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美男子-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开始,刘婴便当先开口:“明公且慢,京中怕是要有变。”

第448章 京城大八卦() 
“有变?怎么有变?”

    张昌宗疑惑的问了一句,问完了,心头一动,又问:“关于五王?”

    刘婴拱手:“明公料事如神,属下佩服。”

    张昌宗打了个哈哈,不置可否,刘婴道:“目前看,属下以为不止五王,怕是一石多鸟之计。”

    “哦?这么复杂?快把消息拿来看看。”

    张昌宗催促着。还以为李显打算一直忍者神龟做下去,结果,终于还是忍不住了?也是,好不容易重新坐回皇帝宝座,明明应该大权在握,却有五王在朝,张昌宗替他想想都觉得憋屈。

    想当年,李显同志第一回登基做皇帝,因为他娘在旁掣肘,手下没人,只能任用老婆娘家人,直接把普通参军的岳父韦玄贞提拔为刺史,又想提为侍中,裴炎反对了一下,更是中二的直接喊出——

    我以天下为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

    这妥妥是要做昏君的节奏啊。裴炎作为忠直之臣,自然是不会支持了,回头就汇报给当时还是天后的武氏。结果不用问了,中二期来的有点晚的李显被抽回去了,并且,他娘还特别凶残那个等级,不抽就不抽,一抽不止皇帝没得做了,还一巴掌扇出长安,贬斥房陵。一贬就是十四年,再重的中二病也被生活的苦难磨平了,第二登基,明显业务熟练多了,跟五王也知道忍耐了,这是进步,也是忍功好。

    教张昌宗说,真要弄五王也不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五王看似有勇有谋,其实都有些为臣的迂腐,李显也不需要怎么做,直接置兵卒于宫门,待五人来上朝的时候,直接乱箭射杀就是。

    人死了,你李显的威势也竖起来了,大权在握,操作自然就容易了,这个刷声望值的办法,可以参考他家老祖宗太宗二凤同志,人砍了亲哥、亲兄弟呢,不一样刷了个千古一帝的名声。只要不天下大乱,只要能过好日子,只要不是作的太过分,老百姓才不关心你御座上做的是谁。不过,李显要是有这种魄力,也轮不到他贬斥房陵十四年了。

    张昌宗把刘婴送过来的消息拿过来扫了一遍,扫完自己都麻爪了——

    在他在海上漂的这段时间,京里的生活简直是一天一个热闹,不知长安人民有没有目不暇接之感,反正张昌宗是看得挺目瞪口呆的,呆完了还要感慨下大唐的女人们真是不消停。

    话说,当今太子李重俊并非皇后韦氏亲生,生母只是一个身份卑贱的婢女,因排行长而被立为太子。自幼随李显夫妇于房陵长大,无名师教导,不通礼法,身边的侍臣又多是年轻浮浪之辈,平日在东宫只知蹴鞠游戏取乐,在朝野都没什么好名声,也不得人心,数次有大臣上书劝谏,但李重俊都不重视,颇不以为然。

    然后,张昌宗的前义母现岳母大人太平长公主跳了出来,向皇帝上书,先是回忆了一下老李家创业、守业数代经营的艰辛,又感慨了一下李唐复辟的不易,告诉她哥李显同志,皇帝哥哥你看啊,北疆的突厥被打退了,挟此威势,四夷莫敢不服,这是她女婿做得好,所以,边疆安定了,短时间内没边患的担心了,不需要打仗了。

    既然不打仗了,那就过几年太平日子,老百姓就盼着在贤明的君主带领下,可以好好奋斗下生活,让大家都过几天好日子,也要给大家一点盼头。可是,皇帝哥哥你看看你立的太子,既无德行,又不贤明,不学无术,身为未来一国之储君,竟长行不法之事,他是半点都不靠谱啊!

