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风华路-第5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说的有些不要脸,然而韩跃心中却升起伤感,他听懂了,也听明白了。

    冯盎这话说的是他早就等着韩跃开岭南,然后立马举家投奔过来,这老人乃是李渊亲封的国公,投奔过来肯定要给封赏和厚赐。

    老人自己不在乎封赏,但却急急娶了三十多个女子,岭南这边娶了女子就要照顾女子后面的部族,这老人是想借韩跃的能力多养一些百姓。

    至于那些生出来的孩子,甚至很可能不是冯盎自己的娃……

    也许那些女子暗地里都有丈夫,只是挂个名号嫁给冯盎,然后借用这位老人的投奔大义,以此来让韩跃帮助牧养部族的族民。

    天子有庇护万民之责,但是庇护的时候也分远近亲疏,岭南百姓毕竟远了一层,所以这位吴国公才出此下策。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目光忽然显出回忆之色,喃喃道:“当年大隋之时,老臣也是朝堂里的霍霍战将,曾随炀帝东征高丽,曾在东夷跃马扬鞭,然后天下渐渐战乱,臣不想和中原同族厮杀争抢,于是迁护一批百姓来此!我不想打天下做皇帝,我只想看着麾下的子民们吃饱喝足,母亲不会因为儿子战死哭泣,老人去世有子孙给穿衣送终……”

    韩跃不由点了点头,心中渐渐对这位老国公生出钦佩之情。

    要知道当年冯盎便是大隋的紫金光禄大夫,而且还是左武卫大将军,手中有赫赫兵权,麾下也人才济济,此人最初的实力和地位比李渊还要强盛,堪称大隋朝堂里的巅峰人物。

    如果他也参加涿鹿中原的战事,那么隋末就不是十八路反王那么简单,应该变成十九路反王才对,那样百姓死的也许会更多。

    但是这位国公不忍举起刀兵和同族厮杀,所以他选择带人避到了岭南,来岭南等于是自我流放,这等举动不啻于民族大英雄。

    韩跃忽然手臂一抬,满脸郑重道:“吴国公,地上凉,你我今日初见,该当促膝长谈,你先站起来吧,有什么话咱们慢慢说……”

    这等于是认可了冯盎,再不把对方当敌人的意思。

    哪知冯盎不但没有站起来,反而噗通一声改单膝跪地为双膝跪地,猛然重重给韩跃行了磕头大礼,口中发出呜呜呜呜的痛哭声。

    磕完头后,仍旧跪地不起,不过却伸手使劲擦了一下眼睛,抬起头来直直看着韩跃。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国公昂首挺胸,口中忽然大呼道:“陛下啊,求您伸一把手吧,岭南太穷,吃不上饭啊。老臣是个武勋出身,领兵打仗可以,治理领地不行,一晃眼三十多年过去,我当初来的时候什么样,现在几乎还是什么样!陛下,老臣代表岭南九百七十万穷苦百姓,求求您了,我们要融入华夏帝国,我们要做能吃饱饭的子民……”

    韩跃怔了一怔,忽然翻身从马背跳跃而下。

    他一路龙行虎步过去,双手郑重把冯盎搀扶起来。

    冯盎眼角明显带着湿润,满脸渴盼继续看着韩跃,忽然又开始老泪垂垂,哽咽道:“追随我来的百姓们天天饿肚子,当地的土著同样天天饿肚子,陛下您知道老臣为什么发疯一般娶老婆吗?我这是给自己压力啊!每多娶一个女子,我就告诉自己要努力照顾好她们的母族,臣三十年时间娶了一百多个老婆,可惜再也没有能力多娶一两个。”

