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华1873-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东祐亨痛骂:“谁给西乡都督出的鬼主意,是脑子发疯了,还是怎么了?”

    舰队参谋柴山矢八向大家解释:“沪尾港口已经被沉船堵死,港口两侧密布浅滩和礁石,大型船只必须承受敌人的重炮威胁稍微靠近,然后用小汽艇越过浅滩,载运登陆。”

    “但即便成功登陆,考验却才刚刚开始,岸边虽然相对平坦,但却有着几百上千年淤积的烂泥,所形成的十几公里滩涂,不要说任何重武器和给养物质无法运输,甚至连人员随时都有可能陷入泥坑,最后被淹没的无影无踪。”

    其余将领也纷纷痛斥:“武士们真是没用,这么多人竟硬是攻不下月眉山,不知道是干什么吃的。”

    “他们没脸活,可别拉我们一起下水!”

    这时川村纯义愤怒地拍桌子:“看看你们都在说些什么,别忘了我们都是日本人,这些武士为皇国舍生忘死,都是大和民族的好男儿!”

    众人一时无语。

    竹堑城里,夏云桐下令对英勇作战的官兵进行叙功奖赏,死伤的进行抚恤,各种勋章奖状也正在加紧赶制,也鼓励亲属给官兵们写信寄东西,动员百姓****等等。

    这些都是为了提升部队的士气,甚至准备要根据战功大小,为官兵的家庭分配土地。

    在前世的抗美援朝中,有一个叫冷树国的士兵,接到家里寄来的信,说村里好多当兵的都立功分了地,你怎么都没有动静?

    受了刺激的冷树国在战斗中第一个冲过了三八线。

    可见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事实上整个战争的进程,各方都在严密关注,夏云桐刚回来一天,德国领事克劳奇就再次来访。

    相对于上一次的忧心忡忡,这一次却大不一样,克劳奇的脸上有了信心。

    义勇军通过艰苦的战斗,证明了能与武士军团抗衡的实力,如果最终能防御成功,那么德国之前的投资就会意义重大。

    而他克劳奇由于烧冷灶成功,也将被证明有先见之明,为他的职业生涯增添了巨大的政治资本。

第七十三章 国际政治() 
带着愉快的心情,克劳奇与夏云桐分析了未来的局势发展,并爽快答应将尽快实现新的弹药买卖合同。

    刚送走克劳奇,夏云桐又突然收到了英国领事班克斯的亲笔信。

    信中除了热情的寒暄,还主动提出,愿意为淡水厅向国内争取一笔新的贷款。

    夏云桐有些意外,但想想也就明白了,以英国人的情报能力,很快就会知道自己并未受伤,那么之前的作秀就证明了,自己已经意识到英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的暧昧关系。

    而且西乡隆盛全力以赴的进攻,到目前为止,并未能取得任何突破,谁胜谁负尚难预料,这一切英国人都看在眼里。

    此时此刻,英国人对西乡的信心肯定大为削弱,想必也有些后悔押宝押得太早,班克斯自然要对此承担责任。

    现在出于国家利益,班克斯想通过增加贷款,来表示一下善意,修补之前的裂痕,在自己和日本人之间重新寻找平衡。

    夏云桐对此不为己甚,政治就是如此,只要对自己有利,随时可以化敌为友,或化友为敌,他也立刻写了一封同样热情洋溢的回信,对班克斯的决定表示感谢。

    此时美国人的态度也颇为暧昧。

    之前其驻厦门领事李仙得一直在上蹿下跳,挑唆日本出兵台湾。

    就在这两天,美国政府解除了李仙得的职务,并宣布此人的一切动作都是个人行为,与美国官方无关。

    但另一方面,美国又默许李仙得带着几个前任外交官,和一些退役的武官前往日本。

    美国政府的两面手法十分耐人寻味。

    中国人素来以善于阴谋诡计而自傲,其实美国人在这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前世的台海关系上,美国人就大搞战略平衡和政治模糊,其手段之娴熟达到了炉火纯青,无以复加的地步。

    夏云桐心中感慨,国际政治就是这么现实,说到底还是利益优先,道义放两边。

    没有谁一定会和谁过不去,归根结底一切都是生意,一切都为了利益。

    他心中有一个思路逐渐变得清晰:

    孔子说过,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意思是人到了某个精神境界,心中就会有一个恒定的尺度,一个基本的原则。

    在这个原则的前提下,在尺度允许的范围内,无论是社会生活,或是人际关系,都可以做到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在国际政治关系上同样如此,自己的任何政治动作或军事行为,事先都要有仔细的规划,都要给虎视眈眈的列强一个选择的机会,让他们经过计算之后会明白,反对自己比支持自己成本要高,要来得划算。

    对于满清王朝同样如此,清廷要对自己的动作虽然不接受,但反对起来损失会更大。

    在这样的前提下,自己的行动会更自由,建立新中华的阻力也会最小。

    正想着,手下进来报告:巡抚王凯泰快要抵达猫狸山关口,已经有几个戈什哈带着手本进城通报。

    来得好快啊!

    夏云桐冷笑一声:哼,此人若不识相,便要自取其辱了。

    竹堑城西南的猫狸山,山前一条大道绕山而过,大道上用层层的竹栅栏围出了一个寨子,这就是猫狸山关口,驻扎着一个连的义勇军,过往的商旅络绎不绝,都要在这里接受严格检查。

    这里是台南通往竹堑城的必经之道,前世历史上也是中央山脉以西,贯通台湾南北最重要的隘口,一直到日据时代才在猫狸山开通出功维叙隧道。

    此时,隘口前的大道上,来了一队人马,人虽然不多,排场可不得了。

    前面有人举着“红亭”,接着是避雨的红伞,遮日用的绿扇,后面是鸣锣开道的小厮,还有举着“肃静”、“回避”、官衔牌等,四个红衣黑帽的皂役在旁边呼喝,吓得行人车马避让不及。

    然后才过来一座绿围红障泥的八抬大轿,四人抬轿,四人左右抚轿,轿后还有一队骑马带刀的戈什哈。

    轿中坐着一面白微须的老者,正是那福建巡抚王凯泰。

    这时,一个戈什哈来到轿子前轻声报告:“大人,已经到了关口,未见有人出迎,请大人示下!”

