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明月-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不是万能的,但许许多多名家提出的议题,竟都可以用符号简单地表述,如此一来,他的此次稷下学宫之行,便能提出一些新鲜的东西了。

    而在明月看来,他这样做,相当于是把公孙龙从形而上学的诡辩这个死巷子里拉了回来,利用这些逻辑符号,引诱他继续走朴素辩证法的正道。

    名家的逻辑是很原始的,像什么鸡三足、人三耳,依然在用特殊例子来狡辩,顶多有一些归纳推理。从特殊事例推导出普遍性假说,只具有低层次的确实性,所以很难让人相信。

    唯有过度到演绎推理,将白马非马等假说运用于新的事例,并打开实践验证的道路,才能与后世的“科学”接近一些。

    这其中,一些逻辑代数符号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明月在木牍上画下了符号“∞”。

    看着这个诡异的东西,公孙龙奇怪地说道:“长安君,这是……”

    “公孙先生,我记得惠子曾经说过一个假设,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对么?”

    “然。”公孙龙佩服地说道:“这是惠子历物十事的第一条。”

    “我还记得,公孙龙先生也提出过一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议题?”

    “然。”公孙龙有些自得,这也是他的得意之作。

    “这个符号,可以将以上两个辩来吵去分不出结果的议题,解释明白。”

    用手指敲打着“∞”,明月笑道:“它叫做‘无穷’!”

    ……

    送走了公孙龙,夜色已深,明月捶了捶肩膀,骑了一个时辰的马,又跟公孙龙坐而论道许久,已是酸痛无比。

    一旁缝补着衣裳的女绮很有眼色,立刻过来给他捏一捏,有这么一个手脚麻利的女婢,也不枉明月点了她同来。

    女绮手指修长,力道合适,明月感觉很是舒服,闭着眼,嘴里却突然问道:“女绮,方才我与公孙先生说的话,你听得懂么?”

    女绮摇了摇头:“贱妾知道白马,也知道马,但合到一起,却一点都听不懂,也不知那位先生去探究这些东西的关系作甚。”

    她话中有话,想来,只有食宿无忧的文士,和锦衣玉食的公子,才会想这些复杂的事罢?吾等贱婢妾,每日要操心的事已然很多,岂会去关心这些无用之事?

    “没错。”明月张开眼,看着严丝合缝的毡帐顶,他知道,外面一定是满天星斗。

    “我给你说一个故事罢,在秦国以西很远很远的地方,也有一位先生,最喜夜观星相,一天入夜后他走在旷野之间,抬头看着苍穹,满天星斗,却也有些晦暗的地方。于是这位先生便预言第次日有雨,正在此时,他却不慎掉入脚下的泥坑中,差点摔死。等到旁人把他救上来,他便对人说’明日有雨。’救他上来的人却嘲笑先生,说他只知道天上的事,却不知道脚下有坑。”

    女绮并不爱笑,这会却噗呲笑出了声:“这位先生真是愚笨……”

    “可笑么?然而第二天,果然有雨。”

    女绮一愣:“居然被他说准了?”

    明月点了点头:“这就是这些先生的本领了。的确,大多数人,是低头看着地,而诸如公孙龙先生,还有稷下学宫的荀况先生、邹衍先生等人,还有已逝的庄子、惠子,可能就是仰着头看天上星空的那些人罢。”

    这些人在战国普遍存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诸子百家!他们仰望星空的思考心得,变成了百家之言,是中国文明屹立于世的基石,那些看似脱离现实的理论,却可以一一化为治国之道、处世之道,也许还有科学进步之道。

    “那公子是怎样?是仰头看天,还是低头看地?”女绮反问了一句。

    明月一笑,并未回答。

    他已经知道未来的星空是怎样的,现在,要仔细盯着脚下残酷的世界,脚踏实地,让自己别摔倒,这样才能有更多带着诸子百家们仰望星空的机会……

    ……

    第二天,一行人渡过了清河,一路向东,过东武城后,便到达浊河上的平原津。

    至此,从邯郸到临淄的八百里行程过半,平原君派人来告诉因为熬夜看竹简,此时有些瞌睡的明月。

    “长安君,打起精神来,虽然河对岸的平原、高唐如今被赵国所占,但已经算齐地了!”

第44章 以邻为壑() 
PS:最近有人在给七月刷一星低分,用网页端的读者,可以顺便给七月评下分,谢了

    三月八日,平原津,从木船上跳下,回望身后宽广得几乎看不到边的浑浊大河,明月不由赞叹道:“这河水不愧是天下万河之首,竟有十里之宽,若不亲眼看见,真是无法想象。”

    与他同船的公孙龙多次往返齐赵,这平原津已经来过无数次,便笑道:“这才季春,河水还算不上宽广,等到了六七月份,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那才叫浩浩汤汤!”

    明月颔首,现在的黄河,被称之为“河水”,在赵国境内一分为二,西边的较为细小清澈,所以叫清河,东面的更为宽广浑浊,所以叫浊河。虽然泥沙还没有后世那么严重,但折磨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黄河之患已现端倪。

    这里因为河水常年冲击,一马平川,但是河东岸十余里外,却有一条肉眼可见的细线,那是一道土筑的墙垒。

    明月指着那黄土墙垒问道:“公孙先生,那便是齐国建造的堤坝么?”