    老祖宗创业艰难,李唐复辟不易,大家好不容易有几天安生日子过,哥你确定真要把国家的未来交到这样的储君手里吗?哥你这是不把江山社稷当回事儿啊。接下来,又细数了李重俊的各种方方面面,重点是在东宫的荒唐无稽。

    然后,太平公主还说,她作为一个皇室公主,本来是不该管这些的,但是,前些日子梦见大行归天的太宗、高宗两任皇帝,他们在梦里殷殷嘱咐,李唐皇室是要带着天下百姓过好日子的,可不能让江山亡在不肖子孙手里。太宗、高宗两代明主,竟担心国祚存续——

    太平公主一想不对啊,皇兄明明做得不错,那是哪里出问题呢?是祖宗来警示吗?

    于是自省其身,细细思之,才发现她爷爷、她爹在梦里担心的目光,望的其实是东宫的方向,这是在警示太子德不堪位,怕将来老李家出个昏君,亡国灭种,国祚难续啊。

    舆部把太平公主的上书内容,一字不落的抄了一遍使人送过来,张昌宗看完,板着脸,一个字都不想说——

    这谁帮着写的疏奏?岳母大人这是找到能人了!

    没什么华丽的辞藻,可是情真意切,诚挚动人,无论谁看了,都只觉得这是长公主对皇室的一片拳拳之心。因为她老人家根本没说要立谁做太子,她只是担忧国家的未来,担忧完了,还让皇帝好好地挑选名师,教导太子。

    太平长公主对皇帝李显有恩,在朝中又有声望,权势赫赫,旁地大臣跳出来说太子不好,不是五王,杀伤力根本比不上她。

    本来就对太子不满的朝臣们,在五王势大的朝廷,忠直之士还是挺多的,见长公主跳出来了,说的还挺有道理,本着良心和忠心,连五王在内,大多给长公主同学点了赞,纷纷表示支持。

    而太平长公主呢,提出担心和建议后,人就遁了,不插手朝政了,反正平静的局面已经打破了,事关国储,便是五王也要下场撕一撕的。她老人家的观点很实在,不怕乱,就怕静,乱了水才浑,才好摸鱼。

    这封上疏,确实打乱了宫里宫外许多的人心,起码,安乐公主就挺有收获的,看李重俊势头不好,她直接进宫,先去见韦后,撺掇韦后支持她做皇太女,韦后居然同意了,立即指使韦温、崔湜等上疏,请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然后,不知怎么地,居然爆出一件事情来——

    安乐公主与驸马武崇训的长子,乃是成亲六月便生的早产儿,但是,据言,说是早产,婴孩却长得白胖健壮,比普通足月的孩子还长得好些,说是早产儿,只要有眼睛的,看了就知道是假的。安乐公主成亲六月便产子满朝文武跟长安人民的眼神瞬间意味深长起来。

第449章 长公主的大手笔() 
五王在谏太子、反对安乐公主立为皇太女这两件事上,是出了大力,甚至是打了头阵。如今事情闹成这种样子,首当其冲的就是五王。

    李显是懦弱凉薄,但年轻时候也有勇烈之名,虽说在房陵十四年被磨去了棱角和中二,但做了这么久皇帝,以上次张昌宗面圣时的样子观之,显然心里也是有盘算的。而如今,不止是太子和安乐公主的问题,还牵扯到了韦后。

    李显这人再不好,但对跟他同甘共苦的韦氏,那是极好的。要不然,也不至于把一个安乐公主给纵成那个样子。

    “陛下要出手了。”

    张昌宗十分笃定,看向刘婴,见他面上的神色也不见意外或是震惊,依旧淡定便知他新来也是如此判断的。现在的问题是,陛下会怎么出手?还有就是,他的前义母、现岳母的太平长公主殿下在里面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毕竟,所有的事情,皆是由她一封上书开始的。

    刘婴大概不好说,但张昌宗自己能想到。再想到前段时间他派过去的阿植,阿植最擅长练兵!张昌宗感觉更头疼了,可谁让那是他岳母大人呢?得了,受着吧。

    张昌宗犹豫了片刻,便有决断:“此事我会命人关注,有新消息就立即传过来,旁地左右我还有最少两年的孝要守,什么也做不了,先发展吧,埋头把我们的基业做好。”

