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国妖-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怕是喜怒不形于色的李世民,也都终于露出了后槽牙,根本压制不住的高兴。李世民已经看到了美好的前景,可以压制世家大族,打击世家大族的文化垄断权力,这个有着巨大的好处。有了这么多的文人,朝廷也就不一定要依靠世家大族当官维持了,可以选拔寒门。

    寒门没有足够的势力,没有庞大的家族,比起世家大族好控制。

    “不错,不错,荆谋言,你果然不错。义务教育,还有发动商人去支持读书,这样果然不错啊!虽然有些孩子要给商人做事情三年,可是却换来了未来一生的前途,非常不错。这个方法,朕都没有想到。过去历朝历代的君王,怎么都没有想到呢?”李世民感慨的说。

    房玄龄脸皮子再次抽动,想:“如果过去的君王想到了这个办法,哪里还有我们世家大族存在的可能啊?”

    不过房玄龄更是坚定了,必须要废除义务教育这个“暴政”,不然世家大族怎么活啊?世家大族都无法过好日子,那凭什么让百姓过好日子了?

    “皇上,如果臣来主持贡举,臣一定会公平公正的为朝廷选拔人才,绝对不会有任何的徇私舞弊的行为。”荆谋言说。

    荆谋言说完,看了看房玄龄,房玄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显然房玄龄的脸皮也不怎么薄。谁不知道唐朝初期科举猫腻多,不过房玄龄一清二楚。作为世家大族,怎么可能主动去发展科举,影响自己的家族地位权力呢?

    所以唐朝初期的科举猫腻很多,房玄龄知道,也清楚,可是就是不改。这样做对于他世家大族遏制寒门崛起有好处,他们才不傻呢!

    不过荆谋言要主持科举之后,居然首先出牌也就是公正这张牌,让房玄龄却担忧。

    ”皇上,臣以为不妥。荆谋言之前乃是益州大都督府录事参军,几乎整个巴蜀都是他们所掌控范围。现在准考的举人一半以上是巴蜀的,那如何保证公正?之前荆谋言在巴蜀为官,所以还请皇上请求荆谋言避嫌,另外选拔官员负责此事!“赶紧有人开口说。

    这话一出口,一大群人纷纷开始开口了。

    “皇上,此言没错,荆谋言之前出身于巴蜀,而这次参考的举人,巴蜀居然都占了一半,这样如何让荆谋言保证公正?”“是啊!荆谋言此言,实乃荒唐!如果他来主持贡举,那根本就是不公正的!”“没错,出身巴蜀,更不公正了!”

    一大群人抨击荆谋言,显然是以荆谋言之前在巴蜀任职,而这次巴蜀籍贯的举人都占据了一半,那如何保证荆谋言是公正的?谁知道会不会照顾自己过去治下百姓,这样明显是不合适的,要求荆谋言回避。

    很快,礼部尚书温大雅这个时候开口了,说:“皇上,臣以为吏部尚书武士彟,之前在巴蜀担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这次参加贡举的举人巴蜀籍贯占了一半,所以吏部也不应该负责。武士彟为吏部尚书,所以吏部应该一起回避。当然,臣不是怀疑武士彟的人品,实在是瓜田李下的,实在是难以说清楚啊!“

    温大雅恶狠狠的看着荆谋言,前几天荆谋言用“瓜田李下”来排挤了他弟弟温彦博,几乎毁了温彦博的政治前途,所以温大雅作为兄长,那自然要报复。之前荆谋言“瓜田李下”作为理由,现在温大雅同样用瓜田李下回敬武士彟,反正荆谋言跟武士彟是穿一条裤子的。

    “没错,瓜田李下的,如果让武士彟负责,那科举也都难以公正了!”一群士族官员纷纷开始高喊。

    “嘿嘿,大家都是作弊,结果都是在这里义正言辞的说公正,太搞笑了!”荆谋言想。

    这次科举,明摆着双方都是要作弊的。如果荆谋言负责科举,恐怕大量的巴蜀籍贯的举人要开始走入官场了,这些人都是荆谋言的后备力量。

    如果从录取比例和概率来说,巴蜀还是有很大优势的。就算是荆谋言不作弊,占据了一般比例的巴蜀学子,那录取概率也是很高的。所以哪怕不作弊,那也是荆谋言占优势。

    可是万一让这帮士族官员去主持科举,荆谋言可以保证,一个巴蜀籍贯的人都不会录取,或者说也就是拿出一两个点缀,吃相不难看而已。

    当然,荆谋言也不能够错过这个主持科举的机会,让大量巴蜀籍贯的人杀入官场,他们都是荆谋言和武士彟的重要后备力量。

    房玄龄这个时候开口了,说:“皇上,臣以为吏部因为身份尴尬,所以不适合负责科举了。而礼部负责文教,负责科举乃是合情合理。臣以为这次科举,应该选派礼部官员前去负责,可以保证公正,为了朝廷选拔人才!”

    温大雅果然露出了笑容,之前荆谋言把他弟弟温彦博给踹了,这次温大雅可以好好的报复。如果让礼部负责,温大雅可以保证一个巴蜀籍贯的举人都不可能录取!

    “皇上,臣一定会保证公正的!”荆谋言再次保证说。

    李世民看着双方的争吵,心里想:“你们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次摆明了明面上是争夺科举的主持权力,可是事实上也就是一次政治斗争。荆谋言要主持科举,让巴蜀举人进入官场,成为自己的支持力量。而士族官员希望阻拦巴蜀籍贯的学子,那也就是遏制荆谋言他们的实力扩张。

    双方都打着“公平公正”的旗号来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双方都是夹带了很多私货的啊!可是李世民也都头痛,因为李世民也知道,这次科举如果不作弊,那才有鬼了。最大的舞弊者,那也就是朝廷之上的衮衮诸公,反而不是民间学子。

    双方都是打着公平公正的旗号在作弊,所以在李世民眼里,不管是房玄龄还是荆谋言武士彟,都是一丘之貉啊!

