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他想在秦凤路推广土豆的种植,也是他想从土豆的销售里赚钱,不过游师雄更欣喜地看到这样做未来会给秦凤路的百姓带来的实际好处。

    百姓的餐桌最起码就会更加丰富,边军的粮食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缓解,可这里边赚的钱,游师雄算来还是不够多的,比起他拿出五万贯钱来在秦凤路盖书院的钱来说,恐怕不是那么好赚回来的。

    这么一想,游师雄就觉得哪里不太对了,杨怀仁这小子绝对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主,赔钱的买卖,他是不会干的,那他为什么偏偏选了他秦凤路这个西边偏院之地来做这两件好事呢?

    为了利,游师雄觉得他是没看明白,为了名?那就更不是了,说给他立碑建祠这样宣扬名声的事情,他都不愿意,那他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游师雄想不明白,可他心直口快,立即开口问道,“杨怀仁,你说你这趟来,绝对不是单纯来干两间好事那么简单的吧?

    老夫总觉得你还有其他的目的,可惜老夫愚钝,想来想去没猜透你小子到底在哪里憋着坏呢,不知能不能给老夫点明了啊?”

    “游老将军说的这是啥话?”

    杨怀仁佯怒板起脸来,“在你心里,我杨怀仁就只是个贪得无厌的人,就不能专门办点利国利民的好事了?

    你真是……没有小看了我,哈哈,我还真是有其他的目的,不过倒不是给谁使坏,而是我得利,你也得利,咱们大宋也得利的好事。”

    游师雄挑着眉毛,实在是没搞懂杨怀仁总是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他又是从哪里想出来的鬼点子,又是从哪里来的自信,他要办的事情,就一定是三方得利的。

    杨怀仁解释道,“其实光看表面,就应该能想到我要干什么。对你,我也不瞒你,建设牧场,是一种说法,如果我换一种说法,你也许就明白了。

    我要在西北边境上,建设一座边贸的大本营。牧场的所在地,现在看也许是荒芜的边境线,但不出三年,我敢说那里就不再是边境了。

    到时候那里牛羊多了,自然会有养牛羊和卖牛羊的人,人多了自然就会发展成人们的聚居地,慢慢地便会变成一个大宋和西域各国商品贸易的集散地。

    随着不断发展,那里就会成为市镇,然后是县城,最后可能是州府一样规模的一座西北大城,你再想想,这座大城是谁的?”

第733章:互利() 
杨怀仁对游师雄并没有任何隐瞒,把自己心中所想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游师雄听的认真,尽管他很怀疑事情的发展,会不会像杨怀仁幻想的那么顺利,不过从杨怀仁真挚的话语里,他还是感觉到,杨怀仁是个有梦想的人。

    且先不论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太大,光是从杨怀仁的判断里,游师雄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座高大巍峨的大型城市座落在自己的眼前。

    江南之所以富庶,除了自然条件的因素以外,江南地区远离边地,没有战乱,才让江南保持一种持续的发展姿态,也就有了如今的鱼米之乡。

    而西北边地就完全不同了,深处内陆地区,土地贫瘠,人口也稀少,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的恶劣,已经制约了西北地区的各方面发展。

    加上连年不断的战乱,来自番邦胡人的不断侵扰,让这片土地很难有一段长期的可以稳定发展的时间。

    但是这不代表西北边地就没有办法去发展经济,它也有它天然的区位优势。

    从杨怀仁的角度去看,当时的海洋贸易虽然有,但是实际的货物进出口量十分小,贸易对象也基本局限在亚洲东部和南部的一些国家,最远到南亚和东部非洲的少数几个地区来的船队,一年也不过一两支罢了。

    而陆上和西域以及更西方的国家之间的贸易,绝大多数货物还是走陆路,而地处西北的秦凤路边境诸州,便是大宋主要和西域各国贸易的口岸。

    但是近百年来,由于西夏横隔在大宋和西域各国之间,把持着大宋和西域的贸易通道,让大宋和西域之间的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都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

    西夏并不是不允许大宋和西域的的商贾往来大宋和西域之间做生意,但是他们会从中收取高额的过关税,而且大规模限制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只允许本国的商人经营诸如马屁,茶叶等利润高昂的货物。

    这就导致西北边地没办法通过商贸的手段发展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说限制了大宋西北的发展。

    所以宋夏之前几次的战争,并不是单纯争夺几州几县的土地和疆域那么简单,这里边更深层次的原因,才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利益所在。

    历史行进到这个时刻,西夏和大宋之间的注定会发生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而为此前多年争执做个了断。

    章惇这个人,就是非常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的,所以他重回朝堂,并被赵煦任命为宰相之后,除了协助赵煦推行他的新政之外,对西夏战争的准备,就是他现在在做的最重要的事。

    赵煦当初派章惇这样身份的人去参加一场不痛不痒的庖厨学院的落成仪式,就是有他的想法的。

    章惇也许以前对杨怀仁这个人不算了解,但是通过沙场点兵的事情之后,他一定是对杨怀仁印象深刻的。

    在从别人嘴里听到许多有关杨怀仁曾经做过的事情,加上那一次酒席上敞开心怀的长谈之后,章惇也就明白如何去利用杨怀仁,去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了。