    这是一位真正为国为民的大贤……

    可能搁在后世很多人觉得太虚伪,但是搁在古代这种胸怀苍生的人物确实不在少数,每个时代都有那种只要看到百姓吃不饱,他心中就会觉得自己是愧对民众的人。

    可惜后世之人被金钱蒙蔽双眼,已经很少有这种悲怜苍生的人物,据说港岛那边有个姓古名天乐的演员很不错,自己背着骂名去接一些烂戏,只为了能多拿点片酬做善事。

    那个姓古的演员默默无闻建立很多希望小学,然而从不四处宣扬自己做了什么,反而每每看到有山区孩子吃不饱饭,这个姓古的演员会默默流下眼泪。

    ……

    ……

    冯盎还在满脸渴盼看着韩跃,似乎因为等的时间有些久,始终不见韩跃点头答应他,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国公脸色有些黯然。

    他忍不住想去拉一拉韩跃的手,举到半空却又颓然放下,口中轻轻哀求道:“陛下,真的不愿意帮忙吗?我们不求跟您享福,只求跟您不会饿死,百姓有口饱饭,活着就很满足了……”

    韩跃眉头微微一皱,沉吟道:“吴国公说的这些话,朕听了总是感觉有些匪夷所思。朕带人来此也算领略了岭南之苦,吃饭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但也不是说不能解决之事,国公你坐镇岭南三十载,难道没发现此处遍地都是财富么?”

    韩跃说到这里停了一停,猛然伸手一指南方,沉声对冯盎又道:“往南不远就有占城稻,只要移植过来推广民间,一年最少可以收获三季粮食,随便种上几年,保证填满粮仓。岭南靠海,海里有的是鱼,结网随便可以捕捞,岭南多山,山中富产水果,只要发动百姓采摘,如何也没有饿死人这种说法吧。”

    他目光炯炯看向冯盎,最后语带深意道:“朕初来乍到都能弄到粮食,怎么你坐镇三十年还要饿死人?”

    冯盎呆呆滞滞傻住,好半天才喃喃道:“占城那地方臣去过,到处穷的叮当作响,压根没见过能收获三季的稻米啊?至于海里捕鱼?陛下啊,人不能一年四季总吃鱼,老臣曾经为了节省粮食连续吃了三个月,结果吃到最后再也无法忍受,一闻到鱼腥就想吐……”

    说着长叹出声,苦笑看了韩跃一眼,满脸无助道:“臣是武将,性格坚韧,但我吃了三个月已经坚持不下去,倘若换成普通百姓,他们连一个月也无法坚持……”

    韩跃愕然一怔,突然觉得自己闹了大笑话。

    他恍然记起占城稻这个时代还没被发现,那种稻米确实能一年三季收获,但是如今还待在占城的荒地里当野草。

    鱼的问题也同理,岭南由于土著杂居,中原人来此之后很容易被土著化,曾经的烹饪本领渐渐就失传了。

    这时代别说岭南,就是中原之地也不怎么吃鱼,因为缺少烹饪手段和各种作料,所以无法祛除鱼虾的腥臭味道。

    吃是肯定可以吃,但是开水煮鱼很少有人能连续吃一个月,就算能吃一个月,能吃两个月吗?

    三个月呢,一年呢,十年呢?

    所以岭南虽然鱼类资源丰富,但却不能成为百姓的主粮。

    冯盎忽然噗通一声再次跪地,大声又道:“臣祖籍是高州人,骨子里也流着汉人的血,陛下您说的稻米和捕鱼是不是有特殊路子,还请搭一把手救救百姓吧。”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国公为了百姓几次下跪,全然不在乎自己乃是和李渊一个时代的人物。

    ……

    ……第一更到,3200字,标注一下,冯盎这个人历史上确实是民族英雄,在隋末战乱的时候带人去了岭南,然后世世代代帮汉人坐镇那里,对于民族统一有巨大贡献,堪称一位真正的大英雄。

    b

第787章 九百多万人口,这可是一笔大财富() 
    他不断苦苦哀求道:“陛下您是没看过岭南有多苦,中原只在灾荒之年才有人饿死,但是这里却年年月月每天每日都能饿死人。臣已经老了,再也没能力给百姓找吃食,但我临死之前不能瞑目,我要给岭南百姓找一条吃饭的路……”

    说着猛然抬头,目光炯炯看着韩跃,大声疾呼道:“陛下建立帝国,该当庇护万民,您横空出世十三年来,中原百姓的日子简直一天变一个样,臣早就盼着了,臣早就盼着您过来。我们也是汉家子民,渴求陛下垂怜牧养。”

    他生怕韩跃嫌弃拖累,急急又拿出一些说辞,大声再道:“七年前陛下和吐蕃战于剑南道,老臣听了之后立即亲率骑兵前往支援,可惜山路难走时间耗费,结果还没进入中原战事已经完结,臣那次跪在中原和岭南交界的地方仰天流泪,咒骂老天爷没有给我归顺的机会,如果那次臣能赶上,岭南早已是陛下的臣!”

