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明月-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休要揶揄他胡闹。”

    自作主张的冯忌却拱手笑道:“主君赎罪,臣下也是看长安君旁听两位先生辩论时若有所思,想来心中定有主张,便想听一听。长安君虽然年幼,但近来颇有早慧之名,请他试试又何妨?”

    “这……”冯忌说的有理,平原君犹豫了,看着明月道:“吾侄,你是否真的有见解,可愿意与公孙先生切磋一番?”

    明月还来不及回答,倒是公孙龙突然站了出来,笑道:“主君,我倒是很愿意与长安君讨教讨教,今日辩驳结束太早,在座的宾客们,只怕未能尽兴呢。”

    这话说得,一旁已经沦为路人的孔穿差点要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不过此言也获得了宾客们一片响应之声,这群人可不嫌事大。于是冯忌首倡,平原君反问,公孙龙挑战,这君臣三人仿佛在唱双簧,一时间,众目睽睽之下,明月已经被强推上了烤架,有些骑虎难下了。

    “也罢,我想要扬名于诸侯,只靠三日后对游侠儿的手段只怕还不够,在诸子百家的圈子里,也应该打响第一炮才行……”

    他想了想后,朝不断向他使眼色,让他知难而退的庐陵君笑了笑,表示没事,接招道:“好罢,那我便试一试,博叔父、兄长和众宾客一笑,还望先生不要嫌弃赵光嘴笨口拙。”

    “岂敢。”公孙龙邀请他入座:“能与贤公子驳辩,乃是龙的幸运!”

    ……

    这场辩论的上半场因为孔穿的不堪一击而太快结束,现如今,原本不在计划内的下半场再度开始。

    审视着坐到自己对面的长安君,公孙龙心中生出了一丝窃喜。

    他在平原君家已经做了快二十年门客了,虽然平日里咨询不多,但光是靠他的阅历和名气,公孙龙便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上宾,位列冯忌之右。

    作为一个老资历,对既是同僚,又是竞争者的冯忌那点小心思,公孙龙心知肚明。

    冯忌素来多疑,分明是近来见长安君风头很盛,他心生忌惮,所以今日想借公孙龙压一压他,若是能让公孙龙与长安君一言不合而结怨,对冯忌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如今平原君要借重长安君,必然会黜落他公孙龙,冯忌便能顺势上位。

    但是在公孙龙心中,却有另一番打算。

    方才他也看到了,那长安君赵光一直与庐陵君交头接耳,庐陵君是孔穿的弟子,这长安君,莫非也是儒术的信奉者?

    自从他的祖师爷,魏相惠施故去后,名家的话语权在慢慢减弱,在稷下学宫里常常成为众矢之的。为了让名家重新取得声势,在这场十家九流”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的百家争鸣中不落下风,公孙龙也算绞尽脑汁,上下求索。

    他的行动,就是参加更多的辩论,击败更多的对手。

    可越是这样,他的树敌就越多,影响力却未见增长,反而名声先坏了。毕竟比起儒、墨等显学,他们名家只能算小众学说,现如今影响力更是局限于邯郸一隅,赵国官府也没有扶持他的兴趣,最近来拜公孙龙为师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如此情形,公孙龙岂能不急?

    唉,要是能像孔穿一样,收个公子做弟子就好了,好歹能让名辩之说进入赵国王室的视野里,对他们学派未来的发展大有益处。

    所以公孙龙就决定顺水推舟,接下冯忌扔过来的麻烦事。

    “我今日若能说长安君心服口服,然后再请平原君做中,收他为弟子……”

    近来因为主动赴齐为质的事情,长安君声名日盛,若是能有这样一个弟子,他公孙龙不也能乘着这股好风,再度在列国打响自己的招牌么?

    “更别说长安君乃赵太后爱子,若是能利用他去说服太后,让名家成为赵国显学……”

    那美好的未来,公孙龙简直不敢想象。

    “先生让小子先说?”对面的长安君看上去有些怯场和羞涩,在公孙龙看来,这应该是比孔穿还容易击倒的对手。

    不,不是对手,他只是公孙龙单手折服的新弟子,是他们名家的跻身之阶。

    在驳辩方面,他有巨大的自信,他甚至于开始考虑,要如何让自己的言辞稍微婉转一点,不要像刚才打击孔穿一般不留情面,让长安君有下台的余地。

    公孙龙万万没想到,对面的少年,也把他当成了跻身之阶。

    于是他便笑道:“公子也不必紧张,你我随便聊聊就行,请吧。”

    “那,我便说了,还请先生千万不要生气。”

    公孙龙摆出一副宽厚长者的姿态:“不不不,此乃学术交游,君子和而不同,我岂会生气?”

    明月彬彬有礼对朝公孙龙行了一礼,然后抬起头,用手指着他,大声说道:

    “公孙龙,非人也!”

第29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半个时辰后,日暮将至,望着长安君出门登车而去,平原君、公孙龙、冯忌三人也放下了相送作揖的手。

    眼看马车渐行渐远,公孙龙露出了一丝苦笑。

    “我公孙龙三十年来,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除了已逝的庄子外,再也没有人能驳倒我,稷下墨家里那些也在钻研名实的人也做不到,谁料今日却被年纪轻轻的长安君给教训了。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诚哉斯言……公孙龙非人,嘿,也亏长安君想得出来!”

