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8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轼感慨,“怀仁小友宅心仁厚,聪明绝顶,人品和学识都让老夫敬佩之至,天下之事,不光是用一句运气好就能解释的。”

    杨怀仁被这句话夸得很是得意,心说用后世的话说,就是靠脸了呗?哈哈……

    苏轼明白杨怀仁说了那么多,不但帮儋州百姓找出了一条发家致富的光明大道,也是杨怀仁可以帮助了他个人。

    他心中感激,却又不知如何去感谢他,只得笑道,“怀仁小友帮了老夫一个大忙,老夫都不知该如何感谢你了。”

    杨怀仁本来这趟来儋州就是自己闷得无聊,所以才来儋州看望多年前的老朋友的,心里也从来没想过要苏轼如何谢他,助人为乐,本来就是一件非常有满足感的事情。

    杨怀仁抖了抖眉毛,故作机灵状道,“东坡先生若是要谢我,倒也不是没有办法。”

    苏轼笑道,“哦?那好,怀仁小友尽管说来听听,只要老夫能做到的,老夫绝不推辞。”

    其实苏轼也早就看透了杨怀仁,没等他开口,便接着道,“怀仁小友号称厨神,老夫也是这世间少有的爱吃之人。

    若是怀仁小友不弃,便在儋州多停留几日,老夫带你品尝一下儋州的特色美食如何?”

    杨怀仁起身施礼道,“哈哈,学生正有此意,那就多谢先生了。”

    记住网址:

    第1591章:产业链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1592章:苏轼下厨(上)() 
儋州在宋朝时候还比较贫困,没有什么流动人口,所以商业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城内街面上几乎看不见什么比较大的商铺,整座城也只有一条商业街。

    说是商业街,其实都还算不上,十几间小小的铺子,杂货铺米店布庄铁匠铺之类是有几家的,提供的商品也不算丰富。

    除了一家提供熟食的小店,并没有任何形式的酒楼。

    这也不奇怪,儋州百姓几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城里也没有什么富户人家,所以那些商铺除了提供给百姓必要的商品之外,很难出现以消费为目的的大型酒楼。

