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发育的年龄了。

    那个杨怀仁还真没有邪恶的想法,只是联想到李清照后来受父母之命嫁给赵明诚,实在是有点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的感觉。

    要是自己的儿子能早生十年,也许还有机会找李清照做他的儿媳妇的可能。

    二丫当然是比他哥哥更高兴的,李清照来了京城,她又有了一起玩耍和学习的小伙伴。

    杨怀仁看着妹妹和李清照在一起,两个小孩儿牵着手亲密的说话,还不时的露出开心的笑脸儿,才意识到自己想的事情太不靠谱了。

    论起来自己的儿子杨孝天毕竟是小了一辈的,只要他管自己的妹妹喊姑姑,那李清照这个妹妹的闺蜜,也是他的姑姑。

    总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学那个本家杨过,也玩姑侄俩之间的忘年恋那一套。

    有时候欣赏一个人的才华,喜欢一个人个性格,不一定要把他或她据为己有,记在心里就好了,能时不时的见到那更好,没必要用一种强迫症似的固执,去干涉他们的人生。

    送走了李格非父女俩,二丫头就求着杨怀仁,说嫂子们的孩子都生完了,是不是该回到城里去住了。

    杨怀仁知道她想天天见到李清照,摸着妹子的脑袋,望了望山后的方向,觉得进城住段日子,也并没有什么大碍。

第705章:初为人师() 
庖厨学院的学生们这几天也开始陆续进入学院,宿舍里的用品一应俱全,按照规定,学生们个人的东西,除了换洗的衣物和随身的生活用品,其他东西是一概不能带进学院的。

    杨怀仁之所以这样规定,也是早想好了的,学院虽然是庖厨学院,但将来的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培养一批厨子出来。

    既然将来还要向军事学院,以及包涵了各学科各专业的全面综合性的学府发展,现在就试行一种接近军事化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生们对此的反应倒是不大,宿舍里给他们准备的床铺、被褥等用品都是崭新的,而且质量也比他们以前所使用的高出一个档次,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发对的意见。

    第一年招收上来的第一批学生,完全是免费的,学费免费,连生活费也不用自己携带进来。

    学院会每月发放给学生和教师以及其他教工等工作人员生活补助,足够每一个人在学院内部的生活和学习的用度。

    所以,在学院这个半封闭式的环境之中,金钱是不能流通的,流通是的是杨怀仁特意派人制作的票据,统一称作学院票。

    去食堂打饭要用学院票,从学院的便利店购买生活所需的物品也只能用学院票,就算是无聊同学之间打赌,也只能用学院票。

    当然,教师们和管理学院的职工的薪水是用银子发放的。

    杨怀仁考虑到了很多情况,这种半封闭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培养专业人才的尝试。

    廉希宗的弟子们,除了少数已经得到推荐通过举孝廉等方式入仕为官的,大多数人也都回到了学院里来。

    有的担任教授,虽然他们教不了厨艺,但是学院培养学生,本也是本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路,厨艺自然是专业学科,但其他的学科,也是要学一些的。

    比如基本的算术,物理,化学,都设置了一些,除了这些学问对于厨艺的深入理解有助益之外,总不能学了厨艺不会算账这么不靠谱吧?

    还有思想政治这样特殊的学科,也是有的,教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爱国,想来是非常必须的学问。

    开学典礼杨怀仁也没大办,学生们聚集在一起给他们说了些学院的规定而已。

    等到校长致辞的环节,杨怀仁也没打官腔似的说些废话,一是因为这些学生们除了从禁军里退伍出来的老兵,就是一些去酒楼里学厨的半大孩子们,文化程度有限,说些大道理,他们也听不懂。

    二是说废话,实在离杨怀仁的办学理念相距甚远,既然学生们来学厨艺,就是为了学一身将来可以安身立命的本事,可以赚钱吃饭的技艺,并不需要督促他们一些什么。

    当然杨怀仁也是挑了一个重点来说的,那就是学厨艺,将来做厨子并不丢人,厨子也不是地位低下的职业,这世上任何凭劳动凭本事赚钱吃饭,都是光荣的。

    劳动最光荣的说法也深得人心,看着学生们灼热的目光,杨怀仁也有些激动了,差点把后世做一个大厨非常有面子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开学典礼之后的第二天,第一堂课杨怀仁这个当校长的自然要亲自来上。

    杨怀仁当过徒弟,来到大宋以后也收过徒弟当师父,只不过当他站在崭新教室的讲台上那一刻,他还是心情激动地有些紧张了。

    以前教徒弟,就是在厨房里,亲自动手做一道菜,每一个步骤都讲给学生们听,让他们通过一种模仿的方式去学习。

    那时候杨怀仁可能因为是在自己相对熟悉的厨房里,做着对他来说最普通不过的事情,所以他没有半点紧张感。

    而站在讲台上教课,面对着上百名一样神情既新鲜又紧张的学生们的时候,那种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从这样的角度来讲,杨怀仁今天也算是初为人师了。第一堂课,按照之前他准备的教学大纲,是让学生们从另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厨艺和厨子。

    也许是因为他们学习的环境实在是太好了,甚至比他们之前当学徒的酒楼还高档了不少,也许是因为杨怀仁如今的身份是一个郡公大官人,他站在讲台上讲课,无形之中就给学生们一种无形的压力。

