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9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杨家都笼罩在一团乌云之中,连杨怀仁的孩子们也感受到了大人们的伤心和忧虑,似乎也快乐不起来了。

    杨怀仁虽然不断的安慰鬼姐,可从鬼姐最近几天的表现来看,他似乎隐隐感觉到了什么。

    但有些话,不好说,也不能说。

    直到离大羊中了慢性狼毒满一个月的这一天,杨怀仁一大早再次来到鬼姐的院子,发现她和大羊都已经不见了。

    杨怀仁望着空空的房间,心中说不出来的难过。

    作为一个男人,他不能守护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这让他深受折磨,但同时他也能理解鬼姐的做法,作为孩子的母亲,她更是饱受煎熬。

    桌上整整齐齐摆着一封信,是鬼姐留下来的,杨怀仁打开阅读,不觉间潸然泪下。

    鬼姐虽然也算熟悉汉字,可书写出来却也不算通顺,但了了十数句话,却句句触动了杨怀仁的心弦。

    鬼姐留书表达的大概意思,是请杨怀仁原谅她的不辞而别,因为她害怕离别,所以只能在夜里偷偷的走。

    她不想走,可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她又不能留,只能选择亲自带孩子回辽国,向她的父亲,也就是辽国皇帝讨要解除狼毒的解药。

    细数认识杨怀仁的日子,每一天都让她觉得是人生中最值得记忆和回味的日子。

    这些日子里,她远离了那个权力争斗的世界,投入一个真心爱惜关心她的男子的怀抱,第一次感到生命是如此轻松惬意,她感受到了这世上最难得的幸福。

    特别是怀胎十月里,一个新生命在他体内孕育成长,她体会到了初为人母的幸福滋味。

    她感谢杨家上下没有把她当外人,婆母把她当亲生女儿一般爱护,几个姐姐也像是对待亲生妹妹一样疼爱着她,更不用说官人将他捧为掌中至宝。

    她希望杨怀仁能转告她们,她的离开并不是她故意要伤害大家,只是因为为了让孩子能活下去,她只能走出这一步。

    也希望杨怀仁不要派人追赶和阻拦,她已经心意已决,绝没有回头的可能,如果大羊死,她也没了活下去的希望。

    而且既然孩子是要被当做辽国权力核心的继承者的,那么她也愿意在杨怀仁的梦想里成为那个重要的一份子。

    杨怀仁读完,自然理解鬼姐最后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双眼泪水弥漫,却不知为何强颜基础意思笑容来道,“这丫头,那么多错别字,还真难读。”

    杨怀仁不敢隐瞒,带着信告知母亲。同样作为一个母亲,她自然明白一个当母亲的为了自己的孩子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只是出于和儿子杨怀仁的角度不同,她说的话是,“让她们母子受委屈了。”

    其他女眷也都是当了娘的人了,自然也理解鬼姐的心情,设身处地的去想,若是换了事情发生在她们身上,恐怕她们也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只有小一辈的孩子们还不太懂,只是知道最小的姨娘和最小的弟弟离开他们了,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孩子们不舍得,自然受了很大的委屈似的哭闹,他们的母亲也不知道如何去安慰他们,只能说小姨娘只是带小弟弟去很远的地方治病了,等病好了,就会回来的。

    家人的理解,给了杨怀仁很大的安慰,兄弟们得知这件事之后,在理解鬼姐的同时,也感到心中不忿。

    杨怀仁还要去安慰兄弟们,同时也命天霸弟弟去把关起来的那四个契丹女人放了,并且安排船送他们回辽国。

    天霸弟弟不懂杨怀仁为何有如此的安排,怨怒道,“哥哥,我不明白,那四个女人那么对五嫂嫂还有小侄儿,杀了她们,甚至把她们碎尸万段都不过分!

    你怎么在这种时候不但不处决了她们,还要放了她们呢?”

    杨怀仁拍了拍天霸的肩膀道,“相信我,放了她们,对鬼姐只能有利而不会有坏处。

    她们名为妈子女使,但现在咱们也搞清楚了,当初耶律洪基过世,耶律跋窝台登基,这些契丹女人的家人,就是那些站错了队的官员或者士兵。

    她们这次来大宋是什么态度,大家也见识过了,经历过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就是死士。

    不能说是耶律跋窝台一个人的死士,而是为了她们的家人或者家族的存亡而变成的死士。

    鬼姐这次带着大羊回辽国,的确是无奈之下的唯一选择,我相信凭她的聪明才智,绝不会因为之前的事情迁怒这些契丹女人和她们身后的家人。

    反之,鬼姐会宽宏大度的原谅她们,甚至重用她们以及她们背后的家人和家族,让这些人成为她的助力。

    鬼姐这次回去,耶律跋窝台对待她的态度可能和之前还有不同,虽然鬼姐之前在辽国也有自己的势力,但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这股势力削弱了多少,还剩下多少,我也说不好。

    但为了她自身和孩子着想,她一定会重新逐渐建立属于她自己,也只忠于她和孩子的一股势力。

    一是为了她和孩子自身的安危,二是为了将来,我说这些,你能懂吗?”