    苏轼是主人,请杨怀仁吃饭也没法带着他去下馆子,家里又只有一位跟随他多年的老仆,所以东坡先生只能在自家自己下厨。

    对杨怀仁来说,能吃到东坡先生亲自下厨做的食物,心里是十分高兴的,他心里也从来没怀疑过东坡先生的手艺。

    这世上的吃货,基本上都是有自己的手艺的,要不然也成不了吃货,或者说,不会几道拿手菜的吃货,那都算不上是个合格的吃货。

    东坡先生想了想,吩咐老仆去街面上买些时鲜的食材回来,老仆出去也没多久,便抱回来不少杨怀仁都不认识的东西。

    苏轼请杨怀仁稍作,自己撸起袖子便去了厨房,杨怀仁也不跟老先生客气,即便不用他帮厨,他在一旁见识一下东坡先生的厨艺,也算是一种乐趣。

    东坡先生也知道杨怀仁作为一个厨子,自然对厨艺之道和美食十分感兴趣,也不觉得杨怀仁自己进了厨房无礼,还笑着给他端了一把板凳坐。

    苏轼的老仆叫苏福,看样子和东坡先生年岁差不多大,应是从孩童时期就是东坡先生的随身小书童,经过了近五十年的时间,依旧陪在东坡先生身边。

    东坡先生老家在蜀地,也是地方上的大族,家中可以说是有些钱的,本来他身边的仆役也不少。

    只是后来东坡先生屡次被贬官,这几年一直都是四处漂泊,东坡先生也觉得带着许多仆役不是很方便。

    所以除了身边的苏福之外,都打发回了老家,这几年的日子过的简单,也有些清苦。

    苏福不爱说话,但脸上却总是洋溢着一种坦然的笑容,对于主人的遭遇,他或许心中烦闷,但经过了这么多之后,也便如主人一般的看开了。

    东坡先生亲自下厨,苏福便在一边帮厨,一主一仆忙活起来,配合的倒是十分默契,在杨怀仁眼里,竟有一种配合得天衣无缝的感觉。

    东坡先生根据现有的食材决定了要做哪几样菜,苏福便利索得把所有食材按不同的菜式分好,或洗或涮,帮主人备菜。

    第一道菜相对简单,三四条一尺余长的海黄鳝被洗净之后,被东坡先生切成了寸段。

    黄鳝的表皮非常光滑,东坡先生却很熟练的用麻布片垫底,便固定了住了黄鳝,切的时候刀工或许没有专业厨子那般精湛,但却也非常实用。

    东坡先生处理黄鳝的同时,苏福也已经淘好了米,刷干净的一只个头较大的砂锅,把米下到了砂锅中。

    东坡先生用猪油小炒了一下海黄鳝,厨房里立即溢满了海黄鳝的香味。

    杨怀仁也立即明白东坡先生这是要做一道海黄鳝焖饭了。

    海黄鳝段被炒制焦黄,然后被倒入了砂锅之中,苏福立即稍稍摆放了一下炒好的海黄鳝段的位置,然后便盖上锅盖,把砂锅放到了已经起火的红泥火炉上。

    在中国的南方沿海地区,很流行这种做法,一只砂锅里放上讨好的大米,然后把各种海产品放在米饭上,用焖的方式来烹制。

    在近乎密封的砂锅中,不同的海产品的香味和鲜味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存,而且食材在被焖蒸受热后,会产生很多的汁液。

    这些香味浓厚的汁液会渗透到下层的米饭中去,而且味道会融入的特别深,所以吃起来都特别美味。

    不仅如此,焖饭的做法,让米饭的上层是饭和海鲜,或者肉类的混合,中间的米饭相对软糯,而边缘的米饭则都被烘焙成了锅巴。

    一道焖饭能吃出最少三种不同的口感,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海黄鳝比起淡水的黄鳝来说,其实味道上是要差一些的,但好处在于海黄鳝体型较大,且汁水非常多,更适合用来做焖饭。

