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10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父亲一向都是非常讲道理的,很少真的去动手打人,既然他能在皇帝的寝殿里动手打人,那就一定有他的原因,而且也一定不是他的错,错的是个被打的人。

    众人回到外殿,朱太后这时候又回来了。

    刚才她因为赵煦驾崩,悲痛郁结导致暂时的昏厥,但其实并无大碍,被宫女抬回寿安宫之后,太医也只是稍稍按压穴位,便让她幽幽转醒了过来。

    醒来后的朱太后依旧非常伤心难过,只是想到这会儿大家应该在商议皇帝的葬礼事宜,她又不想错过,于是又让宫女把她带回了紫宸殿。

    向太后知道朱太后这时候心情难过,也是有些心疼,亲自起身把朱太后扶着坐下来。

    朱太后发觉场面和气氛似乎都不太对,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就在刚才杨怀仁竟然在皇帝的寝殿里动手打了一位史官。

    朱太后是个直性子,一想到赵煦尸骨未寒,杨怀仁就敢在他的尸体旁边犯了二愣子劲动手打人,也是非常生气,看向杨怀仁的眼神里也是充满了埋怨和愤恨。

    章刚要开口质问杨怀仁,向太后先开口问道,“杨大帅,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出手拳打了郎舍人吗?”

    向太后的口气还是很平和,说明她还是很有主见的,并没有因为杨怀仁的行为太冒失就先入为主的认为是杨怀仁的不对。

    杨怀仁同样因为向太后尤其理智这一点,心中感叹宫里的好女人其实还是很多的,同时也非常敬佩向太后这种有智慧的女人。

    他恭敬地答道,“启禀太后娘娘,刚才的事情,微臣自然是有错的,不过那位郎舍人是真的太气人了,微臣实在忍不住了才动手打他的。”

    向太后微笑着听着,尽管杨怀仁的解释其实和没解释差不多,但她还是耐心打算继续问下去,直到搞明白怎么回事为止。

    在宫中这种地方,最怕的就是偏听偏信,上位者只相信一家之言,很多事情都是因为弄不清楚来龙去脉,只凭着主观的判断下了结论,导致了很多冤假错案。

    宫里冤魂野鬼的很多,估计也是这样的原因了。

    向太后心里明镜儿似的,杨怀仁这人看着愣头愣脑的好像是个粗鲁的人,可她却知道杨怀仁的精明之处。

    很多看上去杨怀仁做的事情是没头没脑的,但事后都证明杨怀仁的德行方面并没有太大的过失,或者他从一开始就是早想好了要怎么做的,也从来不会把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朱太后就没那么明白了,她现在因为亲生儿子过世,除了伤心难过,别的什么都顾不上了。

    听说杨怀仁在刚刚过世的皇帝的寝殿里动手打人,自然不会去想太多深层次的原因,只会觉得杨怀仁行迹放浪,连基本的礼法都不顾了,所以只是生他的气。

    朱太后眼睛哭的通红,显得比平时凶了好多,她指着杨怀仁喝道,“你这算是什么解释?

    史官躲在帷幔后边写写记记,怎么就惹到你杨大帅生气了?你这个天杀的,倒是给本宫说个清楚!”

    见朱太后气得浑身发抖,话语里也极尽挖苦讽刺之意,一旁的老臣李清臣忽然察觉到了哪里不对。

    按照他对杨怀仁的了解,他属于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那种人。

    平时做事确实有点放荡不羁,也显得有点愣子劲儿,犯些小错呢,也能用年轻人年轻气盛来掩饰过去,可他真正有违常伦或者忠义的大错,他是从来不犯的。

    今天所做的事,确实有点匪夷所思,特别是当着刚刚死去的皇帝的面前动手的打人,是为对皇帝的不敬,更是让人觉得他在忠义上有失了。

    不过李清臣还是念在杨怀仁对国家和朝廷立有大功的份上,站出来帮他求请道,“两位太后娘娘,老臣觉得大概是杨大帅也是因为陛下刚刚驾崩,心情悲伤之下,才暂时失去了理智动手打了郎舍人的。”

    章听李清臣这么帮杨怀仁说话,自然是不乐意了,他反问道,“陛下过世,大家都伤心,难道就他一个人伤心难过,我们就不伤痛欲绝了吗?

    可别人并没有因为伤心就动手打人啊,别忘了他还是在陛下的寝殿里打人,这种大不敬的行为,若是不受到严厉的惩罚,怕是难以服众,也难以让陛下安息吧?”

    朱太后觉得章相公的话非常有理,连忙道,“章相公说的极是,若是人人都像你杨知义一样在宫中肆意妄为,那要王法和规矩何用?”

    

第1890章:这才是最大的不敬() 
老李头被章和朱太后的话怼的惭愧难当,不得不退了回去,一个劲的摇头。

    他惭愧是因为知道杨怀仁刚才的所作所为,确实在礼法上大有不合,只是他心里也暗暗觉得杨怀仁忽然暴怒而起动手打人也一定有他的原因。

    而且这个原因一定会让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挽回局面,所以对朱太后和章,他又觉得过一会儿会丢脸,可他又不好直接点明了,于是只好摇头。

    见众人都等着自己的解释,杨怀仁也不打算藏着掖着装清高,把刚才他进了内殿之后的详细过程大致说了一遍。

    当大家耐着性子听完,表情也从一开始对杨怀仁的愤怒渐渐转变成了对郎史官的愤怒。

    杨怀仁特意看了一下章的脸色,尤其难看,便知道章现在是有气发不出来了。

    道理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单看表面,肯定是杨怀仁不对,但道理同样具有两面性,当大家想明白杨怀仁的做法正是体现他对赵煦的忠诚和维护的时候,便说不出杨怀仁的不对了。

    杨怀仁一直很坦然,他说道,“微臣自知在这种特殊的时候,又是在一个特殊的地点鲁莽的动手打人,还是打了一位起居舍人,微臣自然是有过错的。

    微臣向太子殿下,两位太后娘娘,还有在场的所有相公们请罪。

    但微臣却还要说下去,当着诸位的面,我杨怀仁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生前做过的事情,有些确实是有损他的名声的。

    史官既然是要如实记录这些事情,微臣也无权干涉。

    可我们要评价一个人生前的得失和成就,也不能光看他没做好的一面,要全局的去看待他整个一生,是不是同样为国为民做过很多好事?

