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年状元-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跞绻牖墓┫旅嗽迹窈笕缬鐾庾迦肭郑谢墓霰А2⑾虿菰踅裁鳎嗽记┯诓磺菰蹩勺栽福绻娴牟磺惴畔挛锲泛螅郊街莸任摇!

    唐尧送走唐兴后,带着八百轻骑兵,直扑幽州。

    虞苗带着两百人来到大黑山口,将两百人分开,隐藏在两边的密林之中。上午巳时时分,见一队不足一百人的人马,从深山里走出来,这些人满身血迹,人和马都显得极度疲乏。刚刚走到山口中间,两边的密林中,一阵急雨般的箭射了过来。这帮人还没反应过来,就有一半的人纷纷落马。紧跟着喊声震天,两边的密林中,各冲出来一队人马,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是一阵砍杀。为首的一位骑着猛犸象,手持一柄黑黝黝的剑,只见他剑一挥出,就有几个人落马,这些人被团团围住,想冲也冲不过去,退也退不走,眼看着人越来越少,不到半个时辰,被虞苗带领手下全部剿杀。

    虞苗下令,将缴获的马匹收拢起来,然后向幽州城北门冲来。

    再说唐尧带领的八百人,三更时分包围了幽王府。虞利及第二坊的主人和那个被买通的头领,听到动静后,与唐尧合兵一处,将幽王府围了个水泄不通,突兀带领的五百反兵,全部被围在府中。最初时,突兀不知深浅,督促反兵向外冲,结果连冲几次,都是有去无返。突兀心中纳闷,不知从哪里冒出这么多重兵,将自己包围了起来。

    天亮时,唐尧令第二坊的主人和归顺的那个头领,带着他的人,向府内喊话:“里面的人听着,只要不带武器,从里面走出来,包你们活命。”

    王府的四周墙上,陆陆续续有人跳了出来。唐尧大体一算,连冲出来被杀的,还有投降的,里面的人应该不足三百了。于是,他挥手一掌,将王府的大门击得米分碎,华夏的兵將蜂拥而入,杀进王府。第二坊的主人紧跟着虞利,在府内抓了一个小头领,问他:“突兀现在在哪里?”那个小头领吓得哆哩哆嗦地说:“刚刚看到他带着十几个人奔后院去了。”

    虞利听后,嗖的一下上了房顶,见十几个人,正向后院奔去。虞利大吼一声,飞身跃过逃跑的人,堵住了后门,挥出一剑,跑在前面的两个人,命丧当场,其他人,被虞利的神剑给吓呆了。虞利反手打开了后门,围在外面的华夏兵一下子涌了进来。这时,唐尧也带着重兵从前院赶了过来。

    他问第二坊的主人:“哪个是幽州王的弟弟突兀?”

    第二坊的主人说:“就是那个长得最高的。”

    唐尧又说:“你对那十几个人喊话,谁要将突兀擒住,饶他不死。”

    第二坊的主人喊话声刚落,那十几个人一拥而上,将突兀死死地按在地上。唐尧一挥手,华夏兵涌上十几个人,将突兀捆了个结结实实。

    这时,城里的一些大臣和贵族,听说突兀反叛,不知就里,怕被连累,慌忙向北门跑去,结果被虞苗带的兵误以为是叛军,全部被劫杀。可怜这些大臣和贵族,稀里糊涂的做了冤死鬼。

    第二天,唐尧将突兀和他的死党押往北城门外,让第二坊的主人和归顺的头领,召集幽州城内的黎民,全部来带城北刑场上。

    唐尧站在一个高坡上,大声地对幽州黎民说:“突兀杀兄夺位,罪不可赦,幸亏幽州王早已察觉,请求我华夏国出兵相助,没想到我们来晚了一步,这逆贼已将幽州王杀死在大黑山里,并趁火打劫,杀大臣,屠贵族,抢夺财产,若不是我华夏国援军及时赶到,幽州的黎民恐怕早已陷入战祸之中。”

