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7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珪颔首,“书院的确有人议论过,听说托孤辅政的几个老臣都知道,而王宁安又把这几个人都罢免了,还赶到海外,看起来他根本是欺骗先帝,想要长久把持相位了!”

    “呸!”

    文彦博鄙夷道:“就凭你这点道行,还想跟王宁安周旋,真是糊涂透顶了!如果王宁安真想长久把持相位,他就不敢折腾,可是你看到没有,他现在不要命的折腾,就是摆明了,这个诺言是真的,他会兑现的,所以他现在所作所为,是给后面的人铺路,也是给朝局的走向定调子!”

    王珪听傻了,怎么有人还会甘心放弃到手的权力,这也太不可思议了?他完全懵了,文彦博也是暗暗感叹,其实之前他也怀疑过,王宁安不会甘心放权,所以老文还想着布局,到时候把王宁安扳倒,他好重回政事堂。

    可是自从这次的争斗,王宁安没有了往常的圆融,也不再妥协,更不愿意分润,只是一味用力量去压,哪怕得罪了整个东南,也决不罢休。

    从种种蛛丝马迹,文彦博终于断定,王宁安是玩真的。

    想通了这一点,文彦博害怕了,从里往外怕了。

    此时的王宁安,完全是无所顾忌的状态,只要为了大宋朝好,为了江山社稷,别说对东南下手,就算动了宗室,动了任何人,皇帝都不会在意,相反只会感激。

    而且等王宁安功成身退的时候,他的一切作为,都会变得不容置疑……后续的宰执,不管任何人上位,只能延续王宁安的道路,甚至要比他更加坚定,才能走得下去。

    发展工业、铲除豪强、全民教育、积极开拓……这一条路线,是半点更改不了的。

    想到这些,文彦博都意兴阑珊了。

    萧规曹随,就算真的继任了首相,一点施展空间都没有了,又有什么滋味?

    王珪沉默了许久,好容易才把这些内容消化干净,他的鬓角就流下了汗水,没一会儿,就是两滩水洼,王珪使劲摇了摇头,才痛苦道:“文相公,你的意思是王宁安这一次不会有任何的让步了?”

    “嗯,不但不会让步,还会得寸进尺,以老夫的判断,他应该想要彻底毁掉东南的世家!”

    “怎么可能!”

    王珪惊呼起来,“没有千年的朝廷,只有千年的世家,从古至今,都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那么多的皇帝都想消灭世家,可是谁成功了,我不信!”

    文彦博轻轻一笑,“我也不愿意信,可事实摆在这里,王宁安迁居豪强已经完成了一半,河北,京东,京畿,永兴军路,秦凤路,这些地方的世家都被迁走了,他的确做到了。”

    “那又如何?”王珪还是不服气,“旧的世家走了,新的世家还会崛起,这是改变不了的事情!”

    “不会的!”

    文彦博摇头,“世家再也不会出现了。”

    “为什么?”

    “教育!”文彦博感叹道:“你知道吗,王宁安在河北,在京东等地,分田,兴学,迁居豪强……这一套做下来,各地的适龄儿童,男孩子超过八成能读书识字,女孩子也有五成上学的!”

    “啊!”

    王珪瞪圆了眼睛,吃惊道:“怎么会这么高?就算东南也做不到啊!”

    “东南当然做不到!因为这些地方分了田,老百姓手里有了一点钱,全都把孩子送进学校,东南有这个基础吗?”文彦博无奈道:“读书人多,貌似是文教大兴,其实不然,这是一场劫数啊!”

    能让老文发出如此感慨,可见王宁安在教育上的改动,冲击有多大。

    众所周知,在一个文盲遍地的国度,会点外语,翻译几本书,引进一点洋观念,弄几首不尴不尬的诗歌……立刻就成了翻译家、学者、士人、名流、才子……然后就能花天酒地,到处骗钱,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

    古代的士人也差不多,在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文盲的国家里,你认识字,能看懂法令,能写信,写状纸,替人操持红白喜事,就是了不起的人物,如果再能吟诗作词,甚至考上进士,入朝为官,那就是人所敬仰的文曲星。

    事实上,大多数的士人,也是这么混的,少数顶尖的,才智卓绝的,能通过残酷的科举,入仕为官,差一些的,也能成为乡贤,帮着主持公道,办理各种红白喜事,祭祖,请神,都离不开他们。

    但是,如果识字比例变了,七八成的人都能读书,懂得法令条文,文人还值钱吗?

    你一个博士生,面对文盲,随便弄两个方程公式,就把他给唬住了。

    但是你面对一个本科生呢?

    能行得通吗?

    没有真本事,人家能服气吗?

    道理都是一样的,识字率急速提升,教育普及之后,人们真正看重的就是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

    什么是真东西,你能发明出新东西,能研究出新技术,能有新理论,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才是真正的名士!

    至于吟风弄月,卖弄才情,这一类的文人,很快就会和青楼的歌女混到一个圈子,只能在娱乐版面上出现!

    老文下过苦功夫,他研究王宁安一路走来,采取的种种策略,一直到了今天,他把很多东西都串起来,终于看懂了。

    可看懂了,也晚了!

    “其实没有这次铁路之争,王宁安也要下手,他一定会铲平天下的书院,毁尽私学,然后大兴教化,把功夫都用在普通人身上,你看着吧,几年之内,东南遍地就是学校,原来的世家都会被清理一空,能迁居海外已经算是幸运了,没准就把脑袋混没了!”

    “啊!”

