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4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怀仁等人看到这一幕,似乎都有点想家的感觉,这一刻,融入村民的欢乐气氛之中,感受他们身上那种最简单的淳朴,才是幸福的。

    巴查把杨怀仁要收购他们晾晒的山蘑菇的实情告诉了木朗,木朗十分高兴,杨怀仁给的价格对他们来说确实很合算,而且这种合作关系,是长期的。

    至于培育蘑菇的事情,木朗也非常痛快的答应下来,木朗以前也不是没想过这个事情,只是以前那些晾干的山蘑菇没有拓展开销路,所以才没有刻意去做。

    现在不同了,如果像杨怀仁说的那样,他们能采集和培育出多少山蘑菇杨怀仁都照单全收的话,那么培育山蘑菇的事情自然会给他们族人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好处,他们就会格外认真的去做这件事。

    而且杨怀仁把培育蘑菇的方法带走,木朗也并不拒绝,大山里的生活是非常困苦的,像他们这样条件好点的村子实在太少了。

    如果培育蘑菇的事情能让大山里其他的村子也能有一些额外的收入,能让更多的人生活能变得更好一些,木朗自然是非常愿意见到的。

    杨怀仁开的价格高,也并不是因为他不差钱的缘故,如果大大咧咧装大款给人家好几倍的价钱收购,恐怕木朗不但不会开心,反而会怀疑杨怀仁的诚信了。

    而杨怀仁给出比他们平时售卖价格高出三到五成的开价,以来可以满足他们换取更多的钱财的需求,二来杨怀仁也是根据整个盈利的链条得出来的这样相对合理的价格。

    木朗他们虽然会说汉话,却不认得多少汉字,杨怀仁心想若是自己单独列出一份协议来,又怕木朗担心协议的内容会不会对他不利。

    木朗却很开朗地摆摆手笑了,他说他们的族人虽然是生活在山里的山民,但是说话也是一言九鼎的,只要有一个像样的口头协议,他们也会遵守,绝对不会伤害他们和杨怀仁对他们的信任。

    杨怀仁其实觉得这样做也没有什么问题,作为收购商,他只要做到收货给钱就行了,也并不会怀疑这些淳朴的山民们会欺瞒他什么。

    协议很快便商定了下来,木朗开心的决定今晚要用他们族里最高的规格来庆祝和杨怀仁缔结了友好的合作关系。

    木朗族长话一出口,村民们便忙活起来,村里的打谷场中间架起了木柴点燃了几堆篝火,篝火的周围摆上长桌长凳,便是一个宏大的篝火晚会了。

    西边的最后一抹霞光也渐渐消散,夜幕也似是感受到了村民的美好心情,带着闪烁繁星把夜空装饰的格外美丽。

    两只野猪早已经处理好了,几支木棍穿身而过,便这么架在小堆的篝火上烤着吃,而且杨怀仁发现山里人也是会吃的,除了在烤猪身上撒上了最简单盐巴,还有山里常见的香料来增香。

