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对于工匠们来说,他们的酬劳是按天算的,并不是按工程量算,所以这样一来,他们反而觉得奇怪了,旁人家都是恨不得他们三天的活并到两天里做完,唯独这位侯爷的要求奇怪,一天的活分三天做,弄的他们都不好意思拿本就加了三成的工钱了。

    早就说好的给杨家村修缮祠堂书院和村里基建的工程也慢慢开启,因为资金到位的很快,饮宴之后的第二天,杨母便吩咐家人送了四万贯钱的银饼子过去,让村里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现钱的父老乡亲们着实惊讶的好几天。

    谢老儿为官多年,自然深谙官场之事,杨怀仁自称是钦差的身份,因为早就说过是暗访,所以他一再叮嘱衙门里的下属不要出去乱说。

    但一位侯爷住进了齐州的消息,还是很快传遍了京东诸地。京东诸州县的官员也三五成群到齐州专程来拜会这位侯爷。

    人家带着礼物和笑脸而来,杨怀仁也不好给人家吃闭门羹,只好敞开大门欢迎,并一一接待,随便说些不痛不痒的废话。

    就这么过了小半个月,杨怀仁就觉得真是闲的蛋疼,浑身骨头都好像要生锈了一般。

    虽然想好了这次回乡要万事低调的,可是总闷在家里也实在是无聊,杨怀仁想到了一个打发时间的好主意。

    古时候的冬天比现代要冷了不少,杨怀仁估计跟现在还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很大的关系,像大明湖,十一月份竟然是封冻的,这和后世可大有不同。

    杨怀仁亲自去买了渔具,准备闲暇的时候去大明湖上做一个垂钓的钓鱼翁。

    宋代的大明湖和后世的大明湖比较起来,湖面的水域要大了一倍,按杨怀仁的估算,大概从后世的曲水亭街往北这一大片,现在还是一片湖水。

    趵突泉的泉水更是丰润了许多,即使在冬季,也从不断流,五龙潭是真的一潭泉水,再向北流,就直接流入了大明湖。

    大明湖的湖面封冻,冰面的厚薄也是分南北的,南面有活水流入,按说应该是冰层较薄的,可能是因为水流缓慢,加上日照的影响,才导致了实际上是南厚北薄。

    湖畔的南岸,不少孩童脚上绑了竹板,就能在相互推拉着在冰面上滑冰玩耍,西南边的地方,一些家里有冰窖的富贵人家,已经开始凿冰储存,留作夏日里的解暑之用。

    凿开的湖面并不算大,看上去不过有二三百亩的面积,不过大明湖中的鱼类正是因此聚集到了这片湖面的浅层水面里来获得更多的氧气。

    杨怀仁发现这里的确是个垂钓的好地方,这一日他只领了天霸弟弟来到湖边,摆下马扎,旁边放一个鱼篓,便可以甩出杆去钓鱼了。

    天霸弟弟本来是很感兴趣的,吃了多少次鱼,大都是市场里卖的渔夫撒网从城外河溪里捕捞的,这钓鱼,他还是第一次见。

    只是他没那么有耐心,不消一刻的功夫,便觉得无聊了,于是自己又跑到不远处去看人家采冰。

    杨怀仁头戴蓑笠,故意穿了寻常人家冬天穿的棉大褂,再套一个普通的羊皮夹袄,就是为了不惹人注意。

    一早起来便坐着不动,时间一长便容易浑身发冷,好在冬日的暖阳很快升起,和煦温暖的阳光撒在他后背上,让他感觉暖和了不少。

    百步之外其实有几十个同样来垂钓的人,那一片正是泉水注入大明湖的一处地方,可能是因为活水之处鱼儿聚集的较多,不过杨怀仁来的时候那边已经没有了好地方,他才选择了不远处这个稍微冷清的所在。

    这边虽然鱼儿少一些,不过杨怀仁原本垂钓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非要钓到多少鱼,钓鱼之乐,除了鱼儿出水那一刻的欢欣之外,享受的还有那个静心养神的过程。

    没多一会儿,有一个气呼呼的老头走到他身边几步之外的一处平整的位置,一个小木板凳“咣”地一声墩在地上,大咧咧的开口向杨怀仁问道:“这位小哥,这块地方可曾有人占下?”

