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风华路-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就有官媒上门,说是受侯爷之命前来说媒,给她寻了一个特别能干的汉子。

    是真能干,白天在藿香正气水作坊上做工,因为卖力气手速快,已经被侯爷提升为生产小组组长。晚上回到家也不歇息,帮她煮大半夜茶叶蛋。然后嗷嚎一嗓子把她扔上床,昏天昏地弄得她浑身舒服。

    女人活着图个啥?不就是有吃有喝能把孩子养大,床上也有汉子滋润么。

    被她拉着问话的不是旁人,正是田家庄有名的青年田二狗,这小子是田豆豆的亲堂兄,原本是个无赖混子,现在也渐渐成了百姓眼中的大人物。他看了一眼刘氏,微笑道:“这不是要拉我妹夫去树林的刘家嫂子么,怎么你还想着这事啊。小弟也还没结婚,不如你找咱吧。”

    “呸!”刘氏喷了他一脸,结了婚的妇女可不怕荤话,道:“就你也想撩拨老娘,想得美,俺现在已经有人家了。以后除了自家汉子能碰,谁也不行。”

    田二狗嘿嘿坏笑,若有所指道:“那要是我妹夫想碰呢?”

    刘氏微微一怔,不知为何突然有些脸红,眼前恍惚出现一张俊秀少年的脸庞,她呆了一呆,忽然意识到田二狗是在调笑自己,顿时反击道:“若是咱家侯爷想要,我随时都能给他。侯爷是多么珍贵的人,我主动分开大腿都愿意,但是你田二狗不配,想碰老娘除非你投胎转世做我儿子。”

    农村结了婚的妇女就是这般带劲,田二狗直接被噎得翻个白眼,悻悻然不敢再撩拨。

    刘氏见他偃旗息鼓,这才又道:“你刚才说咱家侯爷要走是真的吗?到哪里去?”

    “关外,突厥……”田二狗有些奄奄提不起兴致,垂头丧气道:“朝廷要在关外和突厥人开设互市,我妹夫忠君爱国,自请前去坐镇。唉,真不知道他咋想的,放着家中花花绿绿的生活不知道享受,非要跑去那种苦寒之地受罪。听说上命很急,朝廷只给了十天时间做准备。我刚才之所以在大街上喊,就是要告诉大家提前准备,以后不用来田家庄做买卖了,我妹夫真要走了!”

    咣当——

    一声脆响!

    刘氏手中端着的瓷盆掉在地上摔个粉碎,几十个茶叶蛋咕噜噜在大街上乱滚,然而却没有一个百姓有心思去捡。

    原来咱家侯爷真的要走了!

    刘氏一脸黯然,她多么希望田二狗是在骗她的。可是却也知道这只能是痴心妄想,对方毕竟是韩家侯爷的妻堂兄,这种大事他肯定不会瞎说。

    恍惚之间,她眼前似乎又浮现起那个俊秀青年的脸庞,这张脸她一辈子都记在心里。若不是他,自己也许早已流落街头,若不是他,她的孩子或许早就饥饿而死。

    一个卖茶的汉子忽然将茶摊猛然掀翻,大叫道:“日狗哈的,离了侯爷咱们能干啥?没有侯爷发展庄子,俺田老三还在土地里刨食吃,哪能在家门口悠闲卖茶,一天就挣上百文,三个孩子都能送到私学上念书。俺决定了,砸了这摊子跟侯爷走,这辈子俺只认定他,侯爷去哪俺去哪,别说是去边关之地,就是到天边俺也不皱一下眉头。”

    一语惊醒梦中人,许多百姓忽然眼中一亮。

第136章 十万百姓闹长安() 
“对啊,咱家侯爷要走又如何,大家跟着一起去不就行了。”刘氏仿佛瞬间恢复了精气神,她伸手轻撩发丝,对卖茶的田老三笑道:“有侯爷翻天覆地的手段,就算去了关外不毛之地,不用多久也能变得繁华。”