    在方才的辩论里,长安君一开场就抛出了“公孙龙非人”的命题,引发了满堂大笑,然后他就当着公孙龙的面,口若悬河地“证明”起这个命题来。

    “公孙龙非人,可乎?”曰:“可。”

    曰:“何哉?”曰:“人者,所以命形也。公孙龙者,所以命名也。命名者,非命形也,故曰公孙龙非人……”

    这是指着鼻子骂人咧,但公孙龙却只能吹胡子瞪眼,因为这就是他用来证明“白马非马”的那套逻辑啊。

    作为一个大学里玩过辩论社,多次担任辩手,又经历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十多年熏陶的现代青年,明月自然清楚,“白马非马”并非诡辩,这一论述的关键,在于理解其逻辑连词“非”上。

    这里的“非”,可以引申为“不是”,也可以是“不等于”“不属于”,也就有“包含于”和“等价于”的逻辑关系。

    公孙龙就是从“白马不等于马”的事实,诡辩为“白马不是马”。利用数学中的集合论可以解决个问题,但要临时解释清楚那些概念也是件麻烦事,更不用说,要和靠嘴皮子吃饭的公孙龙理清这逻辑上的关系,着实不易。

    明月也不想多费时间,便偷了个懒,直接用了一招“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以巧破之!

    白马非马?可以啊,但是你非要证明白马不是马的话,那顺便也把公孙龙不是人证明了吧!

    面对长安君耍赖似的奇特手段,公孙龙顿时哭笑不得。

    更麻烦的是,别看长安君刚才十分谦虚,以后学晚辈自居,可一旦坐到公孙龙对面,却咄咄逼人,每句话都条理清晰。公孙龙想要转移话题的尝试,都被他挡了回来,不得不正视“公孙龙非人”这个命题。

    这下子,公孙龙就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中,他已经不再是和长安君辩驳,而是在和自己的固有逻辑辩驳,他总不是真的一本正经地证明自己不是人吧。

    自相矛盾之下,这场辩论也就继续不下去了。

    最后,还是平原君再次站出来打圆场,判了二人一个“和局”,让公孙龙有一个台阶下。

    长安君也没有穷追不舍,礼貌地笑笑就鸣金收兵,但是公孙龙心里清楚,今日的辩难,是自己栽跟头了。

    离开的时候,长安君似乎是意犹未尽,便对公孙龙如此说:

    “先生才思敏捷,赵光望尘莫及,今日只是讨巧胡说,冒犯先生了。在我看来,除了《白马论》外,先生的《指物论》、《名实论》、《坚白论》、《通变论》等,都是博大精深的知识。可从先生近些年的作为来看,是不是有点在蜗牛壳里做学问了……”

    公孙龙一惊:“公子此言何意?”

    长安君道:“先生近几年很少整理规律,而是沉迷于辩难了罢?鸡有三足、人有三只耳朵,这些看上去艰涩荒谬的论点,先生最喜欢用它们来和人辩论。可即便在口舌上胜过了别人又有何用呢?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世上大多数人,依然认为白马就属于马,正常人也不可能有三只耳朵,事实如此,难以更改。所以才对名家不以为然,名家也没办法像儒、墨那样成为显学。”

    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先生离坚白的初衷是让世人认识到名与形是可分的概念,世人可能不大理解,但是小子却能够理解。我相信名家的判断是正确的,眼前的世界,万事万物都有普遍联系,并且在不断运动变化,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相对与绝对,辨析这些关系,以达到正名实,化天下的目的,这就是名家正在做的事情。”

    “只是,辩证应该是思辩与实证合一,缺一不可,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想要光大名家,只靠一些博人眼球的悖论,而不去实证让众人信服,可乎?赵光言止于此,还望先生三思。”

    “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

    这是引用孔子的一句话,公孙龙若有所思,觉得长安君想说的东西,不止于此。

    平原君赵胜以为他还在意刚才的胜负,便在旁安慰道:“只是切磋而已,先生不必太过在意,当年的孔子,也曾经被两小儿辩日给难倒了。我这侄儿,也就有点急智罢了。”

    话虽如此,但平原君一想到方才二人探讨“公孙龙非人”时,长安君满脸认真,公孙龙一脸尴尬的样子,就忍俊不禁,掩口而笑,笑完才向公孙龙道歉。

    公孙龙清楚自己这位金主的德行,不以为忤,却严肃地说道:“主君啊,这可不仅仅是一场切磋的问题,这件事只要传播出去,我公孙龙必然沦为九流十家的笑柄。日后再与人辩难,别人都不用说其他,只用拎出‘公孙龙非人’来堵我嘴便可,从此以后,白马非马,我名家最引以为傲的命题,就难以辩下去了……”

    公孙龙在那里为名家的未来担忧,平原君也说不出更多安慰他的话,沉默半响,便回头迁怒冯忌道:“子讳,你今日告知我长安君已至门外,让我去邀请他来家中,我一一照做,其后你又揶揄长安君与公孙先生辩难,是何用意?”

    冯忌笑道:“不瞒主君,臣确实是想试探试探长安君。”

    “试探?”平原君大奇:“他一个孺子,有何好试探的?”

    冯忌却严肃地说道:“事到如今,主君还觉得长安君是能轻与之辈么?”

    于是,冯忌就将手下门客在邯郸大街上看到的那一幕告知了平原君。长安君得上百名游侠投效,却没有像寻常公子那样尽数收纳,而是对他们加以甄别筛选,还约定让他们三日后再来。

    “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虽然不知道他三日后还会玩出什么花样来,但在臣看来,长安君的心思,深沉得可怕啊。今日与公孙先生辩难后,臣更发现他有几分急智。此子让人琢磨不透,日后必然不可限量,臣现在已经后悔去市肆宣扬长安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