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6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时候,就必须任用王宁安,让他收拾局面。

    司马光盘算了一下,师父这时候上位,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全了!

    师父入主政事堂,执掌大位,他们这些人也能更好发挥本事,一展胸中所学,妙,真是妙啊!

    心里想着,司马光从抽屉里翻出了一封密信,正是吕惠卿所写。

    在信中,吕惠卿就建议司马光,朝局越来越复杂,以王安石等人的才略,根本不堪用,应当找个机会,把这帮人都赶下去,换上有本事之人!

    毫无疑问,吕惠卿所指,正是他们的师父!

    司马光采纳了师弟的建议,他强推金元改革,触怒世家大族,未尝没有给王安石找麻烦的想法。

    而且这段时间,风波不断,司天台的小吏居然跑到皇帝面前,说什么大凶之年,一个老妇人就敲响了登闻鼓,闹得天下大乱,而后舆论哗然,全都把矛头对准了政事堂,抨击新法……

    这么多的事情,偏偏偌大的王宁安一系人马,显得被动狼狈,没有半点作为,只能眼睁睁看着……试问,这些人杰都是吃干饭,没用的废物吗?

    当然不是!

    他们心里清楚,以王宁安的功劳和地位,谁也扳不倒,既然师父没事,大家也就没事,那不如就让他们闹下去,最终的风雨都会落在政事堂,落在王安石的身上。

    以拗相公的作风,他一定会反击的,最好让王安石和那些大族拼一个你死我活,最好两败俱伤,然后他们再出来收拾残局,坐享其成。

    不得不说,王宁安手下的坏小子太多了,一个个都是一肚子坏水,居心不良。

    吕惠卿,章敦,加上司马光,堪称其中最坏的三个!

    只是他们也想不到,拗相公王安石居然没有拼命,反而选择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直接推王宁安上位。

    这一招让司马光始料不及,大摇其头!

    果然,不能小觑天下英雄啊!

    他默默把这封信放在了蜡烛上面,烧得干干净净,哪怕是师徒,有些事情也最好别泄露出去,不然可是要被打板子的。

    王安石并不拖沓,他连着上了三道乞骸骨疏,向赵祯言明,他操持变法,心力交瘁,许多事情,始料未及,有误国之弊,愿意退位让贤,择贤臣如政事堂,接掌相印,继续推行变法。

    赵祯病势沉重,一天之中,有大半天都在昏迷,但是王安石求去,还是惊动了他。

    “朕想了许久,变法是不能停的。”

    赵曙连忙附和,“父皇英明,变法让大宋国富兵强,万邦来朝,如果停下来,岂不是前功尽弃!”

    “但是变法之弊,又不能不顾。这些年来,唯有你师父和朕提到过,并且在御前推演,提出了问题所在。眼下果然如你师父所言,农村衰败,城市乱象丛生,地方财政凋敝,乱民四起……周峰一案,见微知著,如果长此下去,大宋国将不国。”

    赵祯说到了这里,喘了几口气,然后才勉强说下去,“强汉盛唐,都是盛极而衰,尤其是唐明皇,前半生英明睿智,圣断绝人,造就了盛唐繁华。结果就因为一场安史之乱,就弄得国将不国。后人皆归罪唐明皇,认为他宠幸杨贵妃,荒废国政,任用奸臣,酿成巨祸!但是仔细推究,或许也正是盛唐城市繁荣,农村困苦,流民增多,民多怨恨,让安禄山之流看到了朝廷的虚弱,才敢造反作乱。”

    “我大宋一定要避免盛极而衰,不能重蹈覆辙,因此用贤臣为首相,乃是必然之选。能胜过王安石的,除了景平之外,不做他想!”

    赵曙当然希望师父入主政事堂,他充满了喜悦。

    “父皇圣明!师父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赵祯轻轻一笑,傻孩子啊,哪会这么简单。

    “等明天,你让景平进宫,朕要和他谈谈,然后再做决定吧!”赵祯要扭头休息,突然想起一事。

    “听说你母后要你过去?”

    赵曙连忙道:“的确是有,只是儿臣见父皇龙体欠安,抽不出时间……”

    “不要说了,毕竟是生身之母,朕前些日子……唉,不说了,你去看看她,母子之间,没什么解不开的疙瘩儿,去吧!”

    说完,赵祯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竟然睡着了。

    赵曙只得从寝宫出来,到了外面,他长长出口气,小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说起来也真是为难!

    夹在父皇和母后之间,几乎要把他逼疯了,却还要装作若无其事,实在是折磨,好在父皇改了主意,自己也不用为难了。

    赵曙心情放松,来到了皇后的宫中,让人禀报之后,他终于和母后见面。

    算起来也不过数月之功,曹皇后居然老了许多,眼角的鱼尾纹怎么也掩饰不住,额头也出现了皱纹,在鬓角,居然有了两根白发,格外刺眼!

    赵曙心中一痛,连忙伏身行礼。

    “坐吧!”

    曹皇后沉吟了许久,“外面的纷扰,也传进宫里一些,治大国如烹小鲜,祖宗成法,是不好随便乱动的,你扪心自问,能比太祖太宗更加英明吗?”

    赵曙犹豫了一下,“母后所言极是,只是孩儿以为纵然以太祖和太宗的英明,也没法洞见百年之后,如今的大宋和开国的时候,已经全然不一样了,如果死守着祖宗成法,只会削足适履,得不偿失。”

    “变法弄得天下大乱,把好好的清官逼成了恶吏,让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变成杀人犯!子散妻离,家破人亡,这样的变法,还能要吗?”

