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8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庄家在江南的势力,绝不能简单的用一个防御使来断定。

    杨怀仁知道这方面的事情他不了解,但风神卫的人确实门清儿的,于是他问道,“那你说说,庄家究竟供养着何方神圣啊?”

    圆葱答道,“庄家百年来都是江南一代著名的茶商,家族也十分庞大,族中混迹官场的人,实不再少数。

    那十几位做官的里边,别看庄士恒这一脉也已经算是做的比较高的了,但庄家的背后靠山,却绝不是依靠十几个族中出仕的子弟这么简单。

    属下的情报里说,江南大茶商庄家,和朝中某位大员来往甚密,而那位大员,如今正得到官家的赏识,更甚者,连后宫里某位当权的主儿有不寻常的利益关系。”

    圆葱声音不大,但在雅间里,其他人也能听得见他说的什么。

    莲儿听到这里便有些吃惊,她知道官人虽然已经位高权重,但却极其不喜欢和朝中的那些大佬们建立联系,最深恶痛绝的便是朝堂上的明争暗斗。

    如果圆葱的消息没错的话,庄家的势力可不是表面上看见的那么简单了,背靠朝中某大员,还能跟后宫里某位受宠的妃子关系不一般。

    那杨怀仁也是尽量不要掺和这件事为好,王夏莲又估计官人颜面,小声说道,“官人,妾身已经吃好了。

    妾身见佛爷和道爷已经吃的差不多了,不如我们趁着天色正好,继续去游湖吧?”

    王明远自然听出来女儿的话中意思,虽然不明白莲儿为何会说这种话,但还是顺着女儿的意思道,“是啊,我也吃好了,咱们继续游湖?雷峰塔在此不远,咱们正好可以去逛逛。”

    羊父自然没有意见,老和尚和老道士也放下手里的筷子和酒盏,微笑着点了点头。

    杨怀仁微微一笑,心中是感激莲儿的温柔贴心和其余几位的理解的,不过越是这样,他越是不会就这么轻易离开。

    并不是他来了脾气不肯认怂,在大宋混到这个份上,他也早不是那个一言不合就要动手打架的毛头小子了。

    而是实际上他在考虑圆葱刚才的话,似乎还没咂摸透其中的意味。

    朝堂上的官员和后宫的妃嫔有紧密联系,这是历朝历代都很平常的事情。

    前堂的大官们为了让自己的官场势力更具有层次感立体感,总是会想方设法的和后宫的里妃嫔建立联系,甚至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女儿变成皇帝的妃嫔。

    有时候朝堂上皇帝犯了执拗,大臣的话他暂时是听不进去的,但后宫里的枕边风就不同了,不见得每次都有效,但确实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后宫里的娘娘贵人们,其实也愿意和前堂上的大员们建立利益联盟,大家也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目的在钻营罢了。

    杨怀仁所知道的一例,便是章相公和刘贤妃的利益联合。

    刘贤妃也就是刘清菁,是当下后宫里最受赵煦恩宠的宠妃。刘清菁出身卑微,宫外也没有什么家族势力。

    所以她为了她在后宫中地位的稳固,自从得宠之后便极力试图和朝堂上的某位大员建立这种关系。

    章惇在朝堂上为了打击异己,建立属于他的党羽把持朝廷话语权,自然也希望能在后宫里找到一位能给皇帝时不时吹耳旁风的宠妃。

    二人一拍即合,用各自的方式获得利益,也为对方提供必要的保护。

    章惇很多政见是很激烈的,甚至超出了赵煦的接受程度,一般一开始的时候,赵煦都不会立即同意章惇某些比较激进的政治建议。

    但经过刘清菁在后宫帮助章惇劝说皇帝之后,不久之后章惇的政见都能得到皇帝的首肯。

    于此同时,章惇也在前朝帮了刘清菁不少忙,比如刘清菁立妃一事,朝堂上很多老人都觉得刘清菁出身卑微,资历也不够,更没有为皇帝产下一男半女,所以极力反对。

    是章惇站出来极力赞成,加上皇帝本身也有意抬举自己的宠妾,才有了刘贤妃的封号。

    要知道,贤妃的称号可不是随便给的,在当时孟皇后被废后宫无主的情况下,刘贤妃便是实际意义上的皇后了。

    杨怀仁用这个例子再来联系庄家,也想到了庄家是怎么在另一个朝堂和后宫紧密结合的例子里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章惇的朝中势力已经足够大了,但他还不是一家独大。新党之间也产生了不少嫌隙,原本和章惇站在一条战线里的不少重臣,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随着大家对权力的热衷,新党内部也开始分成了不同的派系,章惇和刘贤妃有了联系,其他人自然也可以跟后宫中其他的被皇帝宠爱的妃嫔建立这种利益共同体。

    杨怀仁忽然想起记忆中一件不太惹人注意的历史事件来,那便是绍圣年间的章惇和刑恕之间的权力争斗。

    杨怀仁越想越觉得事情不会那么巧吧?刑恕在后宫中有赵煦的生母朱太妃这位靠山了,难道又安插了一为年轻貌美的女子入宫,和刘贤妃争宠?

    而这件事和庄家,又会有什么样的联系?

