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明月-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他们啊!

    前方数十步外,妇女的嚎哭声越来越大,嘶声力竭,贼人大笑得意而张狂,也只有将残暴施加到他人妻女身上的时候,这些原本也是平头百姓的盗贼,才会忘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快……

    按照计划,这时候需要的只有沉默,每个人都不再发出声响,等到这群贼人完事,等到他们回到巢穴,开始吃饭时再一齐杀出。

    可董方忍不下去,他身后的本地青壮也忍不下去了。

    风吹过芦苇,发出了沙沙声,董方想起了那些被盗贼肆虐的里闾,想起了那个如花般的亭父之女,想起了她轻飘飘的骨骸,想起了她坟上的鲜花。

    面对发生在眼前的的残暴,董方缓缓拔出了自己的剑。

    他不再掩饰,站了起来,看着义愤填膺,需要将芦苇杆咬在嘴里才能忍住痛苦的麾下,高高举起了剑。

    “杀贼……”出于一路上的习惯,他的第一声说得很小,小到迅速被风吹芦苇的声音掩盖。

    “杀贼。”说第二次时,他已经找回了本属于自己的音量,让众人听得到,然后转过身,双手握剑,开始向前迈步。

    “杀贼!”这第三声,董方是在奔跑中嘶声力竭喊出来的,一同发出怒吼的,还有他身后的数百青壮!他们悉数起身狂奔!

    正在施暴的盗贼惊恐地抬起头,在他们卑微而短暂的人生中,听到看到的最后一幕,是芦苇丛中惊飞了无数的鹧鸪、野鸭,杀贼声回荡在昭余祁中,那群带着复仇怒火的民兵,正踏着泥浆、淌过水泽,朝他们冲来!

    半刻之后,埋伏在北面数里外的赵括,看到贼巢位置燃起了浓浓的黑焰……

    PS:第三章在12点

第231章 复仇() 
“杀贼!”

    在又一声大呼后,董方将剑刺入了眼前这个正在施暴的贼人喉咙里,热乎乎的血浆如同一眼喷泉,浇在了他脸上,他随即踢了一脚,让贼人栽倒在深深的芦苇荡里。

    虽然跟计划中的有一点不同,但他们的袭击来的还算突然,这批盗贼正在用抢掠来的粮食就着野菜、鱼虾造饭,或许是太久没人杀到这里来过,在外面传来喊杀声时,他们还有些惊讶和茫然。

    直到一枝短戟从远处掷来,戳死了最靠外的贼人,他倒下后压在火堆上,一时间火苗纷飞,灶架垮塌,豆汤四溢浇灭了篝火,散发出白色的雾气……

    直到这时,贼人才反应过来自己遇袭了,连忙手忙脚乱地抄了武器,向四下窜开寻找着遮蔽的地方。

    与此同时,董方已经解决了那几个对女子施暴的贼人,带着众人如潮水般杀入了盗贼的巢穴里,在一阵短戟开道的远程火力后,开始与他们短兵相接。

    贼人毕竟突然遭到袭击,仓促之下节节败退,扔下几十具尸体,钻到了贼巢内部,那是一些摇摇欲坠的简陋茅屋,全都簇拥在一起,昭勃说过,这里曾经是一个和平宁静的小渔村,后来才成了贼人的老巢。

    而就在众人打算追击的时候,董方听到了后方放箭时的弓弦砰然声……

    那些赵括手下的郡兵还保持着队列和秩序,他们没有乱了阵脚,而是按照计划,朝群盗停泊船只的岸边移动,然后用火把将它们悉数点燃,浓烟从浅滩滚滚升起,这是说好的信号。

    随即,郡兵们便调转了队列,开始用手里的弓箭弩机,对一部分想要往湖中遁逃的贼人发射,还有一些利箭咻咻飞过董方的头顶,落到了贼巢密集的茅屋里,在导致贼人死伤不少的情况下,也引发了一阵惊呼。

    那是女人的尖叫……

    “别放箭!”昭勃在混战里挨了一刀,瘸着腿去阻止郡兵,声音嘶竭。

    “贼巢内,还有不少吾等的妻女姊妹!”

