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聊斋-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雕刻印章,首先得选择规格大小,以及材质种类,主要以石头为主。

    当然不会是普通的石头,而是奇石、名石。

    一块大拇指般的标准寿玉石,就得近百钱,而雕工费用,往往比石头还要贵两倍左右——让店铺的学徒做,工钱可以少一半。

    对于这几百钱,陈唐还是拿得出来的,不过一问之下,老师傅的排期已经排到明年中下旬了……

    陈唐闻言,有些无语。

    “陈老弟,你果然在这里。”

    说话声中,赵三爷走了进来。

    陈唐一怔,问道:“三爷有事找我?”

    赵三爷点点头,示意此地非说话之处。

    两人便离开文房记,回到陈唐家中。

    “胡家庄出事了!”

    坐下来后,赵三爷直接说道,语气颇为沉重。

    陈唐问:“出了什么事?”

    “胡老爷死了,胡家庄上下,死了三十多口人……”

    听到这话,陈唐不禁倒吸口冷气:这可是大血案呀!

    赵三爷脸沉如水,显然也被此事震惊到:“胡老爷乃内家高手,却也不幸遇难。现在消息传扬开来,满城震动,人心惶惶,衙门捂不住了。”

    陈唐一时间有些心乱,问:“是仇家所为?”

    赵三爷回答:“暂时不知,但根据现场尸身的死状,大都被开肠破肚,死得凄惨,我估计,应该是邪祟行径。”

    说到这,顿一顿:“陈老弟,上次胡老爷邀请你去当塾师,幸亏你没答应,否则的话,便遭受这无妄之祸了。”

    如果陈唐到胡家庄当塾师,又住在庄上,真有可能会祸及池鱼,死于非命。

    陈唐叹道:“我当其时就想着要一心备考举子试,无意去做其他事……对了,胡家小姐怎么样了?”

    赵三爷摇摇头:“不知去向,下落不明。”

    陈唐心中有疑窦,一时间想不明白。

    他那时拒绝胡老爷邀请,甚至来了个釜底抽薪,出门躲了去。主要原因是起了疑心,不过那疑心是对胡家上下的,不曾想昨晚出事,却是胡老爷等人遇害。

    其中关窍,难以明了。

    赵三爷脸有忧色:“时局动荡,多有祸事,我现在镖局的生意都不敢接了,惨淡得很。”

    陈唐问:“詹道长呢?”

    “哎,他跑回浮山观了,说有什么大事发生,总之,不会是好事。”

    陈唐心有戚戚然,又问:“出了此等大事,九扇门应该会来人了吧。”

    赵三爷道:“希望快来,早些解决那邪祟……哎,不说了,我先回镖局,一大堆事,实在心烦。”

    送走赵三爷,陈唐坐回房中,心绪起伏,难以平定,连午饭都吃得没了滋味。

    恍惚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分。有人登门,是个老道士,穿着邋遢,一身道袍,显脏,似乎有些日子没换洗过了。

    他冲着陈唐一笑:“贫道‘浮生’,本名‘老九’,你可以叫我‘老九’,而或‘九叔’……”

第七十二章:读书() 
巷子清幽,四周多有树木,外面酷热难忍,但走进来后,便感到心清气爽,自得安宁。

    巷子的尽头,一座道观在那,外院门横匾上,手书“浮山”二字。

    “陈公子,请进!”

    老主持浮生道士说道,做个“请”的手势。

    “道长有礼了。”

    进入院子,见里面种着一株桂花,亭亭如盖,墙角处又有一丛文竹,青翠欲滴,长势喜人。

    这看着,倒不像是个道观,而是个隐士居所。

    穿过前院,迈入观内,堂上正中,摆一尊三清道君神像,神像前一张供桌,有水果等供品陈设其上,一口黄铜香炉内,插三株细小檀香,香气缭绕,让人闻着,精神愉悦清爽。

    陈唐心中暗道:光是这香,只怕便不是凡品。

    “请!”

    浮生道长再做个“请”的手势,带着陈唐,从侧殿过去,走过一条廊道,到了后院中。

    后院里头,有一座茅屋,屋檐下一左一右,挂着两串风铃。如同有灵性般,陈唐刚来到,那风铃便轻轻地摇动起来,发出清脆的铃声。

    浮生道长轻声说道:“陈公子,你就在屋外读书即可。”

    陈唐看着他:“九叔,你确定?”

    这老道士咧嘴一笑:“欠人人情,受人所托罢。陈公子,我们已经说好了的,而你,也答应了的。”

    陈唐想了想,道:“好。”

    先前对方找上家门,开门见山,要请陈唐到道观读书——这个要求实在有点奇怪,莫名所以。

    每天黄昏时分去读,每次读一刻钟,读完就能走了,一共读七天。

    而浮生道长给出的报酬是,可以传授陈唐一门法术!

    浮山观素有清誉,与天禅寺、蜀山齐名,乃是人间传说纷呈的仙家道场——

    这个说法,陈唐是从詹阳春那里听到的。不知其中是否存在着自夸的成分,但与詹阳春一番接触下来,可以肯定,浮山观是有真本事的。

    所以对于老道士提出的条件,陈唐怦然心动。神秘的法术,一直以来,可是他渴望神往的事物。

    相比之下,他要付出的算不得什么。

    读书而已,在家的时候,陈唐每天都要读的,现在只是换了个读书的地方环境。况且,每天只需要一刻钟,读一卷书,很快就过去了。

    一番考虑后,陈唐答应了,与老道士来到道观中。

    “公子,请坐。”