    她也顾不得地上散落的茶叶蛋,急匆匆转身离开,一边走一边还道:“我现在就回家收拾,还要通知娘家人也一起。只要跟着侯爷,去哪里都能过上好日子。”

    这女人虽然是个村妇,但她的决断竟然比男人还强。许多百姓还只是心中意动之时,她已经急于回去打点行囊了。非但如此甚至还想到了要通知娘家人。

    那个开茶摊的田老三也反应过来,失声笑道:“我还在这里砸什么摊子,赶紧回家收拾东西才对,顺便也要通知几个亲戚,大家一起跟着侯爷才好。”

    对,跟着咱家侯爷一起走,只要侯爷在,到哪里都有饭吃。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他们不听你忽悠,也不信你欺骗,他们分辨事情对错用的是心。

    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跟谁!

    刘氏不是第一个,田老三也不是最后一个。只因田二狗在大街上喊了一嗓子,无数百姓直接撂下了摊子,本村的直接回家打理行囊,外庄的赶紧往回奔走。侯爷只有十天时间准备,若是赶不上他离开的时机,肯定要后悔一辈子。

    这一日,风云涌动,震动了整个长安。

    泾阳侯韩跃要走的消息宛如狂风席卷,通过百姓口口相传不断散播,越传越远,越传越远。

    第二日,三千百姓奔赴万年县衙,要求开具移居户引,他们要跟着泾阳侯走。

    第三日,一万百姓蜂拥而来,县衙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如此之众,负责田户移居的衙役累死也忙不过来,许多百姓便席地而坐,在衙门口排起了长龙。

    第四日,不止万年县开始出现移民风潮,长安县也百姓扎堆。白天办理不完,百姓们就要求县衙晚上赶工,甚至自发抬来桌子摆在县衙门口,点起灯笼火把,照的黑夜如昼,负责办理移居户引的衙役不用回家,自有百姓给带来各种吃食,困了就在桌子边眯上一会。

    待到第五日,移民风潮终于发展到极致,竟有不下十万人要开具户引,这样大的数字别说是两个县衙人手不够,便是整个长安所有部门的办事员都抽调来也不成。偏偏唐代并没有限制百姓移居的法令,两个县衙想要推辞都没有借口。

    面对这种情形,万年县令也唯有仰天一声长叹,一边催促衙役加快速度办理,一边飞赴皇宫上报。

    能不上报吗?涉及十万人移居,整个关陇之地才多少人口,。泾阳侯这一走不打紧,竟然有如此多百姓要追随,这是何等巨大的影响力。历史古往今来移民潮,似乎只有帝王才有这般本领。

    刘备也只驱动五千百姓相随,曹操屯田之初也才两万民夫,泾阳侯一介少年,短短半年竟有十万百姓认可,这等震撼壮举不说后无来者,至少前无古人了。

    风云涌动,震惊长安。

    民心自古就是最宝贵之物,无数门阀翘首以盼,五姓七家咬牙切齿,若是这等影响力属于他们的该有多好,那个小子年龄都还未及冠,他凭的什么?

    有人羡慕,有人不爽,有人深思。

    然而这一切都当不住百姓的热切,涉及十万人之事,没有人敢跳出来摆弄阴谋诡计,羡慕也罢,不爽也罢,都只能远远在一旁看着。

    曾经少年性嘻哈,行为浪荡人欲杀。忽然潜龙随风起,一日抽空长安家。

    真的是抽空长安家,大唐立国之初,整个长安周边也不过才百万户。韩跃这一番要走,直接有十万百姓自愿相随,等于十户减一家,虽说抽空是个夸张说法,但也让长安两大属县的县令头疼不已。

    但是他们不敢阻拦,也无法弹劾找韩跃麻烦!

