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8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像陈玉墨她们这些女眷中,不是没有在政治能力上出众的,可是同一家人,丈夫身居高位以后,你总不能连妻子也身居高位,双方同在一个层次上工作,难免会出现因公徇私的机会和选择,倒不如一家人在官场上,尽量只出现一个人。

    至少,如今的洪门,不再是以前那种人才匮乏的阶段了,真正有真才实干的人才,洪门笨港学堂这几十年来已经培育了不少,只有洪门重要岗位安置不过来,就没有说着人才不够用的了。

    就连作为接班人赖培养的,洪门下一代,李天养她们都收将其安置在最低层做起,然后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一来锻炼他们等能力,二来也可以避免父子一辈早早在官场上联手的局面出现。

    “谢谢你的支持!”

    李天养一边拉着陈玉墨的手,让其坐在自己身边,一边则将其那耳边垂下秀发挑入耳垂后,整理着她的容颜。

    陈玉墨本就比李天养年长三岁,如今也是快要步入五十等门槛了,皱纹早已是爬满了她的脸颊额头,不复早年的清秀。可是在李天养眼中,陈玉墨依旧还是那一个光彩照人,琼州绝美的女神,他唯一的挚爱。

    “嘿,你做什么呢!”

    陈玉墨娇羞地拍下李天养的手,站起身慌张地回到自己的屋中去了。

143 招募() 
工会建设自成立以后,对于工人们带来的影响,还是深远的。

    洪门放任工会组织者、工人们与该行业商人之间的合理、合法较量,让工人们开始明白一个道理: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必须自己去争取。

    商人们作为损失利益者,在洪门《劳动法》推行之后,明面上对洪门政府做出了种种承诺,可是暗地里他们却是不甘心付出太多利益给工人,不愿意做出太多改变的。

    双方之间的斗争,从工人们开始组建工会开始,有了领头羊以后的工人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毫无任何话语权和选择权。

    自笨港水泥厂工会组织起了第一次与厂商之间的对抗,并举行了第一次罢工之后,工人们蓦然发现,原来当她们大家团结起来以后所展现出来的实力,足以让外人侧目,让商人们妥协。

    由之而起带动了更多的工人工会的维权行动,进而为工人们谋取到了属于他们的诸多权力:每天工作不超过十小时,每个月至少两天休息时间等等。

    当然,真想要一步走到像后世工人们的权力,那自然是不可能的,甚至在出了洪门管辖的土地上,到一海之隔的江南地带,同样的商人们却是一如既往地盘剥着他们手下的工人,压榨他们的劳动力。

    好在,洪门所属土地上建立的工厂,大多有着极强的先进性产品,或是原材料独一无二等等,其他商人想要将工厂搬迁至其他地区去,也是有着诸多困难,故而这供热们的维权、洪门政府有意无意地偏袒,都没能赶走精明的商人,双方一直在妥协与斗争当中,寻找着彼此的平衡。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啊!”

    “各位乡亲父老,各位兄弟姐妹,咱们军部再次开始招募士兵了,有兴趣的,想要参军保卫亲人故土,驱逐鞑奴的,还请到我们这里来登一个记啊!”

    “我们军部福利待遇极好,未来只要退役之后你就是一个小地主了,还犹豫什么呢?”

    基隆镇上,从来都是人流穿梭,作为洪门对外的窗口,来往行商、寻求工作的劳工穿梭其间,为这里带来了蓬勃地人流。

    救下这热闹的街道上,一处与众不同的招募所,吸引了不少人的观望,但是却少有人上前去登记报名。

    洪堂军部的损失,在过去了半年之后,都还没有缓过神来,因而为了让军部宽心,李天养并没有阻止军部继续在洪门势力内征召新兵。

    但是,李天养同样没有允许军部强制性的招募工作,之前为了支援她们东北战事,李天养已经有过了先例,在危机之时从符合规定之家庭中强征了数万壮年男丁入伍。

    如今军部想要招募,那就得是洪门麾下的成年男丁自己愿意入伍,且还要附和军队入伍要求的。

    这就有了军部派出招募人员,跑到街道上来招募新兵的这一幕。

    当然,除此之外,外务局齐虎他们从大明、琉球等地所招募的大部分男丁,还是都优先供给了军部,同时连同家眷一起送到了东北辽阳、凤凰城等地安置。

    “唉,这位大哥,来看看咱们军部的待遇福利吧?了解了解也没关系啊!别走啊,大哥!”

    招募处围观的人是不少,但是真正愿意留下姓名的实在不多,原因其实很简单,还是被去年那如同发请帖一般繁密的阵亡通知给吓住了。

    本来大明迁移过来的人家,都对参军有着本能的畏惧和厌恶,如今到了大员岛后固然大家懂得了更多的道理,了解到更多事关权利与义务的认识,可是依旧难掩大家对参军一事敬而远之的态度。

    哪怕洪堂军队所拥有的待遇还有福利都是这条街上招募所排列前五的好工作,但是其本身拥有的高风险和固有观念对它的不友善,让洪堂军队的招募变得及其困难。

    “我、我可以进军队吗?”

    一个身形有些臃肿,年纪倒是不大的男子,越过人群,来到洪堂军部的招募处,口齿不清地询问道。

    “可以啊,没有问题!”

    招募人员脸上一喜,喊了半个多小时了,终于有人前来应征,生怕对方后悔似的连声点头。

    “请登记一下你的姓名、籍贯。”

    “顺便还有几个问题想要询问一下您,还请如实回答。”

    “你问吧!”

