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10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在不同了,如果大壮继位为大宋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册封他为王爷,那别人会怎么想?百姓又会怎么想?

    他为大宋立下的功劳不会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他们更多的会把杨怀仁被封王和当今的皇帝曾经是杨怀仁的养子这层特殊关系联系到一起。

    而朝堂上的文官集团,只会觉得杨怀仁这是打算进入朝堂上的权力核心,将来准备独揽朝堂大权了。

    若是这样,朝堂上的争斗就会烽烟再起,杨怀仁就是文官们斗争的目标。

    这可就麻烦了,杨怀仁好不容易把章忽悠走了,朝堂上才要安静一下,要是大家再继续相互猜忌相互争斗,那整个国家可真是消耗不起了。

    杨怀仁也不想伤了大壮的心,耐心地说道,“这件事,我觉得不可。”

    大壮有些疑惑,“为什么不可?父亲为大宋建立的功绩,足以封王了,别人如果敢多说什么,我就让他滚出朝堂。”

    杨怀仁笑道,“刚刚还说要当以个好皇帝,怎么一转头就忘了?”

    大壮还想争辩,杨怀仁接着道,“其实对我来说,当不当王爷的,和我现在的地位相比,不会再有多少提升了。

    我现在作为齐国公,朝堂上就有不少人心怀怨念了,再让我当王爷,怕是和我把架在火上烤没什么分别了。”

    大壮还是很不服气,“他们那时嫉妒罢了,父亲何须在意?”

    杨怀仁微微叹了口气,“我在意的不是我自己,而是咱们大宋。如果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我太年轻就有了这么高的爵位不服气的话,我完全可以不在意。

    爵位本来就是对那些为国家和朝廷立下了大功之人的奖赏,我有实实在在的功劳,我害怕他们?

    但反过来说,一个人太高调,太出头了,对他也没有任何好处,也许你会说怪就怪那些朝堂上的文官们太守旧了,思想很固执,不会变通。

    你这么想也对,但事实是一百多年来大宋朝堂上早已经形成的一套传统,或者说一种习惯,想让他们改变,这太难了。

    资历这种东西,在官场上太重要了,这种事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即便我们要改变这些,也不是现在。

    眼下对大宋来说太重要了,不管因为什么事情,都不能牺牲整个大局面的稳定。

    你想想看,如果你冒然封我一个王爷当,他们会怎么想?刚刚闲下来的他们,会再一次在朝堂上掀起斗争,而斗争的矛头,就会指向我。

    我不怕斗争,可我怕朝堂再次陷入斗争的混乱之中。

    何况你现在的皇位,也并不稳固,虽然赵谋反集团已经覆灭,但说不定还有余党藏匿在民间,更不要说还有其他很多心怀野心之人,一直都会权位虎视眈眈。

    你年纪还小,这对你来说就是一个劣势,将来在朝堂之上,你会体会到这一点的。”

    大壮若有所思,不过他还是气呼呼地说道,“我不怕他们,我也不信他们真的敢因为我的年纪小就无视我,我还有父亲,当时候父亲也参与到朝政中来,还怕他们闹事?”

    杨怀仁笑了笑,“孩子啊,你想的太简单了,章被我弄走了,可还有很多人保持着他们文人的思维习惯和传统,一个不属于他们的人把持朝政,你觉得他们会如何反击?

    所以不但你不能封我为王,将来我也不会频繁的参与到朝政中去,事关军事的,我自然会参与,事关治国的,我不是内行,当然也不会乱说话。

    甚至我就是要通过这样做来告诉他们,我杨怀仁不会干涉朝政,更不会谋求独揽朝堂。”

    大壮变得有点担心,杨怀仁也明白没有自己在他身边,他心中多少有些惶恐,于是他安慰道,“你也不用担心,做好你自己,做好该做的,没有人敢轻视你的。

    何况你还有两宫皇太后和孟皇后护着你,没人敢伤害你的,你记住,将来有什么事,可以向向太后和孟皇后请教,你能明白我说的话吗?”

    大壮点点头,“孩儿明白了。”

    

第1974章:新皇登基() 
杨怀仁和大壮说的那些话,他也不指望大壮立即就能明白,但他相信大壮这孩子足够聪明,将来会明白他的良苦用心的。

    皇帝下葬之后,祭祀七日,之后杨怀仁便率领龙武卫护送大壮回京。

    来的时候花了三天时间,回去的时候只用了一天,大壮回宫的时候,已经来到了二月中旬。

    当日送葬的朝堂官员确实有不少人回城后就大病了一场,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准备新帝的登基大典之事。

    回京后的第三天,正式举行了大壮的登基大典,杨怀仁作为武将之首全程参与,当他看着年幼的大壮身穿龙袍坐上皇位的那一刻,他竟回忆起当初赵煦重掌皇权时的意气风发。

    杨怀仁甩了甩脑袋让自己清醒下来,他内心里觉得大壮和赵煦还是不同的,起码大壮是在民间长大的,对百姓的生活状态,大壮也更加了解。

    所以大壮绝不会成为有一个赵煦,而且杨怀仁觉得有他在,大壮也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更不用说大壮身后还有向太后和孟皇后两位精明能干的女人了,有她们在,杨怀仁就不会担心太多。

    以孟皇后的智慧,在大宋面临灭亡的时候都能站出来挽救大厦于将倾,何况现在局面还这么好呢?

