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枕山河-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他终究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一直都没有表露出任何迹象,也没有任何动作。近来,让他渐渐坚定自己心思的原因,那便是陛下的态度。

    陛下最开始用夏彦为内阁首辅,是因为夏彦是前朝的礼部尚书,门生极多,那时天下刚刚平定,他需要一个有才之人来坐这个位置,也需要一个有名望的人,来吸引天下士子,夏彦是最好的选择。

    后面效果达到之后,若是寻常情况其实就已经可以不再用夏彦,可偏偏夏彦脾气虽是又臭又硬,工作能力则是极强,陛下紧缺信得过的文人,夏彦这臭又硬的脾气保证了他不会和权贵们走到一起,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但随着陛下一点点的布局,包括设立都察院,增设禁军二卫,他对朝廷的掌控力正在慢慢变强,而古板的夏彦则一直对陛下的诸多改制极力反对,正在渐渐成为他的阻碍。

    因而近些年,陛下看夏首辅的时候越来越容易皱眉,越来越容易不满,这些岳淞都看在眼里。

    可他还是不敢,不敢出手,不敢开这个头,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开这个头。

    直到今天,他觉得机会终于来到了。小林公子就是他用来攻击夏彦最好的武器。

    作为非权贵派系,岳淞对于这个言官体系虽然觉得很是惊诧,但还是比较支持的。而他也看得通透,陛下一定也是很支持的。

    作为内阁次辅,又是善于察言观色揣摩心思的那一类人,岳淞当然不会像夏彦那样,觉得这个方案荒谬之极,打一个大大的叉上去。

    他心里很是清楚,这言官体系里很多地方简直就是和陛下不谋而合!

    甚至可以说,里面写了不少陛下本来想做,但由于种种事情的限制,最后没有说出口,没有付诸行动的东西。

    这位小林公子的胆子实在是大极了,这根本不是一篇答殿试策问的策论,甚至这根本就不是以学子的身份写出来的东西,而是分明已经把自己放在了陛下心腹之臣的位置上。

    这若是寻常学子敢这么大胆,陛下看到这篇策论就算是下旨砍了此人的脑袋,岳淞也是理解的。

    可偏偏此人和陛下的关系很是硬朗,硬得不能再硬了,陛下看到这份策论,非但不会觉得小林公子逾越,反而会觉得很是感动欣慰,自己这个侄子怎么会如此贴心有才干,和朕想到一起去了!

    而夏首辅却偏偏在这份策论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这就分明把自己拉到了小林公子和言官政策的对立面上。

    反观自己,则是挽救了这份本无法入选前十的答卷,省去了陛下那“怎么没见着林小子的答卷”好奇的一问,你说这林甫入了翰林之后,会到拜谁的门下当学生?

    日后陛下施行起这套言官政策来,究竟是鼎力支持的师生二人讨喜,还是伸着脖子反对的糟老头讨喜?

    只需要轻轻巧巧的把这份答卷截下来,和前十的答卷一起拿去给皇帝过目,其他的事情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多说,陛下心中自然会有决断。

    他岳淞用屁股都能想到,拿出这套方案的小林公子日后到底会有多么夸张的升迁速度,若是将他收入门下,自己取代夏彦成为首辅,难道还需要太久吗?

    终于,一生低调,警言慎行从不搞小动作的岳淞,在周历十四年的四月,做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重大的一个决定,却不知陛下早就做好了准备,等着内阁入局了。

    他只是选了一个时机淡然地起身把画了一个大叉的这份卷子,放在了礼部侍郎旁边已阅那一堆的最下面。首辅次辅都很不看好的文章不必审阅,直接放去等第二天随便排一下次第即可,这是常事,所以没有任何人发觉其中的异常。

    而在场的余下十位阅卷官,也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错过了什么。

第八十六章 选佳卷() 
殿试完的当天就要大致选出前十进呈给陛下,这是工作量很大的一件事情。因而实际上大部分卷子都不会被仔细看完,阁老们稍稍定了基调,后面扫一眼开头,就跟着阁老们画圈叉,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若非如此,日落之后阅卷,也不可能赶在明天日出的时候就招前十的新科进士进宫面圣。

    那么这十份卷子到底怎么选呢?这就要从殿试的座位上说起了。

    殿试按次第排位,会试前十的卷子会放在最上。因为会试毕竟考了九天,考的东西非常全面,比殿试的一篇策论更能够说明学子的真实水平。

    所以会试的前十,也就是前十份卷子,则会被重点批阅,而余下的,就不会看得太过仔细。

    这也就是往年会试前十十有八九会成为殿试前十,只是排名略有出入的原因。

    如果余下的二百九十份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最后礼部侍郎旁边作为前十备选的卷子,不会超过二十份。

    再加上会试的前十,诸位大人都会去稍稍了解一下,到了殿试阅卷的时候卷子不誊抄,虽然名字被糊上了,但细心一些的人大都可以猜出,到底有哪些人被选了出来。

    如果两者文章没有显然的上下之分,诸位大人们不免会想到会试时的成绩,取排名高者为佳卷。

    其实林盎本来也应该作为阅卷官在此批卷,只是林甫参考,作为叔父他想必可以认出自家侄子的卷子,于是处于避嫌的原因他没有前往。

    那是明面上的,但实际上,其实稍微有点心的大人,都能够知道大概选出了那些,只是可能没有那么精确,可以定位到那一篇就是谁作的。

    刚刚开批不久,就起身把卷子放过去未免有些显眼,所以当时岳淞扣下林甫的答卷之后,没有立刻动身,而是一直将它压在下面,等到阅卷批到一半的时候,答得较差的卷子多了起来,这才偷偷地把这份惊世骇俗的卷子放在了最下。

