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6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杨怀仁是能懂这些朴实的渔民的想法的,男人们出海打渔,这份钱挣得不容易,因为海边打渔的渔民多,所以在海边的城镇里,鱼的价格其实一直就很便宜,他们送到城里的酒楼里去,也换不了多少现钱。

    用这些钱换了粮食和基本的生活用品,可以说是没有多少结余的,杨怀仁今天一路走过来也发现了这一点。

    渔民的家里很简陋,说明他们也没有多少财产过上富足的生活,只是在海边生活自由自在,他们习惯了这种世外桃源似的生活,所以只要吃穿不愁,他们就过的逍遥自在,完全不会觉得生活困苦。

    这些渔村里的妇人们呢,在村里闲着也是无聊,能得空一起来挖些紫菜回去,一来是丰富自家的食物种类,二来还能换一些零钱,不论是给自己买些便宜的胭脂水粉还是给孩子买些糖果之类的小吃,她们就已经感到极大的满足了。

    杨怀仁想的是,紫菜没有普及,除了信息和交通的不方便之外,很大的原因是从来没有人推广这种便宜又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果他能推广的话,相信通过他的手段,紫菜的价格一定会猛涨,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水平。

    他问道,“大姐,如果我说我要收购这些紫菜的话,你能帮我联系附近的渔民,让他们把家中的干紫菜一起卖给我吗?”

    妇人觉得很新奇,收干紫菜的她见过,但一下子收那么多的人,她还真是有点好奇。

    “这位公子,你没开玩笑吧?我们村里的人家,家里寸着的干紫菜就得好几百斤了,要是加上附近的渔村,少说也得有几千斤那么多,你收这么多干啥用?”

    杨怀仁道,“当然是卖钱啦,这些其实你不用管,你只需要帮我联系渔民就好了,我出的价钱,保证让你们满意,按两文钱一斤收购,如何?”

第1186章:收购紫菜(中)() 
其实按照杨怀仁的想法,一开始先收上万八千斤的干紫菜,首先要在内陆地区推广,让内陆地区的百姓先接受了这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然后才慢慢正是开启干紫菜的销售模式。

    在他心里,将来经过了他的推广,不愁紫菜不受到老百姓的喜爱,他厨神的名头,如今可是享誉大宋,厨神说好吃又有营养的东西,一定会受到大家的追捧。

    如今他的蔬菜销售渠道已经逐渐完善,新式蔬菜的价格虽然因为产量的增加已经逐渐回落,但相比起其他传统的蔬菜,价格还是虚高了不少。

    随着新式蔬菜进一步的推广和产量翻着倍的增加,未来三到五年内,新式蔬菜的价格会逐渐回落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内。

    那么如今他要推广营养丰富的紫菜,差不多也会走这样的推广模式,前期只是初步的推广,需求量还不算很大。

    不过接下来他要投资,在海边选一些海洋水产比较发达的地方建立海洋水产食材生产和加工基地,等产量和销量不断的增长,价格也会逐渐达到一个平稳的状态。

    在他的预想里,一斤干紫菜,零售价在十到二十文钱之间,应该是合理的,老百姓消费的起,杨怀仁也有高额的利润赚钱。

    要是按照他以前的脾气,说不定一口价就给妇人说按照十文一斤的价格收购渔民家里的干紫菜了。

    但现在他不会那么随便了,因为如果他真一下子就开了这么高的价格,反而在这些渔民心里搞得很奇怪,好像他是骗子一般。

    所以他只开了两文钱一斤的价格,渔民觉得有钱赚,也不会觉得价格太离谱而怀疑杨怀仁。

    杨怀仁呢,将来也会根据干紫菜的市场价格,制定一个合理的浮动收购价格,绝不会黑心压榨这些朴实的渔民。

    不过即便是两文钱一斤的收购价格,还是搞得眼前的这个渔民妇人有点惊讶,她一脸狐疑地重新打量了一下杨怀仁和鬼姐,心说这俩城里人这么年轻,会不会是拿他们消遣着玩呢?

