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8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宋代,文化的发展,让茶文化有了新的高速发展,人们也从以前复杂的烹茶渐渐开始喜欢上简单的泡茶。

    烹茶的味道很复杂,各种香料也很多,但泡茶相对简单,茶叶用开水一泡或者简单煮一下,味道清香淡雅,倒是和文人们喜欢的意境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

    以前只在江南一代流行的花茶和绿茶,也渐渐普及到全国了。

第1641章:问茶() 
杨怀仁笑道,“你们庄家祖上,确实是会做生意的,从种茶的茶农发展到如今这么大的家业,这可是几辈人共同的功劳。”

    庄士恒见杨怀仁对他们庄家大加赞赏,心中喜不自胜,忙接话道,“多谢王爷赞赏!正是因为有王爷这样的人让大宋国泰民安,我们庄家的生意才能蒸蒸日上。”

    不得不说庄士恒是个会拍马屁的,不过杨怀仁可没工夫和他整这些没用的,他接着问道,“庄大人,你们庄家现在还是有不少茶山吗?

    是不是都是自产自销?你们的茶山又主要种的的是什么茶?”

    庄士恒心情已经非常放松,他从小成长在一个茶商大家族中,自然对这个非常了解,他有点变得侃侃而谈起来。

    “回王爷话,我们庄家以前确实是自产自销的,家里有茶山,集栽培、种植、采茶和生产以及销售于一体。

    不过后来随着生意越做越大,除了自家茶山自产的茶叶之外,也从其他茶农那里收购茶叶,我们庄家再加工之后贩卖。

    两浙一带虽然茶山众多,可茶叶越来越能卖上价钱之后,很多商人也加入到种茶贩茶的生意中来。

    我们庄家因为家族做茶叶生意的缘故,积累了不少销售的经验和渠道,所以对于一些没有充足的销售渠道的茶农来说,最好的赚钱方式也是把他们种植的茶叶卖给我们。

    至于我们庄家所种植采购以及销售的茶叶种类嘛,那可就多了。

    像西湖龙井、大佛龙井、开化龙顶、安吉白茶、武阳春雨以及松阳银猴等等,都有贩售。”

    这些茶的种类,杨怀仁有些他听说过,有些没听说过,但一听便知道这些都是名茶。

    只是有一点他有些疑惑,问道,“怎么龙井还分两种吗?”

    庄士恒有些卖弄道,“王爷可能有所不知,龙井是茶种的分类,另外又根据产地的不同,又被划分成了更多的种类。

    就说西湖龙井,也是有不同品质的严格划分的。龙井茶的历史始于唐末,兴于本朝。

    太祖时候,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

    其中因为龙井村的品质最优,便为此茶种命名为龙井茶。如今龙井茶以“狮”“龙”“云”“虎”四个字号划分。

    “狮”字号龙井茶产地以狮子峰为中心,包括胡公庙、龙井村、棋盘山、上天竺等地。

    这也便是龙井贡茶了,如今由朝廷管理这片茶区的龙井茶种植、采集、生产和进贡事宜,一般人已经喝不到这么上等的龙井贡茶了。

    “龙”字号龙井茶产于翁家山、杨梅岭、满觉陇、白鹤峰一带;“云”字号产地为云栖、五云山、梅家坞、琅珰岭西等地;“虎”字号龙井茶产于虎跑、四眼井、赤山埠、三台山一带。”

    “龙”、“云”、“虎”三种龙井茶虽然不是贡茶,品质也是上佳,在我们庄家贩售的茶叶当中,也是上品的贵价货。

    而大佛龙井产于新昌县,以竺道潜、昙光等为首的十八高僧在新昌品茗悟惮,开创般若修禅,形成了“佛茶之风”,是以得名大佛龙井。

    世面上常见的龙井茶,大多是大佛龙井,而西湖龙井产量有限,所以在外地其实很难喝到。

    我们庄家能产“云”字号西湖龙井,在新昌县也有自家的茶山,王爷若是也喜欢茶艺之道,下官稍后可以送些好茶去府上孝敬王爷。

    王爷若是想品尝最上等的龙井贡茶,下官也不是没有办法……”

