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10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回想起这些来,大壮的心里忽然间很暖,仿佛原来的悲伤都消散了不少似的。

    再抬起头来看到父亲做的这个动作,他懂了。

    当他有了做出决断的权力的时候,是不一定要分出是非对错,这种时候他要寻找一种平衡,也只有这种平衡,才是对事情最有利的解决办法。

    望着等待他做出决定的两位太后和那些老头子们,大壮忽然开口道,“我还小,还不能理解杨大帅和章相公之间争论的事情。

    但我却明白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既然两人都有错,不如就都受到惩罚好了。”

    众人听到一个孩子嘴里说出这样的话来,都是大吃一惊,连一直在一旁面无表情的孟皇后,这一刻都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来。

    大壮知道自己说的话让大家吃惊了,却也立刻知道了他说的话是对的,于是接着说道,“杨大帅擅自对一个史官动手,自然礼法上有失。

    而章相公以规矩为理由,为一个诋毁先皇声誉的人辩护,同样德行有失,若是所有史官都如此以偏概全的‘如实记载’,那么大宋的皇帝都要被他们诋毁的名声尽失了。

    如此不忠不孝之举,值得按照规矩来维护吗?”

    这一次大家直接从惊讶变成了惊骇,这些话从一个不到八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还说的如此铿锵有力不容置喙,显然是已经具有一定的王者之风了。

    特别是那句不忠不孝,就已经给这件事情定了型,规矩可以守,也可以改,但德行有失,就如何都改不回来了。

    朱太后听明白后,觉得这个太子孙子做的决定非常符合她的心意,竟露出了满意的笑意。

    孟皇后见儿子这么有决断,也放下了心来,继续装她的哑巴菩萨。

    几个相公虽然心有惊恐,却也心中暗叹,大宋就是缺少这样强势的皇帝太久了,才让整个国家少了一种强大的气势。

    只有章惇弄不懂了,他怀疑眼前的孩子是不是只有八岁,之前的日子里也没见这孩子这么强势过,今天这是怎么了?

    大壮说都惩罚,却没说具体怎么惩罚,韩忠彦站出来问道,“不知殿下打算如何惩罚杨大帅和章相公?”

    大壮这下又有点懵,他只想到了在这件事中要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可具体怎么惩罚,他也没想好。

    惩罚的太重了,对养父杨怀仁,他自然不舍得,但如果惩罚的太轻,似乎又起不到任何作用,他刚才那番话仿佛是白说了一般。

    这时候杨怀仁忽然说道,“微臣自知微臣的做法不对,不适合担任枢密院的要职,微臣这边辞去枢密院参知政事的官职,请殿下准许。”

    杨怀仁说话的口气很坚定,听不出其中有什么惭愧,也听不出里边有任何的惋惜。

    但这话在章惇听起来就是杨怀仁把好大一把火点在他屁股下边烤了。

    因为这件事,杨怀仁主动站出来请旨辞去枢密院参知政事的职务,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的意思,可他请辞了,为了公平起见,那他章相公是不是也该站出来请辞?

第1897章:一颗政治明星的坠落(上)() 
杨怀仁当了左卫大将军,其实对章来说,压力不算很大,真正让他感到压力山大的是杨怀仁还顶着个枢密院参知政事的名头。

    以前也说过,枢密院参知政事是个什么职务,虽然不是宰相,但相当于宰相。

    尽管杨怀仁也从未去枢密院履职,更没有行驶这个职务的任何权力,但章一想到杨怀仁和他一样担任这么重要的朝中职务,压力就很大。

    或者可以这样说,只要杨怀仁还保留着这个职务,他就可以参与到朝堂中的大事要事中来,有权力干涉朝政。

    章可以理解赵煦当初急诏杨怀仁回京的时候,给他加了这么个职位是什么意思,但如今赵煦驾崩了,却没有除去杨怀仁的职务,这是很奇怪的。

    枢密院虽然是大宋军事最高领导机关,但却从来没有任何武人担任过正职的参知政事一职,连当年的名将狄青,也不过短暂担任过枢密院副使的职位罢了。

    可现在偏偏杨怀仁这个小子担任了正职,在实职上和他平起平坐,章心里不窝火就奇了怪了。

    章这段日子一直想方设法想让劝赵煦除去杨怀仁的枢密院参知政事的职务,可当时赵煦身体状况不佳,所以一直也没有机会开口。

    到现在赵煦过世了,他更苦于没有机会了,太子毕竟是被杨怀仁抚养长大的,指望他去除去杨怀仁的权力,这好像不太现实。

    刚才杨怀仁主动提出来辞去参知政事的职务,按道理来说章应该是非常欣喜的,但情况上又有所不同。

    他从来没想过,杨怀仁可以利用自己辞官的机会,来逼迫他也跟着辞官。

    郎史官的事情,孰是孰非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现在太子、两位皇太后和其他几位相公的态度。

    但现在看来,章有点失望,两位太后显然不会站在他这一边,中间派的那几个相公似乎只会置身事外。

    曾布之流显然已经在等着看自己的笑话了,如何肯替他说话?剩下一个蔡卞,如今见势不妙也不肯发言,看样子是不打算陪着他一起死。

    事情的发展已经很明了,太子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懂得朝堂上搞权力平衡的道理,既然他已经给事情下了定论,又没有人说这有什么不妥,那就要按照太子的意思来。

    杨怀仁主动请辞了,那么他呢,如果装不知道的,难道等着太子把话说到他脸上让他自找难堪不成?