    “这位公子,你说的可是真的?不是以为我们是乡下人,就骗我们玩儿吧?”

    杨怀仁正色道,“大姐,你看我像是个闲着没事干在这里跟你吹牛皮的人吗?”

    妇人竟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完全没觉得杨怀仁是在跟她谈正经生意。

    鬼姐在一旁发笑,心说杨怀仁在辽国的时候能拿些随意搓出来的面丸子把辽国皇帝到大臣忽悠的糊里糊涂,可面对一个寻常的渔民妇人,真心实意地去收购紫菜,反而被人家当做了大骗子。

    杨怀仁接着道,“要不这样,大姐你可以估计一下你们村里现有的干紫菜的数量,我可以先付钱,然后你再带着你的这些姐妹们回村里去,直接拿钱按我说的价格,挨家挨户收干紫菜,你看如何?”

    妇人抬着眼开始算计,面前这公子看着年轻,但说的话好像很有道理,于是自我安慰说,我管他收购这么多干紫菜是干吗呢?

    既然他说了是先给钱,那我们就不亏,别人出一文钱一斤的价格收购干紫菜,他肯出别人两倍的价钱收购,那是他傻,这样的傻子,百年不遇啊,又不是我们主动坑他的,为什么不卖呢?

    妇人道,“要是先给钱的话,倒不是不可以。”

    说着便向杨怀仁伸了伸手,那意思就是你先拿出钱来让我看看先。

    杨怀仁苦笑,平时他倒还会随身带着些银豆子的,可这次他来海边玩,都是随从替他装钱,他那里会带着现钱?

    于是他故意指着鬼姐对妇人道,“大姐,这是我媳妇,我把她押在你这里,你可别走,我回头拿了钱立即就回来。”

    说完转身就跑了,剩下妇人和鬼姐一起在海风中凌乱。

    鬼姐自然知道杨怀仁是故意跟她开玩笑,可还是做出一副生气的样子叉着腰冲着杨怀仁的背影大骂,“杨怀仁,你什么意思?把老娘当什么了,任你随便押给谁就押给谁了?”

    妇人也觉得好笑,安慰着鬼姐道,“你家官人真是有趣,哈哈……”

    反正对她来说,就算是杨怀仁跟她开玩笑,她也并没有什么损失,继续挖她的紫菜,也跟鬼姐闲扯起了家常,“小娘子,我看你样子,不是宋人吧?

    听说西域的小娘子们才是蓝色的眼睛,以前我还觉得蓝眼睛哪能是人啊,鬼才长蓝眼睛的,可今天一看,小娘子的眼睛还真是美着哩……”

    鬼姐一脸无奈,妇人眼里的她一会儿是鬼一会儿又是美女,她也不知该如何回话。

    没多会儿工夫,杨怀仁就跑了回来,手里攥着一个大钱袋子,身后则是跟着那些不明所以的兄弟们。

    妇人一看忽然间来了那么多壮汉,也不知道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吓得赶紧招呼她的同伴,准备一起往村里逃跑。

    杨怀仁追了上去,拉着妇人的手臂让她停下来,接着从钱袋里随手抓了一把碎银子出来,颠了颠差不多有二两多重,拿起妇人的手来便把银子拍了下去。

    “大姐,别跑啊,我是给你送钱来的!”

    妇人远来也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又因为受了惊吓,看了看跑了一头汗的杨怀仁,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白花花的银子,顿时有点不知所措。

    同村的另一个小娘子可能见了些世面,倒是没有那么的惊慌,走过来扶着妇人道,“花姐,花姐,你快瞅瞅,这些银子,是不是真的?”

    被叫做花姐的妇人这才缓了缓情绪,一脸无辜状,“我,我哪里知道,咱们村里谁家也没有这么多银子啊。”

    另一个小娘子说道,“我听说银子是软的,咬一口能咬上牙印就是真的。”

    花姐毫不迟疑地便拿起一块银子塞到了嘴里,直接用后槽牙猛咬了一口,这才拿出来仔细瞅了瞅,见银块正反面真的咬上了两排牙印,这才兴高采烈地大叫起来,“真的,是真的银子!”

