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项羽却只说了这些,接下来就继续进攻她的那条羊腿去了。

    于是韩某人和另外几个人,不得不向潘峰所在的位置多看了几眼,示意他赶紧询问具体的消息。

    当然,潘凤却并没有注意到他们的意思,而是有些生气的问道:“你家主公是怎么想的?放着大好江山不去争夺,反而要到西域那种荒凉的地方去。还要把中原之民迁徙到那里去,就算他们因为战乱而无家可归,他们也是华夏贵胄啊,怎么能到夷狄之处去呢?”

    这话里的质疑,听得周围的人都有些担心,毕竟他们现在身处苏宁的地盘上,如果惹怒了对方,对自身而言并没有任何好处。

    事实也正如他们所担心的那样,当潘凤的这些话出口之后,另外两个正在大快朵颐的家伙,立刻停止了手上的动作,并用警惕的目光看向周围在座的宾客,仿佛随时都能拔剑而起,将他们斩于席间。

    但是项羽却压根儿不把潘凤的质问放在心上,他依旧啃着手上的羊腿,虽然剩下的肉并不多了,但却讲得津津有味。直到咕咚一声咽下塞满整个口腔的羊肉之后,才慢慢的转过头去,对潘凤说道:“我听说你和我家主公以前曾经交流过,那么你也应该知道,他的志向可不仅仅是统一江山而已。”

    这话让潘凤立刻恢复了冷静,那个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言笑晏晏的家伙,那个明明拥有几十万军队,却只带了几千人来殴打董卓的家伙。也许真的没有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仅仅局限在一统江山的层次上。

    是的,如果说别人的志向比这还够人,那他潘凤是不相信的,但如果讨论的对象是苏宁,那他潘凤门有不相信的道理,因为他知道,苏宁的事业早就已经跳出了华夏大地。

    所以他的回复是:“你说的没错,开疆拓土的确是莫大的功劳,但移民这件事情……”

    “移民实边而已。”项羽将最后一丝羊肉也吞了下去,然后忽然焕发出一股雄霸之气,不容辩驳的说道,“难道要让我们好不容易夺到手的土地,重新被那些蛮夷占据吗?只有让华夏苗裔在那里繁衍生息,他们才会成为几百年之后的中华故土。辰州立国之时我掌握的土地,只不过是在商朝的基础之上略有增加而已,但是等到秦王一扫六合之后,那划分出来的36郡,可不仅仅是十几个周王朝那么简单。这几天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当然是最边疆的大规模开发,虽然是通过分封制实现的,而且本家诸侯基本上就没有成器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大规模的开发,让华夏迅速占据了广袤的领土。我家主公如今要做的,这也是类似这样的事情,他要将中华故土的面积,再次翻上十倍不止,虽然他现在还没有儿子,但我相信他也不会拒绝分封异姓王,因为他向来不喜欢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潘凤毕竟是曾经和苏宁交流过的人物,听项羽这样介绍一番,便立刻明白了苏宁的真正部署,但包括韩某人在内的其他人,却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宏伟的构想,所以他们立刻陷入了目瞪口呆之中,待到潘凤注意到他们的神情之时,似乎才注意到他们和凉州体系的认知差距,这让他这个原本大大咧咧的人,也开始担忧起主公等人的未来境遇。

    不过项羽却仿佛不把这类担忧放在心上,他趁着潘凤出神的功夫,悄无声息的将对方还没有吃完的,几只鸭子抓了过来,三下五除二就塞进了嘴里,然后鼓动着腮帮子大口咀嚼起来。

第429章 记两三年里的两三事—8() 
    

    结束了这场会谈之后,项羽为他们一行几人安排了住处,并将赵浮所率领的那一千多名精锐士兵塞进了自己的营寨之中。

    赵浮原以为项羽是准备吞并自己的部下,但当他进入营寨之后才发现,对方似乎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做,就在他们把强弓硬弩当做是杀敌利器的时候,对方已经开始换装一种让人啧舌的新式武器。

    砰的一声响,远处的稻草人应声而倒,而近处的士兵们则传出了一阵阵欢呼声,显然他们觉得发放到手中的这类武器非常合用,倒是和赵浮一起进入军营的项羽,露出了一副苦笑的神情。

    赵浮先是惊讶于这种怪异武器的威力,而后就对项羽的表情感到好奇,于是他开口问道:“将军为何有此感叹?”

    却见项羽抬起手指向士兵们手中握持着的几根铁管,说道:“由此利器,纵有西楚霸王之勇,亦敌不过三岁小儿弯动手指。”

    赵浮吓得浑身一个激灵,吃惊的看着依旧在感叹的项羽。无论这个家伙是不是曾经的西楚霸王,似乎都不该发出刚才的那句感叹,但事实却给赵浮结结实实的上了生动的一课,就刚才的那一幕来看,只要能够瞄准,的确可以令一个三岁的小孩,轻松杀死一名一代武将。换而言之,属于武将们的时代,或许要就此结束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当明朝出现大规模火器军队之后,那些曾经在战场上好勇斗狠的人,的确慢慢的失去了原有的位置。那位在青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戚继光,凭借的也不是单兵的作战能力,而是在火器方面的大规模投入,以及在训练方式的大胆革新和辛苦付出。

    这一点从他的军事著作就可以看得出来,在以前的时候,人们都更加重视谋略,所以像孙子兵法这样的东西才能大行其道,在宋朝的时候,涉及到国防的著述更是层出不穷,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宋朝的国防态势。等时间来到明朝,更多先进的武器开始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人们的观念才终于发生了改变,于是终于有人把问题的症节投放到了练兵的方法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转变,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各种新鲜武器的出现,让原有的练兵办法不再合用。