    不管章惇是利用杨怀仁的新奇想法也好,用他训练禁军士卒的方法也好,还是利用他的财力也罢,对于章惇要做的事情,杨怀仁在这其中都会起到中看不透摸不明,却又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

    杨怀仁对此是心中有数的,他自然知道章惇有些话,有些事,点明了是要利用他的,而在他看来,他又何尝不是利用章惇的政治理想,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政治嘛,说白了就是相互利用,互相达到各自目的的过程,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互利”的真正解释。

    杨怀仁也乐得被这样利用,所以当他出京的时候,就安排好了一切。

    偷偷地微服来探访游师雄,看上去是随心之举,但实际上是他计划之中沿途要绕路必须去做的一件事。

    对游师雄袒露了许多事,也是让游师雄做到心中有数,既然山雨欲来,就让他先预先做好准备,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

    杨怀仁为西北做的所谓两件好事,一方面是他的确有心为西北边地的人民和边军将士们做点实事,另一方面在杨怀仁的计划里,他也是从这两件好事里,将得到巨大的利益的。

    如果他所预料的没有错,未来的几年内,如果他所圈起来的地方真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边贸基地,那便是将来大宋和西域贸易的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这里边有多少利润,能赚多少钱,那是难以计算和想象的。

    当然,除了他自己将获得巨大的利润和财富,整个大宋也将得到不少好处。民间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大宋物产丰富,商人把这些物产贩卖到西域,会很大程度上促进本地各种产业的提升。

    民富,不敢说惠及每一个人,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那是可以预见的。

    而国强,则要看这件事不断酝酿发酵之后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比如大宋最缺乏的马匹,就会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又一次很大的革新。以前被大辽和西夏严加控制马匹的贸易,大宋也是无奈的。

    大宋的马匹存圈量本来就不算多,而且这些马匹里,大多是用于农作的骡和马,真正的适合做战马实际上非常少,大宋当时禁军中战马只不过三万余匹,要真拿这三万多骑兵跟北方的大辽打起来,一战两战就会损耗殆尽。

    如果大宋和西域的商道没有了阻隔,大宋就不必再受限于大辽,转而从西域引进和购入优良的西域马匹。

    马匹多了,朝廷也不必再强制西北和北方某些地区的民户养马,而是选择一种更高效更集中的,由朝廷牵头的大规模基地式的圈养马匹的方式。

    这样一来,禁军和其他边军厢军的马匹需求,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而那些被逼无奈帮朝廷养马的民户也会被解放出来,从事其他的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行业,过上更好的生活。

第734章:牧场也是马场(为新晋粉丝榜第一位书友小眼嘉加更!)() 
杨怀仁的计划里,最开始建设牧场蓄养牦牛,目的是为了他的餐饮业联盟能有足够的牛肉供应。

    后来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特别是分别接触了边军和禁军,对大宋的军队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之后,他才发觉大宋军事羸弱,是多方面的。

    将士们进行刻苦的训练,是可以提升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和协同作战的实力,但这些也只是一方面,对于整个大宋军队的实力提升,也是相当有限的。

    杨怀仁自然还不会妄想到用后世的知识制造出什么坦克大炮之类的现代化武器那种程度,因为这是完全不现实的,只会出现在yy的里。

    杨怀仁也并不是一个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就算是专业人士,也不可能真的造出坦克大炮来!

    后世的军事工业,也不可能是一个专业人士就能造出一件现代化武器的,就说一门大炮,从外表上看好似很简单,可深究起来,其中所包含的科学领域是多方面的。

    比如显而易见的材料学,铸造学,结构学,要制造炮弹,那又需要化学等多门类的科学,怎么可能是一个人就能全部掌握所有这些制造一门大炮所需的学科的?

    火药的最基本的三样配方,后世的人大都知道,可是那样的配方造出来的火药,做个烟花炮竹大概没有问题,做炮弹?开玩笑呢?火药和炸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好不好?

    这里边同样是包含很多科学的知识的,最基本的从矿物中提炼出火药的那几样主要成分,就很是问题。

    所以说造一门大炮,并不是想象里那么简单。

    当然,大宋并不是没有大炮这样的火器,只不过结构相对简单,用后世的眼光看,就是非常落后,具有大炮的基本能力,但是射程非常近,爆炸力也很小,而且是不可控的,非常容易出事故。

    朝廷之所以把研究和制造火器的军器监这个部门取消,除了担心火器是凶器的考虑外,技术的不成熟,无法在真实的战场上稳定发挥作用,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

    杨怀仁的想法里,大炮这东西,一定是要研究,一定要造的,不过要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不能强求造出来就一定能用,如果真有一天拿到战场上,能起到一点作用也行。

    至于想把这种大炮当做一种大杀器,横扫各国精锐的想法,他是不会这么幼稚的去幻想的。

    既然重生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就要尊重这个时代的发展规律,不能空想。

    所以大炮的事情只能当做锦上添花,造出来更好,造不出来也不强求,而是去做其他的准备,绝不能当做唯一的办法。

    那么要想让大宋的军队强大起来,就要考虑其他的途径了。从制度上去改变,杨怀仁是完全没有这个能力的,大宋扬文抑武的国策毕竟已经推行了一百多年了,那种影响力,是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