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明月-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月道:“齐国太子虽幼,可我看君王后威信很高,倒是能稳住局面。”他觉得,齐国未来可能跟赵国一样,女主临朝。

    平原君却叹了口气:“一旦君王后掌权,齐国对赵国的态度,恐怕就要起变化了。我听公孙龙说,君王后一直对墨家的非攻之说很感兴趣,主张齐国不应卷入其余六国的纷争,守好国境即可,也不应与别国结盟,齐王最初不乐意助赵,恐怕也是受君王后影响罢。”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一旦齐王田法章死去,君王后摄政,齐国很可能像历史上那样,进入一个“光荣中立”的时期,四十年里一直在东海钓鱼挂机,直到五国被秦兼并殆尽,才不战而降……

    齐国的王位交替,二人在这操心也没用,从赵国的利害来看,还是齐王活着比较好。最后平原君只能无奈地说道:“只希望宋毋忌真能像他说的那样,能让齐王早日好转。”

    明月乘机问道:“叔父,那宋毋忌是何许人也?”

    “他呀,是个燕国来的方术士……”

    接着,平原君就给明月说起了这个在燕国、齐国存在的特殊人群。

    “方术士之流,求长生不死者也!”

    ……

    齐地燕地皆临大海,海洋的浩瀚无垠、烟波飘缈为齐人燕人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于是便有“三神山”等传说流传。“注而不盈”、“春秋不变”的大海之所以能使落下的日、月复出,是因为在海外世界存在一种起死回生、长生不死的灵药,长生不死之说由此而兴。

    早在春秋的时候,齐景公就曾经对晏子感叹过:“古而不死,其乐若何?”有国有家者,生活富足安逸,谁不期盼着能长寿甚至长生?统治者的这种渴望,便催生了方术士这种求长生不老的职业。

    一开始,方术士也没什么深厚的基础,只是一味地出海寻找神山仙岛,希望取得上面的灵芝妙药,博取富贵。

    但渐渐地,这群人开始包装自己,借用道家《老子》里提出的“长生久视之道”,作为自己玄谈作势的核心思想,一个个看上去仙风道骨,容易取信于人。近年来,他们又靠着邹衍完善的“大九州学说”和“阴阳五行说”,作为实践的理论基础,开始有系统的传承体系。

    这群人自称“方仙道”,亦或是“神仙家”,已然跻身九流十家中,他们分别精通天文、医学、神仙、占卜、相术、堪舆等技艺,但共同点仍然不变,那就是围绕着各国诸侯,鼓吹服食、求仙可以长生不死。

    平原君将他知道的都说出来了:“故而这燕、齐的方术士,大抵分为两派,求仙一派以羡门子高为首,齐宣王、燕昭王都相信过他,派他出海去寻找仙山,蓬莱、方丈、瀛洲,可惜都无果而终。但羡门子高却一直坚持声称自己已经抵达了仙山的边缘,只是不管如何努力,都登不上去,他认为这是神仙发怒,凡人登岛的时机未到……”

    “这其实是被海市蜃楼骗了罢?”明月如此想道。

    平原君又道:“至于祠灶服食一派,则以宋毋忌为首了,他们说,仙人之所以长生,是因为常年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齐。于是彼辈便试图祠灶致物,在鼎炉里炼制丹丸,经年累月而成……”

    “具体如何炼制,我也不懂,效果则是吃了以后,让人像黄金一样,达到不朽,我虽不信此说,但看那宋毋忌做出的丹药,似乎也有些效果,能让齐王的病症好转吧?”

    “这可不一定。”

    明月心中暗暗揣测,说不定齐王田法章的病,就是吃这些毒性很大的矿物吃出来的,而且这些丹药可能跟后世的五石散有异曲同工之妙,吃了以后会上瘾。

    说来可笑,齐宣王、燕昭王,乃至于后世的秦始皇、汉武帝。年轻时一个个精明得不行,有满腔壮志,可到了年纪稍大,为了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不惜相信方术士,炼制毒药服用,削骨损腑之下,身体垮了,人也糊涂了,反倒死的更快……

    迎合着君王们,方术士也在战国秦汉达到极盛,其后盛极而衰,他们抱着残缺的道家思想,与地方巫祝合流,摇身一变,创立道教神系,成了魏晋的道士……

    不过在明月看来,这些一心炼出不死药的方术士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他们在辨析矿物、植物、水质的种类和性质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管是硫磺还是硝石,这群人可是什么东西都敢往鼎炉里放的,最后不死药没练出来,反倒轰隆一声闹出了、个大发明,从而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方术士,就是天赋点歪了的战国化学家啊,自己在齐国这段时间里,可要与这群人接触接触,抓几个回赵国去利用一番。

    明月这么想着,平原君却反问他,为何对这些方术士如何感兴趣?

    明月搪塞道:“就像是晴天要做好雨伞,备不时之需也。”

    他的打算,又怎能让平原君知晓呢?

