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7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菜。

    其实扬州菜也深受北方菜的影响,又融入了扬州本地的特色,在淮扬菜中独成一脉,最具有特色的,有四大名菜。”

    聊起美食,杨怀仁杨怀仁来了兴趣,“扬州四大名菜,赵阁领说来听听。”

    赵献球砸吧着嘴,笑道,“咱家都给王爷预备好了,待会儿便请王爷一道一道来品尝一下。先请王爷尝一尝扬州名酒雨庭春。”

    说罢举杯敬酒,杨怀仁也举杯跟众人示意了一下,才饮入口中。

    “嗯嗯,这酒不错,绵柔隽永,还带着一丝青竹的清香之味。”

    童贯道,“王爷过奖了,雨庭春自然比不了王爷家里酿的随园春美酒那么浓郁醇香。”

    “哎,”杨怀仁道,“也不能那么说,随园春浓郁,雨庭春清冽,本王觉得它们都是美酒,何况江南的美酒,都带着一股子清秀的气质。”

    朱润卿这时候介绍道,“雨庭春酒用每年第一茬新米和深井泉水酿制,酿成后又用竹筒装酒保存,所以酒味清淡,但口感清冽,还带着青竹的香气。”

    杨怀仁点点头,心道江南的美酒确实和北方的美酒不同,北方人是酒精度越高越是喜欢,民间流行的烧酒,尽管烧制蒸馏的技术不完善,但提高了酒精度,很受百姓喜欢。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北方冬季寒冷,需要酒精度高,酒味浓厚的酒来御寒取暖,时候长了,便越是觉得酒味浓郁,越是好酒。

    随园春利用杨怀仁带来的蒸馏技术蒸馏之后,又重新和原浆酒液勾兑提味,所以显得比一般的北方酒类更加酒味浓重,所以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扬和认可。

    而到了南方,饮酒的御寒作用并不那么被看重,所以酒精度就略微偏低,酿酒的酒坊也更注重酒的纯净和香气。

    像雨庭春这种以米酒为原料,用竹筒贮存提味之后的美酒,口味偏淡,但香气却一点也淡,深井泉水酿造加上竹筒保存,让酒入口就给人一种凉爽之感,更符合在江南的气候条件下饮用。

    诸如雨庭春这样的江南美酒还有不少,像绍兴的黄酒,酒精度也不高,只有十几度而已,不过黄酒的味道因为酿造工艺的原因,却是气味浓厚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丹阳封缸酒,也是一种酿造方法独特的黄酒品种,同样是酒精度不高,但香气浓郁,也是江南美酒的代表之一。

    平常的观点认为南方人不如北方人善饮酒,也许后世确实如此,但在宋朝,江南百姓对于酒的喜好一点儿也不亚于北方百姓。

    特别是因为江南物产丰富,粮食富足,百姓们可以用来酿酒的粮食和其他原料也非常丰富,甚至出现了家家酿米酒的社会风气。

    家庭酿制的这种米酒虽然酿造过程简单,酒精度低,但作为佐餐下饭之饮品,确实对老百姓的健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或许,江南的百姓对酒的喜好,也酝酿出了一种简单而不简约的饮酒气质。

    江南一代又多出文人才子,这帮读书人对于酒的喜爱就更不用多说了,不知道多少名诗佳句,是在半醉微醺之下才酝酿出来的。

    少倾,楼梯上传来脚步声,四个穿着厨师衣衫的人走了上来,三男一女,每个人手里都端着一托盘的瓷碗,看样子碗中便是赵献球口中的扬州四大名菜了。

    四人把手中托盘先放置在大桌旁边一张预备上菜的小桌上,一字儿排开,先给杨怀仁见礼。

    杨怀仁笑道,“诸位大厨不必多礼了,说起来咱们还是同行,我也是个厨子,哈哈……”

    赵献球站起来道,“王爷过谦了,您的厨神大名,早已享誉大江南北,岂是别的厨子可以相比的?

