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国妖-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是那些读书人,越是认为读书人越少越好,这种心态荆谋言非常明白的。无非是个人利益立场问题而已。

    再加上荆谋言这种为了利益读书的行为,彻底让读书变成了一个俗气的东西,读书是为了赚钱,为了赚更多的钱财更多的好处,这样变得万分俗气。让他们这些读书人的所谓骄傲身份变低了,从此他们读书人成了一个为了功利而读书。

    唐朝的文人绝大部分不用担心什么生活物质,所以他们还是保留着很多魏晋时期的读书风花雪月,认为文人可以清闲的享受清谈。

    “武长史,不用管这些家伙,这帮家伙何不食肉糜。何况一群穷酸,能够如何?难道我们朝廷执政,还要问过他们的意见吗?这帮家伙骂就骂了,反正我们照样做我们的,不用去多管他们!无非是立场的问题,只要我们知道这个义务教育对于我们大唐有利,对于我们汉人有利,那也就行了。那些何不食肉糜的家伙,我们不用去理会他。”荆谋言说。

    武士彟很快说:“好,我们不用去理会他们,正如你所说的,这帮家伙没有什么用处。只要这个义务教育弄好了,将来可是功德无量的好事情。看来你还是敢想他人之不敢想,居然想到了这个办法,先让商人出资供孩子读书,然后读书完了之后让商人雇佣三年,这样果然是值得的。过去都是靠着自己的财富读书,确实没有人能读得起。可是让商人出资,然后读书之后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样不也是人力的价值了吗?你这个方法好啊,今后一旦商人尝到了这个甜头,会非常乐意继续出资助学,这样我们接下来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周转。”

    “你这个方法,可是开天辟地第一遭,哪怕当年孔圣人都想不到这个办法。如果真的这么长此以往,孔圣人的有教无类,很快也就可以实现了。至于那些何不食肉糜的家伙,你不用在意,我会帮你解决好的。”

    武士彟再次对荆谋言做了保证,他会帮助荆谋言处理这些事情。武士彟可没有那些民间的文人那么多道德洁癖,武士彟这个商人出身的官员,信奉的是实用主义,自然不会介意采用这样的手段来达到目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五章 商办学校() 
既然武士彟愿意替荆谋言承担这个政治压力,那他也都不会说什么了,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不过荆谋言很快居然再次接到了很多商人的求见,这次很多商人居然主动来给荆谋言送钱来了。

    “荆参军,听闻益州大都督府想要实行义务教育,我等都乐意来资助益州大都督府,你看如何呢?我们都准备了钱财,这次我们也都拿着钱财过来。我们不求大都督府能偿还,我们愿意资助大都督府。这等办学之事,那可是善行,我们当然要过来帮助啊!”

    荆谋言看到了这么多商人主动过来想要捐资助学,这样荆谋言难道还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要做什么吗?这里面的猫腻,荆谋言一清二楚。

    不过,荆谋言依然接待了他们。

    “各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你们愿意过来捐资助学,恐怕不是那么单纯吧?你们想要做什么?”荆谋言问道。

    那些商人也是尴尬,主动说:“荆参军,我们也就是听闻了捐资助学,借款给朝廷办学,到时候可以雇佣那些毕业的学子?那些学子识文断字,并且精通算学,这样的人才我们也是眼热不已。有了这些人,足以让我们的产业扩大很多。我们很多商人为何产业很难扩大,无非也就是我们人才不够。想要扩大生意,必须要有人才,可是现在人才太少。听闻朝廷有这等雄心,并且不拘泥于过去的想法,居然提出了这种可以让我们商人雇佣,兵是不能拒绝的雇佣,这样我们也都乐意来捐资助学。”

    荆谋言当然明白了,这帮家伙的想法。其实这帮商人没有几个是傻子的,这帮商人每一个都是聪明人,不会白投资的。他们看重的是益州大都督府允许商人优先雇佣这些学习一年之后的人才,这些人才雇佣了几年之后,不但可以把那些商人出资连本带利的赚回来,甚至可以赚得更多。

    要知道过去的传统方式,各种学校要么是官办,要么是民间地主或者退休官员办学。可是这些学校却都是重视文学,不重视数学。可是荆谋言一反常态,重视文学的时候同样也重视数学,并且不会太过于深入教导那些传统文学,顶多识字也就可以了。

    这样的人才,正好是给那些民间商业所提供的最优秀的人才。这样的人天然也就是一个商业基层管理人员,绝对可以独立掌握一方店铺了。古代商业难以扩大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经济原因,也有官府权力限制原因,可是同样更大的原因是人才。人才不足,无法把商业规模扩大。

    如果能雇佣这些人才三年,那创造的价值绝对会比起他们过去投资的多了很多倍。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这一点中国绝大部分人都会明白。

    荆谋言看到了这么多人想要出资,不过荆谋言却不希望直接收取了,因为他们益州大都督府实在是管不过来这么多人。如果每一家学校朝廷都亲自管理,这样也都不太合适。

    “既然你们都乐意捐资助学,我们朝廷也都乐意接受。不过我想我们朝廷已经不需要这么多直接管理的资金了,不过我想我们益州大都督府可以实行商办学校,允许商办学校。”荆谋言说。