    如此批阅的确是很快的,除了前面的看得略微仔细,后面则是仅仅只看一个开头,就凭着感觉画下圈或叉,怪不得能在两三个时辰内,赶在午夜之前送到陛下手中。

    此刻已经批阅到一半了,可供选择的佳卷已经有了十六份。越往后能吸引住阁老们眼球的卷子也会越少,看这个架势的话,今年能被阁老们看中的学子,仍旧是不会超过二十人。

    夏彦在诸位阅卷管里算是资格最老的,年龄也是最大的,但他却是毫不敷衍,反而显得比任何一个人批阅地都要认真。只是下笔画叉的时候也是毫不留情

    其实诸位考生也明白,虽然陛下说的是朕将亲览,但大部分文章是没有机会入天子眼的。不过就算自己够不到那个层次,若是能吸引几份阁老们的眼球,却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毕竟这官场上的升迁,虽说都要经过陛下批阅,但三品以下的官员调动,根本就是陛下懒得操心的事情,都是由内阁和吏部的人在处理。

    虽然吏部尚书此次避嫌没有去批改,但只要给在场的十二位中的任何一人留下印象,这都是日后升迁的机会啊!

    所以虽然大家心知肚明这入天子之眼是没什么希望的,但还是竭尽全力,按照天子御批的标准在写。

    批着批着,卷子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蓦地,夏彦的动作缓了下来,仔仔细细地端详了半晌手中的卷宗,然后颇为严肃地在上面画了一个圈,传给了岳淞。

    “这篇策论作得颇得我心,不知你可能看出这是哪位学子?”

    几年来陛下极为关注科举问题,但每每避免不了舞弊的事情,因而岳淞很是自觉贴心的,每次春闱放榜后,总是要细细核对一下学子们的姓名和答卷,以帮助陛下筛选有才之人。

    夏彦知道此事,所以看到自己中意的卷子却又不是熟知姓名的前十几之后,便就出言问岳淞。

    虽然卷宗糊上了名字,但阅卷官并不忌讳谈论卷子是谁作答的。甚至往年几次最后选佳卷的时候,大家都是摆明了这份是谁谁的那份是谁谁的,很直接明白地在讨论的。

    因为到了这个阶段,则已经不仅是选拔人才,而是选拔官员了。许多时候,学子的身份如果被认了出来,还有其他许多的方方面面需要考虑。

    就比如朱大学士就毫不避讳地挑出了自己门生袁玮的卷子,而胡大学士也对自己门生江陵的卷子不吝溢美之词。

    而岳淞更是私自压下了林甫的卷子,根本不打算让别人再批阅,最后直接作为第十一份卷子,直接交给陛下亲自定夺。

    夏彦没有参与春闱,所以此刻便问岳淞。岳淞接过卷子之后仔细看了看,他也不是神仙,不可能完全记清这三百学子的特点,只会挑杰出的记。

    好在这位的行文风格和个人理念较为有特点,岳淞稍作思索之后便想起了这位学子的身份信息,便回答道,“这位应当是徐州的柳文长。他的文章行为极具气势,理念大都十分中正刚直。”

    作为殿试官按理说是不得吹捧答卷的,否则容易祸从口出。像两位大学士那样,是自家学生还好,至少知根知底,不说话反而有些虚伪了。

    但对于身份不明的答卷,是不宜做出什么评论的。但夏首辅这等一身正气的人,自然是不怕别人心里腹诽他,也不会有人相信这位老大人会做什么私相授受的事情。

    只见夏彦微笑着抚了抚胡须,语气之中满是欣喜之意,“这等学子,当为国之栋梁!“

    岳淞听着这位臭脾气的大人竟然对这位学生的答卷如此赞赏,不由得有些好奇。拿过来一看便是明白了。

    这策论里对吏治的看法态度,将黑白分得如此泾渭分明,多处表达了按律施为的意思,与夏首辅的理念非常贴合,不由得哑然失笑,在心中说道,“这样的学子陛下怕是不会太喜欢。”

第八十七章 状元卷() 
虽然岳淞不大赞成柳文长的吏治理念,但不得不说柳文长的策论写得是极漂亮的。

    “行文澎湃颇有气势,几问之间的起承转合不留痕迹,一腔浩然正气贯穿全文,一气呵成。的确是张佳卷!”

    说罢并未多想,也打了一个圈上去,这便是第十七份佳卷。

    时间再过了半个时辰,本次殿试的佳卷已经筛选完成,一共一十九份。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从中筛取十份送往皇宫,交给陛下亲览,定夺次第。

    而剩下的九人也不必担心,并不是说没有选中前十送到宫内,他们就白白被选作佳卷了。

    事实上,他们九人和那十位里除去一甲余下的七位其实区别不是很大。

    因为二甲的前七是庶吉士,这其余的九人也是庶吉士,只是他们的排名还需再考究。

    如果其中有三甲排名靠后的人,依然会当选庶吉士,而排名则仍旧是三甲,这便是为何庶吉士并不全是二甲的原因。

    明天陛下面见前十的新科进士的时候,阅卷官会按照庶吉士的指标从余下的学子中挑选,这九位虽然没能让陛下看到,但也算是提前入选了,还是值得恭喜的。

    “此份引经据典,博古通今,当入前十。”,朱大学士毫不避讳地首先拿出了学生袁玮的卷子。这便是本身有才学,朝廷内又有关系的厉害之处了。

    紧接着,春闱第二的孙天文,第七的江陵也被挑选了出来。

    几位阅卷官再定夺了几份,其实仍旧是春闱的前十。按惯例,如果非前十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