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杨怀仁还没说,她就不问,见他烦躁,就更不能问了,不过这也不代表她没有办法哄杨怀仁开心。

    把孩子给丫鬟妈子们看着,何之韵拉着杨怀仁就去了后花园,说过年过得累了,让官人陪着一起泡个温泉。

    不论一个男人多么理性,到这种时候也变成了感性的动物,貌美如花的媳妇儿陪着一起泡温泉,想想都觉得舒坦,哪里还顾得上原来是因为什么烦躁了?

    原先盖了泡温泉的亭子早就翻新了一遍,成了个豪华的温泉浴澡堂,反正家里钱多得花不完,享受享受也无可厚非。

    小两口一起泡,怎么回事涉嫌不可描述,大家自行生成画面就好了。

    一番腾云驾雾之后,杨怀仁舒服地半躺在池子里,拿温热的手巾盖住了脸,韵儿便知情知趣的上来给他按摩额头。

    她用的力道刚刚好,杨怀仁的压力的确减轻了不少,不知不觉便睡了过去。

    再醒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去,庄子里的客人们都走了,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汩汩的水声在耳边环绕,似是唱着一首温婉的情歌。

    杨怀仁抬手扯了脸上的布巾,望着玄窗外的天色微微地一笑,似乎是在嘲笑自己怎么就因为这么点事情就开始烦躁了,把家里上上下下折腾的可够呛。

    船到桥头自然直,有些事现在想不通,以后也会想得通的,何必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扭头环视了一圈,韵儿已经穿好了衣服,就侧躺在一张躺椅上打瞌睡,杨怀仁想到她才当了娘亲,这段日子里一点也不比他轻松多少。

    这时候还想着估计他的心情,她也一定累了。杨怀仁本不想吵醒她,轻手轻脚地从池子里爬出来,擦了擦身子,又缓缓地去穿衣服。

    披上衣裳的时候,不知长摆蹭了哪里,只发出了“嚓”的声响,可还是把何之韵吵醒了。

    她微微睁开眼,舒服地打了个哈欠,发现杨怀仁还停留在那个披衣服的动作上,便知道官人怜惜她,不想吵醒了他的小憩,才那样的小心翼翼。

    只是杨怀仁当时拧着身子,举着的双手里还抓着外衣,那个样子好像是摆了个舞蹈的造型,着实有点好笑,让何之韵忍不住掩着嘴笑出了声来。

    杨怀仁见她轻展笑颜,一刹那里好似看到了韵儿化身一个周身都充满了温暖的光芒的女神一般,简直美的不可方物,他也惊艳似的跟着笑了起来。

    两口子之间的感情,也许谈恋爱的时候总是那么激情热烈,可成了家,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孩子便成了家庭生活中的重心,那种热烈的感觉总是会不知不觉间冷却下来,日子难免总是平平淡淡的。

    可平淡并不代表就没有滋味,就像是简单的粗茶淡饭,如果你仔细去品味,也是有美妙的味道蕴含在其中。

第927章:团结就是力量(上)() 
    这世上的事,该来的还是会来,不管你有没有做好准备。

    有趣的是宋朝过年官府里放假,也是长假七天,从腊月二十八到正月初四,仁宗时著名的能臣包大人觉得这假期太长了,随即谏言仁宗改新年小长假为五天。

    到哲宗时候,七天长假的旧例才又改回来,如此想来,包大人不讨同僚喜欢,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初四这一天宫里果然来了官家的口谕,让杨怀仁入宫面圣,而且还说要通远郡公带上两位夫人和一双儿女,官家想见见。

    杨怀仁心里是又愁又气,愁的是这次进宫恐怕就是说让他出使辽国的事情了,而气的是赵煦这小子一句话,他就得拖家带口的去宫里。

    这不瞎折腾吗?杨怀仁心说,前两天艳阳高照的时候还好说,这不今儿天空又阴阴郁郁的跟没吃饭似的,看样子又是一场不小的雪。

    孩子还小,外出颠簸这一路不知会不会颠簸出什么病来,杨怀仁心里恼,可又不敢不从,谁让人家是皇帝老儿呢?

    杨府上下好一通折腾,路上吃的喝的,给赵煦准备的吃的喝的,怕孩子闹准备的各色小玩意儿,小被子小褥子尿布子一大堆,这才呼呼隆隆一大帮人出庄而去。

    归鸿看着杨怀仁离去的队伍,点着头说道,“没想到姐夫还是皇帝眼前的红人,看不出来,看不出来啊。”

    虞美人却叹了口气,“这,不见得就是好事啊……”

    进了宫见了赵煦,赵煦倒是对杨怀仁的一双儿女很感兴趣,问了名字,竟还亲自抱了一下。

    孩子嘛,天真可爱,总是会让人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赵煦这个当皇帝的也没有例外。

    唠了几句家常,赵煦便让何之韵和王夏莲带着孩子去后宫里让太后看看,只留下杨怀仁在暖阁里说话。

    杨怀仁在大理的经历,早先已经派随行的录事详细写了奏折递进了宫里,赵煦现在也是对一些不详细的地方稍微问一下,杨怀仁都轻松答对。

    “知义你觉得如今朝廷对西南各族各部的政策,可有何改进之处?”