    开通互市已确立为国策,为此事皇帝最近已杀了不少人,况且人家泾阳侯也没有鼓动别人追随,完全是百姓自发的行动。

    只能上报,让皇帝定夺……

    ……

    “你说什么,十万人要离长安?”李世民也是同样震惊,昨天上报的数字还是一万,今天就变成了十万,这个暴增速度连皇帝都有些眼晕,怔怔半天才忍不住道:“朕真是没有想到,那小子竟有这般本事。”

    此时并不是朝会时间,他接到的也是万年县和长安县密报奏折。那个负责递送奏折的密谍乃是百骑司之人,他同样很是震撼,低声道:“陛下,十万人这个数字只多不少,如今那万年县和长安县俩个衙门已经被百姓围了个水泄不通,县令焦头烂额,急需陛下定夺该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李世民陷入沉思,他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便在这时,忽然听得有人在帘子后面道:“放百姓走,十万人也好,二十万人也好,只要他们愿意跟着泾阳侯,一律放他们走。”

    说话之间,长孙缓缓从宫闱里走出,她先是向李世民行了一礼,随后接着道:“陛下,如今不是朝会时间,这里也是臣妾的寝宫,既然您在这里接听了密报,臣妾就有进言的资格。”

    长孙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她一生只躲在后宫相夫教子,从来不曾干预朝政。但是今天,她为孩子破了规矩。

    李世民面上阴沉不定,他是千古有名的雄才大略帝王,从来都是公私分的很清楚。一边是十万百姓抽离长安的阵痛,一边长孙皇后为了孩子破规矩力挺,这一次公与私真是委实让他难以决断。

    “陛下!”长孙皇后再次开口,一脸坚定道:“那孩子从没得到过父母任何的赐予,臣妾深痛他的可怜,若您不同意他带百姓走,臣妾便随着他走。”

    不同意他带百姓走,臣妾便随着他走……这话已经很有几分露骨的意味,地上跪着的那个百骑司暗谍浑身都在打哆嗦,偏偏他的反应却刺激了李世民,皇帝终于下定了决断。

    “也罢!”李世民猛然一咬牙,挥手道:“你去告诉长安、万年两县令,让他们大开方便之门,凡是愿意追随泾阳侯离去之人一律不用办理移居户引,待到关外建立互市衙门再行后补。”

    那个暗谍长吁一口气,连遵命都来不及说一声,急慌慌的便逃离了寝宫,今日所见之时,他一辈子都要烂在肚子里。

    李世民冲着长孙道:“先是朕的宝马拳毛騧,后是给他十万百姓,观音婢这次可满意了。”

    皇后温柔一笑,忽然上前抱住丈夫的臂膀,轻声道:“臣妾该死,溺爱孩子。不过他受了十五年的苦,我只是想让他在离开时之时感到母亲的一些温暖。陛下啊,咱们当年那般做事,欠这个孩子实在太多太多了。”

    李世民微微一怔,忍不住轻轻拍了拍长孙,他转头看向皇后寝宫门口的一株秋海棠,意味深长道:“你这个愿望会达成的,朕答应你,等他临走之时必要让他万众瞩目,意气风发……”

    我的嫡长子,我怎能不疼?

第137章 朕要让他做关外王() 
李世民为何说让韩跃临走之时万众瞩目,原因很简单,他答应了长孙让韩跃带十万人走。

    这其实是一种默许的放任,允许韩跃发展自己的势力。

    为什么?

    因为唐朝的军事制度是府兵制。

    府兵在平时是耕种土地的农民,在农闲之时集中训练,在战时从军打仗。而且参战之时武器和马匹朝廷完全不给,必须府兵自己准备。

    府兵一般采取十丁抽一的方式,在战时最高可以达到三户一兵。这个募兵的方式非常牛逼,等于大唐随时能拥有人口基数十分之一的军队,而朝廷的付出却很少,只需要在设立训练府兵的折冲府便可。

    此次关外开通互市,必然要进扎驻军,这个募兵的权利会给谁?毫无疑问是韩跃。

    这也是李世民一开始不同意的原因。

    十万百姓,即使采用十丁抽一的方式募兵,那也能得到府兵一万。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大,但是唐朝的玄甲军才多少人?三万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