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华1873-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只剩下了极少数老兵,其余名额都被义勇军替代,火。枪队指挥官仍旧是刘正风。而其余的练军部队,指挥官改成了孟楚虎和孙雄飞。

    另一方面,还组织一个老百姓队伍负责工事维修,后勤运输,夏云桐给这支队伍起了个后现代的名字“民工队”,首领是秦刚。

    而夏献纶利用自己“便宜行事”之权,给三个汉民首领战地授官,孟楚虎为署理骁骑校,孙雄飞是署理兰翎卫,秦刚则是署理主簿。

    虽然只是**品的小官,毕竟是有职有权好办事,这算是为未来培养亲信吧。

    秦刚一上任,便奉命率民工队进行了两项工程,一项是对坍塌的缺口进行封堵,另一项是在护城河靠城一侧,开始用泥土垒起一道女墙,计划达到两米高,这样有助于防止番兵大规模的抢渡突袭。

    同时,夏云桐开始调查昨晚的爆炸,他一直对那巨量的炸药心怀不安。

    据幸存者回忆,唯一的可能是番兵连续几天,趁着凌晨时分哨兵疲困,偷运火药过河,堆积城墙根边,用泥土草灰掩盖,最终引爆得手。

    通过经验丰富的老吏检验现场残留,发现这些火药不仅量大,而且质优,比例均匀,配比严格,应该是军用炸药。

    他正感到不安,下面又传来了一个重大发现:民工队在东门外护城河边赫然发现了一个幸存的番兵!

    倒塌的砖石、一棵折断的大树、倾斜的土坡,形成了奇妙的物理三角关系,为这个幸存者保留了一个狭小空间,使其几乎毫发无损。

    捕快立刻对这个番兵进行刑讯逼供,在这方面,衙门里有的是专家,真的能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一番严刑拷打之后,番兵供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他竟然是一名番屯军士兵,而且是凯达?格兰的部下!

    文武官员们一片哗然,番屯军竟然参与了叛乱!

    要知道之前凯达?格兰还主动来信,要求前来增援,众人还都心动不已,只有夏云桐激烈反对。

    想想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大家都长出一口气,有逃过一劫之感,也都有些钦佩夏少爷的先见之明。

    昨夜番屯军并没有直接参战,但那些炸药都是凯达?格兰提供给噶玛兰族的,而且操作的人员也来自番屯军,训练他们的叫“箱田先生”!

第十二章 击退() 
这一通乱战,挽救了濒临崩溃的火。枪队。

    刘正风大难不死,如在梦中,旁边蹿来一人,气喘吁吁地喊道:“刘大人,我没来晚吧!”正是搬救兵的夏云桐!

    夏云桐觉得汉民们民心可用,就将义勇军作为未来新军的实验品。

    虽然没有武器,但他灵机一动,想起了刺刀战术,他让汉民们全部手持竹竿,前头装上打造好的三棱尖铁,专门演练刺刀突击术。

    动作也很简单,双手持竿,双脚前后站立,面对敌人,竹竿一磕,然后上步突刺,反复演练。

    别看动作单一,但直接有效,这样集团化的冲锋极有威力,在重机枪发明之前,近代战争往往最后靠白刃战解决。

    与后人的想象不同,欧洲陆军的白刃战能力极强,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人最后是靠刺刀冲垮了清军,而日本陆军则完全是照搬法国,包括其拼刺刀的技术。

    义勇军清楚自己的处境,城破了就意味着死,自己的父母妻儿都得死,因此有着最强的作战意志,虽然训练时间短,硬是顶住了番兵的进攻。

    缓过一口气的火。枪队心神略定,终于装好了弹药,随着孟楚虎的指挥,义勇军撤了下来,等番兵一上来,火。枪队就是一顿乱枪。

    由于距离较近,而且有义勇军的护卫,火。枪队的心理上大为不同,因此这次射击效果不错,一下子撂倒了五六个番兵。

    随后,孟楚虎一声唿哨,义勇军再次涌上厮杀。

    这样一来一回,前后就有了配合,番兵死伤不断增加,士气上大受影响,双方在城墙缺口处僵持不下。

    就在此时,后方一阵喧哗,只见数以千计汉民涌来,领头的正是秦刚。

    大家知道一旦城破,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秦刚登高一呼,大家立刻响应前来助战。

    敲锣打鼓,呐喊助威,扔石头,丢砖瓦,声势倒也不小,尤其让义勇军士气大振。

    现在形势明朗了,缺口还是太狭窄,只有七八米宽,便于火。枪队集火,同时番兵也无法充分展开,只能采取添油战术,最终只会是消耗战。

    终于,番兵的后方传来一阵柔和、清澈的笛声,番兵听到便呼啦一下,放弃了缺口,撤回了城外。

    乱哄哄一直闹到天明,城中方才惊魂稍定,经过粗略统计,练军死亡百余人,包括千总李秀山,义勇军也有二十多人阵亡。

    同时,番兵也丢下了六十多具尸体。

    另外逮捕处决了一批趁乱打劫,****妇女的流氓和逃兵。

    夏云桐也很庆幸,如果番兵计划再周密一些,在爆炸之前就开始用竹排抢渡护城河,说不定练军根本来不及堵口,那时候番兵一拥而入,结局又将不同。

    情况初步稳定下来,该是讨论未来了。

    番兵显然已经集结在城外,胜负还是难料,练军在战斗中暴露出不堪一击的严重问题,现在战局迫在眉睫,必须做出一些大的改变。

    整个过程中,作为地方长官的彭远春表现极糟,方寸全无,情绪失控,因为受了惊吓,至今还躺在床上哼哼唧唧,喘不上气来,其窝囊样让刘正风等人也深为不齿。

    相反夏云桐表现突出,一手组织了义勇军,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其威望有了极大的提高,无论军民都十分心信服,又有夏献纶的授权,重任自然将由他来承担。

