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王玄策所说,如今在位的楼兰王,对于他的到访十分不满,不但拒绝将他放入城中,而且还用刀斧威胁他的人身安全,王玄策虽然据理力争,并且强调自己是为了和平的目的而来,而且还准备带给楼兰国的王公贵族,以及这里的平民百姓,以更加美好的生活,但楼兰王却对他的目的,持有怀疑态度,而且,基于这种怀疑的态度,以及楼兰王年少气盛的特点,他的态度不但强硬,而且非常没有理性。

    “主公,楼兰王虽然强横,但国中尚有王太后在,如果您还相信我的话,我愿意再次出事,去劝说王太后,通过她来影响到楼兰王的决定,或许这件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不至于让两国刀兵相见。”

    苏宁听到王玄策这样说,本能的觉得有些不妥,此人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要不然以他的传奇经历,早就已经名闻中外历史,可苏宁最有求学多年,又在大学中执教多年,自然知道,越是重要的人物,会出现在月低级别的教科书里。可王玄策这个名字,中小学的教科书里是不会提到的,一个在异域扬威的人,竟然没有出现在国际化浪潮的中国教科书里,这难道不令人感到惊讶吗?

    苏宁知道,此人在从印度得胜归国之后,为唐太宗仅见了几位炼药的发番邦人物,从此为一代圣主的莫名死亡,贡献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像这样的人物,如果纵容他出现在教科书里,那才是对孩子们巨大的不负责任。

    总结一下,这个人虽然经历如同传奇,但性情却十分投机,他之所以甘冒奇险,远赴万里,以一人之力鼓动如簧之舌,从唐朝邻国盟友那里借来7000骑兵,而后灭掉一个印度古国,主要还是想要在政治上投机,所以,他才会在回国之后,选择一条投机取巧之路,希望帮助皇帝达成长生不死的愿望,来引起他的重视,并获得政治地位上的提升。

    那么这种政治投机者的话语,真的能够相信吗?苏宁当然是不肯相信他的,于是,他并没有给他再次出手的机会,反而直接向西北方面军总司令章楶章质夫下令:“集结军队,进攻楼兰!”

第252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破了楼兰还不还—3() 
收到来自苏宁的命令,很快就被传达到了章楶章质夫的手中,只是这位方面军司令,却并没有急于发动进攻。虽然他和苏宁一样,并不同意梁州大本营一举消灭剩余36国的建议,但他的思维比苏宁还要保守,他认为,应该首先经营好已经占据的哈密地区,和已经归附的高昌国。而且,在这两个地方采取的方式,最好有所差异,高昌国应该怀柔优抚,让其他的西域国家看到,大汉朝廷,至少是他凉州牧苏宁,在西域推行的,依旧是当年的王化之道,而在哈密地区,对于不肯臣服的部落,尽量采取严厉的打击手段。

    但苏宁对他的战略部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甚至他都不准备理解这位战略大师的具体想法,因为这个想法,带着浓烈的11世纪封建色彩。

    依照苏宁的安排,在哈密地区这个部落相对松散的区域间,都要采取的措施应该是加强与他们的经济联系,这样一来,他们才能更好的融入凉州的体系之中,而在高昌地区,虽然这里在名誉上已经归附,但高昌国的国王,一九实际掌握着国内的大多数权利,如此以来,就会留下一个严重的后患,那就是当大汉朝廷强盛的时候,高昌国自然会成为大汉朝廷的一个附属国,但如果大汉朝廷不在强盛,那么,这里将会成为削弱大汉朝廷的另外一个隐患。

    这样一来,大汉朝廷将会有更快的速度滑落到衰微的轨道之中。

    苏宁可不准备让自己的两种,向大汉朝廷养埋下将来衰败的伏笔,所以他要将这个衰败的加速器,也就是所谓的记名制度,从根本上予以清除,换而言之,他想采取的措施,就是类似于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

    但是无论哪个朝代的改土归流,都需要这个朝代的中央政府,在当地土司的治理范围之内,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但苏宁所代表的凉州地区,在这遥远的高昌国里,却是不但缺少威望,而且也没有与任何家族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这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很多不利的事情。

    我送您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他就不准备到高昌国继续原来的统治方式,高畅的过往可以不从自己的王位上走下来,但手中的权杖必须移交给凉州体系,否则,他在凉州体系之内,将无容身之地。

    苏宁甚至已经为高昌国想好了一个非常好的结局,他准备在高昌国境内推行君主立宪制度。

    当然,这现在只不过是他的一个设想而已,毕竟,如果君主立宪的风尚开始在西域地区流行起来,他有可能传播到苏宁所掌握的凉州地区,而那里是苏宁的根本之地,更不幸的是,在那里还生活着很多来自后世的民主人士,他们虽然作为创业者已经为凉州的体系贡献了很多属于自己的力量,但是,如果他们将不合时宜的政治制度,带到东汉末年来,那么苏宁将面对的,就是一股可能失控的洪水猛兽。

    苏宁还不希望那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他的这个方案并不能急于拿出来,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有别的替代方案可以执行,比如说直接颠覆掉高昌国王的政权,但高昌国王这几天的表现,似乎是对凉州方面极其恭顺,如果就这样,很不利于以后对其他国家的说服。这样只能减缓西域计划的执行速度,反而有可能进一步的影响自己在中原地区的布局。