    郎史官如实记录,本也没有错,但记录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公平一点,不要在便的死因里只写那些不好的事情?

    陛下为国为民操劳的时候,同样是殚精竭虑,难道这些就不是导致他身体变坏的原因吗?

    至于后宫中的事情,最大的错误也是在刘青箐那个恶毒的女人,陛下也不过是受到她的蒙蔽罢了,难道把所有的错误让陛下一个人承担,大家觉得这样对得起陛下,这样就公平吗?

    微臣刚才就是和郎史官说这些道理,可郎史官却摆出一副刚正不阿的样子来,完全听不进微臣的这些话,偏要把太医对陛下的诊断,记录下来作为陛下的死因。

    这件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不用我多嘴说清楚,想必大家都能想得清楚明白。

    后人在查阅今天郎史官记录的起居注的时候,不会考虑其他的诸多原因,只会简单的把他记录的死因来当做陛下的生平的写照。

    难道大家就愿意后人把陛下当做一个那样的荒yin皇帝来看待吗?这对陛下才是最大的不敬,最大的不公平!”

    杨怀仁说完,便不再说话了,只是瞅着章的脸上由红变紫,再有紫变了黑,腮上的肉都直哆嗦,看来是愤恨杨怀仁又一次给他挖了一个大坑。

    朱太后忽然间对杨怀仁有些愧疚之意,想到刚才她还不留余地的喝骂杨怀仁,现在搞明白人家杨怀仁全都是为了她的儿子将来的名声着想,竟有一种幡然醒悟的感觉。

    她是个直性子,也知道自己是个什么脾性,刚才犯了错不要紧,她也舍得脸面去认错,忙对杨怀仁说了几句软话,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

    但接下来她看向了那几位史官,脸色又沉了下来,那气愤之意似乎比刚才气杨怀仁的时候更盛,甚至有了一点冷冷的杀意。

    她凝视着那几位史官冷冷道,“这帮该杀的,竟然敢胡乱记录编排皇帝,本宫看应该诛他们的九族!”

    史官在文官里是个特殊的职事,实权肯定的谈不上的,可谁也不愿意去招惹他们。

    史官开口闭口说自己记录历史是没有主观性的,其实谁都知道这全是屁话,只要他们是人不是机器,就肯定有自己的个人喜好和情感。

    其实也不用太多的笔法,对一位皇帝,或者一位大臣,他们在记录这些人言行的时候,只要把好的一笔带过,坏的着重修饰,就足够把一个人的形象固化进历史之中。

    实际上杨怀仁从来都是觉得所有的历史人物加在一起,这里边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所谓好与坏,正面人物或者是反面人物,这都是相对的,处在记录历史的人眼中,或者为了让后人认定他们拥护的在位者的合法性,他们可以把任何一个前朝的人物写成好人,或者写成坏人。

    就像历史记载里那些昏庸到毫无人性的昏君,他们真的是那样吗?那些记载严重超出了人类认知的范畴的,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倒并不是给这些昏君洗白,只是有些事描述的真的太夸张了,难道一个人一辈子就一点好事都做过?某些记载里是真的一点儿都没有,全是记录了坏事。

    但如果我们从那些史籍是谁编著的,他们是用什么角度来看待历史,我们很快会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就比如清朝的历史把清朝那些皇帝写的一个个都那么高大上,但又有谁知道所谓的明君们为了捍卫他们的统治,无缘无故屠杀了多少人,兴了多少文字狱,又让汉人百姓吃了多少苦头?

    事情就是这样,我们看待历史,也要用审视的眼光去看待,要有自己的观点。

    史官有时候通过他们的方式改写了历史,作为后人已经无从考证了,杨怀仁也只是因为机缘巧合,才见证了这一段历史罢了。

    在场的人也都明白,朱太后骂史官、还有说他们该诛九族的话,有点逾距了,这不是她能决定的事情。

    不过返回头来想想,照规矩皇帝不得干涉史官记录历史,那些相公和大臣们也无权干涉史官,所以史官们也有他们自己的骄傲和放肆。

    他们可以不管皇帝、大臣,可以不把杨怀仁的话放在眼里,甚至可以以此来证明他们的刚正不阿。

    可他们却不敢轻视了朱太后,一个刚死了儿子的女人可不会跟你讲规矩,她要是发起疯来,可是比杨怀仁要猛烈的多的。

    

第1891章:章惇的算计() 
本来还指望几位相公帮他们主持公道的史官呆住了,他们很明白朱太后是不会跟他们讲什么大道理的。

    虽然她说要诛他们九族的事情不太可能出现,但得罪了这个老女人,他们将来恐怕也没法在宫里混下去。

    太祖的规矩能保得住他们的性命,可却不能保证朱太后不会给他们穿小鞋。

    要知道朱太后那可是出了名的由着性子来的主儿,她要是真恨毒了你,怕是给你穿的小鞋很可能是铁做的。

    章从支持赵似开始,和朱太后之间也建立了某种信任,一直以来也都是很讨朱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