    登基大典的仪式依旧繁琐,不过喜庆的气氛开始展露出来,似乎一扫之前两个来月盘旋在人们头上的阴霾。

    典礼进行了一个上午,其实主要是祭天祭地祭祖宗的过程太复杂了,杨怀仁虽然知道这都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但还是腹诽这些礼仪太过折腾人。

    典礼结束时已经到了中午,新皇帝第一次大朝会也随即举行。

    虽然是大朝会,参与的人很多,几乎所有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和将门勋戚皇亲国戚的都来齐了,但这次朝会并不会议事。

    朝会上礼部尚书亲自代皇帝宣布他登基后的第一道圣旨,是一道慰民书,意思是昭告天下新皇登基了,新皇是个爱民如子之人,希望天下万民拥护新皇云云。

    接下来便是宣布改年号为天佑元年,并大赦天下,除了谋反或者杀人放火等大罪之人,全部获赦,流放之人和徒牢狱满三年者可悉数回乡或释放。

    这都是新皇帝登基后向天下百姓示好的举动,也是表达自己是一位仁君的正常做法,每一个皇帝新登大宝都会做的。

    之后便是对一些人事方面的变动,如向太后和朱太后现在改封太皇太后,孟皇后改封孟太后,以及其他一些宫中人事的变动,并无什么特别之处。

    赵煦曾经的嫔妃也不会留在宫中,因为她们都没有子嗣,所以除了有些人自请去皇陵守陵之外,其余从未别赵煦宠幸过的妃嫔,会让他们回乡。

    不过照规矩,当地官府会负责她们的生老死葬,但她们却是绝对不能另嫁的。

    听起来这已经很照顾这些女人了,但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规矩剥夺了这些女人正常生活的权力,在精神上是对她们的一种绝对的禁锢。

    杨怀仁心里可怜这些女人,但他也管不了这么多,每一个时代的规矩不一样,他也不会装什么卫道士去改变这些。

    之后便是朝堂上官员的一些变动了,其实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与其说是大壮的圣旨,不如说是朝廷中枢的那几位相公早就想好了未来朝廷的架构,和两位皇太后商量之后早就决定下来了,现在也不过是宣布一下而已。

    杨怀仁大致听了听,也没发现什么让他惊奇的地方,李清臣这个老臣成了新的宰相。

    他作为一个中间派和温和派的老人,成为新皇的第一位宰相也是众望所归,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唯一让杨怀仁担心的,是李清臣七十多岁的人了,本来都已经打算告老了,可现在留下来担任宰相,只能说是朝堂上各方势力为了保持平衡的权宜之计。

    李老头能当多久的宰相,还真说不好,他看着精神矍铄,可身体怎么样大家都心中有数,长则两三年,短则几个月,未来朝堂上的掌舵人一定是另一位新人。

    杨怀仁想不了太多,既然李清臣是宰相,起码可已让大壮新登基之后的一段时期平稳度过,将来就算有新宰相出来,也不会躲过他的眼睛。

    如果那个人对他的计划不利,他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所以这一点他可以担忧,但也不会过于担忧。

    最后是在平叛过程中的一些有功之士,也都各有封赏,比如高启勋的爵位就提了一级,从侯爵变成了县公。

    其余参与了平叛的将士们自然也都有各自的赏赐,无非是加勋升官等等。

    但当嘉奖的圣旨读完,大家才发现,作为首功的杨怀仁,竟没有半点加封或赏赐。

    杨怀仁也感觉到朝堂上几乎所有人都在各怀心思的不断往自己这边瞅过来,他表现的很镇定,甚至一直保持着笑容。

    这样的决定也是他所要的,他的地位已经很高了,再加封那只有王爵了,可他现在还不能成为王爷,那样对他和大壮,对整个朝堂和国家的稳定似乎都是不利的。

    而赏赐嘛,那就更不需要了,他相信他家里的金库比朝廷的府库还丰盈的多。

    这样做也许还是会引起一些猜疑,不过这种做法,也是杨怀仁向文官集团表达一个信息,我并不迷恋权力,做完了我该做的,我还是老老实实回去带兵。

    我的人生目标并不是独揽朝堂大权,而是收复燕云之地。

    杨怀仁相信他的做法会让大家看到,从而消除了对他的戒备之心,这样一来,大家之间隐藏的矛盾也就不存在了。

    文官还是做好自己治国的事情,治军之事交给武将去做,大家各司其职,井水不犯河水,这样就挺好。

    虽然还需要时间来让文官集团知道杨怀仁的意愿,但今天的圣旨已经让杨怀仁表明了他的想法。

    这就足够了,如果这样还让某些人对他不满意,杨怀仁觉得他也不是软柿子,谁要敢招惹他,他也绝不会让对方有好果子吃。

    

第1975章:李清臣的话() 
大朝会有条不紊的进行,到最后也没有和新皇登基无关的事情被议论。

    一直到散朝,杨怀仁才意识到除了和所有人一起山呼万岁之外,他竟没有说别的任何话。

    他从大壮脸上看到了庄严和稳重,虽然看起来多少有点硬撑出来的意思,但想想他还不到八岁,能镇定地完成所有仪式已经算是不错了。

    将来他要面对的事情会有很多,不管是前边朝堂上的国事还是后边后宫中的烂七八糟的事情,都够他处理的了。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他一定会加速成长的,只要将来孩子不偏离现在的本质,杨怀仁就不会太过担心。

    退朝之后,杨怀仁也和其他人一样往宫外走,即便是这样,他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文官们用一种不解和怀疑的目光看着他,似乎还琢磨不透他到底在想什么。

    武将们就相对简单一些,自觉地跟在杨怀仁身后,他们似乎意识到一件事,武人的地位从天佑元年开始,似乎有要提高的趋势了。

    高启勋紧赶了几步走到杨怀仁身后,似是有悄悄话要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