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美男子-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次被武氏夸,张昌宗都有种捂裤裆的冲动。危机感真是说来就来,长得太好看也是愁人。

    “哈哈哈哈!”

    却是薛绍笑了出来,低头打量张昌宗两眼,赞同道:“六郎确实长得俊,也比许多小娘子长得好看,在这长安城内,要找比你长得好看的小娘子,确实困难。六郎不算胡说。”

    张昌宗拱手致谢:“驸马叔叔说得对,我这么诚实的小孩子,实事求是其实是我的座右铭来着。”

    瞎扯几句,薛绍转而问起:“李钦让今年也未下场科举吗?”

    有次打猎的时候,薛绍巧遇过带着学生出去采风的李钦让,攀谈过几句。薛绍并非肚中没货的蠢材,与李钦让交谈过后,但并无什么好的交情。

    薛绍问李钦让的事情,显然是在没话找话,其实看他神情便知道心思不在这里。这两年朝廷的政治环境并不好,太后临朝称制,任用酷吏,纵容酷吏们攀扯诬陷以打杀异己,朝廷中,不管宗室还是大臣,几乎人人自危。

    这样的气氛下,作为宗室,薛绍担忧也不奇怪。就连李钦让这样的读书人,看到这样的氛围,也不敢轻涉官场,准备再读几年再下场,毕竟,他的年岁也不算大,不过是二十出头。跟张昌宗说了几句话,薛绍便走了,说是要到他兄长家的行障去,有事与兄长商谈,临走前还带走了薛崇胤。

    说到薛绍的兄长,太平公主轻轻撇嘴,颇有些不以为然,不过却未加阻拦,只是兴趣却减了,脸上淡淡地。

第86章 曲江池畔() 
薛绍半途离开,太平公主也没了说笑的兴致,三郎薛崇简已开始小鸡啄米,便干脆让奶娘抱了孩子入内,哄着孩子休憩一下。

    张昌宗与薛崇秀在一起,两人一起解九连环,一边说话——

    “怎么样?还是没效果吗?”

    两人头碰头的说悄悄话,张昌宗低声问道。薛崇秀状似无意的看看左右,见无人注意他俩儿,然后朝张昌宗摇摇头,以同样的低声道:“不知父亲心里如何想的,似是打定主意在家闲赋,并无出仕做官之心。”

    两个历史门外汉对改变薛绍的命运十分上心,然而在所知不足的情况下,能走的也不过是些常规路线。想说武氏还是爱才惜才的人,薛绍也并非肚中没货的草包,若是能立功显显才华,想来会更稳当些。

    但无奈真是性格决定命运!

    薛绍根本不知道是如何想的,每日里最上心的事情是陪老婆孩子,对做官一副兴趣缺缺的样子,甭管张昌宗和薛崇秀暗示、诱导了多少次,他老人家依旧高卧钓鱼台,每天吃喝玩乐不管闲事。

    薛崇秀在努力了几次,甚至哭泣过几次后,也只能莫可奈何的放手,作为薛绍的女儿,若是薛绍不愿意,她其实也没太多的办法。

    两个穿越宝宝面面相觑几回后,认命的放弃,不再劝薛绍出仕,改而开始给薛崇秀刷人设其实也不算刷,不过是让她把不符合年龄的才华略展露一下。

    就是这么一下,让爱女心切的太平公主两口子就差点儿喜翻了心,以为傻了哑了的女儿,不仅没傻没哑,反而越来越聪明哪里还有不满足的!

    “练声练得有进步吗?”