第1629章:唱反调(上)() 
其实不管庄家是不是和刑恕有联系,哪怕是任何一个其他人,他们的计划或者目的都没有成功。

    杨怀仁想到这里,忽然笑了,不过他自己都分不清是真开心还是在苦笑。

    庄家在朝中或者后宫里的代言人也好,靠山也罢,最终的结局都不太好。

    杨怀仁知道历史是如何发展的,章和刘贤妃现在的势力是其他人无法撼动的,起码在哲宗在位的时候是这样的。

    他们的利益联盟,或者说权力里的派系,曾经左右了皇帝的思想很长一段时间,也不是没有人向他们的位置发起过挑战,但却没有任何人成功过。

    杨怀仁心喜的是如果是这样,那么庄家也就不足为惧了,甚至他主动出面打击一下庄家,对他现在的处境来说,只能是有利而无害。

    但让他悲伤的是,历史已经因为他的存在而有了不小的改变了,但历史的惯性依旧强大,似乎并不是他一个凡人能够改变太多的。

    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眼下连交趾都让杨怀仁都打下来了,可对大宋朝堂上权力格局,乃至整个大宋的变化,有是肯定的有的,但总体上好像又没有影响到整体的发展趋势。

    杨怀仁有一些纠结的情绪,也有一些无奈。

    一个人让历史轻易的改变了方向甚至加速前进的事情,只会出现在之中,现实总是用柔软的方式告诉你,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一个人对于一个世界,对于历史的来说,真的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也许用蚂蚁撼动大象的例子也很贴切。

    蚂蚁可以举起超过自身体重好几倍的重物,但要想举起超过自身体重几万倍几十万倍的东西,那真是想多了。

    不过人产生无奈的情绪也并不全是坏事,越是无奈到某种程度,便越是容易从无奈中高兴起来,然后做出些无所畏惧的事情来。

    杨怀仁依旧是乐观的,无非是尽人事听天命嘛,他也早已经想通了。

    其实那位庄公子,还真入不了他这尊大佛的法眼,就现在的局面来看,他才是一头大象,庄公子不过是一只蚂蚁罢了。

    大象可以随意踩死一只蚂蚁,关键在于大象想不想。

    杨怀仁觉得他好久没有惹事了,这似乎不太符合他爱管闲事的性格,加上他的名字也许好久没有被皇帝想起,是时候在皇帝面前秀一下存在感了。

    倒是没有必要让当权的章相公和刘贤妃觉得他站在他们一边,哪怕是主动被人家当刀子使,起码他做出些莽撞事情来,不会被人家觉得有什么不妥。

    大不了谈论起这件事来,随口说一句“杨怀仁就是个愣子,他就是这个样子的,不用理他”。

    杨怀仁站起身来,走到窗边,当他看见庄公子迎接了什么贵客之后,便又笑了。

    这次笑得真心实意,也极其畅快,因为他看见庄公子从三辆外表华贵的马车上接了三个番邦人下来。

    一个契丹人,一个高丽人,还有一个是吐蕃番僧。

    三个人虽然没有穿上他们各自民族的服饰,但从他们的样貌里很明显能判断出他们来自何处。

    吐蕃番僧在杭州城里很常见,离杨怀仁家不远的地方,便有密宗佛寺,里边就住了不少的番邦和尚,从番邦过来的番僧也寄居于此。

    番邦和尚同样念经礼佛,只不过和中原佛教比起来,他们的规矩和教义却有不小的差异。

    从教理上看,藏传佛教大多争论中观和瑜伽行,即有宗和空宗;汉传佛教基本上是真空妙有的统一,大乘八宗基本上都是调和空有的观点。

    还有在藏传佛教信众中,密咒(又称真言,如“嗡嘛呢呗咪”)是修习法门,相对而言,汉传佛教中常见的念诵“南无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在藏传佛教中比较少见。

    但是无论是藏传,还是汉传,其终极目标是一样的,那便是佛陀所教导的,达到觉悟解脱的境地。

    番邦和尚皮肤黑黢黢的,看上去也得有五十来岁了,一脸的络腮胡子很浓密,倒不显得他粗鲁,反而让他有种很博学的样子。

    胸前挂了许多彩色的石头,最显眼便是一棵偌大的天珠,好似睁大了眼睛盯着你看一样。

    契丹人三十来岁,虽然一身汉人商贾的打扮,甚至连头发都绑了汉人男子的样式,但双鬓光秃秃的,还是掩饰不了他真正的身份。

    高丽人就简单的多,总是一顶小黑帽子盖在头上,矮个头小眯缝眼,服饰是汉朝时候的样式,只不过他们模仿的不伦不类,怎么看都有些好笑。

    杨怀仁联系到庄家是茶商的身份,加上这三位番邦人士的服饰便不难判断出,这三个人应该是庄家的生意伙伴,他们是来买茶的大客户。

    专门插一句,番邦和尚做商人来大宋买东西很常见,比起普通的吐蕃商人来,他们在吐蕃政教统一的历史环境下具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力,做买卖也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而且他们出面所采购的东西,大概率是给吐蕃的寺庙或者贵族甚至王族来使用的。

    杨怀仁想明白这些,忍不住摇了摇头,恶狠狠地骂道,“好你个庄家啊,老子千方百计往辽国卖糖呢,你倒好,专门跟老子唱反调啊。”

    前边提过,契丹人的饮食习惯,虽然因为一部分契丹人改变成了农耕生活方式而有所改变,但他们整体食性还是以肉食为主。

    事实是即便是游牧民族的人的消化系统,也不是那么擅长笑话难以消化的肉食。

    包括契丹人在内的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平均寿命都比农耕文明的汉人短,甚至短很多,除了塞北的生活条件比较差意外,他们的饮食习惯便是最重要的原因了。

    决定人类寿命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一是遗传基因,二是生活以及饮食习惯。

    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寿命几乎跟人的消化系统寿命休戚相关,大概是因为消化系统是人的身体摄取能量的顶端。

    一个人的消化系统衰老了或者不行了,生命也就快走到尽头了。

    

第1630章:唱反调(下)() 
杨怀仁一边让大宋百姓的体质变强,一边想方设法的让契丹人的体制变弱,这便是除了直接战争之外最合适的同化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