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末称雄-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堂上的其他几名堂主,看着刘福通那凛冽的目光,背后一寒,便皆是异口同声的回答道:“我等但凭护法吩咐。”

    这件事由不得他们不答应,因为那些不同意的也早就死掉了。

    不得不说,白莲教的底蕴还是很深厚的,虽然白莲教主韩山童死了,但受到严重打击的只是he北白莲教,he南白莲教其实并没有遭受多大的损失。

    若再加上堂上那几个堂主的部下,他刘福通掌控的白莲骨干足有三千余人,这三千余人可不是什么乌合之众,而且最重要的刘福通并不是韩山童。

    而且现在的世道太乱了,虽然距离上次起义失败才过去不到一个月,但是混乱的程度,却远比一个月前要严重的多,尤其是在颍州这样的地区,百姓们都已经不敢在半夜出门了,因为遍地都是劫匪流民。

    所以在各个时候召集白莲教的骨干信徒,让他们伪装成商队、流民是不会引起太大怀疑的,更重要的是,谁又能想到已经起义失败的白莲教,会在一个月后再度起义呢。

    目送那些堂主们冒雨离开后,刘福通站在大堂前的屋檐下,负手看着那满布乌云的天空,眼中不时闪过一道精光,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第二日,下了一整日的雨终于是停了,不过天依然阴沉沉的,虽然已经开春很久,但一阵风刮过,依然有一种刺骨的寒意。

    再加上现在乡下的道路净是一些土路,一遇到下雨,简直泥泞的没法走,所以在乡下,这种天气老百姓们一般都会在家中待着少有会出门的,但就像我们之前说的那样,事情总是有例外的。

    就比如今天,在张世华以前做巡检的阳水镇,镇子北面的那条路上,就有两个男人在赶路。

    这条路很难走,这两个男人走在路上,为了省力,就连脚上的鞋子都脱了,还挽起了下裳,可就算这样,这两个汉子走到特别泥泞之处,依然需要靠手中的木棒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因为整条路上只有这两个汉子在赶路,所以就显得这两个赶路的汉子有些奇怪,如果张世华还在这个镇子做巡检的话,那么巡检司巡逻的弓手一定会仔细盘问一下这两个人的。

    但是张世华早就不是巡检司的巡检了,巡检司中的弓手们也都和张世华一起离开了,所以在阳水镇并没有任何人注意到他们,估计就算注意到了,镇子里的百姓也不会在意,所以这两个汉子很轻易的就进了镇子。

    进去镇子后,这两个陌生汉子其中一个便从怀里拿出了一张纸,这张纸好像是一张地图,那个年岁大些的汉子,看了看那张纸,就又把纸揣在了怀里。

    然后那名年长的汉子,就带着另一名汉子继续向镇子里走去,而他们去的方向正好就是这阳水镇里正李然的家。

    到了李然家那,两名汉子围着这个镇中最大的院子转了一圈,做了一些记号就离开了。

    从头到尾,这两名汉子一直都是保持着安静,再加上他们的动作又很快,在镇子待的时间不长,所以整个阳水镇并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这两个行为诡异的男人。

    又过了一天,也就是五月初一这一天,天上的乌云总算是散去了。

    如果我们用后世的眼光来看,今天气温适宜,又有蓝天白云,绝对算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不过县尹冯富乐却一点也没有享受天气的心情,因为今天县中负责征税的官吏,竟然有一大半都生病了,这其中也包括户房主事张烈文,这些人因为什么生病他冯富乐一清二楚,毕竟只要是有些良知的,就不会愿意接这个征税的活。

    这些差役们虽然贪,但是他们还没有贪心到为了几个小钱,就把自己的乡亲往死里逼,而至于像张家这样的豪强大族则更是爱惜羽毛,在这件事上自然是想躲得远远的,毕竟他们可不想一出门,就被自己的乡亲指着脊梁骨骂。

    再说颍州地界的老百姓,从来都不是任人欺负的善茬。大元建极以来,颍州地界的老百姓可没少造反,向邓重七那样的,更是年年都会发生,真被这群泥腿子记恨上了,那还真是一件麻烦事,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县城的豪强意向是出奇的一致,甚至就连想来和张家不对付的李家,在征税这件事上也是能躲就躲,躲不了就装糊涂,毕竟在这件事上,他们完全可以躲在后面闷声发财,傻子才会背着全县乡亲的骂名,站在前面去呢。

    所以这两天任凭冯富乐怎么说,对这群老油条来讲,那也是大师个聋子讲佛法——屁用没有。

    他们可不傻,各个心里都有谱着呢。在他们想来,你冯富乐是县尹,是个外地人你自然不用管这个,毕竟只要你任期一到,你就拍拍屁股走了,可我们可是祖辈都要在这生活,要是因为这事把乡亲们得罪光了,那我们也别想继续在这待了。

    所以傻子才给你帮忙了。

    不过事情都有两面性,虽然这次一大半差役都“生病了”,但还是剩下了一小半人,虽然剩下的这群家伙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总比没人可用要强不是,在临时招募上一批地痞无赖什么的,让他们临时凑个数这件事也就对付过去了。

    反正以前没人可用使,县衙用的都是这个办法。

    一个时辰后,冯富乐透过窗户看着县衙大院那群乱哄哄的临时工差役,脸上的厌恶的表情完全是毫不掩饰,那种厌恶绝对是发自骨子里的,以至于冯富乐看了一眼之后都不愿意再看第二眼,于是他转身对着身后的师爷刘华道:“刘师爷,快将他们安排好,然后就让他们走,这县衙都快成菜市场了。”说完这句话冯富乐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而师爷刘华,看着外面乱哄哄的人群,也是厌恶的叹了口气,但谁让他是师爷呢,所以他还是听命的出了门,给给外面那群临时工安排事务去了。