    “咱能别提这茬儿吗?我跟你讲,不说唱歌我们还是好朋友。”

    说起唱歌这件事情,张昌宗还是没什么改进。在学里把伍先生愁得头发一把一把的掉,感觉在张昌宗毕业之前,他能把自己薅成秃头,戴假发的日子简直指日可待。

    薛崇秀前世是音乐家,虽然不是主业唱歌的,但也通乐理。某次张昌宗又把伍先生给愁的满脸可怜巴巴后,张昌宗的良心终于痛了,决定找专业人士请教。结果找了一圈,最合适的居然是薛崇秀,因为她是唯一听张昌宗唱完一首歌还没笑趴下的人。

    然后,张昌宗就在薛崇秀指导下开始练声。气息很好,不过,还是以前的那个毛病,一开始唱就情不自禁的开始吼,这是本能反应,不是技术问题。

    薛崇秀抿着嘴巴笑,温温柔柔地鼓励他:“你的气息浑厚,就是坏习惯没纠正过来,若是纠正了就能唱得很好。小同志,不要气馁,继续努力!”

    张昌宗翻了个白眼儿,打算跟她掰扯一下唱歌这件事情,正要说话,太平公主从里间出来,一手一个捞起两个小孩儿:

    “母亲相召,秀儿和六郎都去。”

    “太后也来曲江池了?”

    张昌宗好奇的问了一句。这两年武氏会去九成宫,会去洛阳,就是很少来曲江池。偌大的皇宫就她一个主子居住着,皇帝李旦都被她赶出宫外居住,自然比曲江池自在,今日能来倒是稀奇。

    这两年张昌宗跟着上官婉儿学习,经常进宫,见武氏的次数也多。武氏纵有诸般不好,人确实惜才,对聪明伶俐的张昌宗颇有几分宠爱,时不时的把他叫到跟前说说话,有时候还会考考他的文史学得如何,若答得好,还会毫不吝惜的赏赐一番,令张家在朝野之中,分外有颜面,即便是武三思、武承嗣兄弟也对他们家以礼相待。

    “女儿拜见母亲!”

    “秀儿拜见外祖母!”

    “六郎拜见太后!”

    三人一进去,分别行礼。武氏身旁左右坐了一大群人,除了皇帝李旦全家,还有武氏族中人。

    武氏约莫是心情不错,脸上带着笑,让三人免礼后,张昌宗直起身子,走了两步,朝上官婉儿一礼,笑嘻嘻地拱手道:“徒儿拜见师父。”

    上官婉儿伸手摸摸他头,把他拉到身后,却没多言。张昌宗规矩的站在上官婉儿的身旁,眼睛却往李旦家人处瞟——

    未来的败家皇帝李隆基小盆友应该已经生出来且长到可以见人的年纪了吧?也不知今日是否来了,不然看看混账皇帝的幼年期也是挺好的。

    可惜张昌宗也记不得李隆基现在的年纪,眼睛在几个小孩子之间转了转,也看不出究竟谁会是未来的皇帝,只得遗憾的作罢。

    “六郎在看什么?”

    武承嗣突然笑着问了一句。张昌宗总不能告诉他在看未来的皇帝,随口答道:“长安水边多丽人。”

    这句出来,众人不禁一怔,齐齐看向他。张昌宗被看得心里咯噔一下,才反应过来刚才嘴里说了什么,颇为无助的看向薛崇秀——

    薛崇秀冲他嫣然一笑,然后便低头不语,让他自强自立的意思十分明显。

    友谊的小船真是说翻就翻。

    武承嗣笑道:“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是六郎新得之诗句吗?”

    还能怎么说?自然是要要承认的,不然要解释他从哪里听来的。张昌宗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拱手笑嘻嘻地道:“回周国公,算是新得的句子吧,一路行来之感。”

    武承嗣笑着点点头,摸着下颚上的胡须不知道在想什么。倒是武氏喜爱的看他一眼,笑问:“可还有别句?”

    反正都抄了一次了,再抄一次感觉心理压力就没那么大了,人的底线果然容易突破。张昌宗自己鄙视了自己一下,背诵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

    张昌宗戛然而止!

    武氏奇道:“怎么不继续吟了?”

    因为再继续往下背诵,这首诗讽刺诗的本质就暴露了!张昌宗苦了脸:“禀太后,后面没有了,只得了那么几句,昌宗惭愧。”

    武氏乐了:“为何写小娘子之美你便滔滔不绝,旁地怎么写了没几句便无言以对?”