    赵曙挺直腰板,闷着头道:“母后,未免危言耸听了,不变法,难道就没有贪官污吏,逼得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吗?就没有百姓活不下去,落草为寇吗?变法充实国用,富国强兵,边疆的百姓不用受敌国涂炭之苦,遇到了灾荒,朝廷也能有钱赈济。这些年光是水旱灾害,就多活了数十万百姓,仅仅因为一个案子,就否定变法,未免以偏概全,请母后明鉴!”

    曹皇后被怼得没有话说,这世上没有谁会放着亲儿子不疼,但是如何疼儿子,却各不相同。

    哪怕在后世,因为学习,工作,婚姻,母子之间,闹得沸沸扬扬,甚至反目,也不少见。到了皇家,问题就更麻烦了。

    曹皇后当然希望儿子的江山稳固,做一个千古明君……只是她认为要想让江山安定,就要守着祖宗之法,不要标新立异,更不要随便折腾。

    曹皇后不但有想法,而且因为出身将门,性格刚强,她还有强烈的控制欲,简单两个字:听话!

    她希望儿子能听话,能顺从,能按照她的想法办!

    从当初要给赵曙选择曹家女儿做皇后开始,母子便越走越远了。

    “母后,父皇已经答应,要让师父出任首相,以他的才华,一定能化解危局,儿臣很有信心。”

    “什么?”

    刚刚还沉默的曹皇后,突然瞪圆了眼睛,咬着牙道:“你们怎么敢让王宁安当首相!莫非你们要把江山都给他吗?”

    显然这个你们当中,饱含着赵祯!

    曹皇后惊骇惶恐,脸都变了颜色!

    赵曙用力吸口气,鼓足勇气道:“母后,孩儿以为这世上,除了争权夺利之外,更要为苍生百姓,真正做一些有利的事情,天下不只有皇帝一家而已,不能光想着皇家好,还有千家万家!”

    赵曙说完之后,深深一躬,就往外面退。

    曹皇后拳头紧握,脸色一阵青,一阵红,直到赵曙到了宫门口,要离开了,她突然开口道:“小心你二弟!”

第816章 新相() 
赵曙从皇后的宫中出来,他的心像是敞开的大门,新月升起,洒满心扉。【。aiyoushenm】真的,他很欣慰,其实父皇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其他人也都猜错了。

    天家无情这不假,可天家也是人!

    母后想揽权,想管束自己,想要自己按照她的想法去做,也不过是普通的母亲最正常不过的想法,只是人之常情,到了皇家,涉及到了权力争夺,厉害较量,就变得不同寻常了。

    赵曙很伤感,他始终记得,师父总是告诉自己,得到多少,就要失去对少,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责任。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与之对应,则是绝对的责任。

    九州万方,亿万黎庶。

    何其沉重啊!

    身为帝王,能享受的亲情真的不多了,和母后之间的误会能澄清,比什么都xing yun,至于二皇子……小小的蝼蚁,也敢掀起风浪,真当孤是饭桶吗?

    赵曙握紧了拳头,他一路小跑着,回到了赵祯的寝宫,继续照顾自己的父皇。

    转过天,王宁安又得到了旨意,进宫面圣,这一次他们君臣谈的时间很短,事实上,赵祯的身体已经不允许谈的太多了,只是一刻钟而已。

    但是这一刻钟,就做出了一个震撼朝堂的决定。

    赵祯给王宁安加了太傅衔,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什么意思呢?

    很简单,就是王宁安接替王安石,成为次相。

    众所周知,首相欧阳修早就有消渴之症,而且以往醉心学问,根本无心处理政务,这次有王宁安出任次相,消息传到欧阳修的府邸,老头子兴高采烈,破天荒,喝了烂醉,卸下了千斤重担,不用承担责任,也不用忍受各方的明枪暗箭,欧阳修恨不得立刻回到六艺书院,老实当他的教书先生。

    当然了,欧阳修也清楚,眼下龙体到了堪忧的时候,他别的不行,操持大典,还有有两下子的,或许赵祯驾崩,新君登基,这个大典结束,他的政治生涯就能彻底画一个句号了!

    不提老欧阳兴高采烈,如蒙大赦,有人却非常郁闷,那就是贾昌朝!

    贾相公眼巴眼望,包拯死了,他就想上位首相,结果让欧阳修抢了先。贾昌朝没有绝望,欧阳修的本事他清楚,干不长的,他还有机会!

    等着吧!

    可等来等去,居然等到了王宁安接替王安石的消息,在这一刻,贾昌朝是绝望的!

    丫的,王宁安!

    你小子不地道!

    你竟敢抢老夫的首相,老夫和你没完!

    贾相公也只能骂两句,发泄一下心中不满。

    他以往是吃定了,王宁安身为藩王,无法入住政事堂,所以才拼命找机会。可现在王宁安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接了,他又能如何?

    比功劳,比能力,比实力,比圣眷……几乎除了年龄之外,贾昌朝没有一样能赢的!

    “唉!什么也别想了,收拾行囊,老夫要回家了。”

    贾昌朝是心灰意冷,他亲自收拾书籍,准备离开洛阳,这次一走,就是永别了,他老再也没机会回来了。

    老贾既是失落,又是无奈。

    正在贾昌朝忙活的时候,突然传旨,贾昌朝加太师衔,赐观文殿大学士,平章军国重事,位列宰相之上!

    突然得到了这个任命,老贾也吓了一跳。

    以他的资历,加太师衔,情理之中,而观文殿大学士是给做过宰相的老臣,他也合适,只是这个平章军国重事是什么东西?以前并没有出现过,而且位列宰相之上,这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自己的权柄要超过王宁安?

    贾昌朝的心突然热乎起来,不过等他把旨意听完,也就凉快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