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末称雄-第4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因为赵建、高开达、赵余褫三人要领军南下的原因,这刚刚入仓的粮食,在粮仓中放不了多久,就要被再度支用大半。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原因,岭南也就是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正处在楚军的大后方。如果张世华日后相对其他地区用兵,此地显然也是必须要被拿下的。

    因而在九月初三这天,正式接到张世华出兵命令的赵建等人,便也不由带着暗卫余俊达搜集到的两江道地区情报,率领着麾下的三万大军,一路浩浩荡荡自信满满的向着两江道开去。

    不过令赵建他没有想到的事,这场他觉得等到年初就能结束的战事,真正实施起来之后,却一点也不轻松。

    实在是因为两江道地区多山,且当地气候也迥异于荆南荆北之地。以至于在领军赶到两江道之后,还没有作战,很多士兵便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

    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候还有多民族混居的情况。使得这场起初让赵建觉得自信满满的战事,到最后竟然足足在两江地区焦灼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方才得以在当地少数民族的协助之下,攻克两江治所临桂,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因而后来等到楚军越发强大的时候,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再次发生,楚军攻打和两江道极为相似的云【】南行省时,也不禁放弃了强行攻打的方法,选择了招讨并重的法子。

    不过这些也都是后话了,先且不提。

    单说在赵建领军南下没多少天后的九九重阳那天吧。在这天,张世华却是不由在楚王宫的书房之中,单独接见了吕思诚、赵子玉、郭羽、李重三等心腹重臣,提出了想要军制改革的意向。

    ……

    “大王,您是说军队接下来不再以百人为一百户,千人为一千户,做领兵调度之法。而是要五人为伍、两伍为什、三什为排、十什为队、五队为营、两营为旅、三旅为师、五师为军。”

    “没错,阿羽。我想这么多年领兵征战下来,你也应当感受到兵马一旦上万,主将指挥起来有多么吃力了吧。元蒙,将天下兵马十十为制,乃是因元蒙当年乃是草原游牧之民。

    当年他们在草原生活,便就是十十为制。且这些游牧之民,当年也普遍不识字,做不到精确指挥,十十为制能让将领指挥起来更加容易,也更加能发挥出骑兵大规模作战的优势。

    但这是游牧骑兵的作战方式。同样的作战方式,放到咱们中原大地,尤其是步卒的身上,便就有些行不通了。”

    “这……却是如此。即便是我,在战场上指挥作战的时候,也无法做到兼顾每个千户。只能在战前便就制定好一份作战计划,战事大半都是在打死仗。以至于就连我军的千户将领,如若遇到突发事件,除了亲自带人顶上之外,竟无其他办法可用。”

    “却是如此。”听到郭羽这样说,作为军师的赵子玉也不由赞同的点了点。不过再之后,赵子玉他话锋一转,却是不由道:“可是主公,如果要军制改革的话,各地千户万户又该任何等职位呢?”

    是啊,元蒙朝廷的十十军制,毕竟在中原大地实行了这么多年了。

    现如今,对于这种制度,张世华治下的将领都已经习惯了。纵然这样军制有指挥困难,将令下达之后部将们难以贯彻将令等弊端。但张世华麾下的十几万大军可都是按照这种制度任命划分的。

    再说,新军制和旧军制之间的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就说万户吧。在元蒙军制中,万户可是被分为了三等。即上路万户、中路万户、下路万户。其中上路万户领兵在八千到九千人,中路万户领兵在六千到七千人,下路万户领兵则在三千人左右。

    这么一来,如果按照张世华的意思进行军制改革的话,下路万户倒是可以直接任命为师长,可中路万户和上路万户却反而不好任命了。

    毕竟按张世华的意思,五师为军。那么一军便就是一万五千人。可现在的楚军之中,节制的兵力超过一万五千人的,也就只有郭羽(前不久被任命为了荆湖北道都元帅府大元帅)、张世辉、赵威以及正在征讨南方的赵建。

    可就算是除去率领了两军之众征讨两江的赵建不说。余下各地的楚军兵马加上这些日子以来的降兵降将,单单是正规军,依旧有十二万之多。

    十二万兵马,按照张世华的办法算起来,足足有八军。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八位掌管一军的军中上将,该怎么任命。

    而且一旦任命了这八位执掌一军的军中上将,是否也就标志着楚军各部兵马将要被打乱重编呢。

    所以在这个时候,赵子玉便也不由看着张世华再度道:“大王,将领任命之事,倒还可以协调商议,慢慢来。但若将各部兵马打乱重编,却极有可能遭到将领们的反对和排斥啊!”

    毕竟这年头手上有兵马,说话才有底气。那些跟随着张世华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楚军嫡系老将还好。因为张世华早年间就有‘怕手下将领长时间在一地执掌一支部队后,会生出割据自立的想法’的顾虑。

    所以类似于郭羽还有张世辉等这样的老将,很少会久镇一地。而将他们调动之后,也绝不会让他们带上兵马调动。比如张世辉还有赵威等人,他们手下的普通士卒,早就被张世华换了三四茬了。