    “选哪一个好呢?这两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李世民也都犹豫了,因为这两个都不是好选择。

    荆谋言看到了李世民的犹豫,他知道必须要尽快敲定。

    荆谋言主动说:“皇上,所谓两权其害取其轻,既然都是有不好的,那我们不如选没有那么烂的方面。如果双方都很烂,那我们不如选一个没有那么烂的那一方。所以,这个也就是比烂,谁比谁更烂,那也就不选谁了?”

    房玄龄差点一口老血喷出,荆谋言成功的再次刷新了房玄龄对于脸皮下限的认知程度。

    荆谋言如此红果果的说出来,居然都把“比烂”这词说出来了,真的是不要脸啊!不管是荆谋言还是房玄龄他们,都不会真心的为国选拔人才,不过是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已。所以双方都够烂的,可是荆谋言居然在李世民面前光明正大的说出“比烂”这个词,让房玄龄对于荆谋言不要脸更认识深了一层。

    “既然如此,那也就按照往年规矩,由考功员外郎负责知贡举了!”李世民说。

    李世民在荆谋言的提醒之下,算是明白了。既然这次科举,双方都够烂的,所以干脆就选那个没有那么烂的人来负责科举好了。

    双方摆明了都是要作弊的,既然都是要作弊,那选那一个作弊后果更轻松的一方来负责。很明显,如果让房玄龄他们去作弊,那后果也不小。可是让荆谋言来作弊,对于李世民明显是利大于弊。

    既然都是很烂,那干脆也就是选那个没有那么烂的人来负责了。

    房玄龄暗暗叫苦,自己这次输的太冤了。房玄龄面对荆谋言,这好几次失败,都是因为荆谋言比起他们还不要脸啊!本来房玄龄他们以为自己都够不要脸了,可是没有想到荆谋言比起他们还是更不要脸。

    “比烂,真是在比烂啊!荆谋言比我们士族官员更烂,所以才能在长安站稳脚跟啊!这都是什么烂人,可是让这种烂人混进了官场,真是后悔当时为什么不把他和李孝常一起收拾了?”房玄龄苦笑想。

    房玄龄对于荆谋言这种厚颜无耻的超级政治流氓,真的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应对。荆谋言不要脸到“比烂”这个词都可以说出口,这种政治流氓行径,让房玄龄也是头痛万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君子动手不动口() 
退朝之后,房玄龄真的是脸色无奈。遇到了荆谋言这种完全不讲规矩的政治流氓,作为一个常规政客,他也是毫无办法。房玄龄在荆谋言身上,深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人不要脸则天下无敌。荆谋言这么不要脸,让房玄龄也是非常牙疼。

    “房仆射,我们怎么办?这次这个荆谋言再次耍流氓,居然让他获得了这个知贡举的权力。接下来如果不出意外,哪怕不作弊,恐怕有不少巴蜀籍贯的寒门学子都要进入了科举。如果稍微偏偏一些,那恐怕很多寒门学子都要进入官场,那岂不是就成了武士彟和荆谋言的人了?”

    房玄龄静静坐了一会,说:“让人去把事情办好,把事情都告诉那些举人,我想那些举人一定会不满意的。尤其是非巴蜀籍的举人,他们不会甘心的。”

    很快,那些在长安的举人听说荆谋言主持贡举,立刻炸锅了。

    “是荆参军,是荆参军负责知贡举?”“没错,是荆参军,是之前的荆参军!”“我们巴蜀举人有福了,真的有福了!”“没错啊,我们这些巴蜀举人,这次可是有福了!”

    那些巴蜀的举人一个个脸色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荆谋言可是在巴蜀起家的,虽然武士彟和荆谋言不是巴蜀人,可是却是在巴蜀起家,根基也是在巴蜀。他们不会介意重用巴蜀的人,所以如果是荆谋言负责,那他们这些录取的可能性很大很大。

    可是那些别的籍贯的举人,一个个脸色漆黑。本来还没有什么,可是看着那些巴蜀举人一个个的喜形于色,那他们也是不爽。

    “不行,凭什么要让荆谋言来负责?”“是啊!如果这样,我们还用中举吗?”“我们一起上书朝廷,不能让荆谋言负责,不然我们这些非巴蜀的人,不可能中举了!”

    非巴蜀的举人也是纷纷闹腾起来,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人在推波助澜。很快,有十几个山东举人立刻站了出来。

    “各位,我们一定要反对,反对朝廷让荆谋言负责知贡举。不然我们这些非巴蜀的举人,还不是无法中举了?”“必须要让荆谋言回避,不能让他这么下去了!”一个带着山东口音的举人喊道。

    十几个山东那一带的举人纷纷开始高声呼吁,要求大家一起上书抗议荆谋言的负责知贡举。

    “夫君,长安民间有人在组织,希望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免去你知贡举的权力。并且,这些人,都是以山东口音为主。”米丽古丽把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荆谋言。

    荆谋言很平淡的回答:“早料到了,如果姓房的会那么容易放弃,那也就不是他了。山东口音,那可是和尚脑门的虱子——明摆着的!”

    米丽古丽接着说:“夫君,他们开始串联那些非巴蜀籍的举人,希望能联名尚书。他们明显是希望把事情闹大,可是这么上书有用吗?”

    荆谋言回答:”他们想要搞臭我的名声,只要事情闹大了,那皇帝必然会选择放弃。不过,现在他们已经开始闹腾,可是并没有把事情闹大,还有尽快解决的余地。“

    米丽古丽问道:”我们去说服他们,不要闹事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