    所以学生们似乎比他还紧张,仿佛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厨艺,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从他们有些茫然的眼神里,杨怀仁似乎看到了他们在思考人生。

    另一方面,这些新来的学生们,绝大多数都是穷苦人出身,他们乍一来到一个新的地方,特别是来到这么一座华丽的学府里,多少有些自惭形愧的自卑心理。

    杨怀仁也理解他们这样的想法,所以在这第一堂课上,便放下事先准备讲述的课程,转而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后世都是幼儿园里讲给小孩子们听的,故事的名字叫做小马过河。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们端坐着,不敢去接触杨怀仁这位先生的目光,只是在思索着刚才先生讲的故事,和他们将要学习的厨艺到底有什么关系。

    等学生们疑惑不解地望着他大眼瞪小眼看了半天,杨怀仁才说道,“你们离开家乡来到学院学习厨艺,就好像那匹过河的小马。

    而我花钱盖了咱们这座庖厨学院,在很多人眼里有一些离经叛道或者不务正业。

    我之所以遭受了外人这样的眼光和非议还执意要建设起咱们的学院来,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也是一匹还不知道河水深浅的小马。

    所以说咱们都是一样的,都在做前人不曾做过的事情,只不过你们是学生,我是你们的老师和校长罢了。

    河水是深是浅,我也不知道,但我们是一定要过河的。不过我想说的,并不是说我现在要鼓励你们不管河水深浅都要硬着头皮去趟。

    而是说,这天底下谁告诉你小马就不会游泳的?我们只要学会了游泳,管他河水深浅呢?”

第706章:醋溜土豆丝的智慧(上)() 
一堂正常的基础知识课,被杨怀仁开成了班会,有点像后世他上学的时候,班主任上第一堂课的时候也不会去讲授什么知识,而是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

    只是和后世班主任喋喋不休地签订年万嘱咐假期过了,要收收心回到学习上来,或者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督促孩子们努力学习不同,杨怀仁的班会开得别开生面,起码学生们不用举手去问那个伤悲的“老大”究竟是谁。

    这里的学生们和别处的学生们不同,和国子监或者太学的那些自诩天之骄子的书生们更是不一样。

    放眼望去,给杨怀仁的感觉是,职业教育毕竟是跟传统的教育是有区别的,学生们大的已经年过四十,而小的也不过十三四岁,混编在一起学习厨艺,本来也没啥,就是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这是在开家长会。

    学习厨艺的学生们,文化程度还是偏低的,后世要进入职业学院,学生们起码也是初中毕业的文化水平,且不管学得牢不牢固,但可以说还是有些知识基础的。

    可这第一届庖厨学院的学生,原来的文化水平上就有点参差不齐了。

    有些人是读过书认识字的,但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命好,就说那些从禁军里退伍了不肯回老家的将士们,他们十几岁进入军营,到三十多四十来岁却又回到学堂,斗大的字也不识得几个很正常。

    总得来说就是自认为是一些粗人,会写自己的名字就算是识字了,从没想过要如今还要上课听讲,看着黑板上的字,只能大眼瞪小眼。

    除了文化水平的问题,专业上的基础,这些退伍老兵也是没法跟那些年轻人比的,人家能被自家酒店的掌柜或者东家派来学院学习,那也是学厨的小子里边相对比较有天赋的。

    而老兵们的天赋有没有他们也不知道,但是厨艺基础上,也是先矮了那些年轻人一大截。

    他们虽然是说的退伍离开了禁军,但他们心中也是有数的,因为年龄或者伤病的问题,他们跟不上如今龙武卫和虎贲卫那种严苛的训练节奏,才被清退除了禁军。

    是杨怀仁大将军人好心善,给他们机会免费让他们进了学院学习厨艺,让他们有一样重新回到现实社会能生存的本事。

    可是坐在那些年龄上差不多跟他们的孩子一般大的同学身边,他们还是有一些不舒服的,似乎角色转变得太快,他们有点难以融入进去。

    杨怀仁看在眼里,倒不是为在禁军里淘汰了他们感到抱歉,而是检讨他先前制定的教学方式,有点太理想化了。

    这也许是兴办职业教育必经的困难阶段,特别是这是第一年,招生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要求,所以这样的情况也就正常不过了。

    要是让杨怀仁编故事忽悠一个什么人,他自然是信手拈来般容易,可是作为一个老师和校长,对待自己的学生,他就不能那样了。

    虽然不是教书,可是育人这种事,绝对不能凭着自己的性子乱来,教岔了学生,以后可就掰不回来了。

    基础课的教授看来是没法进行了,下了这堂课,杨怀仁也想好了要重新制定教学计划,文化基础课一定要加强一些,先让不识字的学生们识字,起码能知道老师说的啥,又在黑板上写的啥。

    接下来一堂课是实践课,也就是传统的厨艺传授的环节,有专门的半厨房半教室的专业课教室。

    杨怀仁忽然想到一个办法,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启发学生们厨艺,到底是怎么回事。

    专业课教室四四方方,中间的部分是一个环形的灶台,而四周则是学生们的座位。

    除此之外,和传统的教室不同的是,老师们授课的讲台,也就是这件专业教室里的灶台,并不是高于学生的座位的。

    相反的,老师们授课和演示的灶台,特别设计的比学生们听讲的座位低,这就像是中间是舞台,而四周是观众们的看台一般。

    这样的设计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