第282章:钓鱼之道(上)() 
杨怀仁歪过头去看,这个老头六十来岁,身上同样穿着灰色的棉大褂,也同样在外边套了件羊皮夹袄,一双厚底的翻皮靴,除了体型由于上了年纪有些发福之外,连身高和杨怀仁都差不多少。

    换句话说,这爷俩算是撞衫了。杨怀仁笑着摇了摇头,“这位老伯,您随便坐,小子正闷得慌,你来了正好,咱俩也好搭伴拉个呱。”

    老头本来挺客气的,可听杨怀仁说完,便一屁股坐了下来,看也不看他一眼,嘴里嘟哝了一句,“没人就没人,啰嗦半天干球?”

    杨怀仁心里来气,暗道你这老头说话太呛人,若不是看在你上了年纪的份上,哥们一定让你去湖里冬泳锻炼一下。

    既然人家不爱搭理,那咱就自己钓自己个的鱼,杨怀仁撇着嘴说服自己不要去跟一个老头较劲,可那老头偏偏嘴巴一直不肯停下来,手里摆弄着鱼钩和鱼线,嘴巴还在唠唠叨叨埋怨着些什么。

    “现在这帮小子们越来越不像话了,大明湖又不是他们自己家的,在湖边插一根竹竿就是你占下的地方了?你咋不去衙门门口插竹竿呢?衙门也是你家开的不成?”

    听了这话,杨怀仁忍不住偷笑,他有点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大明湖水草肥美,水域广阔,清朝大才子刘凤诰曾经在铁公祠写下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绝联妙笔来赞美大明湖的景色。

    大明湖也正是因为遍植荷花和水草丰美,充沛的食物让湖中的各种淡水鱼众多,直到清朝末年,还能年产三十万斤鲜鱼,能满足当时整个济南城里百姓一多半的淡水鱼类的需求。

    只是后来的近百年里因为工业化和环境污染,才导致水域逐渐变小,鱼类的生存环境变差,才导致没有人再去吃湖中的淡水鱼了,直到后来重新进行环境保护之后才又逐渐恢复了清澈的湖水和原有的生态平衡。

    千年之前的宋朝,夏秋时节的大明湖了三分之二的湖面被荷花和荷叶覆盖,不适于大型的捕捞,百姓还是习惯传统垂钓的方式获取这种野生的鱼类。

    所以在泉水注入大明湖的水口,会聚集大量以卖鱼为生的专业钓鱼的渔夫,行业内部为了相互约束,约定成俗了一种占地的习惯,就是在自己钓鱼的地点,插一根竹竿,表示这里已经有人了。

    旁人若是想在这里钓鱼,是不被允许的,同行之间也会相互保护各自的利益。

    旁边这位生气的老头,听口音虽然和本地人相近,却不是个道地的本地人,所以不知道人家这个规矩,见那一片地方垂钓的人多,便也想在那边钓鱼,于是被人家赶了过来。

    老头子斜眼看见杨怀仁在偷笑,虎着脸气势汹汹的问道:“小子,你在笑甚?”

    杨怀仁忙收了笑脸,给老头解释道:“这位老伯,那边那一群,人家都是鱼贩子,人家钓鱼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生活。

    你大概不知道这一点吧?所以你跑过去占了人家的地方钓鱼,就相当于抢了人家的饭碗,人家能不跟你急吗?赶走你算是好的了。”

    “哦……”

    老头恍然大悟,可接着又问道:“那边水浅,鱼儿又多,打眼看过去,就能看到鱼群,随便钓一钓,一个时辰就能钓上来七八条,可你再看这边,只不过是百十步的距离,同样清澈的湖水却看不见底了,哪里有鱼儿让咱们钓?”

