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8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共只花了七天时间,大清人就将整个辽阳城给搬空了,没有给洪堂留下什么。而面对辽阳城外做防守姿态的清军队伍,白玉山他们汇合一起的两万多将士,也没有敢轻举妄动,坐视着对方撤军行动。

    之前的突袭战,清军本就是疲兵,刚从尚可喜他们防线归来,还未来得及重整士气,恢复体力,故而哪怕对方兵力实际上比白玉山一部多,可是有心算无心,加上体力等优势情形下,白玉山他们敢于强攻弓长岭城寨。

    而如今双方一追一逐之下,洪堂军队原本占据细微优势的体力方面,也渐渐在这追逐战中拉近了差距,与清军士兵间再不复一开始的差距了。

    特别是当此刻差不多数目的清兵在野外做出防御姿态,白玉山他们想要做到将其击败,难度着实不小。

    对方之所以不进城防守,而是在城外抗衡洪堂军队,就是因为多尔衮他们清楚,他们清军战斗力的优势在于野战,在于建制还算完全的骑兵,故而其放弃了更加易于防守的辽阳城,转而在城南与洪堂军队对峙。

    这让白玉山他们心中对于攻打清军阵地保持极强的谨慎态度,毕竟这是一支有着强大实力等军队,洪堂如今兵力不占优势、兵种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本部的实力,减少战士的损伤,才是一个硬道理。

    而且,看清军动向和行动,他们是要准备彻底放弃辽阳城的,那么对于白玉山他们而言,本身计划便以占据辽阳城而告一段落,限制对方如此明事理,那么他们也乐得不用等待后方辎重送来大炮攻城了。

    “走吧,城中的士兵、百姓都已经被我们给带走了,就剩下咱们这支队伍殿后,再耽误下去,也不知道后方叶赫部到底做出多大破坏了。”

    豪格劝说着身边这个十四皇弟,这些时日多尔衮已是苍老憔悴了好多,甚至看起来比年长他十几岁的哥哥豪格,都要苍老一些。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如今朝重话局势实在艰难,外有这明朝汉人军队肆掠南方,如今算是彻底在辽阳以南的庞大地域站住了脚跟;内又有不甘心被爱新觉罗氏统治的叶赫部族反叛,荼毒八旗子弟兵,让国内损失惨重。

    种种重担下,作为辅政亲王的多尔衮,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思,去想尽办法克服重重困难,巩固自己地位的同时,还要去帮助王朝走出困境。

    甚至现在的豪格亲王,心中多少有些庆幸,当初自己没能争过自己这个弟弟,否则如今面对重重困境的就不是多尔衮,而是他豪格了。

    “我想把辽阳城给烧了,两位皇兄没有意见吧?”

    多尔衮突发一问,让豪格和济尔哈朗两人先是一愣随即便明白了多尔衮的理由,纷纷点头同意。

    随着清军阵地后方的辽阳城升腾起股股浓烟,进而很快蔓延至整座城池,漫天的艳红色焰火熏烤着空气,让远方视野变得扭曲,此时的清军阵线才渐渐开始行动,绕过已变成火海的辽阳城缓缓退去。

    “所有将士待命!!”

    辽阳城中门大开,已是洪堂军队等囊中之物了,可是因为清军人临走之时这一出,最终让洪堂要重建辽阳城,需要花费更多的代价,完全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白玉山和马耀两人,用惋惜的眼神注视着辽阳城这片火海,即便远离城池一里多地,他们也能感受到城中熊熊火势所带来的扑面热浪,让那个他们在这个冬日里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只是这份温暖来的代价不小,用一座城池作为燃料的火炉,怕是这个时代也少有机会见到。

    白玉山都懒得派人进城去救火了,清军撤退之时故意等我城中火势燎原之后,让白玉山他们就算有心相救火,都变得极为困难,甚至反可能会让救火的战士们冒着极大危险。

    “走吧!!”

    城外七八里地外,大清军队后阵所在,多尔衮与豪格他们压阵走在最后,临走之时多尔衮也不忘回头再望一眼辽阳城,仿佛要把这一幕场景深深映入脑海之中。

    烧火本就是不得已的事情,因为多尔衮他们清楚,短时间里他们是不可能再踏足到辽阳城了。

    “我早晚会回来的!!”

    多尔衮在心底暗自发誓,同时最后回视了辽阳城一眼,最后转头带着队伍往被行进。

123 反应() 
东北局势,在白玉山一部彻底占据了辽阳城那一刻起,暂时告一段落。

    最终结果是,洪门付出总计二十余万的大军,与大清差不多同等规模的清军交手,以付出了超过十万数目的损伤,最终在东北站住了脚跟。

    这是一场惨胜,也是对洪门底蕴一个极大的挑战。

    为了这一场战事,洪门不仅仅只是付出兵员的代价,同时他们还将洪门等财政给掏空了,甚至还背负了数百万的债务。按照洪门如今的收入来看,至少在三年时间里,洪门都将处于一个财政紧张的状况中。

    当然,大清人等损失只比洪门多,儿不会比洪门少,粗略估计损失在红包汤军队手中的清军八旗精锐,至少有八万以上,而有着不小战斗力的蒙古八旗战士也有三四万,而那些汉军、朝鲜辅兵更是不计其数,光是洪堂所接纳的降军当中八成以上都是汉军和朝鲜士兵,足有五六万之多。

    且不说此去大清人还要面对规模扩张一半的叶赫萨克奇一支大军,未来必然会有一场焦灼大战爆发。而由于跟洪堂军队战斗,让女真八旗精锐兵力达到了一个临界点,能战的士兵已经没有多少了,加上叶赫部肆意荼毒依附爱新觉罗氏的女真部族,让原本人口就稀少的女真部族战士,一次次消耗着。