    那个时候发生了家庭大乱,也为明朝的士兵们带来了各种新的挑战,至少乌克兰使用的各种新式武器就不是他们所习以为常的。

    朝廷想要得到一支有战斗力的力量,就必须革新训练的方法,这也是戚继光那几本练兵专著的出世原因,但这一点并不能掩盖各种新式冷热兵器给士兵素质带来的更高要求。

    所以那个时候的统兵将领,并不在擅长单打独斗为能事,更不会将那些文人墨客们所推崇的计谋当作重点,反而是把练兵作为重要的技能。

    这就是武器的迭代为降临带来的变化,其实到后来,练兵这种事情,也慢慢的不再是将领美的职责,他们更加推崇指挥艺术,各种需要定量计算的东西,成为了他们取舍的重要参考,而不再是笼统的所谓计谋。

    于是战争又回到了熟悉的孙子兵法的控制范围之内,就连美帝的海军陆战队,也把那玩意儿人手一本的揣在身上。

    但那毕竟是后来的事情了。

    别说下雨,对那些事情一无所知,就连苏宁也在犹豫,要不要把自身的生产力发展到那一步上,要知道步子迈得太大了,是容易扯着呢,更何况,如果发明了容易操纵的武器,反而有利于敌对势力掌握他如今自己的扩张速度实在太快,金立已经出现了很多表面臣服在私底下,却不知道在做些什么的势力。如果让他们通过表面的臣服,骗取到这些厉害的武器,那对于整个体系来说都是一种致命的威胁。

    所以苏宁看来,最发枪已经是他们目前所需要装备的极致了,除了负责警卫的几支精锐之外,苏宁不认为有必要为所有其他军队在列装更加先进的武器,当然科研工作是不能放松的,毕竟还有很大一部分利益牵扯到民用,而且他们还需要用这种方式来拓宽外边的市场。而这些也不是夏雨等人所需要担心的。

    所以项羽的工作是非常悠闲的。

    但他的思维却并没有因此停止,至少各种各样的观察和学习都在过去比较空闲的时间里运行起来,所以苏宁如今的凉州体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他也是比较了解的,甚至他还研究起来,与他并没有什么缘分的科学技术,虽然那粗壮的手指,在各种化学试剂面前总是颤颤抖抖,惹得其他两人哈哈大笑,但这样的一代西楚霸王,也着实与历史上有了迥然不同的差别。

    这种差别让他更加意识到某些东西的珍贵之处,当然也能更加意识到某些工具的危险意义。

    像他这样凭借自身的吴勇在战场上厮杀的人,恐怕以后就要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了,就连那个坐在洛阳城里的关羽,恐怕也将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如果不想就这样走进历史的长河之中,慢慢的被那些召唤初期根本看不上的东西淘汰,那他们所能做的就是了解他们,然后把它们用到自己熟悉的战场上去,那些所谓的科学家们,其实都有一组巨大的短板,那就是根本不了解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动态,无论是士兵们的心理,还是在床上的形式。

    换而言之,到哪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你从工业园区里送出来的时候,他们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之中,而这一环节如今依旧掌握在他们这群冷兵器武将的身上。让他们如何在战场上发挥优势,依旧是他们这个群武将们的权利,如果某样东西不合他们的心意,让他们也可以硬着头皮给顶回去,将这些哪怕已经批量生产的玩意儿,再打回到理论科研的环境当中去。

    说起理论知识,他们其实也已经掌握了某些有意思的东西,鉴于他们更了解战场上究竟需要怎样的东西,所以他们也动不动的就会向苏宁提出一些意见,虽然这些意见显得非常粗俗且宏观,但不幸的是,军事将领们的要求,往往会得到宰相大人的铁血主张,甚至有很多科研项目,都不得不因此而调转方向,值得庆幸的是,这位宰相大人相当了解科研进程和技术发展的规律,所以绝大多数掉头的项目都没有因此而蒙受意外的损失,反而误打误撞的,发明了很多其他有用的东西。

    后来就连那些根骨不化的科学分子们也注意到,这些来自前线的将领们,或许已经通过他们自身的学习掌握了部分科研流程的权利。

    这显然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奈何对方已经催着他们自高自大的时间绝起了。

    赵浮还不知道周期性的武将们,如今已经不把注意力放在训练士兵上来,因为他们早就已经在某些高人的指导之下,打造出了训练士兵的宏观制度。

    各种各样的格斗教官,军事器械教官都为已经充斥在体系的各个军营当中,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来自高等教育的必然产物,这是各级将领们都不曾想象的,于是他们也开始从高等教育当中获得能量,项羽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一个。

    其实秦武王嬴荡他们也有着类似的经历,只不过这个大块头来说,他的智商就明显不够用了,要是比起那位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纣王陛下,那他就只能剩下望尘莫及的份儿了。

    可是他仍然还不想放弃,所以依旧经常拿着书本到处晃悠,虽然看不明白,而且心态越发的焦躁,但他却始终坚持着不肯放弃。

    于是闲来无事,到处晃悠的韩馥等人,就看到了这样一位传说中举鼎而死的秦武王嬴荡。

    这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此人手中捧着的书对于凉州体系的重要意义,而只是顺着自己曾经的好奇,凑到对方面前,轻轻的打了个招呼,然后一脸好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