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8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靠洪门自己提供粮草,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洪门本身负担沉重,东北关外吴杰一支大军数万将士,以及他们安置在东北的开荒民众,对于洪门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哪里好能够持续供养萨克奇一部。

    故而,为了让自己的计划顺利执行,同时也算是给支持自己的南洋商会诸多商号东主们一个蛋糕,李天养干脆让南洋商会和齐心堂跟萨克奇他们做起买卖来。

    反正这算是卖方市场,萨克奇他们劫掠来的战获花销出去换取急需的粮食,对他们来说是一笔还算划算的买卖;而南洋商会用在南洋、大员岛上价格低廉的粮食、棉麻等物资,换取到东北关外的牛羊牲畜等高价值商品,一来一去利润极是不错。

    “这个……”

    曹翼有些为难,现如今他们战场上渐渐处于僵持阶段,被多尔衮逐渐逼回东北伊通河本土的萨克奇一部,想要获得来自洪门的补给,需要南洋商会从海上绕上极大一个圈,绕过朝鲜半岛之后登陆,再运送过来,路上消耗时间漫长。加上如今刚刚开春未久,积雪尚在,路途上更是耽误不少,连曹翼自己都无法估算出这一批的物资到了何处。

    运送物资的事情,交给南洋商会这样的民间团体,固然省了洪门极多的麻烦,但是商人天性趋利避害,使得他们宁远绕道减少极大风险,也尽量避免接近交战战场,平白让自己风险增加。

    “应该已在路上了,在下等会儿就回去派人确认此事。”

    “好,顺便替本王带一句话各科你们门主,谢谢他这些时日的支持。”

    萨克奇面带满意之色,同时也十分相信洪门的办事效率和可信度,在曹翼给出答复之后,他便不再追究。

    “不过这回我们手中物资、牛羊牲畜不多,不知能否请李门主宽限则个,等打败多尔衮小儿之后,再当如数奉还。”

    “这……”

    曹翼面露为难之色,状似沉思,实则却是回味当初北上作为联络员时,其主管吴杰跟他叮嘱的场面。

    “叶赫伊通部今日出兵,将是我们对付大清王国的一枚重子,只要对方能够坚持下去,其有任何需求,你尽可能满足对方。”

    吴杰转述的是李天养自大员岛发来的意见,只是曹翼在北上谈判之时,凭着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愣是为洪门节省了不少利益,比如现如今的物资兑换等等。

    “好吧,我今日就越矩带我们门主,答应下族长这一次请求了。”

    “只是此事也只能仅此一次,否则我门无法跟南洋商人交代,毕竟人家出钱出力运送货物至此极是艰难。”

    在久久沉吟之后,曹翼做出一副艰难却又坚定的表情,点头同意了萨克奇的这一个为难请求。

    “好好好!”

    “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萨克奇顿时大喜,其如今家业渐大,才明白当家不易,为了跟南洋商会做交易,自开战以来萨克奇就不敢放过身边出现的任何一个部族,以便搜刮物资兑换他们需要的粮草军器。

    这回萨克奇也是真没法了,虽然手中搜刮了不少物资,其实足以应对这一次的交易了。只是随着战事僵持,他们伊通部之前占据的地盘逐步被多尔衮带领大军夺回,其缴获也越来越难。

    为了接下来的战事着想,萨克奇自然是希望能够通过赊欠,筹集更多的物资粮草。

    带着萨克奇的请求,曹翼很快走出了萨克奇的行营之中,转头去向凤凰城汇报去了。

    而没过多久,南洋商会和齐心堂押送的这一批物资,就交付给了后方伊通本部的军队,并由其运送至萨克奇他们大军本部所在,也算是了了萨克奇他们的一块心病,为接下来的战事做足了准备。

    随后在东北渐渐进入深春,冰雪渐渐化去之后,叶赫与爱新觉罗两大女真团体之间的战斗,越发的激烈。

    而大清王朝的底蕴,则在这持续并朝着僵持阶段发展的战事当中,渐渐失去了他们刚刚展露出来的霸主姿态。

136 矿难() 
南洋吕宋群岛,如今到处是一片田园景象。

    作为洪门重要的粮食产地,洪门农科院程长裕等人所研制改良出来的高产量水稻,早已在洪门管辖范围之内的土地上广为传播起来。

    就算是科技高发达的后世,科学家们也做不到让杂交水稻的产量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当然这很有可能是对方刻意为之。

    而在农业科学刚刚起步的洪门,受到李天养那浅薄知识所引导的农科院的研究成员们,对于“占城稻”系列水稻品种的改进,在持续进行着,但是却也依旧无法让杂交水稻遗传特效持续太久。

    数季、十数季稻种的遗传以后,杂交水稻产量就会有一个明显下滑趋势,虽然比之一般水稻产量还是要好些,但是还无法超过三石每亩的丰产期。

    这一特性,却使得洪门农科院因此而渐渐变得富有,因为稻种的改良培育,从来都是高机密的事情,外人就算得到了新稻种,而无法得到稻种培育技术的话,终归只能收获数年的高产量罢了。

    而农科院通过培育新水稻品种,并将之售卖给需要的客户,换来的银钱积少成多,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高产量带来的效果手明显的,一个三口之家以前需要种植至少十亩以上的良田,在没有大灾害的情形下,才有可能满足足够的粮食需求;而现在却只需要种植六亩田地,便足以满足一家粮食需要。