    章感觉很抑郁,忽然间他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难道这件事是太子和杨怀仁,甚至加上向太后他们早就想好了的?

    杨怀仁牺牲他朝堂上的官职,也把他拉下马?

    章越想越觉得可怕,也越来越觉得这帮人太有心机了,连他这么老谋深算的人,都这么后知后觉。

    回想这些天发生的一切,章后悔不已,或许一开始就应该和杨怀仁搞好关系,而不是处处针对他。

    杨怀仁虽然可恶,但如果他不处处阻挠他的改革大计,或许分给他一些权力和利益,也并不是不可以的。

    但现在这么想已经晚了,人家早就挖好了坑让你跳,你不知不觉自己掉坑里了,你又能怪谁呢?

    章抬头看看众人,仿佛都在笑话他,可他现在骑虎难下,难道赖着不走毁了他一声的名声不成?

    杨怀仁不依不饶,又问道,“章相公怎么说?”

    章只剩下叹气,“既然杨大帅做出了高姿态,老臣也不便留在这里让人厌烦,老臣愿意辞去朝中职务,告老还乡。”

    话刚说完,曾布竟赞道,“章公果然高义,知道自己年迈急流勇退,可谓佳话。章公若是离京返乡,小弟作为同僚自当十里相送。”

    章望着曾布,心情很复杂,曾经他们是站在一个战壕里的新党战友,后来为了争夺权力,分道扬镳,又成了朝中最大的对手。

    这种时候曾布出来说这种话,听起来好像诉说他们之间的情谊,实际上却是笑话他老了不行了,言语间充满了挖苦和讥讽之意。

    说起来曾布只比章小了一岁而已,这更让章出离愤怒,年长一岁的他就算是老迈了,那你呢?明年这个时候,你是不是也老迈了,也要告老还乡了?

    还有李清臣,七十岁的老头了不照样还留在朝堂上?

    老李头口口声声说准备告老还乡了,可一直都没真走,最近又听他说太子年幼,他还有很多东西要传授给太子,这么说他又不打算告老了。

    章又看向了许将,这个曾经是他提拔起来的人,也曾经是他的铁杆,可后来还是义无反顾的投奔了曾布的阵营。

    还有蔡卞,一直以来蔡卞都是他的左膀右臂,可真到了关键时刻他才发现,蔡卞和他们一家人都一个熊样,见风使舵的墙头草,根本就指望不上。

    太子神色坦然,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心理波动,向太后稍稍露出些惋惜之意,朱太后则掩饰不住的开心,她应该很少感觉自己这么聪明,竟害的一个曾经大权在握的人就这么主动退出了朝廷的权力核心。

    没有人挽留,章便更是伤心,他总是很难去相信,难道他在朝中的人缘就这么差?

    最后他才看向了杨怀仁,发现杨怀仁的表情是最复杂的,说不出他是开心还是痛惜,更看不出他是开心还是难过。

    章有点不太好理解杨怀仁现在的表情,难道他奸计得逞,不应该是想朱太后那样喜形于色吗?

    难道他真的有城府到了处变不惊的地步?但他脸上那微微的惋惜之意又如何解释?

    杨怀仁看着章直勾勾的盯着他看,也是有有些不自在,确实,现在的他不是以前那个年少轻狂的他了。

    他内心里很希望更温和的人来执宰朝堂,而不是章这种非常激进的人,但从个人的角度讲,他并不讨厌章,反而觉得这个人是个有理想,为了目标一直在努力的人。

    但他不认为有理想有目标,然后为了理想和目标努力奋斗这种事,就一定是对的。

    

第1898章:一颗政治明星的坠落(下)() 
如果一个人的理想是积极的正面的,有利于民族和百姓的,且他实现梦想的方式也正确,那就没有什么问题。

    但反过来呢?那问题就大了。

    章的问题就在于此。说起来章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像他这么文武双全的人,成为一代英雄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可惜他性格上的缺陷,注定了他的人生会惨淡收场。

    章的性格,说好听的叫刚正不阿,说难听的就是暴戾严苛,他对自己严苛,对别人也像对自己一样严苛。

    一个人做人原则性太强本来也不算是坏事,可你强行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原则强加给别人,而且强制这样,这就过分了。

    章信奉变法救国的思想,这一点也没有错,但他只是在想象里觉得新法是好的,便通过自己的权力强加给大宋的所有百姓。

    这可以说他是缺乏实践,所以不得民心。

    杨怀仁也承认新法里的很多内容,对于大宋现在的局面来说,确实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新法由于太过于直接、简单和粗暴了,施行起来伤害的人就太多了,所以从头到尾,根本就施行不下去。

    章只想着通过强制的方式来实现他的变法理想,但他从不考虑国家和百姓的承受能力。

    如果他能圆滑一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懂得变通,或许事情不会那么糟。

    可他就是太直性子也太强硬了,所以才搞到了最终不好的局面。

    原本的历史里,他是因为在赵煦过世后大家议储的问题上,大说赵佶的不是,后来赵佶登基后才把他排挤出朝堂的。

    杨怀仁相信这个说法,因为事实证明,章的性格,是会直言不讳地说某位可能的继承人的坏话的。

    说了潜在的皇帝继承人的坏话,被皇帝排挤也算是正常现象,这怪不得别人。

    这种性子很难让人说是好或者不好,可以仗义执言,说明他正派,这是值得人钦佩的。

    可这样的性格也太容易得罪人了,为了一时口舌之快,他就没想过把自己的理想置之何地吗?

    杨怀仁这么想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