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诛红与八十红论-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居正在《答两广殷石汀论平古田事》中说:“近来人心不古,好生异议。”指的是今人的心地失淳朴而流于诈伪,没有古人厚道。看《五帝本纪》知道古人认为自身最重要的是修身修心,只要自身的品行端正,谨慎小心,自然不会给别人添麻烦,这自然形成社会和谐的最好结果。

    远古先民往往是披荆斩棘以身作则的。像黄帝“生而神灵……披山通道,未尝宁居……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帝喾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帝尧“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帝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些先民教化天下确然足以垂范千古。

    但无论是孔子还是司马迁描述的都是希翼出现带有理想色彩的社会景象。远古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除了协作同心在大自然面前很难获得优势。后来,社会发展物质财富开始富足由此出现剥削,社会财富开始显得相对短缺。因此,人心思异、人相争利自然人心不古。

    即便是黄帝挣得华夏开创,也是如******主席“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所云是“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诛蚩尤、削平四海斗争而来。帝尧“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富则是财分你我、贵则是位分上下,不然何来“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帝尧指责“鲧负命毁族,不可”,说的也许就是鲧剥削族人手段开始严苛。《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能殚精竭虑、以身教化天下自然是远古圣人;今人看眼前寸利相争自然人心不古,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讲古是细观《红楼梦》描述的封建社会末世如何使林黛玉这样形象出现的。

    2016。3。28

世外仙姝看黛玉(二)() 
世外仙姝看黛玉(二)

    在被******主席喻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里面,社会管理者与社会下层云集,社会矛盾与社会斗争也是集中得以体现。

    林黛玉—“盐课林老爷的小姐”—在扬州家中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家中唯一的千金小姐、府中中心。黛玉父亲叫林如海,在林海里面是容易遮风挡雨的,出了林海便成了孤木,黛玉就是如此,何况她并不是建木,而是绛珠仙草。还有一句话叫“木秀于林,风比摧之”,黛玉去贾府“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是寄养;第三回回目“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甲戌侧批:“二字触目凄凉之至!”。

    那么,林如海对黛玉安排是不是周全呐?书中没有涉及父亲为女儿容身贾府准备了什么东西和银两细软,也许是绝对相对那样的大家族提及这些财货俗气,也或者在两家中加入一个人丁相对于年节过往的财货不值一提。对此书中言道:“如海遂打点礼物并饯行之事,雨村一一领了”,由于是贾雨村领的,所以肯定是两家常例常礼,包含没有对黛玉的安排没有不可知。但黛玉进京的气场很强,因为书中“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后是“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甲戌侧批是:“老师依附门生,怪道今时以收纳门生为幸”。贾雨村在这趟进京过程中只是一个附属品,即便他随船有两府往来常例常礼依然不以他为主。按照常理林如海对黛玉身边的“荣府几个老妇人”肯定是有交代的,因为这荣府几个老妇人代表着贾母。对于老岳母的身边人林如海肯定有言语有嘱托的,但书中没有提及。

    但从黛玉进贾府后的表现看,肯定是有的。比如,第七回“送宫花”一节,细审一下很有妙趣。首先,“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顽呢”,甲戌侧批是:“妙极!又一花样。此时二玉已隔房矣”,这里面既反映宝玉、黛玉成长,也涉及古代两人年龄大后的礼法,更重要的是黛玉已经不同刚来的小儿,已经是贾府的小姐,而且是其中之一、注意不是唯一。由于此前第五回“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所以宝玉“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这“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的“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宝玉行动目的是希望自己搭桥周全薛姨妈的心意。但“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可知黛玉对于这样的物事是不在意的,但人心是不可以不珍惜的。

    但此处黛玉话头转向了——“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这里涉及是她在贾府的地位。对周瑞家的答话就变成“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甲戌侧批是:吾实不知黛卿胸中有何丘壑,在“看一看”上传神。黛玉心理依然停留在客居贾府的状态,她认为自己不欠贾府什么。“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作为贾府资深中层管理人员周瑞家的用沉默回答:黛玉是贾府的小姐其中之一,将来不过嫁出去的赔钱货罢了。

    宝玉赶忙叉开话题,先安慰以“周姐姐”,随后问来这里根由“你作什么到那边去了”,明白后打发丫头传话蕴含多重内容。不过,最后“异日再亲自来看罢”是当着黛玉说的,以黛玉的小心思第八回那句“嗳哟,我来的不巧了!”是相当的不巧。这里传话是茜雪,作为插足三人是非的丫鬟茜雪其后不久被逐出贾府,身为第四十六回鸳鸯口中贾府十大丫鬟固然可叹但她在府外生活应该是有保障的,不然脂砚斋第二十回不会说“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也算早出苦海。

    如果读书入于心,品味细节间妙趣无穷。第八回宝钗以自己行为决定自己在贾府对宝玉的境遇,此处第七回黛玉以自己言语预示自己发展,曹雪芹用两回书关照宝、黛、钗三人连环的未来进展。