    杨怀仁指了指他的鱼线如水的地方给老头儿看,“这个嘛,水浅鱼多自然容易钓一些,只不过他们钓鱼是为了生活,咱们钓鱼是为了闲趣,这是完全不同的。

    况且谁说这边就没有鱼呢?你仔细瞧,那边是不是隔一会儿就从水底冒上一些珍珠一样的白色小泡泡?这就是说明水下有鱼。”

    老头有点不相信,放下手里鱼竿,走到杨怀仁身边,顺着他手指指的方向,眯着眼睛瞧了好久,才疑惑的说道:“小子,你不是点诳老汉吧?几个白色的泡泡冒出来,就是这水底下有鱼?”

    老头儿再抻直了脸瞧了瞧杨怀仁马扎旁边的鱼篓里,一条鱼也没有,随即不屑的嗤笑道:“小子,老汉我就知道你是满口大话,你那么懂钓鱼之道,怎么你的鱼篓里空空如也呢?哈哈……”

    杨怀仁笑道,“我也是刚来而已,没钓着鱼也正常之事,你若不信我的话,马上就钓上一条来给你瞧瞧。”

    老头看他年轻,又是个白净的书生脸孔,还是一脸不屑之意,可刚转过身,忽然听见水花的声音。

    等他再转过头来,只见杨怀仁的鱼竿正忽的向上挑起,鱼线的末端挂着一条一尺来长的大鱼随着鱼线跃出水面,挣扎着拍打这尾巴,甩了湖面上一片水点。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正是方才老头子对他不屑一顾小瞧了他的时候,杨怀仁看到鱼浮在平静的水面上跳动了两下。

    杨怀仁熟练的甩动着手里的鱼竿,让鱼钩上勾住的鱼儿随着向心力划过一道弧线,不偏不倚正甩回到他面前的时候,他轻盈的一伸手,便把那条一尺长的红头白鲢鱼牢牢地抓在了手中。

    鱼儿刚出水,身体表面的湖水在寒冷的空气中立即凝结成了一层水雾,在初升的淡黄色的明亮阳光里,似是身上升腾起七色的云裳一般,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感。

    杨怀仁举着手里的鱼儿,故意在老头面前晃了晃,然后才摘下鱼嘴里边的鱼钩,然后丢到了身边的鱼篓里。

    老头儿看呆了,眼睛瞪的大大的,仿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又重新折回来,盯着鱼篓里的那条还在蹦跳的红头白鲢鱼看了看,确定这不是做梦,才又急急地跑回自己的板凳上。

    他迅速的在鱼钩上挂好了鱼饵,伸长了脖子仔细在湖面上瞧了一会儿,等寻找到杨怀仁说的那种每隔一会便冒出几个白色的小水泡的水面,便冲准了把手里的鱼竿甩了出去,那鱼钩像是射入水中的箭矢一样迅速消失在了水面之中。

第283章:钓鱼之道(中)() 
杨怀仁见这老头认真的样子,反而觉得非常逗笑,都说老小孩老小孩,看来果真是如此。

    他抓过鱼钩来重新又上了鱼饵,找准了水面上的方位,手腕猛地一抖,鱼竿一甩,鱼钩同样准确无误的射入了目标区域。

    老头儿时不时的扭头往杨怀仁这边偷瞥了几眼,好似是要跟杨怀仁比试谁先钓上鱼来一般,杨怀仁也早看到他狡黠的眼神,回了一个飞眼表示接受挑战。

    不出一刻钟的工夫,撞衫老翁那边的鱼浮开始上下晃动,他目光里闪过一丝喜悦,紧紧盯着水中上下跳跃的鱼浮,心里默默数着什么,等到鱼浮跳到第三下,也猛然收杆。

    可等鱼钩飞回了水面之上,老头子满脸的喜悦忽然变成了失望,鱼钩是收回来了,可上边并没有鱼,而且鱼饵也不见了。

    差不多同样的时刻,杨怀仁这边也收杆了,这次钓上来的是一条草鱼,杨怀仁这次也懒得显摆了,因为那条鱼身上光滑的鳞片在阳光里反射出的粼粼闪耀的光芒,已经宣示了他的胜利。

    老头还是很不服气,挺着身子闷哼了一声,又重新挂鱼饵。

    杨怀仁早看出他钓鱼的手法不太对,本想好心提点一下,可见这老头独自生闷气的样子,话到嘴边又收了回来。

    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