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明月-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不愧是《天问》!“

    ”长安君知道此作?“

    自称田嘉的俊美年轻人奇道:“那长安君可知此诗篇因何而作,又为何会出现在这稷下学宫的入口照壁上?”

    “我听说楚国大夫屈平来过齐国两次,想来他的作品在齐国也流传甚广罢。”明月笑了笑:“我母亲乃是齐闵王之公主,她一直就很喜欢屈辞,还用屈辞里的字句为我取了小名,想她年轻时候也瞻仰过屈子风度……”

    田葭瞧了瞧长安君,竟有些好奇他的小名会是什么?不过看样子对方也不打算透露给一个初识的人,才脸色一红,咳嗽一声压低音色道:

    “不错,三十多年前,屈子是作为楚国使者,来过两次临淄,还游览过稷下学宫。但《天问》却与屈子其他诗赋不同,稷下学宫里最流行的,就是以问答方式来讨论问题的风气,屈子耳渲目染,收集稷下九流十家的种种问题,加以润色,才写成这篇希世之作。“

    ”原来是受学宫启发。“明月了然,与离骚等篇章不同,《天问》的深度已经远超一般文学忧思之作。

    ”屈子的《天问》最初只是被稷下士广为传唱,之后因为闵王无道,稷下先生四散而去,学宫一度荒废。到了五国伐齐临淄之战,学宫外墙也被毁。一直到今王复国后,重修学宫,荀子被推选为祭酒,便建议在外墙写上《天问》全文。“

    ”一来,是为了纪念投江而死的屈子……“

    说到这里,田葭的声音有些黯然,她与别的公主贵女不同,对红妆兴致寥寥,却对那些深邃的学问,脍炙人口的诗篇着迷。其中最景仰的,就是屈原,三闾大夫那悲壮凄惨的人生,也让年轻的她无数次泪洒衣襟,觉得这是天丧英才。

    ”二来,这不但是屈子留给稷下学宫的疑问,也是学宫众人穷尽一生想要去解开的谜团。祭酒希望,每一个进入学宫的人,都是带着满头疑惑而入,勇于提问,相互切磋探讨,最后离开学宫时,能找到答案。“

    ”荀子真是用心良苦,屈子的得意之作放在这里,真是恰如其分!”

    明月却是对荀子多了一层佩服,跟孟子这个把所有楚国人楚国学问骂作“南蛮鸠舌”,不屑一顾的地域歧视者不同,荀子在这方面可宽厚多了。

    他这是在明确无误地告诉天下,《天问》里这种上下求索的态度,就是稷下学宫的精神所在!

    “这次来稷下,真是不虚此行。”

    如此想着,明月更加期待见到荀子本人。他安定心情,离开了已经盘桓许久的照壁,继续往学宫深处走去。

    不过田葭却还沉浸在方才对屈原的景仰上,她想起营丘山狩猎时,长安君的谈吐不凡,指点江山时的有理有据,便问道:“不知长安君如何看待屈子?”

    这问题问的突然,明月想了想,说道:“他是一位好诗人、好大夫。”

    “还有呢?”田葭却嫌不足,继续追问。

    明月只好又道:“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虽非明智之士!?“

    对屈原满怀崇拜的田葭大怒,不由提高了语气,她那故意压得低沉颇似男孩变声期的嗓音,也变得尖锐,听得长安君眉头一皱。

    她还以为自己的身份暴露了,连忙闭口,见长安君没有更多异样,才扬眉道:”长安君此言,恐怕对屈子不公!屈子其人,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商议国事,制定法令;出则接遇宾客,接洽诸侯,怎么能说是非明智之士呢?“

    明月瞧了瞧她没有喉结的修长脖颈,而后看着她因生气而微微发抖的长睫毛,差不多证实了那个猜想,心里也有了底,便笑道:

    “我的意思是,屈子终其一生,虽上下求索,在国内却没有做出什么实际的改变,也无法阻止楚国衰微,郢都失陷,失了半壁山河。他最后只落得一个投水而亡的下场,如此看来,的确算不上安邦定国之士。若有谬误,愿闻其详。“

    田葭为屈原争辩道:“屈子也是没办法,当时楚怀王昏聩,楚国朝堂上,上官大夫、子兰之辈也贪财怕死,彼辈容不下屈子,便谗谄蔽明,邪曲害公,致使楚怀王疏远了屈子。之后怀王又被张仪所欺,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等到楚国新王即位,竟将国耻都忘了,奸臣继续当权,屈子一心想要存君兴国,却惨遭再度流放,到了江南湘沅之地,一呆就是十年。等到鄢郢一战,楚国失了半壁江山,屈子也是无力挽回……”

    “屈子之文,其文约,其辞微。屈子之性,其志洁,其行廉。正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之辈所容,屈子也不愿意他的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宁愿投身于江鱼之腹,蝉蜕于浊秽,以死明志!“

    说到这里,田葭已有些激动,总结道:”就我看来,屈子之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明月却不太以为然,历史的烟云在汨罗的上空聚散,留给后人的是一渠让人心碎的江水和一代代无休止的思念,对屈原的悼念也夹杂了太多的个人情感,尤其是眼前这如水的少女心。

    屈原的楚辞离骚,他前世也恨喜欢,但屈原这个人,在许多文学作品里,都被拔得过于高大了,尤其是他的政治才能,仿佛楚怀王任用了他,楚国就能扭转命运,一举败秦似的。

    天真!

    他负手淡淡地说道:“假使骐骥被缰绳束缚羁绊,那与劣马有何分别呢?“

    此言一出,田葭震惊,更是怒道:“我知道长安君在想什么,汝等身为公子封君,定然是在想,屈子盘桓在这样混乱的世上,应该如同张仪等纵横短长之士一样,择良木而栖,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不必眷恋于楚。殊不知,这才是屈子难得之处!屈子爱其国,爱其民,所以才会为国为民而死难!”