    一名道童搬来一张藤椅,脆生生地说道。

    陈唐见他十二、三岁的样子,生得唇红齿白,眉清目秀,十分精致,刹那间,竟分不清是男是女。

    又有一名同样生得极为俊俏的道童搬来张小茶几,上面燃香,表示计时;还放着一副茶具,那古拙的陶壶嘴有热气袅袅,茶香诱人:“公子,请自便。”

    说着,两名道童便打个稽首,走了出去。

    后院中,剩得陈唐一个。

    他把书箧放在脚边,打开,拿出一卷书来。

    书箧内,不但有书籍笔墨,还有一口匣子,正是剑匣。带上此物,只是预防万一。

    正值黄昏,西边半天红霞,光亮盈足。

    陈唐忽然想到,九叔选择这个时候让他来读书,其实是用心良苦。

    若是三更半夜的话,自然让人心生顾虑。

    但黄昏时辰,读完书后,都还不到傍晚,天亮着很,不管来回,都相当方便。

    陈唐坐在藤椅上,抬头看了看那门户紧闭着的茅屋,听不到什么动静,但他知道,里面一定有人。

    而那人,正在等自己读书。

    这般感觉,有些荒诞,又有些玄妙……

    陈唐不禁想起曾经看过的志异小说,里面多有类似的场景:书生野外,结庐而居,半夜苦读,有灵狐卧于窗外,作倾听状;一夜如此,夜夜如此,终有一日,化作美人,来与书生为伴,红袖添香,男欢女爱,其乐融融……

    铃铃铃!

    此时,屋檐下的风铃响动起来,仿佛等得不耐烦了,在督促陈唐赶紧开始。

    陈唐赶紧收敛起心神,拿着书,便读了起来。

    第一天,他准备的是一卷《山川记》,并不是庄重严肃的经义文章,而是一本散文式的游记:

    “八月之秋,明月当空,吾与挚友尚志相约,共游南塘江……”

    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响起,在清幽的后院里,分外清晰,字字皆闻。

    作为一名曾经在朗诵比赛中多次获奖的语文老师,读书之事,正是强项,张口便来,毫不生涩。非常标准的字正腔圆,还带着浓烈的抒情色彩。

    读着读着,陈唐渐渐放开来了,心无旁骛,慢慢投入:“夜深月圆,光华倾斜;江中有月,酒中有月,心中亦有月……”

    可惜现在不是晚上,否则的话,星月当空,更加应景。

    他特意选了个长篇,又注意控制着节奏,读一两句,便停顿下来,喝一口茶,然后再继续。当一篇读完,正好檀香燃尽,时间到。

    陈唐便站起,背上书箧,也不知该说什么,干脆什么都不说,转身离开。

    铃铃铃!

    背后风铃奏响,似乎在致意道谢。

    陈唐听见,不由哑然失笑。

    浮生道长躺在前院桂花树下的一张藤椅上,对陈唐挥挥手,便算送客了。

    陈唐也不在意,大步迈出道观,回家而去——苏菱还在家里等着他回来,一起吃晚饭呢。

    有风吹过,桂花树下的浮生道人忽然不见了。

    下一刻,他已经出现在后院,站在茅屋门前,开口问道:“胡大小姐,感觉如何?”

    屋内一把女声响起,带着一抹慵懒之意:“果然有用……多谢九叔了。”

    浮生道人松了口气:“有用就好,一门法术,还上你父亲的一个人情,说起来,倒是我浮山观得了便宜。”

    那胡大小姐微笑道:“便宜得失,何必计较?这几天,就劳烦九叔了。”

    浮生道人点点头:“你就安心养伤吧,这潘州府,牠们进不来。”

    说着,身形如烟雾般消失,再出现时,又躺在桂花树下的藤椅上了,微微闭着眼,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

    时间流逝,夜色渐浓。

    后院茅屋中点起了灯,灯火映照,一道人影出现在纸窗上,身段婀娜,只是两只耳朵尖尖,转身之际,有异状呈现,那似乎,是一根毛茸茸的尾巴……

第七十三章:选择() 
接下来数天,每到黄昏时分,陈唐便背负书箧来到浮山观后院。

    藤椅已在,一支檀香,一副茶具,闻香品茶,开口读书。

    日子过得清雅淡然。

    每一次来,陈唐都见到那浮生道人懒洋洋地躺在前院的桂花树下,藤椅微微摇晃,眼睛眯着,仿佛入睡。

    这么懒散的主持,道观香火可想而知。

    反正这几天,陈唐就没见到有信徒进来过,外面门侧竖立的功德箱,似乎也是空空如也。

    从第二天来道观开始,每次进门,陈唐便往那功德箱里扔进一枚中钱。

    倒不是布施,而或讨好什么的,纯属顺手。

    看得出来,浮生道人不但懒散,而且极少言语。陈唐来到,次次向他问好,他则微一点头,就表示回应了。两个童子则热情多了,总是笑脸相迎,有问必答。

    不过陈唐也没问什么,基本都是没营养的日常客套话。

    他主要做的,还是读书。

    读的内容,没有一篇经义文章,全是散文游记类,文采比较热烈丰富的篇章。

    在殷国,书籍分类,主要三大类,其中占据最大比例的,当然是经义文章;然后到诗词歌赋,再到散文杂记。

    诗词为小道,属于消遣娱乐之作;而散文连“道”都算不上,统一称为“杂记”。

    然而这些杂记陈述描写的内容着实不差,具有丰富的地理知识,以及一些志异怪谈,读起来,趣味盎然,大开眼界。

    陈唐家里,本无这些杂书,而是答应来读书后,特地去翰墨街的书店挑选,买了好几本。

    如此一来,读书给人听之余,自己也颇有收获,对于殷国的地理位置,以及不少地方的风土人情,名山大川等,俱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五天,过了中午,天气变幻,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来。风细细,吹到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