    东坡先生先用猪油把海黄鳝炒制一下,便更让海黄鳝的味道变得浓郁,微微发干甚至有点发焦的海黄鳝段,在焖之后却更有味道。

    这道菜既是菜也是主食,倒是方便了不少,用了小红泥火炉来焖,也是十分巧妙的。

    这种小红泥火炉在大宋很常见,大多数都是文人们用来煮茶或者烹酒用的,火炉不大,炉膛里的火焰也不算大。

    不过却不是说这种小火炉的火候就很弱,只要燃料合适,足以让小火炉的火候非常旺盛,即便是一个大砂锅,也能焖出美味成熟的米饭来。

    海黄鳝焖饭在小火炉上慢慢焖着,苏福已经准备好了新鲜的弹涂鱼。

    弹涂鱼的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这种鱼还有一种大家熟悉的叫法,跳跳鱼。

    中国的海岸线上,几乎都有弹涂鱼的分部,弹涂鱼实际上一种属于鲈形目的海洋鱼类,味道上和淡水的鲈鱼也有些相似。

    鲈鱼的味道可以说是鱼类中比较突出的,由此可见弹涂鱼的味道是如何的了。

    尽管弹涂鱼体型较小,体长一般只有三四寸长,体重不足一两重,但弹涂鱼身上的肉却非常多,且肉质紧实富有弹性,稍稍烹煮之后便软嫩细滑,口感非常好。

    苏福买回来的弹涂鱼非常新鲜,应该是今天岸边的渔民起早捕获回来的。

    说到弹涂鱼的捕获方式,也是非常有趣,弹涂鱼一般躲藏在海边的泥沙之中,只有在清晨和傍晚才出来觅食。

    而聪明的渔民制作了特殊的鱼竿,便站在海边的泥中用旱钓的方式捕捉弹涂鱼。

    听起来很简单,但这门手艺却是非常复杂的,只有少数熟练的渔民才能掌握钓弹涂鱼的技巧。

    。

第1593章:苏轼下厨(中)() 
    寻常捕获弹涂鱼的方法有很多种,弹涂鱼一般会躲在一个泥窝里,不熟悉它们的生活习性的人,还真不容易找到。

    而海边的渔民便不同了,退潮的时候,弹涂鱼便会到浅滩上来觅食,一般以被海浪推到浅滩上,或者退潮后留在浅滩上的一种底栖硅藻为食。

    弹涂鱼是一种相对古老的鱼类,体型非常有趣。

    它体型侧扁,背缘平直,腹缘呈现出一种浅弧形,尾柄则较高,身体及头部均被小圆鳞。

    第一背鳍颇高,基部短,有五根鳍棘延长丝状;第二背鳍鳍条较低,倒后伸达尾鳍基,腹鳍短,胸鳍,尾鳍均为尖圆形。

    体蓝褐色或灰棕色,体侧上部沿背鳍基部有六到七条灰黑色的横纹,体侧及头部散布许多亮蓝色小点。

    腹部白色,第一背鳍深蓝色,第二背鳍蓝灰色,腹鳍浅黄色,尾鳍灰黑色。弹涂鱼虽然属于进化中比较缓慢的鱼类,但却是鱼类中的天才。

    它们一生有很多时间都不在水里度过。它们喜欢居住的地方一般长满了红树林,它们很高兴爬到树干或树枝上去。

    它们把腹鳍用作吸盘,用来抓住树木,用胸鳍向上爬行。弹涂鱼的鳃的周边长有小口,可以盛住一次呼吸的水,很像我们能屏住一次呼吸,所以能在涨潮时呆在水域外。

    弹涂鱼可以利用胸鳍和尾鳍在水面上,沙滩和岩石上爬行或跳跃。

    它可用内鳃腔、皮肤和尾部可做为呼吸辅助器。只要身体湿润,便能较长时间露出水面生活。

    正是因为弹涂鱼特殊的食性和特殊的生活方式,让它们的肉质非常鲜美。

    最简单的捕获弹涂鱼的方式就是直接在退潮后的浅滩上寻找它们栖息的洞穴,直接用手就能把它们从洞穴中抠出来捕获。

    但这样的方式一是捕获量较少,二是在用手抓它们的时候,容易把他们弄死,会影响到食用的口感。

    后来也有养殖的方式来获得这种奇妙的食材,不过最巧妙的方式,还是旱钓。

    旱钓的用具是鱼竿和鱼钩,但和普通钓鱼用的鱼竿、鱼线和鱼钩却有很大的不同。

    钓弹涂鱼的鱼竿不用太长,却一定要轻便有弹性;鱼线用普通的鱼线便可,不过却要特别长,钓鱼的高手甚至可以用五六十尺长的鱼线来钓鱼。

    最特殊的应该算是鱼钩了,鱼钩上并不需要浮标,而是在一块长条形的铁条上,分别有三根鱼钩,且三根鱼钩是一种均匀分散的方式呈倒钩状。

    精于钓弹涂鱼的渔民,要做到眼疾手快,他们鹰一样的眼睛能很快发现本身具有保护色的弹涂鱼。

    然后甩起鱼竿,用最快的速度,把鱼钩甩在弹涂鱼身后的一段距离,甚至不被弹涂鱼所发现。

    先让鱼钩、弹涂鱼和鱼竿保持一条直线,然后缓缓地往回拉动鱼钩,然后忽然的发力,就在一刹那间,迅速拽回鱼钩,让鱼钩快速的回行的时候,刺入弹涂鱼的鳃中。

    鱼钩拉到弹涂鱼的一瞬间,改变拉动鱼竿的手法,让鱼钩彻底勾紧了弹涂鱼,并向上拉到半空中,并回到钓鱼者身边。

    就这样,一条弹涂鱼便被钓到了,听起来很简单,但却十分讲究技巧和经验,钩鱼的时候也需要非常精准,有些高手拉钩的手法精妙,让这个过程变得非常快。

    甚至普通人的肉眼都没有看清楚怎么回事,可谓达到了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速。

    弹涂鱼的烹制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多少调味料,只需要把弹涂鱼洗净,加一些盐,用清水煮出来就非常美味。

    有些人有口味的需求,会添加不少调味料,比如辣椒等等,但实际的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