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宁安一愣,“奸猾,势力,攀附权贵,私信作祟,利欲熏心……反正不是什么好词呗!”

    包拯默默摇了摇头,“二郎,你未免也太瞧不起自己了,老夫观你,是侠肝义胆!河北大灾,你挺身而出,安顿灾民。辽国进犯,又是你不避生死,杀入辽国境内。两国和谈,你有大智大勇,替大宋消除岁币耻辱……凡此种种,当得起为国为民,义胆侠肝,老夫钦佩不已。”

    王宁安挠了挠头,没想到自己这么了不起啊?

    可是下一秒,他又把脸沉下来,“包大人,你别以为灌了迷魂汤,我就要给你卖命啊,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你必须做到!”包拯突然疾言厉色起来,“二郎,两年多了,河北的父老饱经水患,又遇到了辽国入寇,早已经是山穷水尽,民力凋敝。这二百万贯,是老夫反复算过,如果没有这些钱,到了冬天,只怕还有人陆续饿死,老夫身为父母官,不能愧对子民,宁安,你现在也是一方父母官,为人父母,就要多为子女着想,你能忍心饿殍遍地吗?”

    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包拯的几句话,还真说中了王宁安的软肋。

    罢了罢了,办法总比困难多!

    王宁安索性也不再弄各种卷宗了,相比起冰冷的文字,去看看老百姓的真实状态,说不定能有更多的收获……王宁安拉起了包拯,两个人也没带什么随从,直接来了一次走基层。

    从土塔村王家出来,向东走不多远,就会发现一块新竖起来的石碑,上面写着平县地界四个字。

    光是这个名字,就很有趣。

    当初王宁安咬定了建的城池是贫民窟,议和结束之后,二十万人的大城,总不能放任不管吧!

    王宁安来了恶趣味,他再给赵祯的扎子当中,建议干脆就叫“贫县”算了,要不叫“贫民村”也行。

    赵祯看完都摇头了,二十几万人,堪比一个上等府,整个大宋,人口超过二十万的城市,也只有区区六个!哪有那么大的村子?

    再说了,叫贫县该多难听!

    皇帝想了想,就正式定名平县,太太平平,四平八稳,平安是福,天下太平……多好的寓意,都在这个字上了。

    ……

    王宁安迈步走进了自己的地盘,说来奇怪,过了界碑,走在平县境内,他的胸膛挺得更高,走起路来雄赳赳的,气势十足,整个人都为之一振!

    包拯捻须含笑,“二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生一世,除了颜如玉,黄金屋,还是又有些更高尚的,你意下如何?”

    放在往日,王宁安肯定半个字都听不下去,只觉得虚伪矫情,可是此时此刻此地,他竟然听进去了,还是心领神会。

    “多谢老大人教诲,下官一定竭尽心力,对得起百姓!”

    不知不觉间,王宁安进入了角色……他在县城转了一圈,看到的东西不少,眉头一直锁着,显然不是很乐观。

    当王宁安走到了城中的几处作坊,眼睛终于有了光彩。

    赵祯拨给了沧州不少船只,王良瑾又去了密州,买了一些船只回来,现在捕鲸船已经达到了35艘,船员超过2700人。

    今年二月开始,陆续就捕到了二十多头鲸鱼,除此之外,还捕到了几十头鲨鱼,这是好东西,王宁安让人把鱼翅专门割下来,处理好之后,卖到京城,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至于剩下的鱼皮鱼肉,这个也浪费不了,都被送进了饲料作坊,把鱼肉放在铁锅里面熬,把油脂熬出来,送去制作蜡烛和肥皂,剩下的肉晾干,碾碎,制成鱼粉。

    野狼谷马场的小马驹最大的已经三岁了了,距离上战场的日子越来越近。

    战马之于普通马匹,就好像专业运动员和普通人一样,几乎就是两个物种了,普通马吃点干草,加一些谷糠就可以了,战马却要吃最好的牧草,营养丰富的精料,甚至要吃肉!

    鱼粉就是马儿的最爱,鲸肉多了,百姓也吃腻了,很多都用来制成鱼粉,丰富的蛋白质,让野狼谷的战马十分雄壮高大。

    王良璟这些日子都一直盯着马场,生怕有人不小心,怠慢了战马。毫不夸张说,战马就是王家的未来,就是重振家门的希望!

    捕鲸很顺利,蜡烛和肥皂卖的也不少,除此之外,城中还有酒坊,还有糖寮,都是日进斗金的生意。

    只要产业兴旺,就表明心脏强劲,造血功能强大,哪怕有再多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看够了之后,两个人再度回来,包拯就主动问道:“二郎,你有把握吗?”

    “不大,但是可以一试。”王宁安没有卖关子,“包大人,眼下榷场和县衙都只有我一个人,这么多的事情,只怕管不过来。”

    “没问题,你要多少人,老夫都给你调过来?王朝马汉,张龙赵虎,都派给你也行!”包黑子还真够大方的,把精兵强将都派出来了。

    只是王宁安微微摇头,“包大人,要想完成200万贯的目标,就要听我的,最紧要的就是用人!我不想用任何一个旧吏,既然城是新的,挑战是新的,就要用新人!”