    最独特的,就是还不断的往在火堆上转动着的烤猪身上涂抹了山里采集的野蜂蜜。

    当然蜂蜜也不是直接涂抹的,而是先让烤猪炙烤一会儿,等待烤到差不多七八成熟,当野猪身上的肥油开始溢了出来,便先收集了熟猪油,作为以后制作其他食物。

    而猪皮开始发干之时,便开始撒盐和各种香料,最后是往烤猪身上涂抹野蜂蜜。

    第一层涂上去,发干的猪皮很快便把蜂蜜吸收到了猪肉里边,然后涂抹第二层,猪皮又一次吸收了这些蜂蜜。

    就这么反复涂抹几次,当猪肉不再吸收蜂蜜的时候,烤猪也差不多已经完全成熟了。

    这时便把烤猪取下来,几个猎人用锋利的小刀熟练的把猪肉从烤猪身上割下来,装在一个个的木盘之中,最鲜美的猪后腿和背脊的肉,他们给了杨怀仁这些尊贵的客人们享用。

    杨怀仁作为厨子,自然是知道制作烤肉的时候,在烤制的时候往肉上涂抹蜂蜜或者特制的烤肉酱料会让烤肉变的更加美味而且风味独特。

    一口咬下去,野猪肉独特的口感和味道便把所有的味蕾都唤醒了,而蜂蜜也早已经融入到了烤猪肉之中,让烤肉的味道除了鲜美之外,还多了一份香甜。

    从这些山民这样的做法上,杨怀仁无法不感叹,其实高明的厨艺,不一定非得是经过了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就像这些山民们,生活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追求美味的心,天底下每一个人都有。

    接着是大罐的美酒被倒进了他们面前的陶碗里,山里人不舍得用粮食酿酒,而是把夏秋里采集的山上的野果捣碎了加上酒曲自然发酵而成。

    这样的果酒虽然酒味不那么浓郁,但是配合着鲜甜的烤野猪肉喝下去,是一种清冽的甘甜,而且喝道肚子里之后,果酒的酒气才会重新升腾回来,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味道和享受。

    木朗先用他们民族的语言说了一段祝酒词,然后才换回了喊话跟杨怀仁他们重复了一遍,话里的意思大多是感谢杨怀仁和他们成为了合作的伙伴,这会让他们的族人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杨怀仁笑着说该说感谢的是他才对,他能享受到山里这些珍惜的美味,还能把这些美味带到外边去,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他才是那个最幸福的人。

第850章:意外惊喜() 
    杨怀仁夸下海口要给大家做一顿蘑菇大餐,自然不能言而无信。烤野猪肉自然是一道大菜,不过光吃肉也会觉得腻,再来一份蘑菇汤才更健康。

    蘑菇的做法其实真的太多了,炒菜、煎炸、煮汤,等等等等,几乎所有的烹饪手法都可以用在蘑菇身上,而且蘑菇那种鲜美的味道总会带给我们惊喜。

    晾干的蘑菇,用来做汤或者炖菜是最好的。有人会认为晾干的蘑菇会损失了它原有的味道和营养,其实结果恰好相反,经过天然晾晒和风干的蘑菇,只不过是经历了脱水过程而已,营养价值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而且不仅仅如此,经过了天然晾晒和风干的干蘑菇,味道的精华实际上经历了一个浓缩的过程,当再次遇水释放出来的时候,原本自身的腐朽和腥臭味不见了,但真正的蘑菇鲜美滋味却更加明显了起来。

    干蘑菇在使用前要先用清水洗净表面的尘土和杂质,然后再换清水泡发,原本已经干瘪的身躯吸水之后又冲洗饱满了起来,恢复了最初被采集的时候的样子。

    杨怀仁泡了好多村民储存起来的干蘑菇,在分类之后大概泡出来满满的几个大木盆,当他准别用泡好的蘑菇做一道简单的蘑菇汤的时候,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之前他在谷仓见到这些干蘑菇的时候,根据蘑菇的形状大致认出了一种比较常见的食用菌,像羊肚菇、仙人环等种类,即便是晾晒干瘪了,也还是能分辨出原来的形状和样貌的。

    但有一些种类的蘑菇,形状本来就差不多,甚至如果不仔细观察颜色,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而干瘪了之后,便不太容易被认出来,或者说容易被当做了别的种类给混淆了。

    但是当这些干蘑菇吸水恢复了原状,他们原本的形状和颜色上的细微差别,就比较容易分辨的清了。

    在盛放鸡枞菌的木盆里,杨怀仁忽然发觉有少数的蘑菇和其他的鸡枞菌长的竟然不太一样,没有明显的伞盖,而且实体的柄也更粗大。

    他挑了一个体型较大的放在手心里,然后移步到火光下仔细察看,等他用压咬下一小块细细品尝过了之后欣喜的判断,他竟然发现了这一株并不是鸡枞,而是一种更珍贵和稀有的蘑菇——松茸!