    2016。4。29

世外仙姝看黛玉(三)() 
世外仙姝看黛玉(三)

    有时候,人际相处需要磨合,男女相处尤其是如此。

    宝玉与黛玉自第三回宝黛初会至第三十二回说开心事历时5年,其间种种爱恨情仇恩怨交割是二十回的一大部头书。之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奇书,就在于封建社会礼法严律下没有婚姻遮盖出现男女爱恋是相当奇异的事情,而古代男女往往都是先结婚后恋爱的。贾府里面在贾母庇佑下出现的奇剧或许源于贾母第七十八回疑惑“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男女相处,女娇男融从古煅冶人间向来如此。宝黛相处是如刚星人互相碰撞“火花”美矣,却是瞬间美丽、终难持久。

    宝黛初会、宝钗黛初见是一笔糊涂账,中间跑马的是贾雨村。黛玉进京,两月后贾政为贾雨村谋职金陵应天府赴任、到任冯渊家人说“小人告了一年的状”,宝钗一家途中走了至少半年,如果说皇商途中不断经商收债倒也无不可。总之,黛玉先到,宝钗“忽然来了”,于是搅动一场场风风雨雨。

    第三回至第六回前可说是幼儿拌嘴,大多一笑置之。第六回宝玉完成启蒙,开始成长,第七回送宫花待人接物已经娴熟。其间转变就像演说荣国府的冷子兴从南至北的游动商路骤然而来、骤然而起。

    第七回至第十二回黛玉探父回乡,二人情感只是在第八回比通灵中对比一下宝钗黛的分量。宝钗本来不喜近人,在冷香与暖酒上的话头因为黛玉打断了,在理斗笠行径上亲昵逊于黛玉,看着二人“一径回至贾母房中”。

    其时,宝黛二人行迹合府是明镜似的,第十四回林如海亡故,“凤姐向宝玉笑道:‘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你”和“咱们”这两个词正是切合脂砚斋在庚辰侧批:此系无意中之有意,妙!

    第十六回至第二十五回宝黛情感进入成长期。第十六回黛玉回府,“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黛玉已经是少女情态。宝玉不免懈后的“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还是儿时心性,黛玉“掷而不取”情理之中,宝玉没有意识到二人情感已经升级到“以心印心”层次。还是如第十八回贾母预言的因为荷包拌嘴,黛玉在省亲传诗即传心一节隐喻此处。如果说黛玉性格由刚渐柔直至“钗黛合一”,那么宝玉性格总是有无明的刚强、且方向不定、难说谁受累。如果是个人性格倒也罢了,要是涉及社会发展进步层次就值得推敲品味。

    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宝黛开始情景交融,第二十回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二人“以心印心”能够证得正果吗?

    第二十一回表明道家无益、第二十二回说是禅宗无门、第二十三回告诉儒学有情、第二十四回贾芸用行动说明把握当下,凡此种种曹雪芹耐心梳理二人情感世界,让宝钗缓缓于其间刷着存在感。突然在第二十五回大撒把般回味第一回“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正所谓“美中事不足,好事情多魔”,若以为宝钗说破黛玉“林姑娘的姻缘”就放下了,那是错了。情魔手段在事磨,以后至第三十四回宝钗黛情感表面化,故事如磨盘碾压的是绵绵长河落日、无尽幽夜中明暗不定的人心与人性。

    自第二十六回宝钗的情感开始萌芽,逐渐与黛玉等量齐观,起因在于黛玉本性失之大度。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这三回宝玉情深意切像唱的琵琶曲描画黛玉日夜煎熬形容以知音也不为过,黛玉才华在《葬花吟》挥洒近登峰造极无可比拟,但贾府众人将黛玉假想为宝二奶奶时明显感到其青涩一面,这是贾母没有预料到的,因为第四十七回贾母说是自重孙子媳妇作起、哪里想及此时姑娘时节的黛玉处境。

    自元妃赐物引发宝玉观“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念情动,导致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的事”。王夫人没有去、在幕后策划,凤姐“旁边楼上”,贾母直抒胸臆拒绝张道士提议。贾母的行动依然没有阻止宝黛口角,言及“不是冤家不聚头”使得二人开悟,也不能阻止贾府暗流涌动。结果,王夫人迁怒旁人,致使金钏被逐;随后,宝玉观龄官划蔷;看金钏、龄官都可以说是“得于情,不得于寿”先后早夭。

    第三十三回宝玉被打,宝钗黛三人敞开心事,自此三人也再无争执。炽热情火已经潜藏,三人纠葛开始融入贾府兴衰、以及滚滚红尘社会大潮。

    2016。5。2

世外仙姝看黛玉(四)() 
世外仙姝看黛玉(四)

    事情没有结果之前难论输赢的道理是大家都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