    首先是部队的改编,众所周知,除了八旗和绿营,其他所有军队,包括湘军和淮军,统统都是自负盈亏的民兵组织,户部没有预算来发工资。

    即便如此,编练地方军队,也要得到朝廷的许可,比如曾国藩练湘军,就有“奉旨练兵”的头衔。

    因此夏云桐要对军队做根本的改编,但仍然保留练军的名义。

    一方面对人员进行汰换,那些临阵脱逃的自然军法伺候,战场表现不佳的也一律剔除,火。枪队还要检查枪管,有的塞满火药,却没有放铁珠;有的甚至将通条整个塞进了枪管,说明士兵战时的混乱。

    最后只剩下了极少数老兵,其余名额都被义勇军替代,火。枪队指挥官仍旧是刘正风。而其余的练军部队,指挥官改成了孟楚虎和孙雄飞。

    另一方面,还组织一个老百姓队伍负责工事维修,后勤运输,夏云桐给这支队伍起了个后现代的名字“民工队”,首领是秦刚。

    而夏献纶利用自己“便宜行事”之权,给三个汉民首领战地授官,孟楚虎为署理骁骑校,孙雄飞是署理兰翎卫,秦刚则是署理主簿。

    虽然只是**品的小官,毕竟是有职有权好办事,这算是为未来培养亲信吧。

    秦刚一上任,便奉命率民工队进行了两项工程,一项是对坍塌的缺口进行封堵,另一项是在护城河靠城一侧,开始用泥土垒起一道女墙,计划达到两米高,这样有助于防止番兵大规模的抢渡突袭。

    同时,夏云桐开始调查昨晚的爆炸,他一直对那巨量的炸药心怀不安。

    据幸存者回忆,唯一的可能是番兵连续几天,趁着凌晨时分哨兵疲困,偷运火药过河,堆积城墙根边,用泥土草灰掩盖,最终引爆得手。

    通过经验丰富的老吏检验现场残留,发现这些火药不仅量大,而且质优,比例均匀,配比严格,应该是军用炸药。

    他正感到不安,下面又传来了一个重大发现:民工队在东门外护城河边赫然发现了一个幸存的番兵!

    倒塌的砖石、一棵折断的大树、倾斜的土坡,形成了奇妙的物理三角关系,为这个幸存者保留了一个狭小空间,使其几乎毫发无损。

    捕快立刻对这个番兵进行刑讯逼供,在这方面,衙门里有的是专家,真的能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一番严刑拷打之后,番兵供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他竟然是一名番屯军士兵,而且是凯达?格兰的部下!

    文武官员们一片哗然,番屯军竟然参与了叛乱!

    要知道之前凯达?格兰还主动来信,要求前来增援,众人还都心动不已,只有夏云桐激烈反对。

    想想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大家都长出一口气,有逃过一劫之感,也都有些钦佩夏少爷的先见之明。

    昨夜番屯军并没有直接参战,但那些炸药都是凯达?格兰提供给噶玛兰族的,而且操作的人员也来自番屯军,训练他们的叫“箱田先生”!

第十三章 鬼影重重() 
布因?拉比原来的命令,是等进攻部队开始抢渡护城河时,再炸塌城墙,这样番兵可以趁乱一拥而入。

    但是由于心情紧张,操作失误,炸药被提前引爆。这也给了守城一方调动防御的时间,解答了夏云桐之前心中的疑问。

    军情紧急,夏献纶写信给周懋琦,提醒番屯军一部作乱,其余各部应予警惕,同时陈述此地敌军势大,要求府城速派援兵,调运物资,矛盾归矛盾,毕竟要以国事为重。

    写信是夏云桐的主意,番人兵力不足,主要控制了城东南,无法封锁西北方向,所以交通和通信并不受影响。从淡水河口到台南安平港,需要半天时间,若是快船,只需明天就会有回音。

    那周懋琦一定会找借口不来,但还是要求援,估计府城多少会运点粮草弹药过来,聊胜于无,总要顾及脸面吧。

    昨夜番屯军为什么没出现,原因不得而知,但陡然多出了一大劲敌,大家的心情都变得沉重。

    不过有一个细节却只有夏云桐注意到,那个训练爆炸人员的“箱田先生”,据说腰板笔直,表情严肃,操着十分别扭的口音。

    加上那个奇怪的名字,夏云桐眼前立刻浮现出一个标准的武士形象,日本人?

    难道日本人这么早就介入了?

    这个在历史上完全没有记载啊!

    但历史没有记载,并不代表没有发生,从逻辑上也完全合理:

    日本明治维新后,实行“废藩置县”和“废刀令”,士族阶层失去了一切特权,生活陷入了困境,以萨摩藩为例,原有武士16467名,炮兵511人,而维新后的驻军名额只有4620人。全日本有十数万武士失业,更是失去了尊严,他们只有战斗技巧,却无谋生手段,有些甚至沦为搬运工和小贩。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内有强烈的对外扩张需求,像西乡隆盛等人想把这些愤恨的武士送到战场上去,让他们能拥有为国开疆拓土的荣光,因此“征韩论”甚嚣尘上,“征台”也是如此。

    虽然大久保利通等人,认为日本实力还是不足,主张內治优先,但就扩张而言,其实与征韩派并无而致,不过是先后次序问题。

    以日本人细致周密的性格,以及甲午战前的大规模谍报渗透来看,不可能在台湾没有任何相关活动,只不过有些档案湮没于历史长河,而清王朝愚昧无能,情报工作几乎完全荒废,才会导致没有相关记载。

    极可能日本人一直就在暗中活动,只不过引而不发,前世番民没有作乱,日本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