    庄士恒笑得很暧昧,杨怀仁可不领他这个情,“那倒不用了,朱公公前几日刚去府上送了些今年的新茶过去,就不劳庄大人费心了。”

    庄士恒一听便知道人家什么意思了,杭州茶监的朱公公也是个心思活泛的灵巧人,杨怀仁就住在龙井贡茶产区不远的地方,如今正好是采茶的季节,他总不会不不知道采了新茶要先孝敬这位王爷的。

    不过庄士恒觉得也是好意,刚才的话倒也没有失言,他接着道,“那是那是,王爷身份尊贵,替官家先试茶,那也是因为身份尊贵。

    不过下官还是得空亲自去府上送一些今年的新茶去,便是王爷拿出去赏赐军中将领士卒或者家中管事,也是极其体面的。”

    庄士恒倒真是个会来事的,杨怀仁也明白他这种来自商人家族的官员,最是精通官场上这套钻营,口灿莲花对他们这种人来说那是再平常过的事情。

    杨怀仁的目的可不在于此,他和庄士恒闲聊了这么多,一是出于个人兴趣了解一下,二是为了他阻止庄家乃至江南其他茶商把茶叶卖到辽国的事情。

    他没有拒绝庄士恒的好意,“那就多谢庄大人了。”

    庄士恒见杨怀仁心安理得地接受了他的好意,感觉他和杨怀仁之间的关系也似乎亲密了些似的,心中更是难以自已的高兴了。

    庄文斌在他爹身后捂着一身疼痛不敢说话,站的也恭恭敬敬,一开始觉得杨怀仁很可怕,后悔他鲁莽招惹了这么一个名声可怕的人物。

    但听到他爹和杨怀仁的闲谈之后,忽然间觉得他爹才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本来一件坏事,让他爹圆成了好事。

    不但没让人家杨怀仁继续生气,反而还慢慢地跟这么一位王爷建立起了某种亲密的关系,这让庄文斌对他爹更加心生敬佩之意。

    庄士恒道,“下官家里既然是种茶贩茶的,孝敬王爷一些也是下官分内之事。”

    杨怀仁被他拍马屁拍的都快吐了,这才说到了他的正事,“庄大人应该知道,本王其实也不是什么朝中的栋梁之才。

    只是身边有些有才能的人帮衬着,才有了本王今日的地位,我看庄大人就是个人才嘛。”

    庄士恒听到这里心脏都快乐炸了,杨怀仁这话很明显就是拉拢他了啊。

    若是他们庄家又多了杨怀仁这么个靠山,那他们庄家也好,还是他个人的仕途也好,可就真的飞黄腾达了。

第1642章:茶叶外销() 
庄士恒从新恭敬地施礼道,“下官愿为王爷效犬马之劳。”

    庄士恒的态度让杨怀仁很满意,既然人家已经表明态度了,杨怀仁也便接着说道,“庄大人若然人才。

    本王对茶叶生意很感兴趣,不如庄大人给本王说说,你们庄家的茶叶生意怎么样?特别是外销这一块,每年能走多少货?”