    “新人?能成吗?你上哪找那么多新人去?”包拯将信将疑。

    王宁安笑道:“那包大人就不要管了,只要你充分放权,我就拼一把,如果大人舍不得,那我就上表辞官。”

    “好小子,你敢威胁老夫了?”包拯呵呵一笑,“谅你也翻不了天,老夫就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你了。”

    拿到了老包的授权,王宁安终于露出了笑容,他一刻不停,直接赶到了六艺学堂。

    这段时间,王宁安不在学堂,可是学堂里面到处都是他的传说,什么怒斥辽使扬国威,巧计废除岁币耻,力战辽国太子,弱冠出任知县……每一件都是这些学生想都不敢想的,王先生就是活着的传奇。

    听说王宁安回来,他的大小粉丝,蜂拥而至,为了一睹王先生的风采,无不翘首以盼。

    韩宗武、苏轼、曾布、苏辙、王雱、吕惠卿、范纯仁、范纯礼、王安国等等人,把王宁安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头,弄得王宁安脑袋都大了。

    “行了,都给我安静一点,这次我过来,是通知你们,实践课又到了!”

    这话刚一出口,所有人都爆发出一阵惊呼,而后就是排山倒海的欢呼声,全都嚷嚷着要报名。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不知道该替他们高兴,还是该默哀……

    青史尽成灰说

    推荐朋友的新书啊,《南晋闲人》,是本架空的,刚上架,值得临幸啊……

第184章 从一片空白开始() 
一年之前,一群愣头愣脑的小家伙,带领着无数的灾民,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建造的房舍整齐温暖,街道宽阔平坦,城墙结实厚重……从无到有,这些房舍庇护了二十万人,在以往大宋的救灾之中,哪怕竭尽全力,也要损失两三成的人,几十万人的大灾,能保住一半人口,百姓都要建祠堂祭祀赈灾官员。

    百万灾民,只损失了不到十万,还是在辽寇入侵的情况之下。

    哪怕事后许久,六艺的学生提起来,还觉得无比骄傲,热血沸腾。天下书院何其之多,却只能培养腐儒酸丁,唯独六艺,知行合一,能给学生前所未有的历练。

    这帮满脑子热血的少年郎都忘了什么叫做艰难,也丝毫没有注意到王宁安若有若无的坏笑,大家伙只是疯狂报名,争抢着宝贵的机会,生怕落到人后。

    就这样,不到一天的功夫,王宁安手上就多了三百多人,虽然人手还有些淡薄,但是已经可以运作了。

    王宁安布置给大家的第一道题目,就是平县最急需的是什么。

    有人很快给出了答案,比如教化百姓,比如升堂断案,主持公道,比如劝课农桑,还有建筑土地庙,城隍庙,安抚人心,招募衙役公人……各种答案,五花八门,王宁安对大家的结论都是一笑了之,不置可否。

    这时候学生们才发现,诸如韩宗武、苏轼、苏辙、曾布、吕惠卿等等,参加过上次实践的老鸟,早已经消失无影无踪了。

    开什么玩笑,实践可不是坐而论道,不到城中走一走,不看看百姓的真实情况,在这里空口说白话,异想天开,不是浪费时间吗!

    哪怕是最懒散的苏轼也不甘落后,在城中到处转来转去,询问那些百姓,跑到各个商铺,观察交易情况,去茶馆酒楼,听听百姓最关心的话题……王宁安告诉过他们,勃勃的生机都存在民间,如果光是看枯燥的数字,或许会让人发疯,在民间走一趟,就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就比如后世“中华崩溃论”的那位大师,几乎每年都换汤不换药,同一个套路,只要稍微推后一点时间,就能赚大笔的稿费,相比之下,某点的作者还要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推陈出新,稍有跟不上,就会被残酷地抛弃……当个经济学家显然比写手容易多了,说出来都是泪。

    其实什么崩溃不崩溃的,只要道市场上转一圈,看看熙熙攘攘的大妈们,还在往篮子里塞满各种蔬菜肉类,就知道所谓的崩溃,那是无稽之谈……

    同样,在平县转了一大圈的学生们,渐渐心中也有数了,首先要分析一下平县的情况,所谓辨证施治,就要看看优势和劣势究竟在哪里。

    一直不善言辞的苏辙抢先发言了,他比起兄长要害羞多了,红着小脸,但是思路却很清楚,声音也很好听。

    “平县根本算不上是一个县,去年建城的时候,只是个灾民安置区而已,所以先生说贫民窟,是对的!城中的百姓只是按照原来的村落,简单分配到了各个坊市。城中没有衙门,没有差役,没有公人,什么都没有。以往的治理都靠着百姓自己,还要朝廷负责救灾的官吏,出了事情,就用军法解决!如果说去年,我们面对的是一无所有的灾民,今年我们面对的同样是一片空白的平县!我们需要赋予这个县秩序!”

    苏辙说完之后,王宁安眼前一亮,竖起了大拇指,顿时苏辙小脸红红的,显得十分激动。

    “子由说的没错,那大家伙说说,应该如何赋予秩序,又从哪里开始。”

    这回曾布逮到了机会,“方才子由说了,平县一片空白,如果官兵和救灾的官吏撤走,城中必然陷入混乱,所以要给予城中秩序。而我却发现平县潜力无穷,相比其他的城池,平县人口多,产业兴旺,光是一个捕鲸,就养活十万人不止,其余还要酿酒,制糖,另外还要开榷场,可以说,平县的财力非常雄厚,暂时的混乱不成问题,所有我认为,应该立刻建立税收系统,只要把钱收上来,一切就好办了。”

    不愧是“拗相公”王安石座下的三司使,财政改革的主导者,曾布年纪轻轻,就把目光放在了钱上面。

    有些新生还很不习惯张口闭口都是钱,觉得征税就是盘剥百姓,对曾布的想法不敢苟同。但是老生们却全都赞同,没钱万事皆休,不弄钱怎么能行!

    可光弄钱也不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苏轼和韩宗武两个人互相看了看,都心领神会。韩宗武就笑道:“苏师弟,你有什么想法,赶快说吧,别藏着掖着了。”

    苏轼难得谦虚,“我要是说的不好,还请韩师兄指正……我觉得,当务之急,是招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