    但一些个主动投降过来的降将和主动投奔张世华的豪杰们却就不一样了。

    就比如江夏城主动打开城门放楚军进城的万户沈轲。这家伙现在也是楚军中肚子掌握一部的中路万户,手下有六千兵马,都是江夏人士,算是他沈轲的子弟兵。

    所以如果张世华要各部兵马打乱进行重编的话,那么像沈轲这样的将领肯定就不愿意。

    这些将领完全就把手下的兵丁当成了自己在乱世立足的命根子。就算张世华是他们的大王,在这件事情上,像沈轲等人,也绝对不会这么轻易就妥协的。

    不过和军制改革后大楚中央集权将会极大加强,张世华治下将再也不可能有军阀出现的结果相比,沈轲等人反对所造成的影响显然是可以忽视的。

    毕竟像沈轲这样的将领,在现如今的楚军之中,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就大猫小猫两三只。他们所统帅的军队,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就两万余人而已。

    因而在赵子玉话音落下后,还不等张世华回答,一心想要为大楚的中枢收权,好让大楚的政权正规化的吕思诚便就不由开口道:“军制改革,对我大楚来讲,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绝对是不可以因噎废食的。至于赵大人所言的个别将领问题,八位执掌一军的军长,不还没有任命吗!”

    “这……”忽的听到吕思诚这么说,赵子玉沉吟一声,便只得闭上了嘴巴。

    是啊,沈轲等人虽然算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但沈轲、范中、李智(范中为松滋豪杰,李智为荆门僧,都是当年主动投奔张世华的豪杰)等人,却可不是一条心。

    到时候,只要张世华拿出一个军长的位置当鱼饵诱惑他们,这群家伙估计都能为这个位置抢破头。

    那时张世华在推行军制改革,便也就没什么阻力了。

    是以在接下来,张世华便也就不久和吕思诚、赵子玉、郭羽、李崇善等心腹重臣,秘密的商议起了该如何在整个楚军范围内进行军制改革。

    好吧,在整个楚军范围内,打破原有的军队制度,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制度,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在商议了一个多时辰后,张世华他们也没能商议处一个该如何在全军推行的满意方案来。

    实在是因为现如今在各个将领都镇守着不同区域,且掌管着不等量部队的情况下,难以在全军范围内对这些将领进行统一有效的划分调度。

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猎() 
    “哎,每一个将领他们负责的区域都不同,南北兵力分布也有着很大的差矣。想在全军范围内,推行这样的军制改革,谈何容易啊!”想了很长时间,依旧没能想出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案的郭羽,这时也不禁揉着自己的额头,这般长叹了一声。

    “恩!”一直在哪里冥思苦想的张世华这时忽的听到赵子玉这样的话,眼珠一转,脸上在这个时候却是不由露出了一抹恍然大悟般的喜色来。

    “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我们为何现如今的情况下,将不同地方划分为不同军区,然后在同步推行改革呢。”张世华如此言道。

    而听到张世华这样的话,本是很少插嘴的李崇善,这个时候却是不由恍然道:“主公,您的意思是,像元蒙当年划分宣慰司那样,划分‘军区’。”

    “没错。”张世华此时的脸上不禁是满面微笑,“想想看,此番改革之后,我军当会被正式分为八军。那么我们何不将我大楚的治下疆域,划分开来,然后再交由各军分别镇守呢。”

    “对,将我大楚现如今的疆域依照面积人口划分开来,那么镇守的兵力便也就能因此达到平衡了。如此,在全军范围内推广军制改革便也就容易了。”赵子玉这个时候,倒也是恍然大悟。

    “那么大王,咱们该如何进行划分呢?”郭羽在这个时候也不由发问起来。身为统兵之将,他在这个时候显然更加关心结果。

    “恩,本王是这样想的。这一次,将治下全部的疆土划分为四个军区。”张世华在这个时候,面对着下属们,侃侃而谈道:“襄阳、南阳还有汴梁等地,可划为襄汴军区,军区长官可以让周铁暂任,负责三地军务,领一军;武昌路、汉阳府、岳州路三地可为武岳军区,军区长官赵威,领两军;原湖【】南宣慰司等地,可为湖【】南军区,军区长官张世辉,领两军;最后原荆【】湖北道再加上剩下的澧州路、常德路、辰州路、沅州路四路,则为中央军区,军区长官郭羽,领三军。

    对此,吕公、子玉、崇善你们觉得如何?”

    “此法可行。”吕思诚在这个时候倒是第一个表态。

    而此时有了吕思诚的带头,赵子玉以及李崇善自然也是表示了赞同。

    “那好,那此时便也就这么定了。”见吕思诚、赵子玉他们都没有意见,张世华自然便也就敲定了此事。

    而听到张世华这般说,面露喜色的郭羽在这个时候也不禁忙跪地谢恩。毕竟按张世华的意思,郭羽他无疑一跃成为了武将之中的第一人。

    “好了,阿羽起来吧,我信任你的能力。”见郭羽跪地谢恩,张世华一边亲手将他从地上扶起,一边也不由如此言道。

    而被张世华亲手扶起的郭羽,此时再听到张世华这样的话,感觉受到了信重的他,也不由半是激动半是感激的道:“臣必定竭尽全力,必不让大王失望!”

    “很好。”对此,张世华点了点头。然后在和吕思诚他们仔细的商议了一番细节之后,便也不由让宫中宦官送吕思诚等人离开了王宫。

    如此后,等到了第二天,在楚王殿的朝会之上,吕思诚、赵子玉、郭羽、李崇善四人便也就不由当着大楚群臣的面,主动的为张世华提出了军制改革。

    而后,也果如张世华他们所预料的一般,沈轲、李智等人对此持强烈反对态度。

    说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