    韩跃心中一动,想不到这里面竟然还有这等隐秘。

    七年前那一次,大唐可不止剑南道有战事,同时还有西域诸国和西部草原两处战事,再加上国内世家联盟叛乱,当真有举世皆敌的味道。

    但是谁又能够想到,在这贫苦撂倒的岭南之地竟然有一位汉人老国公,听到消息想也不想就尽起兵马想要支援,这才是骨子里留着国家大义之血的真英雄。

    韩跃再次将他搀扶起来,忽然转头看向后面人头密集的地方。

    今日冯盎带领了二十万骑兵,但是薛仁贵却汇报说足有百万人马,其实哪里是百万人马啊,入眼一扫只见到处都是黑猴子一般的人。

    密密麻麻,人潮人海,绝大多数都是岭南土著,但也有不少一看就是汉人血统出身。

    韩跃一脸若有所思,忽然低头对冯盎笑道:“吴国公这是逼宫啊,不管不顾直接聚集百万人口过来,你这一手可玩的漂亮,让朕想杀都无法举刀杀。”

    冯盎讪讪一笑,老脸微红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陛下的西府三卫天下无敌,别说老臣没有百万兵,就算有也一样是挨揍的货,臣今日带来二十万骑兵是为投奔,效忠筹码就是陛下帮臣养育岭南的民……”

    韩跃再次放眼一看,笑眯眯道:“这人数可不少啊,怕是有一百五十万吧,等等,拖家带口,还有小娃,好家伙,吴国公,你今日最少迁徙了两百万人口来。”

    冯盎搓了搓大手,面色尴尬道:“陛下,不止,这只是第一批,岭南有九百七十万人口,臣想全都麻烦陛下了。”

    韩跃怔了一怔,面色极其精彩。

    这个时代,牧养百姓意味着责任,如果能力太差,很可能会被拖死。

    但是牧养百姓同样代表着机会,一旦抓住了那就是冲天之势。

    当年他携带百姓出关,李世民只不过给了十万百姓,结果世家大族个个眼馋,哪一个暗地里不是流口水。

    现在却有九百六万岭南百姓,直接被冯盎率领着全来投奔,如果再加上大唐迁徙而来的五百万众,韩跃已经有资格堂堂正正做个大皇帝。

    有国土,有子民,只需要不断繁衍发展,今后谁还能阻拦住华夏帝国的路?

    周围那些国公同样面色精彩,刘弘基忍不住就想哈哈狂笑,结果被李勣眼疾手快狠狠盯了一眼,吓得这货赶紧用手捂住嘴。

    旁边老程偷偷一拉秦琼衣袖,压低声音道:“二哥,陛下这次算是发了,连空手套白狼都不曾使用,直接就有九百七十万百姓投,啧啧啧,发了啊……”

    秦琼轻哼一声,压低声音呵斥道:“闭嘴。”

    韩跃突然放声大笑,道:“啊哈哈哈,吴国公,朕今日起床听到喜鹊叫,果然真有喜事来。好得很,好得很,你不是要养民吗?这岭南之民朕帮你养了!”

    他用手使劲一拍冯盎肩膀,目光炯炯扫视远处的百姓们,大声道:“九百七十万又如何,只要成了华夏帝国子民,朕保证不会饿死一个,去他妈的岭南疾苦,你们且好好看着吧,看朕是如何在这片疾苦之地弄粮食的!”

    冯盎顿时大喜,忍不住又想大礼参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