    唐尧每说一句,第二坊的主人就翻译一句,最后唐尧大声地问:“你们愿不愿意归顺华夏国?如果幽州归属华夏国,禹王可保你们过太平日子。”

    幽州黎民听后,齐声高呼:“愿意归顺华夏国。”群情激奋高喊着:“杀了突兀这逆贼。”

    唐尧低声对第二坊的主人说:“现在是你与头领,收买人心和立威的大好时机,杀突兀的事,就交给你们俩了。”

    两个人各提着一柄青铜剑,将突兀和他的死党,全部杀死。

    唐尧趁机宣布说:“幽州现已归属华夏国,不可一日无主,禹王仁慈,让你们幽州人自己治理幽州,天下第二坊的主人赤力和卫兵头领巴喎平叛有功,保护了幽州黎民,禹王封赤力为三等候,暂时主政幽州。巴喎为四等候,幽州兵统领,按华夏国役兵制规定,幽州的兵员数不得超过两百人,如有违反,依法处置。”

    唐尧在幽州住了近一个月,教赤力如何处理政务,和学习华夏国的法度,并向幽州的黎民宣扬华夏国法度,见一切步入正规后,带兵返回冀州。当走到幽州与冀州之间的一处山谷时,唐尧脑海里突然蹦出来一个想法;我如果在这里建一座屯兵邑,可保幽州长期安定,北疆可从此太平,此邑可取名为——北平邑。

第九十二章 :挥师南下下扫三苗() 
唐兴带着马车队奔草原而去,这几天草原王满怀焦虑,自从幽州的探子,向他禀报了,幽州王兄弟为争王位内讧,相互残杀。最后华夏出兵平息了叛乱,幽州己归了华夏国,他日夜忧心忡忡,害怕华夏国对草原兴兵。

    这天一个奴仆进帐来报说:“上次来的那个华夏大臣,带着一大队马车来了。”

    草原王听后赶紧迎了出去,看见唐兴分外高兴,通过传话人问:“你如何运来了这么多物品?”

    唐兴答:“这是织锦五百匹,美酒千坛,粮食两万斤,是禹王的厚赐!另外我自己又做了二十顶帐篷,只是比你的大帐小。”

    唐兴说完,又从一木匣中,拿出带鞘的长剑,交给草原王,草原王抽出长剑,只见是一柄闪着寒光的青铜剑,剑身上一条张牙舞爪的龙活灵活现,草原王顿时大喜,爱不释手,焦虑全无。

    吩咐奴仆:“赶快去杀牛宰羊,我要与我最尊贵的兄弟痛饮。”

    唐兴又让草原王安排人和自己的人一起搭建新帐蓬,这些帐篷小搭建的很快,等到煮熟牛羊肉端上来,草原王大帐的周围全成了新的帐篷,草原王的家人非常高兴,跳起了欢快的草原舞。

    唐兴问:“王兄何亊发愁?”

    草原王直爽地说:“听说幽州王兄弟相残,华夏出兵,幽州己归属华夏国,兄正为华夏是否出兵草原忧心。”

    唐兴听后知道唐尧在幽州已顺利得手,于是豪迈地说:“有我在华夏怎能兴兵草原,上次回去奏报了禹王和首辅,禹王对你大加赞赏。再说华夏国这次幽州兴兵,是受幽州王之请,只是来晚一步。是首辅亲自带两千精兵,本来可轻易帮幽州王平叛,谁知突兀提前动手,幽州王也是命数使然。唐首辅虽有神鬼莫测之才,但是,是我的晚辈,对我很是尊重,王兄大可放心。只是上次我对他说咱俩已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时,他提了一条妙策,不知王兄以为如何。”

    草原王说:“不知唐首辅有何妙策?你我兄弟直说无妨。”

    唐兴说:“唐首辅说‘你们俩歃血为盟,只是私交,如果草原王愿与我华夏国结成盟约,是国与国之交。草原地域广袤,人员稀少,易受外族侵扰,如果两国结盟,华夏国出兵保护,方可名正言顺’。”

    草原王听后,异常兴奋,对唐兴说:“怪不得你那侄子,小小年纪能当华夏国首辅,其见识确实是我们不可及得,这样的盟约,我何尝不愿意啊,不知盟约你带来了没有?如果带来,我立马就签。”

    唐兴对草原王说:“结盟后,还有让你意想不到的好处。”说道这里,笑眯眯地看着他,不再言语了。

    草原王迫不及待地问:“老兄弟,你能不能把话一次说完,你这样说一半留一半,想把我急死啊。”

    唐兴见草原王非常真诚,直接对他说:“结盟后,禹王可封你草原王世袭。”

    草原王不解地问:“何为世袭?”