    “您有没有患过什么疾病,或是有什么遗传病吗?”

    “这、这个口、口吃,算吗?”

    “……”

    第一个问题,就差不多意味着这好不容易主动报名的家伙,不符合洪堂军队等入伍要求。

    “不好意思,您这不符合我们入伍要求!”

    “哦,那真是可惜呢!”

    胖子有些遗憾地摇着头走出去,徒留下招募处这十几个工作人员人人苦笑不已,甚是难受。

    这些时日里,前来主动应征的报名人士,不是自己身上患有什么毛病,就是他们有着其他问题,比如躲避别人的债务、犯了洪门规矩等等,差不多半数以上的报名者,甚至都不能通过第一道招募处简单的问题。

    更别说在随后的身体检查、实践锻炼中,被淘汰下来的成员,最终这些招募处征募的人数,能有三成达标,就已经算是老天开恩了。

    不过,这也算是聊胜于无,毕竟洪堂军队的待遇在那摆着,总有那些刚刚踏足大员岛的外来人员,或是本地那些刚刚成年的小年轻们,前来应征,通过重重考验后,成为洪堂军队一员,补充着洪堂军队的实力。

    而在更遥远的东北凤凰城所在地,同样的征召工作也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只是相比大员岛上的征召规模,以及自由的选择,这东北关外的征召工作,很多时候却是由不得这些普通老百姓们自己做主和选择的。

    为了快速充实辽东半岛的兵力,吴杰他们将地盘当中三分之一的壮劳力给强行征召了起来,并展开积极地训练。

144 筹备() 
“从今日起,我们这片土地就将归属于我辽东战区所掌控,并采取军政一体的临战制度进行管理。”

    “尚可喜将担任辽东战区第一师师长,辖下兵力将在三万左右。”

    “肖秀荣将担任辽东战区第二师师长,辖下兵力将在三万人左右。”

    “耿仲明将……”

    在经历了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战事之后,辽东迎来了短暂的和平,趁着这短暂的和平时间,洪门上下正加紧时间布局发展,力求在崇祯二十年这一年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大量被数次入侵大清地盘所裹挟而来的人口,如今成为了洪门开发辽东的宝贵财富,加上外务局持懈不断地努力招募工作,让洪堂军部所占据的南方沿海一带的十余万平方里的土地再次拥有了几分人气。

    当然,这里面海少不了南洋商会的贡献,作为唯一一个被洪门开放了开采权力的地盘,在鞍山建立起来的采矿场、熔炼厂、采煤场等等,不管是配套设施还是劳动力需求,都让南洋商会这些有份参与到铁矿、煤矿开采的商家们付出庞大代价,来发展鞍山这一带的各类设施。

    首先要发展的,自然是一条鞍山直通凤凰城的道路,经历感受过大员岛蛛网密布一般道路基建工程所带来的便利之后,南洋商会这群精明的商人们终于明白其实产出跟投入是成正比的。

    不仅是建设资源能够更快运送到鞍山,未来产出的产品也能更快运输出海创造出它等价值,而且基础道路的修建,能让洪堂军部等支援更快到达需要的地方,巩固洪门在辽东的地盘,这更是大家都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紧随其后的,便是鞍山矿场的扩建,以及铁矿生产的各类配套设施的修建发展了。

    有人问,为什么南洋商会的商人们,会如此热衷于铁矿开采?

    原因骑手简单而直接,因为他们大家看到了未来对于铁矿资源的强大需求。

    洪门对于身边这一群渐渐举家族搬迁至大员岛、吕宋群岛的盟友,不、现在应该说是下属商业机构成员,已是不再像以前那般防范了,至少很多以前千方百计藏着掖着的专利发明,可以出售给对方,让他们参与进来,分一杯羹了。

    更不用说,如今已在洪门本部推广开来的火枪、火炮等管制品,无一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还有轮船、火车等等高需求钢铁的新兴事物,哪一样不是能够改变当前世界的好东西!

    南洋商会的商人们精明着呢,早已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奈何钢铁这等产品,在大明朝就是受到官方严格管制的资源,想要在明朝铁矿生产中参上一脚,那却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故而,当洪门以支援辽东战事位筹码,向南洋商会的商人们开放了辽东铁矿开采权之后,受其诱惑的南洋商会成员们,这才积极地运作支援东北战场,帮助洪门赢得了这一至关重要的一战。

    付出是需要有回报的,当南洋商会成员为了东北战事做出极大贡献,付出甚多之后,作为商人的他们自然迫切需要收回他们付出的本钱。

    当战事如今告一段落,从东北局势上看,大清爱新觉罗氏与叶赫伊通部之间陷入到僵持阶段,也就意味着洪门在辽东这一片土地上,基本上已经站住了脚。

    想要收回本钱,那么南洋商会救得加快进度在鞍山的投入,让其更快地产出钢铁资源,为大家带来源源不断的金钱。

    而洪门也不是什么都没有付出,为了节约本钱和时间,洪门第一次将平炉炼钢的技术给带到了东北去,毕竟东北鞍山一带不但有着丰富的铁资源,同时周边还有丰富的煤矿资源,不用像石碌矿场那样开采、熔铸在两地进行,成本降低太多。

    “在基础建设之余,我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在这里建设片生产基地。”

    吴杰望着一干洪堂高层,还有被派遣来做民政工作的行政人员,向他们披露接下来,他们大家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

    “本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