    庄士恒之前还担心杨怀仁若是对茶叶生意感兴趣,会设计他乃至夺了他们庄家的茶叶生意。

    但现在看来,庄士恒觉得他之前是小人之心了。

    杨怀仁毕竟来江南不久,大半时间他本人也并不在杭州呆着,就算是对茶叶生意有兴趣,也不会是像一般的江南的茶商一样,拥有种植、生产以及销售的全面渠道。

    但杨怀仁实际上也是个生意人,自家开了京城里的一家著名的酒楼,另外和很多名楼都有合作关系。

    开酒楼必然要采购不少茶叶的,特别是京城里那些列数七十二名楼的酒楼,每年光是采购上等的好茶,这就是一份非常大的买卖了。

    另一方面,杨怀仁特意问起他们庄家茶叶外销这一块,那杨怀仁的目的就表现的更明显了。

    商业上的消息,传递的向来都是很快的,以庄家在江南商人圈子里的地位,也不难及时得到整个大宋商圈里的一些关键消息。

    杨怀仁首先是就是个商人,他还有另外许多特殊的身份,比如目前他娶了辽国的安国公主,是辽国的金刀驸马。

    另外,西北边的一座新型的贸易型城市以极快的速度竖立起来,听说杨怀仁在这座新的商贸城市里就有很多边贸的买卖。

    加上之前他就跟吐蕃不少部族有贸易往来,如今有打通了交趾的商路,建立一支海上的商队也不是很困难,显然他家的生意会越做越大。

    之前他们家的生意,也主要是以和饮食相关的货物为主,比如新式蔬菜、牦牛以及海产品等各种食材,他若是对茶叶之类的饮品感兴趣,似乎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而杨怀仁要贩茶,也不会亲自参与到种植和生产当中来,更多的会是去做外销的生意,他有那么多关系和路子,没有道理不用。

    庄士恒想明白了,杨怀仁对茶叶生意感兴趣,还特意问了他们庄家茶叶外销的情况,应该是有意和他们庄家合作了。

    庄士恒想到这里已经有点心花怒放了,这对他来说,可谓一举两得。

    他想巴结杨怀仁或者建立某种联系,光靠送点礼物或者单纯的拍马屁,这种关系或者联系永远是不牢靠的。

    只有真正建立利益性质的联盟,他们才算是同坐一条船的紧密关系。

    如果事情按照庄士恒的预料之中发展下去,庄士恒不仅会在仕途上得到杨怀仁的提携,同时他们庄家的茶叶生意也可以有了更强有力的庇护,也可以越做越大,很快就能跻身江南第一茶商的位置。

    只要杨怀仁能让国内的许多酒楼以后采购庄家的茶叶,或者是杨怀仁提供外销渠道,从他们庄家大量批发茶叶,这都是极大的商机。

    庄士恒道,“我们庄家的茶叶生意,主要还是以内销为主,外销也有,但所占比例不算大。

    江南一带是茶叶主产区,大概占大宋茶叶产量的八成。福、建路的打小龙团虽然很出名,但龙凤团茶的产量一般,几乎没有在普通渠道流通的可能。

    而我们庄家在江南茶商中,可谓数一数二,几乎占了江南茶叶生意的三成左右。”

    杨怀仁因为要往辽国贩糖,特地派人查阅了大宋户部的纪录,还是了解一些数据的。

    当时大宋每年的茶叶产量大约在四千万到五千万斤之间浮动,包括周边地区的泛江南区域,确实占据了产量的八成以上,也就是三千多万斤。

    庄士恒说的他们庄家的产业年产量占三成,有点吹嘘的成分在里边,但两成应该还是有的,计算一下也就是大约六七百万斤。

    杨怀仁又问,“庄大人,你们庄家产业外销的比例具体是多少,可否透露给本王?”

    庄士恒道,“下官对王爷,本也没有任何可隐瞒之事,方才下官说外销占比例不多,大概不到两成。

    其中的一成,主要的销售渠道还是通过海路,往南往西贩售,只不过我们庄家遵守规矩,没有海上的商队,所以所谓的外销,也是以批发的形式卖给海商,他们转卖到了海外。”

    杨怀仁点点头,这和他预想的差不多。若是换了其他的小地方,商人能做到一个地方数一数二的,一般都有整套的生产和销售渠道。

    但在江南这种地方就不同,因为商人太多了,所以没有哪一家可以真正做到全渠道,就算有人想站出来去做,也会受到其他商人联合起来排挤和抵制。

    所以在江南一带便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