    今天黄金楼的四位名厨知道王爷大驾光临,特意为王爷精心准备了他们最拿手的四道菜式,请王爷品尝了之后,多多给一些建议。”

    “建议倒不敢,大家交流一下倒是无妨,”他指着那些托盘道,“托盘里盛的,可就是找阁领方才所说的扬州四大名菜了?”

    赵献球亲自给杨怀仁把四道菜式端到了面前,一一介绍道,“王爷请看,这便是扬州四大名菜了,分别是扬州狮子头、大煮干丝、盐水鸭和蟹黄粉蒸包。”

    

第1302章:扬州狮子头() 
赵献球虽然出宫多年,但在伺候人上,还是非常在行的,他把一碗扬州狮子头端到杨怀仁面前,“请王爷先尝尝扬州特色的狮子头。”

    杨怀仁点头表示了谢意,对众人说道,“来来,大家一起尝尝。”

    说罢他才开始仔细观察起面前的一份扬州特色的清蒸狮子头来。

    说起狮子头这道菜,最常见的还是红烧和清蒸,也有油炸和炖煮的,但后两种方式总会让狮子头的味道略微失色。

    清蒸,无非是最简单,也最能吃到狮子头原味的吃法了,而红烧,则是在清蒸狮子头的基础上,再用红烧的技法为狮子头增添色彩和酱香的味道。

    碗中的狮子头,使用了最简单的清蒸的做法,一个小拳头大的狮子头摆在海蓝色的瓷碗中间,白里微微透红,上边撒上一些虾子和简单的青菜小叶儿点缀,观感上就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

    用小勺剜下去,软糯的狮子头自然分开,还有腾腾热气从中间冒出来,取一小勺送入口中,第一个感觉便是口感松软,入口即化,肉香很快便占据了整个嘴巴。

    当然,不仅仅是肉香,淡淡的莲藕的味道,搭配淡淡的甜味,更让狮子头显得肥而不腻。

    杨怀仁开口赞道,“不错不错,厨师的手艺很不错嘛。”

    得了杨怀仁的称赞,桌上诸人一起露出了欣喜的笑意,那位制作了这道清蒸狮子头的大厨忙站出来施礼道,“小底多谢王爷称赞。”

    “不必多礼了,你做的确实很好,值得称赞。”

    杨怀仁心道,这个年代能把狮子头做出这样的味道来,可见当时江南名厨的技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基本已经和后世经过不断锤炼改进后的做法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后人都知道淮扬菜的狮子头和鲁菜里的四喜丸子又异曲同工之处,两种菜式在制作的过程,成菜的味道上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四喜丸子历史悠久,据传已经有三千年历史了,西周就有齐人以肉糜为主料,做成大团子状的菜式记载。

    当然那时候肉糜可不是人人吃得起的,只有在王公贵族的餐桌上,才能见到这道四喜丸子的前身。

    后来这种菜式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于是才形成了正式的菜式,四个大肉丸子摆在大盘中,分别寓意福禄寿喜四种含义,这才有了四喜丸子的名字。

    之后便扩散开来,在北方百姓的喜庆宴席上粉墨登场,品尝这道美味的同时,也寄望更美好的生活。

    狮子头的产生,最早的记载在隋末唐初,大运河的挖掘让这种大肉丸子的制作方法流传到江南一带。

    江南的名厨或者吃货们,根据四喜丸子的做法,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江南的特色,经过不断的改进,便产生了狮子头这道名菜。

    如果单单是看菜谱,会认为四喜丸子和狮子头在肉糜丸子的制作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但实际上两种形状相似,味道也相近的肉丸子,在制作上很多细节是不同的,做出来的味道和口感也有明显的差异。

    先来说一说基本的肉丸子的制作。

    第一步,瘦猪肉和肥猪肉混合剁匀,然后倒入浸泡葱姜的汁水搅拌。

    第二步,添加配料和调味料。调味料无非是酱油、盐、糖、料酒,配菜的话,根据个人或者地域口味的不同,加入菜丁或者蘑菇丁或者其他什么都好,配菜的选择,在各地的制作中真的是很大的不同。