    王凯泰脸上青筋一跳,他早早就派人进城通知了,自己是堂堂的从二品,到地方来,别说迎出三十里,迎出十里已属怠慢,到这关口离城不过数里之遥,居然还是没人迎接。

    “嚣张跋扈,一至于斯!”

    王凯泰恨恨地想着,命令手下:“你进关口传话,就说从二品福建巡抚王凯泰奉命前来办差,速速出迎!”

    “是!”

    王凯泰昂然走出轿子,头戴涅红色的珊瑚顶子官帽,身穿锦鸡补服,迈着方步到了寨子前,在那里等着。

    过了半天,寨子里愣是毫无动静,王凯泰只觉胸口憋闷,额头上汗津津的。

    一直过了半个时辰,寨子里才出来几个人,为首的十分年轻,一拱手说道:“在下袁世凯,义勇军参谋,恭迎抚台大人!”

    王凯泰想想跟一个微末小官没什么好说的,只好硬忍下一口气:“带路!”

    两个时辰之后,道台衙门,王凯泰与夏家父子见了面。

    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三人寒暄一番后便没了词儿,夏云桐也不着急,不卑不亢地坐着。

    这时四夕端着盘子进来,奉完茶后又转身离开,王凯泰眼睛一亮,盯着四夕婀娜的背影,半晌才嘿嘿一笑:“道台府上果然人才俊秀,本官此番来台,行色匆匆,身边还缺个服侍的人,不知这位可愿割爱?”

    夏云桐一听,只觉得莫名火起: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直接当面就要女人,平日里为官还不知道怎么拆烂污呢!

    没等夏献纶答话,他就直接说道:“区区一个丫环何足挂齿,只是若让那些闲人知道乱嚼舌头,说大人好色无耻,老而不尊,反而不美。”

    “你”

    王凯泰心里有事,看见这个丫环长得貌美,也就顺口一说,没想到夏云桐身为属下,如此不留情面,顿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夏献纶想说什么,叹口气又算了。

    片刻后,王凯泰咬咬牙,索性直说本意:“此番本官前来,乃是奉命接管淡水防务,夏同知何时安排交接啊?”

    他已经知道主导的是夏云桐,而非夏献纶。

第七十四章 腹背受敌() 
见王凯泰终于说出来意,夏云桐慢条斯理地说道:“如今军情紧急,瞬息万变,王大人初来乍到,不明详情,倘若贸然接手,恐怕会乱了大局,还是等过段时间,再从长计议吧。”

    王凯泰说他如此果断回绝,又是闷闷一气,低头不知道又想起了什么,自失一笑道:“既然如此,也罢,夏大人可思之再三,若改了主意再告知本官。”

    夏云桐见他这么镇定,倒是有些惊讶:这老家伙莫非有什么凭恃不成?

    又过了一天,月眉山方面发来报告:沉寂了数日的武士军团又开始了动作,其法制山炮再次对山顶发起了炮击,还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进攻。

    从旗帜上看,西乡隆盛最精锐的一番联队也开始参与战斗,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骑兵。

    另一方面,基隆岭也不平静。

    看来敌人休整了几天,又按耐不住了,他马上回复严密防守。

    这时手下送来了一封紧急电报,来自沪尾港的丁汝昌,原来就在今天,在海上封锁航线的日本联合舰队,再次靠近港口进行炮击。

    在其掩护下,一些小型船只在港口两侧来回游弋,似乎在测量水文地理。

    夏云桐看完心里一紧,西乡隆盛这是要拼死一搏了,月眉山和沪尾港将同时发动强攻,自己将陷入武士军团的两面夹击。

    计谋虽毒,但也在意料之中,否则他也不会煞费苦心修建大屯山炮台和沉船堵口了。

    正想着自己应该去哪边督战,袁世凯又急匆匆跑进来,似乎有紧急情况。

    怎么搞的,怎么突然情报像雪片一样涌来?

    等到袁世凯一解说,夏云桐这下真的呆了!

    军法处在府城那边经过一番努力,金钱美色齐上阵,终于打通了一个小校的关节,得到了一个重要情报:

    原来就在三天前,府城一部分的麒麟营和番屯军,突然秘密动员,凌晨出发,总兵力有数千人,去向不明!

    夏云桐从来不敢低估清廷的无耻,但这一次也的确刷新了下限,袖手旁观倒还罢了,居然趁着自己战事吃紧,想从背后偷袭!

    真不知今夕何夕,他只觉得一腔怒火直冲头顶!

    三天前出发,也就是马上就要到了,现在从月眉山调兵回援只怕来不及,何况西乡的进攻即将开始,削弱前线防守力量也有风险,怎么办?

    正在为难,手下送进来一封信,很意外,居然来自于盛宣怀。

    这么巧,这个节骨眼上盛宣怀怎么就来一封信呢?

    打开一看,信里首先回顾了两人之前在天津的愉快经历,然后一番感慨“天津一别,恍如昨日,而风云动荡,烽火连天,世事变幻如此,令人不胜唏嘘”。

    紧接着话锋一转,以一个“好朋友”的角度帮夏云桐分析,目前日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