    天霸弟弟虽然似懂非懂,不过最核心的意思,他已经明白了,他惊得长大了嘴巴望着杨怀仁,不知该说什么好。

    杨怀仁对兄弟们道,“这件事,本是鬼姐一句戏言,不料阴差阳错,竟只能的朝这个方向发展了,这都是命啊……”

第1711章:数年以后(上)() 
时光流转,寒暑交替,转眼来到了元符二年。

    杨怀仁也从一个偏偏少年成长成一个年近三十的胡子大叔。

    当然这么说有点夸张,二十大几,后世自然还是年轻人,可古代男子流行蓄须,杨怀仁也只好入乡随俗。

    而有了胡子的杨怀仁,虽然依旧清秀俊逸,却也是凭空多添了几分老成持重的意思。

    二丫头已经嫁入羊家,还为羊乐天诞下一个女儿。身在京中,二丫头无法经常回家看望母亲和哥哥,自然多了一些书信来往。

    不过她也是个有心人,京中有什么动静,她都会记录下来告诉哥哥知道。

    其实杨怀仁远离朝廷身在江南,同样对朝堂上的事情了如指掌,而且消息也更全面更细致,根本不用二丫头多此一举。

    只不过这是妹妹的一片心意,杨怀仁自然是心中感激。

    其实这五六年来,朝堂上的变化可以说大,也可以说不大。

    说大呢,是因为朝堂上的权力格局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些变故,会有老人下去,也会有新人上来。

    对于一些事情的讨论,也有一些变化,不过党争的局面斗来斗去,也不离利益和权力争夺的根本,所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

    杨怀仁方面,虽然也有人时不时提起他位高权重只身在外又手握兵权之事,但赵煦一直以来都给压了下去。

    从这一点来说,赵煦的性情虽然有变化,但对杨怀仁的信任,还是没有变的。

    说道赵煦的性情,可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开始重掌皇权大肆鼓动党争,扶植拥护自己的权臣上位,打压元祐老臣。

    到后来新臣占据朝堂大半壁江山,可新臣之间同样有权力和利益的争夺,章惇这棵大树一直挺拔,倒是干倒了刑恕等一干对他权威形成威胁的人。

    变法依然在进行,只是从一开始专心变法,到后来心灰意冷,赵煦也变得不再那么关心了。

    和年轻人忘记最初的梦想有些不同的是,作为一个皇帝,处在不同的时期,自然会有不同的想法。

    当初高太后垂帘听政,他被压抑的久了,自然心怀励精图治之志。

    等后来变法初见成效,大宋在杨怀仁等人的努力下开疆拓土之时,赵煦又觉得他已经是千古明君了,对于变法后来的阻碍和迟滞,便也不那么在意了。

    加上新党内的几大集团为了讨好皇帝,不断往宫中进献美女从而稳固自身势力,便让赵煦开始有些耽于政务,沉迷酒色。

    这样的过程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似乎每一个皇帝登基掌权之时,都是有一颗当千古名君的大志向的,可惜后来真正坚持下来的,好像寥寥无几。

    权力的斗争让人身心疲惫,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后宫佳丽三千,对皇帝来说都是千年不变的蚀骨蛆毒。

    在杨怀仁看来,皇帝的事情,还有朝堂上的那些争斗,他不想掺和,也掺和不进去,或者说掺和进去也是自寻烦恼,所以他自知改变不了,也就不去虚耗自身实力。

    变法虽然没有成功,但也不是一点儿效果没有,加上杨怀仁以及他背后的能量做出的努力,起码在军事上和经济上,对国家的稳定还是有很大的贡献的。

    经济上就不用多说了,杨怀仁知道他赚的钱太多了,一个天文数字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不如还利于百姓。

    比如新式的蔬菜如今已经是寻常老百姓家中饭桌上稀松平常的蔬菜,价格已经与传统的蔬菜并无不同。

    即便如此,种菜卖菜仍旧是赚钱的,只不过从重利变成了薄利多销而已。

    其他如餐饮方面的各种生意,杨怀仁都尽量降低利润,把实惠留给广大百姓。

    有趣的是,杨怀仁的生意搞薄利,逼的其他和做同行生意的人也不得不跟着搞薄利,整个市场逐渐趋于稳定,倒是变相平衡了商业的过度发展。

    军事上,大宋虽然依旧不能说战马充足,可比起十年前,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论从西域、吐蕃或者走海路从大食等地引进的马匹,每年数量都以万计,加上本土繁育的,大宋军队虽然依旧无法和辽国相比,但也可以说不再缺少战马了。

    军人的素质,也有了一些提升,不过仍旧是良莠不齐,像武德军这样的军队,大宋还很找不出第二支。

    倒是有几支地方军队素质有了明显改观,不论是杨世虎所带的无为军,还是从武德军中走出去的将领或者皇族子弟,到了其他地方军队,也让那些破败不堪的地方厢军发生了好的变化。

    杨怀仁和他的兄弟们自然获得很滋润,不过这可不是懈怠,武德军的练兵可从来都是严苛的。

    很多初进了武德军的人都觉得受不了严苛的训练和令行禁止的作风,但呆的时间长了再让他离开,却谁也不愿意走了。

    集体意识和对一支军队的情感方面,武德军是大宋独一无二的,当然还有饮食,这一点是已经是天下共知之事。

    杨家的孩子们个个茁壮成长,长子大官已经从一个晃晃悠悠走路的胖娃娃成长成一个近九岁的大孩子。

    他跟着老和尚从三岁开始习武,如今已经是一般的成年江湖高手都惹不起的存在了。

    不过孩子很懂事,从来也不曾在外惹事。大官最怕他娘,韵儿一直觉得能武不能文,也算不得是好汉,所以时常逼着大官读书习字。

    大官倒也不是不爱读书,只是被母亲逼的太紧,总是有些逆反情绪的,可身为长子,他又懂得要给弟弟妹妹做个榜样的道理,也只能乖乖听话。

    杨怀仁知道韵儿这么做是对的,只不过有时候给大官的压力太大,虽然他是家中长子,可毕竟他还不到九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光硬逼着他练武学文,恐怕孩子失去了很多本应该属于他这个年纪的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