    杨怀仁看着这群淳朴的渔村女人们觉得又欣慰又好笑,等花姐和她的姐妹们开心够了,才上前问道,“大姐,这回可以相信我了吧?”

第1187章:收购紫菜(下)() 
花姐有点乐迷糊了,小鸡吃米似的点着头,“信,怎么不信?大兄弟啊,其实你和旁的来收干紫菜的人一样,按一文钱一斤的价格收,我们就很满意了。”

    她越说越觉得不好意思,瞅了瞅面前的礁石,“你看,我们挖的紫菜,也不是我们种的,都是大海送给我们海边的孩子的礼物。”

    杨怀仁有点惊呆了,这个叫做花姐的大姐,看样子也不过三十岁上下,人长得有点粗糙,虽然戴着竹编的斗笠,可一张脸还是晒得显黑,天天海风吹着,淳朴的五官和脸庞也被吹的略带沧桑。

    可是她说出的一番话来,真的有点不像话,一是淳朴的不像话,人家出两文钱收你晒的干紫菜,你倒是实在,竟然说一文钱就行,自己给自己腰斩了价格,是不是淳朴的有点不像话?

    二是文艺的也太不像话了,把紫菜比喻成大海赠予海边的淳朴百姓的礼物,把所有像他一样靠海吃海的渔民比喻成大海的孩子,在这个年代看来,是不是文艺的不像话?

    杨怀仁给两文钱一斤的价钱,其实已经心里有点不太好意思了,如果不是怕开的价太高吓到了她们,杨怀仁真的愿意出十文钱甚至更高的价钱来收购。

    对他来说,如果在附近的渔村收购几百甚至几千斤的干紫菜,出两文钱一斤和十文钱一斤的价格,只不过是几两银子和几十两银子的不同而已。

    想想如今京城里的富人和官宦们在随园吃一顿大餐,几十两银子都是很寒酸的,杨怀仁花个成千上万两的钱都觉得毛毛雨一般,何尝会计较几两和几十两的区别?

    “花姐,说了两文钱一斤收,这个价格就定下了,你也不用不好意思,我拿回去转卖了之后,赚得更多。”

    另外几个小媳妇小娘子的也觉得一看杨怀仁就是个有钱人,人家又愿意出这个价格,不用太跟人家见外,所以纷纷劝“大姐大”花姐接受了杨怀仁的提议。

    花姐这憨憨地笑道,“那好,我这就带你们回村去收干紫菜。”

    众人簇拥着杨怀仁和鬼姐这俩有钱人回到村子,黑牛哥哥他们还没搞清楚状况,只知道杨怀仁又发现了什么好吃的,要从渔民家里收购,所以也兴趣盎然的跟着大队来到了不远处的一个渔村。

    渔村不算大,海边小树林里开垦出一块平整的地面,建了十几栋纯木质的吊脚木房子,大致上也就是十几户人家,不到一百的渔民生活在这里。

    鬼姐的贴身小丫头正在村口的一处房子外边的阴凉里歇息,见鬼姐来了村子,高兴地迎了上来。

    花姐一看他们是一起的,便更放心了,站在村口扯开嗓子就大喊,“大家都出来啦,把家里储藏的干货都拿出来,收干货的好人来啦!”

    这一嗓子可把杨怀仁吓了一跳,这要放后世,唱女高音都够了。

    花姐这么一吆喝,本来悠闲平静的村子忽然间鲜活了起来,老人孩子纷纷走出家门,见花姐果然带了像是商人的生人回来,又回头从家里扛了各色的麻袋出来。

    原来村口的那一户人家,正是花姐家,别看花姐年纪在村里不算大,可她辈分高。

    一个看样子得有五十多的老汉肩扛手拖着三四个麻袋走了过来,刚才教花姐辨认银子真假的那个小娘子赶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