    公孙龙眯着眼瞧了瞧,说道:“然也,与我赵国的堤防相似,都是为了防止水患的。”

    原来,在之前百余年的历史上,齐国与赵国、魏国,是黄河下游流经的主要国家,以黄河作为境界。赵国、魏国地势较高,而齐国地势低下,一旦黄河发大水,倒霉的总是齐国。所以齐威王便在黄河东岸二十五里外筑了一条堤坝,黄河水一旦泛滥,向东抵达到齐国堤岸时,就会受阻,回头向西淹没赵地和魏地。

    “虽说齐国此举,不过是效仿当年魏国白圭治水时的‘以邻为壑’。但可把赵国和魏国害惨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赵魏也各自在自己的国境内建堤筑堤。”

    如此一来,黄河的河道就变得极为宽广,夏秋时节汛期涨水,两岸五十里内都能淹没进去,不过在两岸堤防的限制下,没有再决口泛滥出去。水流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这也导致大河两岸这五十里土地被填上淤泥后相当肥沃,百姓只需要等水退了去撒上种子,几个月后就能得到收成,于是两岸人口乡邑越来越多。

    不过这些堤防有时候,也被用来作为杀敌的武器,从公孙龙处得知,赵国在赵肃侯时期,面对齐魏联合来伐,为了保住邯郸,便“决河水浸之”,齐、魏不得已而退兵。

    十多年前,赵惠文王时期,赵国进攻魏的附庸卫国,“决河水,伐魏氏”,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不过这种类似常公花园口决堤的作战方式,赵国倒是在战争里得利,可把下游的百姓害苦了。

    明月颇有些痛心疾首地叹息道:“各国雍防百川,各以自利,不是长久之道啊,这条大河自从大禹治水后本来长期不再为患,但各国以水为兵,以邻为壑,这样下去,迟早就让河患越来越烈,终会变成单独一国无法控制的局势。”

    正是因为赵魏齐这种玩水自溺的举动,才导致到了汉代时,黄河水患已经难以控制。

    公孙龙诧异地看了一眼长安君,觉得他这句话颇有见识,但又笑道:

    “公子大可放心,如今赵国已占领河水以东许多城邑,这大河两岸的膏腴之地,都划入赵国疆域。加上近年来赵、魏,赵齐和睦,自然也不必再以水为兵,荼毒生民了,先王的最后几年,可是屡屡组织民户,重修两岸堤防啊。”

    国与国之间所谓的关系,只能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啊,唯独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统一,才能消弭这种人为制造的水患……明月如此想道。

    赵魏齐三国现在虽然友善,但相互间的提防,就好比这大河上的堤防一样,从未消失,指不定哪天,就会再次泛滥成灾,以邻为壑。

    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次日,他们一行人抵达高唐城时,便遇上了一位来者不善的齐国大夫……

    ……

    “这高唐城不论口音还是风俗,果然跟赵地大异呀。”

    骑着马进入高唐城土黄色的城垣内,打量着周围的风物,听着街边人的说话声,赵括不由如此感叹,他从小没离开过邯郸百里之外,看什么都觉得好奇。

    明月已经穿戴上了雍容的礼服,在车上正襟危坐,闻言笑道:“所以平原君才告诫吾等,这里已经算是齐地了,括子,舒祺,都打起精神来!”

    从公孙龙口中,明月得知,这高唐城早在春秋时,便是齐国的西部的大邑,南临卫国,西临晋国东阳之地,是齐国在黄河以南,济水以北的中心。

    三百年前,齐景公因为田氏(陈氏)驱逐权臣庆封,又驱逐了栾、高二卿立功,便把莒地旁边的城邑赐给田桓子。老谋深算的田桓子先是假意辞谢,又买通齐景公之母,为他请求更好的高唐,之后田氏将家族主邑迁徙到这里,开始“昌大”,也开始了他们“田氏代齐”的道路。

    等到百多年前,田和终于靠着魏武侯的引荐,得到了周天子承认,取代了姜姓齐国,成为这两千里山河的统治者。之后,齐国的新君主又把齐地划分为五个都:临淄都、莒都、即墨都、平陆都、高唐都。高唐地平土沃,无大川名山之阻,而转输所经,常为南北孔道。

    二十年前,因惩罚齐国灭宋而发动的五国伐齐之役里,济西一战,齐国主力尽失,乐毅自帅燕军长驱直入,去进攻临淄。赵军则回过头攻城略地,占领了齐国在黄河以西的全部领土。

    又过了十年,在赵将燕周的率领下,赵国攻占了齐国昌城,以及拥有万户百姓的大城高唐。

    “这时,燕国已经失去了对齐地的控制,所以占领了宋地的魏国和占领了高唐等地的赵国,就成了那场战争的最大赢家,人口增加了十多万,国力大增……”

    如此说着,他们已经在高唐地方官的引领下,进入了这座城的官府,从高唐令口中,还得知,齐国派来迎接长安君的使节已经在馆舍等候了。

    平原君对此事很关心:“齐使是谁,什么身份?”

    高唐令答道:“名为貂勃,乃是齐王的主客,爵为下大夫。”

    平原君面色不豫:“赵国可是让我平原君亲赴临淄,那边只是派了区区一个下大夫?齐国也太过怠慢了罢!”

    长期在临淄生活过的公孙龙却道:“主君忘了么?貂勃乃是安平君之友,却也能得到齐王的信用,曾出使楚国,更曾劝诫齐王敬重安平君,让齐王与安平君重归于好,由此可见,此人乃是国士一般的人物,不可小觑啊……”

    平原君面色稍缓,点了点头,当即让高唐令去馆舍,将齐使请来。

    高唐令办公的官府并不大,由帷幕分隔为内外两处,平原君和明月等人才在这里安坐没多会,那齐国使节便来了。

    “平原君!”远远地,明月就听到齐使在门外喊了一声,一个身材矮小的中年男子疾行入内,朝着主座上的平原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