    唐兴说:“世袭就是,你老了有你儿子接替,你儿子老了,有你孙子接替,总而言之就是;华夏国保草原王永远是你家的。”

    草原王听后,对唐兴感谢不止,急切地说:“这样我们还等什么,赶快先签盟约,签完后,我们还要好好地欢庆一番。”

    唐兴让传话人,将拟好的盟约读给草原王听,盟约中规定;草原的一切习俗都不改变,草原王每年向华夏国以牛马羊纳贡,数量不限。华夏国向草原提供保护,并给与粮食和物品上的援助。

    草原王听到这里,打住话头说:“只要有这些就足够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了。”说完后,拿过盟约,三下两下就签完了。然后哈哈大笑着说:“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这次我们一定要大醉三天。”

    唐兴临行时对草原王说:“王兄最好派几个人,到大都学习制作帐篷的技艺,这样,以后所有的草原人,放牧时都有了一个遮风避雨的好住处。”

    草原王说:“老弟说的极是,就让我的两个儿子,带上几个精明的汉子,随你一块去大都吧。”

    唐兴告别了草原王,带着一批牛羊,回到了冀州。唐兴在冀州等了几天后,唐尧才到。唐尧见唐兴将事情办得如此顺利,非常高兴!对唐兴道:此次平定北番,你当属首功,凭智慧开疆拓土,方为人间正道,我要奏请禹王,为你请功,你带着众多牛羊行动缓慢,明天你就动身回大都吧。”

    第二天送走了唐兴,唐尧召见了冀侯,对他道:“我选了一处要塞,准备建一屯兵邑,在此屯兵一千,这样北疆将一劳永逸,安享太平。”

    冀州侯听后道:“首辅,深思远虑,本侯拜服,要冀州做什么,请首辅示下。”

    唐尧道:“此事以冀州为主,调沇州、青州役工配合你,时间越快越好,我准备留下三百役兵,护卫和帮你建邑,待邑建成,我为你向禹王请功。”

    冀州侯听后,心中自然高兴,北平邑建成,多了一道屏障,又有沇州、青州协助,自己还能得首功,满口答应。

    唐尧又召集了大小统领,对他们道:“谁愿留在冀州,筹建北平邑,自愿的优先,不愿意的决不勉强。”

    最后有三个统领,愿意留下,唐尧令三人此武,有一个梁州人第一,唐尧当众宣布;此人为四等候,北平邑统领。其他两人,为五等侯,北平邑佐领。三人做梦也没想到能封侯,跪地磕头不止。其余的头领,肠子都悔青了。

    唐尧对三人讲:“你三人一正两副,一定要一心为国尽力,多立战功,禹王自有更大的封赏。我暂时给你们留下三百役兵,你们可有再招三百役兵的权限,从明天开始,你们就自行准备去吧。”

    唐尧给禹王写了一封奏章,对虞苗说:“你先行回大都,向禹王奏明,然后带上二百辆战车,开岁节前到荆州会合。”虞苗得令而去。

    虞苗回到大都,进宫拜见禹王,将唐尧的奏章奉上。

    禹王见幽州和草原都已收复,归入华夏疆域。心中大喜,尤其是建立北平邑的筹划,大加赞赏。称赞唐尧道:“首辅之志不但谋一域,而且谋万世,实天下百官楷模。”

    对虞苗道:“虞侯随首辅南北转战,屡立战功,待三苗平定,凯旋回朝,本王定有重赏。”

    唐尧的七百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