第66章 乱() 
临近傍晚征税的队伍回来了,而冯富乐的心情也更是差到了家。

    全县治下加上城关镇,总共是七个镇子,可竟然有四个镇子出现了暴民抗税,尤其是徐城镇,征税的差役甚至连镇子都没能进去,就被暴民给赶了出来。

    虽然冯富乐早就料到这次征税不会太顺利,可是事实证明他冯富乐以前还是过于乐观了。

    可那又该怎么办,他冯富乐这回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毕竟征税这种事,就算他想推卸责任,那也找不到能背锅的人啊。“难道要用官兵镇压那些暴民,”冯富乐想着。但这个想法一出现就被他否定了,毕竟要是动用官兵,十有八九会激起民变,真要是激起民变,那他可不就不是被免职那么简单了。

    而正当冯富乐,大晚上一个人在书房唉声叹气想主意时,在阳水镇,镇子北面的大道上也来了一批人。

    这群人无论是人数,还是作案手法都像极了张世华在巡检司剿灭的第一批盗匪,不过相比于张世华剿灭的第一批劫匪,这群劫匪的眼神却更加毒辣、更加残忍。

    因为现在是晚上,阳水镇又没有了巡检司弓手的保护,所以这群狼一样的劫匪很轻松的就摸到了镇子外。

    在距离镇子还有三百米的时候,眼神极好的郑三已经可以大致看清楚镇子的轮廓了,而长期的劫掠生活,这时也使的郑三身上的血越发火热,现在他已经忍不住想去前面那个镇子好好发泄一下了,一想到那些高声尖叫的女人,跪地哀嚎的男人,郑三兴奋的呼吸都有些加重了。

    没错,虽然郑三以前也是土里刨食的农夫,可是自从他走到绝路,拿起刀子开始杀人时,郑三却发现以前做农民真的是太傻了,做农民辛辛苦苦干上一辈子,到最后估计也难逃饿死的下场。那有做贼舒服,只要给对方一刀,他的一切就都是自己的了,而且这种掌控别人命运的感觉真的是太舒服了。

    每当郑三看到别人跪在自己面前求饶时,郑三那扭曲变态的心中就会得到一种极大的满足感,所以他郑三特别喜欢虐杀别人,一想到对方临死时的哀嚎,郑三不禁兴奋的舔了舔嘴唇,他现在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可是首领还没下令进攻,他也不敢动。

    因为首领比他郑三更狠,一想起那些不听首领命令的家伙的下场,即使是郑三也不禁打了个寒颤,然后他就回过了神,将目光转向了头领那。

    杨和尚就是这群劫匪的头领,杨和尚以前真的是一个和尚,不过后来因为得罪了寺庙里的方丈,自知在寺里待不下去了,便纠集了寺中的几个师兄弟,带着兵器下了山。

    下山之后,为谋活路,他们师兄弟几个就干起了劫匪这个无本的买卖。

    要说他一个和尚变成劫匪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吗?但你要这么想,那可就是不了解这群元朝僧人了。

    说到这,我们也就不得不提一下大元的那些“出家人”了。我们都知道在大元朝,统治者们也就是元蒙人,他们是信仰藏传佛教的。或许不应该说成信仰,应该说是痴迷,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元朝皇帝都无比的痴迷藏传佛教。

    痴迷到了什么程度呢,这样给你说吧,当今皇帝经常会和番僧一起在后宫开无遮大会,番僧和皇帝会一起亲切的与皇帝的妃子们,“深入”的探讨佛学。这事可不是作者瞎编的,而是在史书上清清楚楚写着的。

    所以在元朝,番僧各个都是飞扬跋扈的大爷,跋扈的程度,那简直让西天的如来佛祖愧疚欲死。

    给你们举个例子吧,也就在几十年前,一个番僧和一名王妃在元大都为了争一条路大打出手,那番僧竟然直接命手下的随从将王妃从轿子中拉了出来,在街上就把那王妃暴打了一顿,而更加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当这件事被元蒙皇帝知道后,皇帝竟然把挨打的王妃臭骂了一顿。

    番僧这么厉害,其他的僧人自然也不差,或许他们不敢打王妃,但是**掳掠欺男霸女这种事情他们干的可流利的很。

    也因此,这群僧人各个那都是有钱的主,甚至在现在天底下已经没有人知道僧人们到底多有钱了,只知道元蒙皇帝每年花在僧人身上的钱,就达千万两白银,要知道大明建国初期,一年的税收才不过三千万两。

    地位高还有钱,又不用承担什么国家责任(在现在僧人都是有免税权的),不祸害老百姓你们觉得他们还能干什么?可以说元朝灭亡,这群释教弟子各个也都脱不了干系。

    因此杨和尚他们从僧人变成劫匪并没有什么心里负担,因为以前他们在山上的寺庙里干武僧的时候,做的事情比土匪也好不到哪去。

    反倒因为杨和尚他们各个心狠手辣,又加之自身武艺不错,所以这劫匪让他们干的那还真是如鱼得水,下山没多久,杨和尚他们身边就聚集了近百人了。

    而且杨和尚虽然心狠,但是他也很聪明,他每次带手下劫掠,都会事先踩好点,并且专挑大户人家下手,而对于那些普通百姓则是秋毫无犯。因为杨和尚明白,这普通百姓自己能吃饱就不错了,哪还有东西然他们抢,而且越穷的人就越不要命,抢普通百姓那完全是吃力不讨好。

    但大户人家那可就不一样了。在现在,穷人有多穷,富人就有多富,抢一个大户比抢一百户老百姓都来得要强,而且最主要的就是,越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