    荆谋言很快结合了后世的一些情况,然后介绍了商办学校的方法。

    “商办学校,可以由你们商人出资建设,不过所有权并不属于商户。不过,虽然所有权不属于商户,我们却允许由商户进行命名。商户有命名权,并且毕业的时候商户有第一批挑选雇佣的权力。凡是出资办理学校,商户可以优先雇佣自己投资办理学校的学员,可以第优先挑选人才。不过,同样的教育准备金,那也是要缴纳的,并且商户不能够额外的收回学子三年的学费了。”

    “另外,这个商办学校,必须要接受我们朝廷的监督和审计。我们朝廷有定时不定时的去抽查教学的内容和教师的权力,并且审查学校账目,确保没有浪费钱或者是不合适的花费,从学生身上搜刮。”

    荆谋言介绍了这些商办学校,其实也就是结合了后世民办学校的一些特点,当然也会给予那些商人一些特殊权力。比如说优先雇佣那些自己办学的学校的毕业学子,这个是最大的一个特权,也是维系这些商人乐意办学的最重要的基础。

    要知道过去的学校,都没有这个特权,哪怕少部分人办学,也都没有权力强制要求毕业学子为自己服务。可是在益州大都督府这里,却以官府命令的形式确定了这个办学者的特权。不过并非是终身制,而是只有三年的权力。

    可是哪怕这样,商人也都乐意去捐资助学,甚至自己开办学校,因为一旦有了自己的人才循环,三年之内哲学学子创造的利润,比起自己投入的绝对会更多,不会更少。人才是第一的资源,有了人才资源,接下来什么东西都可以弄到。

    人才所创造的效益是无穷巨大的,这点商人都明白。益州大都督府愿意以官府命令的形式确认了他们有强制雇佣毕业学子三年的特权,这样他们也都非常乐意了。

    “荆参军,既然如此,我可立克承诺,我愿意出资办理一家学院!”“我们也都愿意!”“我不但要办一家,还要办好几家!”“只要益州大都督府愿意承诺,我们拥有优先雇佣这些学子三年的权力,我们也都愿意去办学。”

    那些商人得到了荆谋言的承诺,很快也都选择了离开准备去尽快办学。这样的机会可不多,他们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益州大都督府愿意给予办学的商人一定特权,这样他们乐意投资教育了,不像是过去那样投资等于打水漂,没有人愿意去做这种“善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六章 人言不足恤() 
就在荆谋言代表益州大都督府允诺这些商人自己办学,益州大都督府予以承认之后不到十天,各种商人办学也都纷纷的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的迅速成立。很多刚刚把学校的名字和规模文书送去了益州大都督府报备,那些商人也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准备招生了。

    至于校舍什么,这个不成问题,很多商人都把自己的商铺给让出来,先争取办学。这些东西迟早会赚回来的,只要人才充足,那一切也是可以赚回来的。反正朝廷予以承认,而且这个也算是朝廷义务教育当中的承认的学院。

    不过这些商人的办学,很大程度上的缓解了官府的办学压力。利用民间资源办学,这样过去官府每一个县都要成立一所学校,这样官府压力也挺大的。现在商人愿意出资,并且只要教学质量合格,那益州大都督府也都予以承认,这样算是缓解了很多地方官府办学的压力。

    可是这样,去让更多人对于这个义务教育政策使劲抨击了。

    “真是岂有此理,居然让这些充满了铜臭味的商人来办学,武士彟到底想要干什么?”“现在这帮商人,一个个看着那些学生,都好像是看到了黄金白银一样,把那些学子当做了黄金白银了!”“长此以往,我们天下真的是要礼崩乐坏了!”

    当不少文人看到了这帮商人居然主动办学了,这样让那些文人都纷纷怒火冲天。他们当然知道这帮商人是别有用心,是指望着办学之后可以雇佣这些学生三年,为了他们创造更多效益。如果没有这个好处,他们也不会如此热衷于办学的。

    可是这样却彻底激怒了那些文人,那些文人认为这样的方法是在侮辱学生,实在侮辱教育这个伟大的事业。这样的做法,让商人用这种充满了功利性的思想去办学,这样实在让礼崩乐坏了。这样简直是毫无节操,毫无任何的礼义廉耻了。

    “长此以往,我们天下都要礼崩乐坏了!”

    很多文人也都这么抨击,认为益州大都督府这么搞下去,必然会造成礼崩乐坏,必然会造成很多问题。所以他们纷纷抨击益州大都督府,甚至抨击荆谋言,抨击荆谋言把就爱哦与这个崇高的事业变成了充满了铜臭味的东西。

    “哼,这帮文人,如果是商人无偿办学,你们就会称赞。可是商人讲究收益的办学,你们居然一个个认为是礼崩乐坏了?真是一大群道德洁癖,这样的道德洁癖,没有任何意思。”荆谋言吐槽。

    荆谋言感觉这帮文人的道德洁癖太严重了,这个也许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文人他们认为接下来如果大批量的读书人产生,会冲淡稀释他们这个读书人的身份地位的尊贵。同样,另一个原因也就是中国古代重视道德的原因。重视道德太过了,已经到了道德洁癖的地步。认为这种办学不应该是牵扯什么功利的,不应该是有什么收益的,只有无偿的捐资助学,那才是好事。

    可是这帮商人如此功利的办学,已经是让他们无法接受,让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功利性的办学的想法。

    武士彟跟荆谋言说:“荆谋言,你在民间的风评可不太好啊?很多人都骂你,都骂你毫无礼义廉耻,认为你这么做,是在让礼崩乐坏,实在让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