    武氏这话一出来,在场之人轰然一笑,武三思那家伙居然调侃他道:“六郎小小年纪便知道看好看的小娘子,前途无可限量。”

第87章 试探() 
这话其实有些恶毒!

    作为长安城内小有盛名的神童,如果武三思这句话传出去,被叫成小色狼简直指日可待,神童的名声可就完了!

    上官婉儿端着酒盏的手顿了顿,并无异样。太平公主飞了武三思一眼,正要说话,张昌宗已经笑眯眯地道:“是吗?家母先前还担心长成小子这样,将来找不到媳妇儿,承武公吉言吧。”

    武三思脸上的笑容一顿,转而问道:“六郎的新诗虽未填完,但诗句所写却颇觉动人,那般美丽之娘子,不知是在何处见的?竟能引出六郎之诗兴,若能寻到,说不定六郎便有灵感写完全诗呢?”

    这么一问,连武氏也露出感兴趣的神色来。张昌宗道:“多谢武公提醒,只是小子已然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是不是长得特别好看现在想来,似乎相貌也寻常,当时似乎是恰好有个神态比较特别,触动了小子,得了这几句残诗,后来便忙着苦思诗句去了,倒忘了看人。”

    果然还是没开窍的小孩子!

    这话说出来,武三思倒不好往下引,因为武氏已然笑指着张昌宗笑骂道:“六郎这作态到有几分名士风范,风流不下流,甚好。最后更是忙着作诗而忘了看美女,倒有几分读书人的呆气。”

    张昌宗故作不服气的抗议道:“太后,您前几日才夸过小子机灵来着,怎地今日就变呆了?”

    武氏反问道:“呆不好吗?”

    张昌宗答道:“总是聪明、机灵这些词意更好些,被夸总比被说呆好些。”

    武氏微微一笑,道:“本宫倒觉得呆气挺好。若六郎不呆气,何以数年如一日,日日手不释卷,勤学苦读不辍,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呢?”

    原来是说这个。

    张昌宗腼腆的一笑,躬身道:“多谢太后夸奖,其实小子也没太后夸的那么好。不瞒太后说,小子也有想懈怠之时,但是,想到曾答应过太后和师父,还要母亲、叔父们要好好读书,若做不到男子汉大丈夫,以后怎么见人!再说,其实读书挺有意思的,生活中有许多事小子想不明白,可是对照先贤之语再看,似乎世事都变得简单通透起来!先贤真厉害啊,同样是过一生,先贤可以悟出些微言大义,而有些人却只会庸碌一生。太后,您说,人与人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呢?”

    这两年来,因为婉儿师父的关系,张昌宗常在宫里行走,与武氏接触也渐渐变得多起来。抛开成见不谈,武氏其实颇通文史,在还没被男色迷昏的时候,其实是个颇有政治才干和文采斐然的女人。

    在上官婉儿教导张昌宗的时候,武氏有时候兴致来了,也会指点张昌宗几句,倒是让张昌宗对她改观不少。如今日这般,有时候是她考问张昌宗,有时候是张昌宗请教她,只要不是涉及容貌之类的话题,一老一少多能和谐交谈。

    张昌宗这个问题,倒是把武氏兴趣勾出来了,面上现出思索之色,片刻之后方才道:“此事本宫亦想知道,想来千百年来,想知道其中奥妙的人不知凡几,然谁也无法确切答出,否则,这世间可称先贤者又岂止区区之数?也如此,人才之所以才会显得珍贵,这世间总是智者稀,庸者多些。”

    “小子受教。”

    张昌宗点点头,这个问题其实是婉儿师父拜师之初用来引导他的,这些年,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机会也想听听别人的说法。

    看,人与人之间就是这么有趣。婉儿师父与未来的女皇陛下,同样的问题,看待的角度就不同。婉儿师父的答案更偏向于学者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