    但无论怎样,对高昌国采取怀柔优抚的政策,是苏宁断然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并不同意章楶章质夫的策略主张,既然对他迟迟不肯发兵楼兰,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章楶章质夫自然能够感受到来自主公的不满,但他也只能感叹一声,谁让他的价值观念,与自家主公宋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是造成他们两人之间策略差异的根本原因,好在,这种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也要知道,苏宁在军事行动和策略部署上,是给予了他巨大的自主权的,但是,苏宁济南亲自来到了新余,恐怕当初的自主权,就要打上某些折扣了。

    于是章楶章质夫在不情不愿的情况之下,终于率领着自己的骑兵部队,率先踏上了征讨楼兰的征途。

    苏宁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表现出了满意的申请,不过,当他得到进一步的军报之后,却当即开始跳着脚大骂起来。

    这封后续军报的内容,主要概述了章楶章质夫攻破楼兰国的具体计划,这家伙只带骑兵快速奔袭的用意之一,竟然是展开大规模的劫掠行动,这一行动主要针对的,是楼兰王国王城外的那些游牧民。要知道,这样的城邦国家,所以他将主要的财富都集中于城中,但主要的生产却都在城外进行。而城外绝不像成都那样,有着高大的城墙作为保护,于是,章楶章质夫便想出了这样的策略,通过劫掠或者是佯装劫掠的行为,驱赶生活在王城外的农牧民,用最快的速度逃到王城里避难,

    如此一来,他的骑兵队伍,就能够控制楼兰国的绝大部分土地,而土地,是这一时期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掌握这个国家的土地,基本上就意味着掌握这个国家的大多数利益,虽然不能控制这个国家的政权,也不能通过这个国家的政权,控制这个国家的百姓,但是章楶章质夫认为,这个人口还没有超过10万的国家,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广袤的放牧地域,而不在于他根本拿不上台面的人口,故而他宁愿将那些人口吻困在王城之中,让他们消耗那里本来就不多的粮食,也好加速楼兰国的国王重新思考自己的战略。

    相信在不久之后,饥荒就会成为楼兰王城中最可怕的怪兽,它将吞噬很多人生命的希望。而来自仁慈的大宋的西北方面军司令,却只会将香喷喷的粮食在王城周围种满,而不送出任何一粒到王城之中。

    楼兰国,将会以如此悲情的方式灭亡!

第253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破了楼兰还不还—4() 
如此卑鄙的手段,超过了苏宁的预期,故而在他得到这封后续军报之后,便再也无法掩饰自己心中的恼怒,他真是没有想到,那个极具人文气息的大众,竟然也会诞生出这么一个手段毒辣的文官将领,要知道张杰出生在福建,而当时的福建路注最是文教昌盛。虽然福建人在当时的北宋并不被人看得起,但章楶家族,有三人位至宰相,这在科举制度相对完善的大宋,已经是极其罕见的表现。

    而他们家族的官声,比起福建路的其他家族来讲,是要好上许多的,至少,他和他的那位桃李章惇章子厚,在原则问题上是从不曾犯过错的。至少他们不曾像某个叫做司马光的人那样,主张将陕西将士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米脂四寨,归还给他们的敌国西夏。

    这样间接出卖国家的行为,当然立即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然而这个当年的旧党赤帜,单纯的为了反对而反对,以至于将国家利益都抛到一边,只是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想当年王安石发起熙宁变法,并将此人要牢牢的压制在洛阳,恐怕并非是没有看透这位老友心中的自私之处。而事后的情况也果然如此,就挡在他的领导之下,才刚刚江心岛赶下台,曲就陷入了内部的分裂之中,党政的元素,其实并不是从新党当中发起,而是从旧党之中觉醒。蜀洛朔党争,让整个北宋的元祐年间都没有消停下来。剧烈的非我即敌的人身攻击,也延续到了后来的绍圣年间,于是新党上台执政之后,更加猛烈的党争开始爆发,元佑党人被集体打上了耻辱性的标签,苏轼苏东坡更是成为了岭南旅游专业户,但最早开启岭南放逐之路的,却不是他们新党人士,而是在元祐年间执政的旧党。当时他们针对蔡确的放逐,就引发了很多人的担忧,趁着他们内部就有声音控来说,今天你们重开岭南之路,明天走上那条路的或许就是你们。

    谁都没有想到,这样的话,在几年之后竟然一语成谶,多名旧党大臣在绍圣年间被放逐之后,也不再拥有往昔的君子之风,于是,当北宋六贼终于将国家弄得鸡飞狗跳,并且导致靖康之耻之后,主政南方的旧党党徒们,终于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报复,他们几乎全面的否定了北宋民间的变法成果,并且全方位的打压与新党一起崛起的宦官势力,在这种背景之下,文官政治重新掌握了朝廷的基本局面,崇尚边境军供的新党人士,再也没有发挥余热的地方。然而,这些上台的旧党人士们,依旧像他们的前辈那样,将主要的政治注意力集中在内政上,于是它们交相勾结,朋比为奸,勇于私斗,怯于公战,最终沦落到只想在临安杭州偏安一隅的地步,于是,谁在边境上屡立战功,谁就是他们一起口诛笔伐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岳飞岳武穆惨遭毒手,南宋中兴四将之中,也只有庸碌无为之辈,才能勉强的苟活于世。

    至于再后来所发生的事情,几乎与北宋年间的旧党所做的行为如出一辙,韩托胄为了排除异己,树立自己的个人威望,盲目的发起北伐,他就像他的祖先韩琦一样,是个在政治上勤奋投机的无耻之徒,而不是个在国家大业上,能够有所建树的伟丈夫,好男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