    明月摇头:“不,我并未因屈子爱国眷恋不去而看轻他,只是觉得,若他真心想要挽救楚国,何必一定要寄希望于楚王呢?”

    田葭一愣:“此言何意?”

    明月笑道:“我的意思是,若我是屈平,就绝对不会仰仗昏君能醒悟过来痛改前非。秦人入侵之际,还不如自己站出来,以屈子在楚人中的威望,振臂一呼,据江南之地,帅数十万江南、黔中楚人抗秦,假以时日,收复郢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可矣!”

第89章 东方之墨者() 
“长安君口口声声说屈子应当怎样怎样,不过是以事后人身份来点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田葭认为长安君评点屈原有失公允,但接下来这席话却让她有些无言以对。

    “我并非凭空胡诌,当世不就有类似的例子么?”

    他笑道:“当年齐王退守城阳,七十余城均失于乐毅,齐国近乎于灭亡。当此之时,安平君站了出来,凭着区区即墨的三里之城,五里之郭,带领着七千疲惫之士,一举败燕,虏其将军,收复齐国千里失地,这都是安平君的功劳。光从这点看的话,面临亡国之灾时的处置,屈子不如安平君,倘若当时安平君也灰心丧气,选择殉国而不是奋起反击,齐国的社稷恐怕早就不复存在了。”

    这句话以后,田葭的那一丝怒意却是被浇熄了,一时间感觉怪怪的,原来长安君对自家父亲评价如此之高?之所以认为屈子算不上明智之士,是用安平君田单来做对比?

    一股父亲所作所为得到中肯认同的骄傲油然而生,她的火气顿时消却,只是嘴上还不服,冷笑道:“形势差了太多,长安君岂可同日而语?”

    见她这模样,明月心里已将她身份猜了个七七八八,好歹是邻居,他这个月里也是跟人打听过安平君的,知道他有一女一子……

    他便笑道:“不然,当时楚国的局势再差,还能比残齐更糟不成?更何况,我还曾听说,那时候楚国的将军庄蹻带着数万东地兵西征,已经打下了巴郡和黔中郡以西的地区,只是秦军占领了巫郡、黔中郡,不得回归楚国,若屈子能联络上被时人称之为”天下善用兵者“的庄蹻,如今的秦楚,又是另一番局面了……“

    那件事田葭却是不清楚,但见长安君言之凿凿,只能将信将疑,对于自己不太了解的事情,她便难以再争辩下去。

    虽然谈不上分出胜负,但但”屈原在国破家亡之际,所作所为不如田单“,她却是在心里接受了。

    就在这时,一阵钟声响起,回荡在学子三五成群的学宫内,让明月恍惚觉得自己回到了校园时代,过了一会他看到方才与他们一同从稷下学宫外面进来的士人学子蜂拥上前,才发现这并不是下课铃,而是在呼唤。

    呼唤众人聚集,一场学宫内每天都会发生,司空见惯的辩论又要在辩坛开始了……

    今日来稷下学宫,他不仅是想要拜访荀子,也是为了听一场辩论,而发起这场辩论的人,正是公孙龙!

    人群在朝学宫内某处聚集过去,这件事已经传开好几天了,明月听到有路过的士人兴奋地说道:”公孙龙来稷下已经月余,一直借口闭关冥思,拒绝一切挑战,今日终于愿意站出来了!“

    “我听人说,当年公孙龙在稷下时,可是能与鲁仲连子齐名的善辩者!”有人忧心忡忡,对那些挑战者不甚看好。

    ”诡辩而已!“一位戴着高高儒冠的士人不屑一顾。

    “不知公孙龙及其门徒今日又要抛出何等谬论,难道是人有三足么?”更多的人则是对此感到好奇。

    听着周围的声音,明月不由好笑,公孙龙和名家在稷下果然仇家甚多,周围的人多半是期望他输的。

    他整了整衣襟,抬足便要朝那边走去,一偏头看见旁边的“田嘉”也走向了那个位置,不由奇道:“君也要去听公孙先生的辩论?”

    田葭道:”名家离开稷下十多年,此番归来,或许能有些新鲜论调。更何况,我也想瞧瞧公孙龙的对手。长安君可知道,向公孙龙发起挑战的都是些什么人?“

    “不知。”

    田葭露出了笑:“是齐国的东方之墨!”

    ……

    “墨者还分东西?”

    明月虽然对这时代发生的一些历史大事有所了解,但细化到诸子百家学派内部分化,就一头雾水了。

    “原来长安君也有不知道的事。”

    田葭语带嘲讽,但见长安君不以为忤,而是看着她微笑,这才脸色一红,说道:“子墨子死后,墨家巨子传于禽滑厘,禽滑厘又传三代到孟胜。当时楚国令尹吴起被杀,楚王以群臣箭射王尸为由,大索境内。阳城君获罪而逃,为他守城池的孟胜及一百八十名弟子为了信守诺言,足不旋踵,统统战死……“

    加上当时大国兼并,小国纷纷灭亡,墨家也无力阻止,于是势力大衰,成规模的组织几乎消失。田襄子做巨子时,大本营放在宋国,但已经无法控制全天下的墨者同心同德了。墨家中的相里氏、邓陵氏,相夫氏三派相意见相左,对墨家未来的出路各持己见,已经到了无法弥合的程度,便分裂了,一时间,天下出现了三位巨子。

    ”相里氏之墨多为工匠出身,注重钻研子墨子传下的攻守之法,当时秦孝公广发求贤之令,相里氏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