    通过洪门外卫、谍战所情报参详,洪堂参机处一致判断认定,大清爱新觉罗氏与叶赫氏之间如今兵力,趋于一个较为平衡的数量,也就是说只要叶赫氏不放弃,大清多尔衮所部很难会真正击垮叶赫氏。

    最终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便是叶赫氏与爱新觉罗氏之间分地而至,除洪门所占据的地盘外,以盛京为分界线,以西会成为爱新觉罗氏的地盘,以东则将会沦为叶赫氏及其附属部族所有。

    这并非是洪堂参机处纸上谈兵,而是他们有着六成以上把握做出的结论,因为在这件分裂大清女真的事情上,洪门所获得等利益才是最大的,所以,洪门势必会在暗中让局势朝着他们圆嘟嘟方向发展,直到他们洪门重新恢复过来之后,才有其他变化。

    当然,并不排除叶赫氏与爱新觉罗氏达成和平协议、重新统一的可能,但是以这些年爱新觉罗氏对叶赫萨克奇一部的针对,还有两大氏族之间的仇恨,这种可能性反而更加低微,不足三分之一的几率。

    当洪堂击退大清攻击的消息,传到洪门大员岛上以后,一直提着心的李天养终于长舒一口气,放下了心中最大的那块石头。

    同时获得消息的,还有南洋商会的一众成员代表们,在这个大好消息面前,李天养倒是没有像之前那样封锁来自东北关外的一切事物,如今也算是与民同乐了一遭。

    南洋商会同样高兴,他们为了这一次战事也是付出了不少,支援洪门作战的物资、船只,还有前期投资在东北鞍山附近的矿场、开垦建立等农庄等等,无一不算是体现他们跟洪门同在一条船上决心的证明。

    虽然他们对于洪门很是充满信心,可是他们内心夜不乏各种其他思想在作祟,洪堂军队要对付的,可是连占据了整个中原的大明朝,都没能击败的强大女真异族。

    如今东北局势的明朗,也让南洋商会的这些东主们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连强大到几无对手的大清朝军队,都在洪堂军队面前刹羽而归了,那岂不是说洪门已经有了问鼎天下的可能了?

    商人对于家国天下这些理念从来都是最薄弱的,在他们心中利益二字所占据的地位更加深重。

    先秦吕不韦、范蠡等商业先古的经历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跟随押注一个可能称霸天下的势力,最终会获怎样的回报。

    而如今等洪门,所展现出来的实力和潜力,都是南洋商会迄今为止所知最为可能走到那一步的势力。

    若是之前大家被洪门捆绑着一起合作,因此遭受到一些本不必应该遭受的风险,大家或多或少对此有些不满等话;那么随着洪堂军队在正面战场,将大清数十万大军的征伐个哦阻拦下来,并让其损兵折将无数,无功而返,却是让大家看到了洪门问鼎天下的那一份底蕴。

    能跟一个问鼎天下的势力绑在一起,从初期就开始享受其带来的红利,这是许多商家渴求而不得的美事,这南洋商会的东主代表们,又怎么可能在这柳暗花明之后,反而作死地想要表达不满呢!

    一时间,找上李天养的商家东主络绎不绝,趁着每年一次的商会联合会议的机会,前来跟李天养叙旧表白,同时还不忘表达自己对于商会的忠臣、未来对于洪门地盘的种种投入等等。

    一海相隔的大明王朝,同时也获得了这一个不能算好,也不能说不好的消息:清朝女真蛮夷长久以来都是大明王朝的心腹之患,如今对方在本土遭遇到巨大损失,固然是明朝官方所愿意看到的,对于他们在北方京师附近的战事也是有着极大帮助的;可是消沉了一个大清女真,又冒出来这个洪门,与大明富庶的江南仅有一海之遥,相比之下大清人对于大明的威胁,未必就比着洪门对于大明朝的威胁来得高。

    而最让大明朝官廷有些尴尬的是,刚刚才因为清朝入关,逼迫崇祯皇帝迁都应天府南京,如今洪门自南洋崛起,未来势必又会如顺天府京师一般,南京感受到来自大员岛的威胁,反而更重。

    要知道,南京城背靠长江,对于以水师名扬天下,无人可敌的洪堂舰队来说,但凡他们只要想攻打南京,甚至只需要自崇明岛的长江入海口逆行,数百里之后便能直接杀到南京城下,大明朝军队就算想要阻拦,都没有太大的办法!!

    刚刚才与红红们签订的协议,在洪堂军队战胜大清女真主力之后,又开始有了反复。

    虽然大明朝明面阿航暂时还不愿意跟洪门翻脸,当然也是顾忌太深,但是暗地里开始钳制洪门及其周边势力在明朝土地上的活动,却已是逐渐加大了力度。

124 举族迁移() 
大员岛上开始迎来一群来历不凡的定居客,甚至还获得了李天养这位如今位高权重的首领亲自迎接。

    来者是一个庞大的团体,足有两千余人的规模,而且他们最大的一个特点却是,他们都有着同一个姓氏……徐。

    能够让李天养这位领袖亲自迎接的存在,必然在某一方面有着突出的成果,而这一大群姓徐的存在,却是源自于他们的家族……崇明岛徐氏。

    崇明岛徐氏家族,先祖是大明漕帮一员高层,后来年老之后归养崇明岛,建立了德福轩这么一家商号。

    有着漕帮这么一个强大背景存在,德福轩很快便在徐氏的经营下逐步壮大发展,到如今已是江南商号当中堪称前十的商号存在。

    江南前十商号之中,其余九家不是有着皇亲国戚的背景,就是跟当地世代官宦之家有着深切联系,唯有这德福轩背后只有一个漕帮这么一个看似庞大,实则地位不显的地方势力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