    解救这些被掳走的亲人,也是西乡青壮愿意受募的重要原因,这时候一通乱箭射进去,贼人倒是能射死不少,可他们的亲眷,恐怕也所剩无几啊……

    面对这些青壮的阻拦,持弓矢的郡兵犹豫地看向他们的百夫,那百夫则看向了董方,按照赵括的吩咐,他们此番行动,以董方为尊。

    “汝等先去焚尽船舶,封锁贼人后路,外面以弓矢围住,我与众人冲杀进去……”

    “女眷是救下了,可这些青壮,又要死伤多少?”那百夫在质疑董方的决定。

    这句话,让董方猛地想起长安君对自己的评价。

    “子方,子方,你哪样都好,就是太过悲天悯人了!”

    这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功勋子弟该有的性格,可董方打记事起便是如此,府中因他顽皮而受罚的小奴,也会让他难过许久,父亲在他十五岁时便把他送入黑衣,也是希望他能磨练磨练。

    “贼人无心恋战,一旦受挫,便不会拼死抵抗,而是会向北边唯一的出口遁逃。”

    董方看了看昭勃和西乡众人感激的眼神,叹气道:“能救几人,是几人吧。”

    这时已经没时间让他迟疑了,董方再度举剑,一行人朝贼巢深处杀屈,到了狭窄的贼巢里面,他们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在杀死外围的零星群盗后,他们遇上了贼人的“精锐”,个个皮肤黝黑,身形精瘦,穿着硬皮革和抢来的不合身的衣服,手里拿着形形色色的武器,有老朽的剑、长矛,磨利的镰刀,还有木棍、鱼叉和木工的锤子,甚至还有张着一张大网的,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却又是亡命之徒,早已把命豁出去了。

    可董方的手下也好不到哪去,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他们这时候已经把平日董方教他们的卒伍训练忘得一干二净,这场战斗完全就是一场混战,没有传令官,没有旗帜,没有号角吹响,也没有鼓声隆隆,双方嘴里喊着含混不清的口号,在狭窄的茅屋里外战成一团。

    贼巢里充满了呐喊和尖叫,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世界一片混沌,乱战里,唯独董方还维持着一丝理智。他在战场中游走,穿梭于厮杀在一起的人中间。他是从小受过训练,十五岁就进入黑衣的功勋子弟,自然和这些如同只会杂斗的人不同,每次手起剑落,都能收割一条生命。

    身边都是嘶吼和金属碰撞的声音,董方的剑削开一个贼人的脸,那人穿了件甲,但没戴胄。还有个贼人武艺不俗,连杀三名青壮,董方便过去在他背上补了一剑,而后发现自己后方也有个贼人举起斧头要劈自己,却有一枝利箭自他喉头刺出,他双手一软,武器砸落下来。

    郡兵在扫清外围后,也开了进来,和打没了秩序,只凭借本能和仇恨战斗的西乡青壮不同,他们依然保留着建制。短兵在前长兵在后,弓弩左右齐放,如砍瓜切菜般收割着败相已现的贼人。而那些屋舍内,忍耐许久的被掳女子,也纷纷随手拿起旁边的任何东西,开始反抗贼人,披头散发地撕扯着他们……

    等大喊着“杀贼”,放倒目光所及最后一个站着的贼人后,董方长出了一口气。

    环顾四周,贼人不是被杀便是跟着首领向北逃走,总之战斗在他没注意到的时候已经结束。遍地都是死者和负伤的人,发出惨叫和呻吟,好在死伤的主要是贼人,董方的预料没错,贼人的确没有死战之心。

    “打完了……”

    他心里一松,放开手指,已经遍布缺口的剑锵一声落在地上,而后踩着满地血液,向外走去,然后抬头望向天空。

    董方以为,这场战斗,他们起码打了好几个时辰,但头顶的太阳却纹丝未动。

    这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不过一刻。

    贼巢外面,一些逃出来的女子找到了自己的亲人,或是丈夫,或是兄弟甚至是儿子,相见的场面虽然有些尴尬,但一群人略带迟疑后,还是一起抱头痛哭,当然也不乏当丈夫的一巴掌扇翻了牵着一个陌生孩子的妻子,被掳走多年的女儿则满怀怨愤地捶着自己的父兄。