    更多的田地解放出来,种植更多的粮食,用来改善百姓们自己的生活,为洪门提供庞大的、持续的粮食,供养洪堂军队等等规模极大的团队消耗。

    而产出越多,也就意味着一亩田地所能够赚取更多的利益,相比经济作物而言,原本的劣势被拉近了,足以打动不少的百姓,投入更多土地种植粮食。

    广袤开垦出来的土地上,到处是一片片绿油油茁壮生长着的农作物,给在田野间辛勤耕作着的农民们,带来了无边的希望。

    后世之时,李天养曾听人说南洋一带的亚裔人种大多好吃懒做,又及其仇富,可是地地盘到了他手中,他却是根本没有发现这些亚裔土著们,有这样的情况。

    苏禄棉兰王国,如今与其说它还是吕宋群岛上除了洪门之外,唯一的执政机构,倒不如说它是洪门下属的分支机构。

    作为群岛当中黄金矿藏的主蕴藏地点,自从洪门和南洋商会的成员们,将触手一步一步伸到棉兰群岛上去时,苏禄王国的统治地位就已经变得摇摇欲坠了。

    十余年的稳步布局,棉兰主岛上的官吏机构,大多都已经被南洋商会所掌控,苏禄王室背地里固然不甘心大权旁落,可是在吕宋主岛上洪堂舰队的虎视眈眈,以及棉兰岛上那一堆堆黄金利益、航线利益面前,最终他们既依依不舍同时又心不甘情不愿地交出了他们手中的权力,做起棉兰岛上最大的地主来。

    学习着西方传播过来的文化荷知识,李天养有意将苏禄王国当做了一块试验田,将西洋人那些管理体系,在苏禄王国缓缓推广改进着。

    很多在洪门大员岛上推行的政策制度,法律章程,其实都是率先在苏禄王国当中验证改进过,才就此推行出来的。

    “况次!况次!况次!”

    棉兰金矿,洪门荷南洋商会一笔稳定而巨大的财富生产点中,巨大的钢铁声音连绵不绝,回荡在宽阔的矿场上空。

    矿场中密密麻麻的工人们,忙碌种带着干练,将一堆堆新开采出来的矿石搬上矿车,然后推着它沿着双轨直向矿石熔炼处。

    巨大声响的来源处,是一座座足有大象体量的钢铁造物,在它的帮助下,采矿工人们所在矿洞之中,灌入的渗水、沉重的矿石,都能够很快牵引出矿洞,让采矿工人们的效率提升了好几倍。

    提升效率,带来的自然是黄金产量的提升,到如今整个棉兰群岛上的黄金矿场,一年产金量达到了一百万两,换算成白银也就是一千万两。

    看起来似乎、好像这黄金产量也不是很多嘛,但是要知道这金矿的含金量本就不高,两三千斤矿石未必能够熔铸出一两的黄金来。

    而且,这一百万万两黄金的产出,除去成本开销,实际净赚八十万两,这笔买卖只要棉兰矿场的黄金没有开采完,那就是风雨无阻地为洪门和南洋商会、棉兰王室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却没有丝毫风险,这样的买卖,又哪里去找呢!

    “主管、主管,又出现塌方了,四十几名黑奴被困在了矿洞里!”

    机器声依旧挡不住一个心急火燎的年轻汉人的焦躁呐喊声。

    “什么??又塌方了!!”

    一名皮肤北晒成古铜色,脸上挂满胡茬的汉子回首一顾,脸上充满了怒气和无奈。

    “还不赶紧组织人手去抢救,是哪一处矿洞啊?”

    “一百三十三号矿洞!”

    “这倒霉催的,什么时候出事不好,偏偏赶上夫人过来参观的时候,这不是要人命吗?”

    中年主管一身怒火无处发,只能在嘴上叨叨叨地发泄着,同时赶紧组织人手前去抢救矿洞,同时还不忘询问几个重要问题。

    “没有咱们的人陷在里面吧?”

    “没有今儿下去的全是黑奴,没有咱们的技术人员。”

    回来通报的年轻人一连庆幸地回答道。

    矿场之中所雇佣的工人,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已然有了自己的规矩,第一等的,是来自大员岛、大明朝的汉人,大多处于分管各个岗位的技术层,或是更安全的后勤岗。

    第二等的,则是棉兰岛上的本土百姓,他们其中大多是都是地面工作,或是危险性较低的岗位上。

    而第三等的,则是来自非洲,被西洋人、南洋人贩卖到吕宋来的非洲黑奴,还有印度半岛上诸多北征服部落的奴隶,他们的工作岗位一般来说,都是极为危险和惨重的活计,像下矿洞采金这种事情,十之八九都是他们的工作。

137 目睹() 
“该死的东西!!”

    事故现场,无数人汇聚于此,参与着对坍塌矿洞等救援,让前来负责此事的主管杨思昱心中叫糟,同时又没有太多其他办法。

    在洪门及其附属势力当中,能叫做夫人又让他们如此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洪门首领李天养唯一的妻子,陈玉墨。

    自从李天养跟陈玉墨两人结婚之后,双方的家庭生活虽然少不了磕磕碰碰,但是作为李天养第一个迷妹等存在,陈玉墨对于李天养工作等支持,也是洪门如今能达到这一高度的重要因素。

    而且,受到华夏文化影响深远的洪门地盘当中,三妻四妾思想虽然不受待见,可是也不是没有市场,毕竟在这个男尊女卑又多灾多难的时代里,一个成功、健壮的男人,娶上两三个妻妾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但是在洪门当中,受到李天养和陈玉墨夫妇以身作则的影响,还有洪门推行的男女平等思想等等,让大员岛及其附属地盘当中,女性地位的提升,甚至不比西方女人能当国王来的差。

    至今为止,李天养这位辖下百姓超过百万,麾下儿郎数十万计的洪门领袖,没有在工作之外,与任何一个女性有任何不合规矩的事情发生。

    在他的影响下,洪门绝大多数的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