    中国人食用松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在东方文明的萌芽时期,人类便已经发现了松茸的食用价值。

    最初的松茸在中国的分部范围还是很大很广的,几乎可以说跨越了大江南北,在森林里都有它不同种类的分布。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没有保护性的采摘,它才逐渐变得越来也少,分布范围也变的越来越小,到最后才变成了一种珍惜的食材。

    而且最初的松茸,是被粗略的划分在松蕈这个大的蘑菇分类里的,随着人类对食物更高的要求和分类学的进步,到了北宋,在仁宗时期编撰的《嘉祐本草》中才把松茸单独划分成一个种类。

    到绍圣时期唐慎微重新整理编撰的《证类本草》中,松茸这个名字才被使用,后世某些岛国人说松茸是他们最早发现并定名的,就不用提是多么可笑了。

    即便如此,后世某些无知网站竟然认可这样的说法,就不是可笑那么简单了,而是可悲。

    杨怀仁的看法是,要真论起来,不论文化还是美食,中国人可以做某国人祖宗,事实摆在那里,自说自话是没有用的,而且有些东西,也不是你想抢就能抢的走的。

    这个发现让杨怀仁非常兴奋,回忆起后世中国的松茸产地,好像确实包括了这一片山区,也许正是因为这里太偏僻了,才让松茸在这片大山里的繁衍延续了上千年。

    大宋的疆域内,能够产出松茸的地方已经非常稀少,所以市面上售卖的松茸,都是行商们每年从大辽、吐蕃和大理收购回来的。

    而松茸的价格,无论是干品还是酒店里制作成成菜之后,都是非常高昂的,而且因为量小,即便是有钱,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

    松茸这种物种和松露有点相同的是,它们对生长的环境要求都特别高,而且都无法进行人工栽培,所以像这里这种大片的原始森林里,才能找到它们。

    松茸还有一点也非常奇特,它的生命循环时间非常长,普通的蘑菇一年可以生长繁殖一次甚至多次,但是松茸每隔五到六年才会生长和繁殖一次。

    它的子实体的生长和别的蘑菇一类的真菌还大有不同的是,它的子实体成长的特别快,大概只需要六七天的时间,存在的时间也特别短,只有两到三天。

    当它的子实体完全生长出来之后,如果没有被采摘,那么最长在三天之后,它的营养成分就会反哺给它生长的土壤,从而完全失去了营养价值,那种极其鲜美的味道,也因此不复存在了。

    所以要采摘和收集松茸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即便是像木朗这样的经验来练的猎人,要采摘到松茸也是非常依赖好运气的眷顾的。

    但就是这样,杨怀仁不敢相信这些松茸就这么被混杂在鸡枞菌里,在这个村子的谷仓里静静的躺了不知道多长时间。

    这个发现对杨怀仁来说也实在是太惊喜太意外了,照这么判断,这片大山里一定还分布着很多像这样的松茸,只不过是因为木朗和他的族人们并不认得它,把松茸当做了一种普通的山蘑菇来采集罢了。

    杨怀仁想了想,决定应该把实情告诉木朗老汉,将来要他格外注意采集和保护这种珍贵的食材,并且在收购价格上,也一定会给出一个让他们满意的开价,绝不会因为他们不认得松茸,便欺骗他们。

    这会儿杨怀仁心情大好,竟不自觉地哼唱起了小歌来,做个有钱的好人感觉真的特别好,而且这一趟来大理,又发现了黑松露和松茸,对于他的饮食梦想来说,似乎又大大的迈进了一步。

第851章:大理三塔(上)() 
    离开猎人村子前往大理城的时候,杨怀仁心情还算不错,唯独有一点让他有点不爽,从时间上看,除非他去大理只待两三天便把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