    董方突然想起眯眯眼的肥平在出发前对自己的嘱咐:“等西乡青壮大仇得报,找到被掳走的亲人后,别忘了让他们记住这是长安君的恩泽……”

    不过这时候,董方已经没气力说一句话了,他瘫坐在一片被鲜血染红的水洼边上喘息不已,昭勃则一瘸一拐地来到他身旁,也坐了下来,脸上满是苦笑。

    虽然手刃几个贼人,已经让他有了大仇得报的痛快,但他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弟媳。

    “我弟媳被掳走时,已有了身孕,也不知有没有给吾弟留个后……”昭勃有些失神地喃喃自语,董方却没有回答他,他实在是没力气思考了。

    此时那些郡兵们已不见踪迹,他们向北追击逃走的贼人,像一群猎犬追赶麋鹿般,将他们赶进预定的埋伏里。

    看着那些燃烧的贼人船只,看着升天而起的滚滚黑烟,董方想道:“也不知马服子那边如何了……”

第232章 民之父母() 
这一次,赵括没有让明月失望。

    虽然他在用兵上只是初出茅庐的菜鸟,但好歹是经历过伐燕之战的赵军校尉,还是赵奢之子,从小对兵法、战阵耳渲目染,又经历过实战熏陶后,对付一群昭余祁水贼的乌合之众不在话下。

    他那“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的策略成效显著,在董方、昭勃等人从沼泽里突袭贼人老巢后,第一时间就将他们的船只尽数烧毁,而董方带着复仇心切的青壮杀入贼巢穴中,将里面搅得天翻地覆,贼人突遭袭击不知敌人数量多寡,没有战心,又绝了逃亡湖泊的船只,只得向北边数里外的灌木林突围。

    然而等贼人一头钻入齐腰的灌木林时,等到他们的却是赵括早已布置好埋伏。

    这是赵括模仿狩猎安排的战术,董方等人就是驱赶麋鹿的猎犬,而他则是守株待兔的猎人。郡兵的主力被安排在灌木林间,从祁县拉过来的丁壮则在四面八方鼓噪,贼人寡不敌众,不管往哪里走都会遇到阻碍,稍微顽抗一番后便死的死,俘的俘。

    只用了一刻钟,这场后续战斗就结束了,战后赵括检点战果,杀贼两百有余,伤、俘亦两百人,只有百多人四散而逃,连这群盗贼的首领也遁入水泽,难以追剿,只能指望在湖泊上等待的舟兵能将其缉拿了。

    至此,昭余祁最大的一支水贼就彻底覆灭了。在扫清残贼后,参与此战的郡兵、丁壮、西乡百姓重新被赵括集中到一起,整顿了下队伍,便向着昭余邑的方向凯旋而归。

    赵括的捷报传回,昭余邑内外的三老、里父老、百姓,无不惊喜交加,邑中两千余人奔走相告,喜极而泣。

    他们先是到乡寺叩谢了长安君,而后又在长安君带领下,出城相迎。

    消息传得很快,昭余邑左近十里的人都来了,城外竟聚集了两三千人,除了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连襁褓里的孩子都被母亲抱着站在人群里,哪怕是腊祭乡饮,西乡人都从未如此激动过,他们扶老携幼,在城门外翘首以盼。

    等了不多时,西面的涂道上烟尘弥漫,赵括带着千余人归来了。

    因为打了胜仗,不管是郡兵还是丁壮都十分得意,旗帜鲜明,耀武扬威。他们还押送着几辆辎车,上面满满当当都是作战后砍下的贼寇人头,共有两百余颗,都披头散发,面容狰狞,横七竖八地垒在一起,如小山似的。那些装不下的,就由西乡丁壮提着拎着,亦或是拴在腰上,远远见到邑外密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