    “喏。”

    刘婴应下,张昌宗又想起人的事情来,顿觉蛋疼,赶紧追问一下:“我说,儒孙先生呐,这地方吧,你也看到了,虽然现在还有些简陋,但是,缺人是现实啊,你那边真的没有人介绍介绍?举家搬来也是可以的,趁着地方还宽敞,划地方比较容易,气候嘛,夏天可以回内陆去,其余三季在这边还是比较舒服的,你的意见呢?”

    刘婴惯常淡定的脸上都有了几分笑意,道:“明公莫急,左右您还要守最少两年的孝,且等明公丁忧起复之后,属下才好找人来。至于岛上,依属下看,有令叔坐镇已是多多有余,无需再有旁人,否则,令出多门,于发展不利。”

    张昌宗笑着颔首:“我与儒孙所见略同。”

    两人又说了一些岛上的事情,刘婴才退出去,张昌宗坐着想了一阵,回转后院,问问媳妇儿那边有没有什么想法,宫里的事情,也可以问问婉儿师父,她知道的肯定比自己多。

    刚进去,人还没到中门呢,就迎上来请他的宫音,说是郡主有请,显然是找他有事,张昌宗点点头,加快脚步进去,见薛崇秀坐在罗汉榻上,榻上的小几上放着一封书信,摊开着,眉头蹙着,不知在想什么,在出神呢。

    见张昌宗进来,两口子直接坐一张罗汉榻上,薛崇秀把手边的书信推过去:“你且看看。”

    张昌宗低头看起来,看完,差点一口气没提起来:“这岳母大人这是要上天吗?”

    薛崇秀白他一眼:“胡说什么!”

    张昌宗做了个鬼脸,没什么形象的靠在罗汉榻的软枕上,叹气:“岳母这把玩的大!”

    薛崇秀心有戚戚的点头。

    舆部的消息只能得到对外的,内里是怎么发展的,详情如何,牵涉到皇宫、长公主府这些,还真有些不好查。太平公主给她女儿的信倒是说得分明,虽然大半篇幅都在骂她那皇帝哥哥,但事情的发展过程,张昌宗却大致推断出来了。

    话说,李显被老婆、女儿、女婿哭诉一通,又在太平公主的鼓动下,确实起了解决五王的心,但是,对太平公主提议的在南门埋伏兵卒,一举把五王射杀的提议却说什么也不肯答应,直道师出无名,无罪而诛,以后史书不好看,五王怎么说也是功臣。

    在太平公主看来,罪这种事情,很容易就能弄出来,与其担心后世所谓的名声,还不如先重眼前,眼前都快过不下去了,还有什么后世可言。可是,李显他不干,坚决不同意,韦后、安乐、太平公主连番上阵,都没说服他,一忽儿想答应,一忽儿又拒绝,这游移不定的样子,弄得太平公主不禁十分恼火,她老人家也不是好性子的人,干脆不管了,直接回府。

    回府后一琢磨,五王是务必要搞下去的,但是,怎么搞却需要个章程,眼见强杀不行,她老人家又想出一个办法来。

    当今的太子,李重俊那个小王八蛋,在她看来,完全没有老李家的英命睿智,傻得辣眼睛,朝野早就有意见了。在宫里,虽然是太子,但皇帝也不见得有多宠爱他,更别提韦后和安乐,更是直接呼他为奴,半点太子的尊敬都不给。在外头还有人敬他太子的名头,在宫里,这一家子可没人把他当太子。

    安乐那点子小丫头,张扬跋扈,行事毫无礼法可言,就这等人,也敢妄想做皇太女,还以为她的心思没人懂,合着她以为大家都是瞎子吗?韦氏和安乐的那点心思,不止她明白,便是五王也是心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