    第三步,加少许生粉或面粉,把混合肉糜搅打均匀。

    第四步,准备一碗淀粉液,用双手把肉糜团成小拳头大小的大丸子,然后用手沾了淀粉液或者芡汁,在丸子表面轻轻拍打让其定型。

    第五步,用蒸、煮或者油炸等方式把丸子做熟,一个简单的狮子头就算完成了。

    看上去貌似差不多,也很简单,但实际上,差不多的步骤里,四喜丸子和狮子头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在第一步里,瘦猪肉和肥猪肉的比例就有很大的差别,四喜丸子的瘦肉比例较高,而狮子头的肥猪肉比例稍高,甚至达到一半一半的比例。

    四喜丸子就是用肉糜来制作的,所以猪肉是用剁的方式来处理,而狮子头的制作里,肥猪肉是用剁的,瘦猪肉则是用切丁的方式,如果也用剁的方式,那么狮子头的口感就完全没有它自己的特色了。

    葱姜汁水,一定要用冷水浸泡,不需要味道太浓,起到去除鲜猪肉腥味的目的就好,万不可因为没有耐性操之过急,用热水去烫葱姜碎让它们迅速出味,这么做会影响狮子头最后的味道的。

    当然,如果对其他味料有特殊的要求,也不是不可以,比如花椒大料等,根据个人口味,可以用热水来浸泡出这些味料的汁水来,放冷后再加入到肉糜当中。

    在第二步里,四喜丸子是不用醋来调味的,但狮子头恰恰相反,因为猪肥肉比例稍高,所以加入适量的醋,可以去腻,同时也可以让最后团成肉丸子的时候,口感更佳松软。

    调味料的比例上,二者也略微不同,四喜丸子的盐会少多一些,狮子头的盐放的则少一些,糖的味道会比较明显,结果也是让狮子头的味道相对清甜一些。

    而盐的加入,会让肉糜吃盐之后变得紧致,所以四喜丸子口感紧致一些,狮子头相对松软一些。

    配菜上,四喜丸子有时候可以不用配菜的,但狮子头没有配菜会显得有点腻,所以会用清淡的蔬菜丁来中和,一般藕丁或者马蹄丁是江南比较常见的配菜,丰富了狮子头的口味。

    在第三步里,四喜丸子是会加鸡蛋清和生粉的,搅打的时候也会把肉糜打上吃了劲儿为止,这样做出来的丸子,口感会紧致弹牙。

    制作狮子头则截然相反,搅拌的时候要慢慢来,万万不可以把肉糜打的吃了劲儿,结果也是成就了狮子头口感松软的独特风格。

    最后成型和制作,差别便不大了,只是因为狮子头质地松软一些,所以在最后制作成熟的过程中要稍微注意不要让它变了形就可以了。

    

第1303章:大煮干丝() 
杨怀仁也不吝啬他的厨艺知识,当场便把狮子头的制作方法和一些细节上的注意事项说了出来。

    他说的很轻松,但听得人就表情各异了,那位制作了狮子头的大厨越听越出神,听到最后,甚至有些惊讶。

    大厨顾不上失礼不失礼了,竟开口说道,“王爷真的太厉害了,不但把这道扬州狮子头的做法说了个一丝不漏,甚至连小底很多没在意的地方,也说的如此精妙,小底可算是开了眼了。”

    赵献球佯嗔道,“还用你说?王爷当今之厨神,一道狮子头的做法,自然不知比你强了多少倍。”

    大厨赶紧躬身请罪,“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小底失礼了,还望王爷莫怪。”

    杨怀仁摆摆手,“不怪不怪,一开始我就说了,咱们说起来是同行,吃过了你做的狮子头,自然要把我自己的意见说一说,大家交流一下,争取把这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