    杨怀仁答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反过来讲也是一样的,天下的土地和人民,都是陛下的领地,是陛下的子民。

    既然如此,那么就不必有什么汉夷之分,不论是中原的民众,还是边地的少数民族民众,那都是陛下的子民,陛下也应该同等的对待。

    如今的状况,是汉人的地方好,食物和物资都相对丰富,而边民生活之地,土地贫瘠,物资匮乏,导致他们的生活大都还处于贫穷的状态。

    所以将来朝廷在民治上,政策上要对这些地方的人民有所倾斜,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当时的思想里,还没有相对开放的民族融合政策,大宋境内的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的人民基本处于分地而治的局面,俗话说就是各过各的,互不干涉。

    像大小凉山地方上就是如此,兹莫就是土皇帝,在他们的领地上就是兹莫说了算,普通百姓的日子过的非常困苦。

    朝廷对他们的政策,就是一种不管不问不干涉的无为而治的路子,只要他们不闹事不出乱子,该有的封号随便给,他们过的怎么样,朝廷懒得管。

    赵煦也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对于杨怀仁说出来的话,竟有些吃惊,不过他倒没有立即就否定了杨怀仁的说法,而是解释道,“不是朝廷不想管,而是因为一来朝廷没有那个人力物力,二来这些边民山民,长期一来自由自在惯了,他们生活的挺好,也不会轻易被朝廷约束。”

    杨怀仁也知道想改变官家的传统观念非常难,便换了一种方式,打起了比喻。

    “陛下可听过一句话,叫做团结就是力量?”

    赵煦被他问懵了,下意识的摇了摇头。

    杨怀仁继续道,“那陛下觉得咱们大宋比起西夏和辽国来,最大的资源优势又是什么?”

    赵煦想了一下,大宋虽然军事上相比羸弱了一些,可比起其他方面来,比那两个塞外国家资源优势可太大了。

    “那可就多了,咱们大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像咱们的土地,种出来的粮食是又好又多,江南的丝绸,岭南的茶叶,不胜枚举。”

    杨怀仁又问道,“臣有句话,说出来怕陛下怪罪,所以臣不敢说出口。”

    赵煦想也没想,“有什么话你尽管说,咱们之间,不仅仅是君臣关系。”

    赵煦这么说,就是对杨怀仁显示了极大的信任了,杨怀仁便反问道,“如陛下所说,大宋物产丰富,人民富足,那为什么却有一种四面楚歌,群狼环伺的感觉?

    咱们大宋如果真那么富足和强大,为什么还要每年向契丹人缴纳岁币?”

    赵煦被几句话问的脸色都快绿了,非常之难看。杨怀仁也不敢再说下去了,再好的朋友,也不能当着面侮辱人家祖先,更何况人家是个皇帝。

    杨怀仁话锋一转,“实际上,咱们大宋的资源的确是最丰富的,正是因为有广袤的优良土地和丰富的物产,才孕育了咱们的伟大文明。

    但这些上天赋予我们的资源,很多都是死的,而要利用这些资源创造财富,让国家强大,最关键的还是人。

    这个人也不单单是说的人才,而是全天下的大宋子民,包括汉人,也包括其他各个少数民族的百姓们,这些人都是陛下的子民。

    陛下爱民,也要做到不光爱汉族百姓,那些边地的如今生活还很困苦的少数民族百姓,也要真心爱惜他们。

    做这些,并不非得需要多少人力和物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逐渐过上好日子。

    这次微臣巡访西南,便在大凉山里做出了一个试验,杨家庄子的,还有两位王爷皇庄里种植的新式蔬菜,看上去产量已经很多了,但依旧是供不应求。

    特别是中原之外的地方,路途遥远,运输成本很高,那些地方上的普通百姓,根本享受不了新式蔬菜的好处……”

第928章:团结就是力量(下)() 
    赵煦明白了杨怀仁的意思,“你是说,你想让他们帮着你种菜?”

    杨怀仁道,“对,就是这样。蔬菜对土地的要求不高,干旱的土地可以种土豆,山间的薄地可以种番茄。

    我打算将来在大宋各地建设食材种植基地,像一些山区和边地的少数民族人民,优先找他们合作。

    这样一来,各地都有新式蔬菜的产出,将来不久之后,全大宋的人都可以享受到新式蔬菜带来的好处。

    百姓如果都能吃上这些新式蔬菜,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有了好处,就等于咱们大宋人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升。

    而那些边地或者山区生活的贫苦百姓,还有少数民族民众,则能够通过种植蔬菜得到更多的收入,他们的生活也会渐渐富足起来。

    陛下您想啊,自古以来那些造反的反贼,是因为什么造反?臣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国恨家仇,可这些也毕竟是少数,最大的原因还是百姓日子过的苦,一日两餐不继,连饭都吃不上了,他们能不反吗?

    大反过来呢,如果让他们的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一天能吃上三顿饱饭,享受美好生活还来不及呢,谁还有心思造反呢?”

    赵煦重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错不错,爱卿此举,颇合朕心。特别是边地的百姓,他们的日子过的好了,自然会守护自己的家园,也就是会在受到外敌入侵之时,会主动帮助朝廷守卫边疆。”

    “嗯嗯,陛下说的太好了,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环州之战时,就是因为百姓心向朝廷,心里念着陛下的皇恩,才帮助了通远边军,也才有了后来的一场大胜。”

    “朕现在有点懂了,你刚才说的那个团结就是力量,就是这个意思吧?”

    杨怀仁猛点了几下脑袋,“陛下圣明,举一反三,微臣敬服。”

    果然是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没有不愿意被拍几下才舒服的马屁股。

    赵煦这个当皇上的,特别在意自己的政绩,生怕天底下百姓不认为他是一个明君,所以重新掌权这段日子以来,还真是兢兢业业,日理万机。

    只不过他推崇的他爹那一套革新,如今的局面之下,并不一定能行得通,这一点杨怀仁虽然知道结果,却不敢实打实的说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在意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