    王珪已经不知道冒了多少次冷汗了,整个人都仿佛脱水了。

    可怕,实在是太可怕了!

    王珪一直觉得,东南的这帮人,有老有少,都是当世才俊,单对单,未必是王宁安的对手,可是大家伙绑在一起,王宁安也未必斗得过。

    而且这段时间,他们频频出招,虽然未必如何,但至少有来有往,看起来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他还有点得意,以为王宁安已经落入了圈套,可哪里知道,完全是一厢情愿,从头到尾,他们都错得离谱儿!

    “哎呦,文相公,你可不能让王宁安倒行逆施啊!江南的斯文元气,孔孟道统,要是这样下去,就彻底毁了,再也救不了了!”

    文彦博瞳孔紧缩,说起来,他也是很不情愿……但稍微迟疑之后,老文就摇头了,如果在几个月之前,让他全力策划,发动这一场争斗,或许还有些希望,事到如今,老文是越发不看好东南的这帮人了。

    对不起了,老夫不跟你们玩了!

    “王相公,你呢,就老老实实在这里待着,有吃有喝,老夫念在同僚一场,会尽量照顾,至于别的,不是你能想的了。”

    说完,文彦博就赶快走了,他也是趁着王宁安不在,才敢跑来和王珪谈谈,不然他才不会以身犯下呢!

    要问王宁安去哪了呢?

    他就去部署查禁书院的事情了,从东林开始,短短半个月时间,就有64所书院关门大吉,波及到的师生不下十万人……而且王宁安明确提出,教育乃朝廷之公器,任何借着讲学之名,行结党营私之实,搞门户之见,都形同谋逆,绝不姑息!

第926章 谋反() 
自从庆历以来,讲学之风兴起,学院遍地开花,热闹无比……推究原因,有两个人功不可没,一个是范仲淹,他老人家推行兴学令,其实是想发展官学,培养有用的人才。但是由于庆历新政只推行了一年多,投入不足,各地虽然陆续建立学校,但是良莠不齐,还有一些原来的书院,直接化为官学,这样一来使得一些实力雄厚的书院,假着官学之名,吸引生员,招揽人才,反而使得书院大兴,和范相公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另外一个人呢,不得不说,那就是王宁安!

    他能够快速起家,六艺功不可没,有了前车之鉴,别人怎么可能不学呢!虽然士人们看不起王宁安,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小子道行太深,非比寻常。

    很多人不自觉间,就学些王宁安,也想复制他的成功。

    当然了,六艺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不说空前绝后也差不多,想要学习,何其困难。

    另外追随办学的这帮人,他们并不明白该教什么,也不知道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最后只能请一些所谓的名士大儒,让他们主持书院的事务,这帮人只负责出钱。

    而传统的名士鸿儒,又都和王宁安有仇,他们就把学院变成了自己的道场,借着讲学之名,来反对变法。

    尤其是很多学院,他们还私下创办了报纸,在当地的影响都不弱,就这样,整个讲学的风气彻底败坏。

    更让人痛心的是每一个书院学堂,一年下来,最少也要几万贯的开支,吸引成百上千的青年才俊,如痴如醉,听着所谓的大师讲课,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浪费了无数的社会资源。王宁安早就想解决这帮人了,如今机会来了,他岂能错过。

    先查封东林书院。

    不得不说,郑侠那帮人的消息还是很灵通,当人马来的时候,他们早就跑得无影无踪,只是留下了一堆茫然的师生,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章惇接管东林之后,立刻查抄账目,任何有字迹的东西,都不放过。

    他发现了许多捐款记录,动辄上万贯,还有十万贯的!多大的手笔啊!章惇看着都咋舌,他按图索骥,顺藤摸瓜,和东林有牵连的人,全都在查抄的范围之内。

    一时间,东南,甚至江西,荆湖等地,都被波及到,书院封禁,无一幸免!

    而抓起来的人员,也超过了万人。

    整个大宋,都陷入了强烈的震惊当中!

    首先是京城,孙固去了徐州,结果因为王安石和文彦博不配合,孤掌难鸣,什么也做不了,京城主事的只剩下吕公著。

    他不愿意和王宁安硬碰,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也不能不出头了。

    吕公著在早朝之后,要求留身独对,这是宰执一级才有的权力,显然,他想告王宁安的状,司马光不是吃素的,愣是也留了下来!

    吕公著气得牙根痒痒,也没有主意,只能哭拜在地。

    “启奏陛下,毁尽书院,禁绝讲学,残害儒士,钳制言路,这是秦始皇才有的暴行啊!我大宋立国百年,圣德巍巍,岂能容许如此暴戾之举,恳请陛下,立刻下旨,阻止西凉王的行径,不然,不然我大宋难免要走上暴秦之路啊!”

    赵曙听不进去,但是他却找不到什么借口驳斥,好在还有个司马光呢!

    “吕大人,吕天官!是焚书坑儒之后,天下儒士起兵造反?还是陈胜吴广领着配军造反?这两位,还有刘邦,项羽,哪一位是儒者,怎么查禁书院,就成了暴秦了,我可是听不明白!”

    “司马君实!”

    吕公著咬着牙道:“老夫不和你呈口舌之利,暴秦失德,历代自有公论,今日禁止讲学,阻言路,就是在走暴秦的老路,陛下,千万不能重蹈覆辙啊!”

    司马光又摇头了,“吕大人,你今天说的话,都太怪了,我一句也听不懂!西凉王是禁讲学,可没有禁教育啊,河北,京东,京畿,各地的州府军县,都有官学,而且不止一所,书声琅琅,没有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