    谁料,平原君的胖脸变得玩味,指点着明月,笑道:“侄儿啊侄儿,原来你也是懂的。其实除了炼制不死药,求长生外,这些方术士还会许多独门秘方,能让六旬老朽,恢复到二十岁的勇猛,正因如此,我虽然不信长生不死那一套,却也与宋毋忌相善,向他讨过几颗丹丸,那滋味,妙不可言……”

    他又语重心长地嘱咐道:“当然,侄儿你年纪尚轻,顺其自然便可,千万不必服用,此事虽妙,也多了容易伤身啊。”

    明月哭笑不得,平原君说的,应该是壮阳药,这也是方术士如此受各国诸侯青睐的原因之一,平原君后宫上百,满脸虚胖,肯定也受方术士之益匪浅吧。

    说话间,马车停了,他们已经抵达了齐人为他准备好的“质子府”。

    明月下车后,却见后胜将他们带到了一座府邸前,白围墙,青砖瓦,虽然前门刚刚刷过漆,一股刺鼻的味道,但掩盖不住骨子里的陈旧。看得出来,这是一座老宅了,而且应该很长时间都没有人居住了吧?这几天才匆匆将荒草拔除,打扫出来。

    后胜解释道:“此宅邸虽然看上去陈旧了些,却是临淄还空着的宅子里最大的,占地近百亩,足够长安君的百乘辎车、上百仆从住进去。”

    平原君大腹便便动作缓慢,磨磨蹭蹭地下车,瞧了瞧周围景致,确认了方位,便诧异地说道:“我还道齐王会将吾侄安置在哪呢,居然是这?”

    明月心中一动,问道:“叔父曾来过此地?”

    平原君露出了一丝冷笑:“那是自然,当年权倾齐国,天下侧目的孟尝君宅邸,我又怎么会没来拜谒过呢?”

第52章 鸡鸣狗盗之雄() 
“食我饱,衣我温,息其馆,游其门。齐孟尝,赵平原,佳公子,贤主人。”

    在高唐城时,明月曾听到过这样一段歌谣,世人常将平原君与孟尝君并列起来,因为二人都是靠养士而闻名的。可如今看上去,平原君似乎对已经死去十多年的孟尝君满怀愤懑啊……

    等后胜告辞而去后,赵胜在这有些破败的门庭前绕了一圈,竟不由笑出声来:“孟尝君啊孟尝君,你的宅邸,当年是何等的车水马龙,宾客满门,如今竟落得如此光景,真是活该!”

    平原君对孟尝君的气愤,是有原因的。

    二十多年前,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帮忙,自秦逃归,回齐国时从赵国经过,当时还是弱冠少年的平原君受赵武灵王之命,出邯郸三十里接待孟尝君。赵胜那时候对这位飞仁扬义的公子是很崇拜的,但孟尝君却干了一件让他敢怒不敢言的混账事。

    原来,邯郸郊外有一些赵国人听说了孟尝君的名声,都出来围观想一睹风采,见了后却都说:“本以为薛公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个身材短小的普通人罢了。”田文听了这些话,大为恼火,当时却隐而未发。是夜,这个县里但凡笑话过田文身材短小的人,以及他们的家人,脑袋都在睡梦中被割了去……

    一夜之间死了几百人,这桩案子骇人听闻,但赵国明知道这是孟尝君门客干的好事,却不敢过问!

    毕竟那时候天下之强,非秦既齐,齐国在田文带领下,南败楚相唐眛于垂沙,西摧三晋于观津,赵魏韩不得已朝齐,赵国还指望齐国对他们灭亡中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里敢得罪田文啊?

    不仅如此,赵国还让刚被封爵的平原君礼送田文入齐,赵胜便是那时候来过这座宅邸。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当年讷讷不敢说话的平原君如日中天,孟尝君却多行不义必自毙,已经灭族绝嗣了!

    命运如此弄人,平原君不由感慨道:“凌轹诸侯,驱驰当世,那时候,天下的公子公孙,谁敢和孟尝君相比啊?可到头来,却是这番下场……唉,不过他颇能得士心却是真的,据说他的封地薛城,三十年间,各国轻侠扶老携幼去投靠他的,加起来有五六万人,至今,那里依然有许多暴桀子弟,民风与邹、鲁大为不同。”

    平原君话语里带着一丝羡慕,明月却不以为然。

    不过是一句不礼貌的话,就屠人全家,说明这孟尝君心眼小得跟针尖似的,行事如同一个黑社会老大。

    此外还有两件事,可以说明孟尝君此人的本质。第一件事,是秦将吕礼逃亡到齐国,被任为相,成了孟尝君的政敌。孟尝君为了打击吕礼,竟然写信给秦相魏冉,请秦兵来攻破齐国,秦兵破齐后,作为秦亡将的吕礼只好又逃亡。孟尝君为了私人利益不惜牺牲齐国利益,其人的卑劣无耻已经很明显了。

    第二件事,是由于孟尝君尾大不掉,齐闵王就想除掉他,孟尝君一害怕就逃到魏国,“魏昭王以为相,西合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闵王亡在莒,遂死焉。”又一次借助于外国力量攻破自己的祖国,逼死同宗的国王,导致齐国差点灭亡,他哪里还有一点家国的观念?

    所以明月便评价道:“田文此人,上不忠其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正义,为私利而毁国,这种小人,顶多是一群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怎么和叔父这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的爱国公子比?”

    平原君被夸了一通,啧啧称奇道:“吾侄啊,你之前才说了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难道现在要宣称,只有为国为民?才称得上贤公子?”

    “这是自然。”明月指了指平原君,又指了指自己:“叔父与我,不是正在为赵国的利益而奔走么?”

    “如此说来,我倒是比孟尝君强了。”

    平原君乐得失笑,气也消了,同时有一种怪异的感觉,一个月前,他还把长安君当做一个小孩子,可这一路走下来,在许多事情上却开始认真听取长安君的意见。

    二人现在除了叔侄关系外,在交流时,竟已平等对视了……

    暗道一句后生可畏后,平原君又对明月道:“吾侄,劳累了一路,你早些歇息罢,只是这宅邸……我便不进去了。”

    他仍然对这里有阴影,那一年,田文的霸道态度,大国相邦的排场,门口轻侠死士的剑戟相迎,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平原君觉得自己住进去,会被田文的鬼魂纠缠。

    明月大奇:“叔父不住这,要去何处?”

    平原君面色如常,说道:“城南女闾。”

    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