出来一种作为一个军人自然而然的羡慕。

    虽然说他是宫门袛侯,可要论武器装备,他们的手上拿的不论是金瓜还是其他什么看起来很高大上的东西,但实际上这些武器更像是装饰。

    要论实用性,或者说真到了战场上的杀伤力,他们在武德军的武器装备面前,简直弱爆了。

    杨怀仁笑道,“你如果喜欢,将来本帅可以送你几套研究研究。”

    杨晋贤受宠若惊,忙拜谢道,“多谢大帅。”

    杨怀仁摆摆手示意不用客气,命人给他留下几套装备后,便领着人离宫而去。

    对他来说,几套武器装备根本不算什么,当然,最核心的火药武器,是不能给他的,那些精致的手弩和轻质坚固的铠甲什么的,倒是无所谓。

    杨怀仁没有去随园看望妹妹妹夫,也没有回城内的府邸,而是直接带人出城回到了东大仓码头。

    先头赶赴京城的一万将士已经下船,由于还没有进一步的调令,只能在东大仓北面一片空旷的仓储区临时安营扎寨。

    杨怀仁回营,立即升帐召集了随行的将军们,一是把刚才他进宫的事情跟大家交代一番;

    二是告诉他们,如今武德军进京,名义上虽然已经重新成为禁军二十四卫的序列,但正式的改编文书,以及改变后新的驻地安排,还要等枢密院的文书。

    虽然杨怀仁如今也挂着一个枢密院参政知事的名头,可杨怀仁觉得他现在还不适合去枢密院露面,正式文书的事情,还是派人去催一催就好。

    三是告诫大家,今时不同往日,京城也不比江南,起码在京城,规矩上就有很多,也很繁杂。

    所以几位将军回去后也一定要好好约束手下将士,绝不能在这种特殊时刻违反军中纪律,而且强调了多次,目前情势不明朗,违纪者要罪加一等加以处置。

    后续的几万武德军将士,以及杨怀仁的家眷,要来到京城起码还需要四五天的时间。

    杨怀仁也安排了风神卫暗中保护家眷,确保大壮能安然无恙来到京城。

    而这四五天里城内和朝中会发生什么变故,杨怀仁也只能静观其变了。

    第二天一早,宫中便来了传旨的太监,杨怀仁正式开始履行左卫大将军的职责,统领禁军兵马。

    稍后,枢密院的文书也到了,武德军再次改编成龙武卫和虎贲卫,两卫中将领职事也全部由杨怀仁全权负责指派。

    本来这事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完成,但在武德军出发之前,杨怀仁早就做好了预案,眼下也不用特别的改变,按照当初的预案进行就是了。

    其中,李黑牛出任龙武卫大将军,黄大银出任虎贲卫大将军,其余副将偏将等,也大都是原来武德军中的将领平移过来。

    虽然职事是平移,但从藩军改编成禁军,官职和品秩确实都有所提升,少则半级,多则一级,杨怀仁的手下将校基本都得到了实打实的提拔。

    赵煦对杨怀仁表现出充足的信任,龙武卫和虎贲卫的驻扎地也是最靠近外城的区域。

    龙武卫直接进驻城西琼林苑北金明池西的禁军西大营金明池驻地,距离东京城西门只有十里。

    而虎贲卫则进驻城东的朱家桥,距离东门只有六七里的地方,可以说一旦城内出事,龙武卫和虎贲卫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杀入城内。

    大军迁营也非常迅速,几乎只用了半天多时间,两卫的先锋便抵达目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